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故宮博物院的知名度如何?故宮博物院裏展出了多少精美的鐘表?

故宮博物院的知名度如何?故宮博物院裏展出了多少精美的鐘表?

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最近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先是恢復了古代的春節,然後是元宵節。現在,故宮的鐘樓成了許多人參觀的地方。顧名思義,鐘表博物館陳列的是壹些鐘表,但這些鐘表絕對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那種普通平民,而是屬於非常精致漂亮的精品鐘表。那麽,鐘表館裏陳列的是什麽樣的展品,為什麽會吸引眾多遊客?

2019 3月16,北京,故宮博物院於6月1重新開館,人氣依舊火爆。

故宮鐘表博物館自上世紀30年代成立以來,先後以永和宮、奉先殿、保和殿為址。2004年9月底,鐘廳再次遷至奉賢廳。經過十幾年的展覽,鐘館的展示設備已經陳舊。

目前,新鐘館陳列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82件精品鐘表,其中中國鐘表21件,外國鐘表61件。

82款腕表中,有20款是首次展出。展覽通過清代鐘表、廣州鐘表、英國鐘表、法國鐘表、瑞士鐘表、多國鐘表等六個單元,兩個場景,展示了故宮博物院清代鐘表的情況。

1.介紹

鐘樓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紫禁城內。清朝乾隆年間,以發條為動力的機械鐘表在宮廷中廣泛使用。清宮收藏的各類鐘表主要是乾隆、嘉慶年間廣州、蘇州及宮內制造,也有部分產自英國、法國、瑞士等國。中國制造的鐘表多以黃金、珍珠玉石、寶石裝飾,其造型模擬亭臺樓閣、佛塔、花果、盆景等。英國、法國等國生產的鐘表,模擬西方建築、車馬等等。這些鐘表雕刻的方式各種各樣,有的自動開關門,機器人出來打鈴;有的會在琴聲和鼓聲壹起響起的時候,彈奏出優美的歌曲;百花盛開,蝶舞,水流噴射,鳥兒啼叫,所有這些都以明亮的色彩,悅耳的音樂和吉祥的含義取悅皇後。

鐘表博物館位於景雲門外的奉先廳,* * *展出18世紀國內外制造的鐘表123件。

2.來源路線

故宮的鐘表來源豐富。現有藏品1500多件鐘表。都是通過以下渠道入宮的。

第壹個來源是朝廷自己制作的鐘表。據記載,順治皇帝曾請工匠仿制鐘表,但由於當時發條沒有通過檢驗,鐘表不準。這反映出順治年間宮廷中已經有了壹些制作鐘表的實驗。康熙年間,宮廷裏有壹個機構叫鐘所,是皇帝收藏、制作、保養鐘表的地方。制造鐘表的人包括壹些來自西方的傳教士。這時,宮廷鐘表的生產已經形成了壹定的規模。康熙皇帝在壹項法令中說,南方的官員不必向鐘表進貢,因為現在大內可以自己制作鐘表。到了乾隆時期,清朝的鐘表生產已經形成了從西方傳教士、外來工匠到鐘表太監的非常穩定的基本梯隊,鐘表生產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清代鐘表的第二個來源是使團的饋贈。鐘表是西方使團送的禮物中非常重要的壹類。據初步統計,康熙到乾隆時期,俄國使團送給中國皇帝的鐘表只有二三十件。朝臣的奉獻也是清代鐘表的來源之壹。每當有重大節日或慈禧太後生日時,地方官員都會送些禮物,鐘表也成為清代地方官員的重要貢品。

清代鐘表的第三個來源是通過各種貿易渠道購買的。有些鐘表是皇帝直接授意,官員與當時的外商溝通,再由外商把要求帶回西方,定制後運回。另壹種鐘表是當時外商為了迎合中國人的審美和喜好而制造銷售的。19世紀,超過三分之二的瑞士手表制造商為中國市場制造手表,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入宮提價,所以當時出現了很多中國品牌的手表。

3.時鐘歷史

早在14世紀,鐘就出現在英國、法國等歐洲的高樓上。鐘的動力來自於用繩子掛壹個重錘,利用重力產生的重力。這個好像比我們晚了壹點,但是公開時機和我們的王權理論真的不壹樣。所以,即使我們有先進的計時工具,也不會公之於眾。

15年底和16年初,鐵發條出現,給了鐘表新的動力源,也為其小型化創造了條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時性理論,這是擺的理論基礎。1656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了鐘擺。第二年,在他的指導下,年輕的鐘表匠S.Coster成功地制造了第壹個鐘擺。1675年,他用遊絲代替了原來的鐘擺,從而形成了以發條為動力,遊絲為調速機構的小鐘表,同時也為制造便攜式懷表提供了條件。

18世紀期間,發明了各種擒縱機構,為懷表的進壹步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英國人Ge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I輪擒縱機構,與之前發明的立軸擒縱機構不同,所以懷表機芯比較薄。此外,1757年左右,英國人托馬斯·穆奇(Thomas Mudge)發明了撥叉式擒縱機構,進壹步提高了懷表的計時精度。在此期間,直到19世紀,大量的手表制造商被生產出來,這促進了懷表的發展。19世紀下半葉,部分女性手鐲上裝飾有小包手表。當時人們只是把它當成壹件首飾,並沒有充分認識到它的實用價值。直到人類歷史進入20世紀,隨著制表技術的提高和科技文明的巨變,才有可能確立手表的地位。

  • 上一篇:《百鳥朝鳳》四選
  • 下一篇:文明端午節實踐活動總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