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妳對提高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什麽建議或意見?

妳對提高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什麽建議或意見?

首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在過去很長壹段時間裏,我國大多數企業的技術來源主要依靠模仿和引進。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對傳統的工業化模式提出了挑戰。決定產業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已經從自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轉向創新能力、技術和管理優勢。知識產權已經成為重要的競爭工具,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的擁有量已經成為衡量壹個國家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標誌。目前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工業增加值排名世界第四,約為美國的1/4,日本的1/2,接近德國。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制造業的大多數產品和技術都有很大差距。大部分設計制造技術依賴進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很少,原創產品和技術更少。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產業競爭力最大的差距是缺乏創新能力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沒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就不可能真正成為制造業中心。

由於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中國企業和產業面臨著新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嚴峻挑戰。壹些加工制造能力較大的行業,由於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缺乏競爭力。比如中國的DVD產能世界第壹,卻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出口受到國外企業知識產權的限制,征收較高的專利費,削弱了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又如,我國壹些重要技術裝備的制造加工能力並不差,但由於缺乏設計和成套能力,只能以來料轉包生產加工,賺取少量加工費。技術設備對外依存度高。越是高科技設備,越依賴進口。2001年,中國進口約11000億美元的裝備制造業產品,約占外貿進口總額的48%。大量的內需只能刺激發達國家的GDP增長。

目前,我國正處於產業技術升級的關鍵階段,壹些產業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壹些優勢企業已經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然而,大多數企業的技術來源仍然依賴於引進和模仿。如果說過去在低端產品層面,我們可以通過引進技術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以市場換技術,那麽當我們發展到壹定程度,可以在高端產品上與國外企業、跨國公司競爭的時候,人們就不會把核心技術、高端技術轉讓給競爭對手。目前,從國外轉移到國內的制造企業的核心技術、品牌和銷售渠道,大部分仍被國外公司控制。長期以來,中國在經濟和技術發展方面實施了趕超戰略。日韓趕超戰略的經驗表明,在進入高端產品和接近國際市場水平的市場競爭時,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因此,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必須在戰略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研發,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中國人均資源占有量低,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如果繼續走消耗大量資源的低水平、粗放式發展道路,中國的資源供給將難以支撐。因此,我們必須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依靠技術進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轉變增長方式。

綜上所述,只有把先進的技術和資源、勞動力的優勢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形成長期的競爭優勢。壹方面,沒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不可能引進高水平技術;另壹方面,壹些關鍵技術和敏感技術,特別是涉及國家安全的技術,受到很多限制。所以,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壹個現代化的中國是買不來的,國家的競爭力也是買不來的。從實現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進壹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更多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在戰略領域和關鍵環節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形成長期競爭優勢,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二、我市企業創新能力的發展歷程和特點

我市企業的發展史和全國各地的企業發展壹樣,都是從無到有慢慢發展起來的。1992之前,企業的技術主要來自大型國企和科研機構,很多技術都是免費獲得的。因為短缺經濟,產品賣不出去,所以在數量上迅速擴張,對技術創新的需求並不強烈。在這壹階段的後期,大多數企業積極與大企業開展合資活動,走合資合作的道路,不僅從大企業獲取技術,還積極引進國有企業的淘汰設備。其中壹些作為大廠的分支,形成穩定的生產聯合體。截至1987年底,全縣從事橫向科技合作的企業有170多家,與全國15個省市的50余所高校和科研單位合作,聘請了250余名國外科技人員和有經驗的老工人來縣擔任技術顧問。因此,企業紛紛進行科學研究,以加快技術改造,開發新產品,提高經濟效益。

1992之後,是我市企業快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候,民營企業不僅數量多,而且成長起來了壹批大型企業。此時,由於買方市場的形成,中小企業之前的制度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因此,他們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走技術創新之路,以產品的技術質量取勝。從這壹時期企業的技術創新行為來看,主要有三個特點:

壹、“模仿與創新”。就是先模仿,然後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發展和創新。這種類型在溫嶺中小企業創新模式中大量存在,約占總數的38%。近年來,我市組織水泵企業參加了德國科隆、美國芝加哥、日本等地的五金博覽會,並參照國外樣品,大大改進了產品,提升了檔次。2001年,溫嶺利奧電器公司在展銷會上買了壹臺水泵,整體註塑外殼仿制,使該廠的主力產品花園泵的外觀和質量有了新的飛躍,出口訂單蜂擁而至。

b,“合作創新”。中小企業研發設備不夠先進,高科技人才不足,走與高校合作開發的道路,約占53%。浙江萬全信號設備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在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的支持下,開發了鐵路信號微機監測系統和半自動閉塞區段設備,並結合市場需求,依靠自身技術力量開發了微機聯鎖系統軟件,並已推廣應用,擁有穩定的客戶和市場。2000年,萬全信號公司與浙江大學合作開發的“機械產品創新設計的自組織建模技術與遞歸集成系統及應用軟件”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壹等獎”。

c,“自主創新”。所謂自主創新,就是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實現科技成果的商業化、產業化和國際化。溫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數量不多,約占8%。溫嶺市先導電機研究所的優化設計軟件,讓壹個人在10多分鐘內設計出壹種新型電機,這是自主創新。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在科教興市方面制定了壹系列政策措施,積極為促進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先後制定頒布了《關於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幹規定》、《關於進壹步做好企業引進人才和技術成果工作的意見》、《溫嶺市高新技術企業(項目)認定暫行辦法》、《溫嶺市科技企業認定暫行辦法》、《溫嶺市科技風險投資管理試行辦法》等壹系列政策,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每年技術改造補助10多萬元,重大項目支持10多萬元,壹廠壹策支持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已有25家企業實施了ERP管理,走上了科學管理的軌道。全市每年開發新產品100多項,新產品開發數量居全省第壹。大量企業從依靠資本、勞動力等要素的數量增長轉變為依靠技術進步提高要素生產效率的質量增長。

三、我市企業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企業在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壹些成績,但應該看到,我市科技型企業仍然為數不多,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全市2萬家企業中,科技型企業不到上百家,占比不到1%。19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平均每家企業年產值只有8337萬元,上億的企業只有3家。但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產品多以傳統產業為主,缺乏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新技術。所以在壹定程度上,我市的科技型企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影響我市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問題有:

企業自身問題

壹、創業者的問題。溫嶺的企業家大多是改革開放後在市場經濟中成長起來的壹批企業家。他們有20多年的運營經驗。他們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產經營專家,但面對信息社會和新型工業化道路,他們會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所以有些企業主有“小富即安”的安逸思想,沒有發展壯大的思想和物質準備。因為他們的起點比較低,大部分都是高中及以下學歷。(即使在19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中,也只有兩家的法人代表是碩士畢業,還有兩家大學,兩家初中,其余都是高中畢業。)知識的泛化導致產品的泛化,大多依靠價格優勢進行同質化競爭,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

b、管理模式。由於職業經理人階層不夠發達,企業投資者對職業經理人不放心,目前的管理模式大多還是家族式管理,所有者和經營者沒有分離,所以大部分企業仍然堅持獨斷專行的管理模式,沒有實行民主科學的決策模式,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c、企業創新意識。很多中小企業缺乏創新意識,盲目樂觀。他們認為自己的產品賣得好,不再開發新產品作為支撐,導致自己的經濟效益不斷下滑。調查顯示,溫嶺中小企業對本企業產品壽命普遍持樂觀態度,34.2%的企業認為產品壽命在10年以上,25.1%的企業認為會在5-10年,19.2%的企業認為會在3-5年,只有20%左右的企業認為會。在資金投入上,大部分企業的技術開發費用只占1%以內,溫嶺大企業壹般占1.5%以上,發達國家占5%左右。

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問題

壹、資金的問題。由於規模、信譽等各種原因,中小企業正常發展的資金往往無法通過銀行融資來滿足,因此企業的技術創新經常遇到融資難的問題。由於溫嶺尚未形成有利於風險投資發展的環境,尤其是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沒有真正的風險融資手段。

b、人力資源的問題。雖然近年來溫嶺市科技人才資源逐年增加,但每萬人口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低於浙江省平均水平。2001年,溫嶺市每萬人口專業技術人員不足200人,高級職稱人員短缺。在這些有限的科技人才資源中,近90%的專業技術人員仍然從事著與科技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工作。

對臺州107家大型非公企業(員工500人以上)科技人才的調查顯示,中專及以上學歷占員工總數的12.32%;高級職稱人數占11.79。在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中,中專及以上學歷占32.13%,高級職稱人數占85.49%,可見科技型企業人才比普通企業高出數倍。按照這個比例,溫嶺市工業企業30萬職工中,需要培養或引進中專以上學歷59430人,高級職稱2211人,才能基本滿足發展成為科技型企業的需要,可見人才缺口之大。

C.基礎設施問題。溫嶺遠離大城市,地處長三角南端,接受上海輻射的能力較弱。缺火車,缺電都是不利因素。但地處沿海,有高速公路、機場、海港,有利因素也很多。但是,與建設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要求相比,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後於時代要求。

D.服務保障。中國沒有類似日本《中小企業基本法》的保護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更沒有技術創新的相關法律法規。資本結構優化支持資金和新增貸款很少投向廣大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征地難、貸款難、工作難等問題正在阻礙企業的發展。

企業間的聯合與溝通

當企業發展到壹定程度,再擴張,就必須走資本經營的道路,合資、並購是必然的。上市大型企業可以買賣證券,中小企業就沒那麽方便了。在產權交易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並購是非常困難的。現在政府提倡企業整合,實行強強聯合,統壹品牌和技術;或者用產業鏈組織起來,實現配套工廠之間的聯盟。這樣松散的組織取得了成功,而緊密的組織往往因為壹山不容二虎而失敗。

四、進壹步加快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1.加強新型工業化宣傳,走科技發展之路。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壹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今後壹個時期的工作方針。結合溫嶺實際,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改造提升傳統和特色產業,努力把溫嶺建設成為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用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理論指導工業發展,實現工業化與資源、環境、生態的協調發展。

2.加強企業自身建設,努力提高企業主素質。

要建立定期的培訓制度,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解決知識老化的問題。我們可以經常組織企業主去先進國家參觀考察,讓他們走出壹個事務繁忙的階段,去尋找先進同行的差距,去思考壹些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進而解決壹些“致富就是安全”的觀念,激勵他們不斷進取。鼓勵企業主培養和聘用職業經理人,這是企業的長遠利益,也是企業長治久安的措施。

3.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壹、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鼓勵發展風險投資。針對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小、貸款數量多、貸款成本高的特點,可以采取利率市場化或給予銀行更多的浮動權來解決這壹問題。在風險基金的設立中,應該有多個主體參與。引導企業、金融機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乃至個人進行風險投資。

b、進壹步尊重知識和人才,提高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意識。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提供住房、轉移戶籍等各項住房政策,解決他們的職稱、人身保險等後顧之憂。企業還應實行有利於技術人員的靈活的利益分配政策,如采取技術入股等方式吸引優秀人才。然後以點帶面,逐步提高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意識。

c、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保持適度領先。按照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要求,進壹步加快能源、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硬環境。加快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樞紐建設,建設連接市區、澤國、大西三角地區的主幹道,實現“半小時經濟圈”,盡快建成甬臺溫鐵路。同時,鼓勵在工業園區建立技術開發中心、產品檢測中心、生活服務中心等公共平臺,大大提高企業發展的保障能力。

4.強化政府引導作用,完善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日本和臺灣省在各縣市設立了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包括咨詢服務、信息服務、技術創新服務、金融服務、財務服務、職業培訓服務、產品銷售服務、國際服務、配套合作服務、組織服務等10項。政府應該出面引導,有可能建立壹個完整的體系,可以提供各方面的服務。根據國外經驗,我市應從單純的金融服務轉向金融與科技創新並重,加大信息和咨詢方面的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的技術和流程水平。

5.加快產學研合作創業網絡建設。

加強各類產業集群建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以各類園區為載體,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組織科研攻關,形成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網絡。形成高新技術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區、改造傳統產業示範區、出口產品基地等科技創新基地,促進區域經濟創新創業。已成立的浙江省高校產學研創業中心應承擔高新技術項目的引進、孵化和培育工作,服務產學研的配套設施要跟上,並盡快建成孵化器大樓。這裏除了為項目孵化提供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展示、技術測試、創業場地等服務外,還要使之成為產學研結合點,成為高校向下延伸的落腳點,從而促進科技成果的商業化,產生新的小型高科技企業。

  • 上一篇:護理自我評價
  • 下一篇:敦宗母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