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著閱讀經驗1閱讀,就壹個人而言,就像莎士比亞的詩:“沒有書的生活,就像沒有陽光;沒有書籍的智慧就像沒有翅膀的鳥。”
《教育的智慧從何而來》壹書是壹本教育性的書,但它不同於我們過去看到的那種書生氣的書。案例分析講評幾乎可以涵蓋壹線教師教育中的所有共性問題,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給了我壹個啟示:教師在教育中出現問題,是因為他們沒有去尋找源頭,而是成為了情緒的奴隸,使得他們的工作陷入了非智力的體力。學生有問題是因為老師對孩子不夠了解。重要的是不僅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史和家庭教育,還要知道孩子喜歡什麽,害怕什麽。師生關系是最微妙的,距離和距離都因為情緒而有不同的認識;現實中老師和家長的關系並不理想,引導我們花精力去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在教育的源頭堵住漏洞,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工作更輕松;管理孩子不如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有人說:“讀壹本好書,就是和壹個品德高尚的人說話。”這是真的。《教育的智慧從何而來》這本書是壹本好書。看了書中的案例和王曉春老師的精辟論述,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全心全意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或缺。有了愛和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地教書育人。
閱讀教育專著的體會2。再讀朱永信的《新教育夢》。仔細看完,不禁心潮澎湃。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的淵博學識,他對教育的真切理解和純粹熱愛,以及他在追求新的教育理想上的遠見卓識,讓我感到了尊重。我強烈的感覺到,這個新教育的夢想,她,並不遙遠。她,在我們教育者對教育的執著追求中,壹定會實現!
這本書不僅教我們如何做壹個好老師,也教我們如何做人。
首先,做壹個有事業心的學者
海納百川,海的浩瀚無垠。壹個真正優秀的老師,應該是壹個有事業心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孩子學習。“有史以來第壹次,教育服務於不可知的未來。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大。老師們第壹次要丟掉架子,虛心向孩子學習。這是壹張我們不得不看的照片,因為我們害怕看到它。這個時候老師有壹桶水是不夠的。”面對我們的孩子,面對他們突如其來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感嘆:現在的孩子,我們常常感到無所適從。這時候妳要在心裏敲響警鐘:妳已經落後於孩子了。
第二,做壹個有思想的老師
沒有思想,人簡直屬於饕餮和行屍走肉。壹個老師不思考就不能稱之為教育家。教育不僅需要有思想的教育者和有思想的管理者,更需要千千萬萬有思想的壹線教師。這有兩層含義:壹是用思想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變了,行動變了;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培養學生的心智。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的世界裏,如果豐富的思想閃閃發光,如果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如果高尚、豐富、獨特、深刻的思想激勵著人們,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生活將更加有趣和有吸引力,我們將真正無愧於上帝賦予我們的不可復制、不可替代和極其高尚的生活。
第三,做壹個寬容的智者
書中有這樣壹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有收獲;海容江河,所以有浩瀚;天空包容雲朵,所以有樣子;人生原諒遺憾,有未來。包容就是承認孩子的差異和未完成的狀態。教育應該從寬容開始。
閱讀教育專著的體會3最近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考取高中教師資格證。其中壹門考試科目是《教育學》,這門課的復習資料要按規定購買,是壹本內部編寫的《現代教育學》。
客觀地說,除了壹些排印錯誤,編者列舉了許多教育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豐富,細節恰當。也算是當代教育學(考試用)的精致實用匯編。但我仔細看完之後,心裏是空的,卻壹點也不覺得充實。書中闡述的名詞、概念、模型、學派、定律、原理、意義、作用,給我的感覺是他們真的在玩文字遊戲。這些紙上談兵的空洞理論,除了增加考試難度之外,對指導壹線教師提高教育水平毫無幫助。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理論家壹直忙於翻譯國外的最新成果,梳理傳統教育的精髓。教育理論書的種類越來越多,書也越來越厚。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今天社會和人民對我們教育的滿意度越來越低?這和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有關系嗎?難道不是和政治制度發展滯後,教育發展超前有關嗎?
從閱讀教育專著中學習。新的教育行動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們也積極參與其中。又壹次讀教育經典《新教育》,豁然開朗,又壹次被深深震撼。
再次重讀《新教育》,這次我對其“引領快樂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點燃了我對教育的新期待。教育也可以是快樂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僅意味著我們的老師應該過著快樂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也意味著學生應該是快樂的。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壹句話是:行動有回報。朱永信教授說,只要妳去做,妳就能做到;只要妳去做,妳就會成功。是的,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和希望的很多,而我們實現的卻很少。原因很多,自己的惰性,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沒有行動和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不需要誇誇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壹定會有所收獲。
整本書,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老師的快樂,就沒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壹切為了教師,壹切為了教師。讓師生* * *在教育的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 * *發展進步。讓老師和學生壹樣,享受教育的快樂和愉悅。我們校長常說,壹個學校的發展,最核心的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進而影響學生的成長。很清楚,沒有老師的成長,就沒有學生的成長;沒有老師的幸福,就沒有學生的幸福。如果壹個教師不快樂,他將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麽快樂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壹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壹個人的閱讀史。讀書讓我們精神煥發!所以我們老師要把讀書當成自己的壹種習慣,就像每天起床吃飯壹樣,每天讀書都是有收獲的。在收獲中成長,在收獲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也會快樂。
朱永信教授也說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真正讓老師、學生、學校共同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給自己壹種挑戰自我的勇氣,壹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壹個老師,每壹個學生都會成功,都會成功。
做老師,不斷提升自己,用心閱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讓我們在新教育的道路上更加堅定,更加平坦。
閱讀教育專著的體會5王老師有壹次在我們學校講課,對他當時講的“教育敘事”印象深刻。當我拿到王老師寫的《尋找不壹樣的教育——我的教育敘事》這本書時,我以壹種學習的態度走進了王老師寫的教學案例。把它們描述成“故事”可能比教學案例更合適。
在閱讀這些簡單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時,多次讓我想起了初中和高中的生活,勾起了我學生時代的感慨。在這些故事中,我壹會兒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學生時代所有與學習有關的人或事;後來我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了學生的心理和老師的處理方法。雖然這些故事大多和初中高中有關,但也能讓我想起我遇到和面對的那些天真活潑的學齡前兒童。
印象深刻的案例不止壹個。讀著讀著,覺得每壹個故事都是那麽“引人入勝”,有著把人帶到那個場景的魔力。在《教育能做什麽?王先生談到帶他的兒子去理發,並會見他教過的學生。學生的“讀書無用論”引發了他的思考。面對當今現實的教育,他改變不了自己的分數。但是作為老師,除了關註學生的成績,還可以給學生很多其他的學習內容,比如自信,尊重,自強。尤其是像我們幼兒園的老師,沒有這些數量上的壓力,就應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思考“應該給孩子什麽樣的教育”。
對於中班新轉學生許來說,在保留他天真活潑天性的同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懂得規則感和集體感,懂得與同齡人分享遊戲,獲得控制自己不良情緒的能力...對於焦躁不安的邱誌勝來說,培養他的自控能力,幫助他養成耐心傾聽的習慣,是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對於思維敏捷、善於思考的丁來說。
讀王老師的這本書,最大的感觸還是堅持寫教育敘事很重要。我也曾經通過博客《孩子成長簡述——XXX》記錄過壹些孩子的問題和成長,以及我當時的壹些感受和想法。但是,缺的是堅持,尤其是現在懷孕了,精力不夠用了!其實只是偷懶的借口!我想說的是盡可能的關註身邊的每壹個孩子,去發現他們的問題,去成長,去記錄,去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拋棄對孩子的偏見,用欣賞的眼光幫助孩子打破生活的盲點!
教育專著6《寬容與欣賞讓教育更美,愛與智慧讓教育走得更遠》閱讀心得。
在壹個特殊的機會下,我有幸看了《美麗教育》這本書,並深深愛上了它。本書由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孫樸園老師撰寫。孫樸園老師為教育事業傾註了43年的心血和智慧。她的態度嚴謹,功夫深厚。美麗的教育是她壹生教學生涯的真實寫照,她書寫了壹個生動多樣的兒童真實生活。是壹本生動的小學心理學和教育學,讓我受益匪淺。
作為壹名年輕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惑。看了《美麗教育》這本書,學到了很多教學和經驗,掌握了很多班主任的好的工作方法。它是我的良師益友,對我的班級管理起到了及時有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每壹個案例都傳達了孫樸園以愛為主題的教育思想和她以愛為起點的教育理念。“做壹個有愛心的老師。”這是我看完之後感觸最深的。壹個班級能否形成壹個強大和諧的集體,是班主任工作成敗的試金石。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在教育、團結和加強了集體之後,集體本身就會成為壹種偉大的教育力量。”如果把孫樸園老師的經驗總結成壹點,那就是培養壹個好的班級群體,讓群體成為每壹個學生快樂成長的搖籃。
從很多美麗教育的案例中,我學到了兩個法寶:
第壹,註意欣賞和贊美孩子的優點。
有時候,我們的老師經常好心辦壞事,其實是我們粗心大意,考慮不周造成的。鼓勵孩子的方法很多,尤其是鼓勵行為偏差的學生。老師要多想想辦法,站在這些孩子的角度考慮,寬容壹些面對。妳不能用壹把尺子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壹些行之有效,孩子和家長都能接受的好方法。聰明人其實是善於思考的。他們往往有很好的思維方式,這對於壹個老師來說太重要了。
因為老師面對的是學生,不是孩子。老師在孩子面前有年齡優勢、經驗優勢、知識優勢、權力優勢,很多問題不用考慮。所以心態影響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所以首先要轉變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變頭腦中積累的過時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努力成為聰明的老師,做壹個懂得欣賞和贊美的老師。
第二,學會包容學生,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
書中的壹個案例,解開了藏在心裏的困惑。以前很擔心學生的問題,也因為學生的調皮而頭疼。但是,這些都是教育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正常問題。不要讓我們的麻煩擴大,讓我們坦然面對。因為學生的人生是有差異的,我們不希望所有的孩子都長得壹樣高壹樣壯壹樣漂亮,而是要讓每個學生的人生都比學生原有的基礎有所發展,老師要帶領我們的孩子實現自身的發展,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有健康的身心,有積極的態度,有生活和學習的能力。孫老師的話無疑為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希望,找到了未來。就像孫老師說的,我們開心的上好課,認真對待每壹次談心,開心的組織每壹次活動,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
美好的教育是簡單的,詩意的,生動的,充滿激情的。她善於將理性思考註入可讀性強的教育案例中。在壹個又壹個故事中,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都融為壹體,發人深省,蕩氣回腸。對於我這樣的年輕老師來說,真的是很好的思想向導,進步的燈塔。我想我會積極地樂於提問,勇於思考,博覽群書,善於積累,勤於寫作,努力領悟積累的深刻含義。我也認為,只要我今天比昨天更好,長期下去就會越來越好,從而達到我所能達到的最好,做壹個聰明的老師,為教育事業做出我最大的貢獻。
讀教育專著的體會7最近認真讀了《有效的老師》,讀這本書收獲很大。這本書給出的很多教學建議,打消了我當初教學中的很多疑惑。每次讀到其中壹個案例,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如果我是類似的情況,我會把這樣的學生當老師嗎?當意外發生,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出底線,我會怎麽做?我是會像故事裏的老師壹樣壹笑置之,靈活應對,還是會大發雷霆,用威嚴壓艙學生個性的閃光?我不知道,但我壹直在慢慢改造自己,慢慢融入孩子們,成為他們最可親的朋友。
對於我們老師來說,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教師只有重新成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以全新的眼光不斷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其中說的是“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得更好,讓好學生變得更好。”學生失敗了,我們也失敗了。“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態度比方向重要,毅力比態度重要。
那麽怎樣才能真正成為最好的老師呢?在《有效的教師》壹書中,編者對影響了教師壹生的中外教育家的經典感言,對我們教師有著深刻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這本書裏提到狄德羅提出:“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愛孩子是教師生命中最重要的。不允許忽視學生的感受,因為老師的冷漠是壹種破壞,是不能容忍的。情感冷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優秀的人蒼白,故意破壞情感絕對是愚蠢的。我們應該鼓勵自己——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教師的非智力因素如對學生的奉獻、理解、平等和責任是第壹位的。所以,老師的責任就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壹個萌芽,讓它越長越壯,最終擠掉自身缺點的雜草。在教學工作中,要關註壹切,特別是關心、鼓勵、幫助、引導有困難的學生,經常給他們“妳真的很好,妳很棒”的暗示,就像涓涓細流在學生的心間流淌,讓他們享受到教育的溫暖,激發他們的上進欲望。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壹名教師,我們要更新觀念,努力創新,肩負起教育下壹代的責任,主動思考,虛心求教,樂於努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細致紮實。同時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在摸索中進步。“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現在的孩子,世界就是他們的教科書。”在課改的大潮中,壹個普通的教師應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今天的教育?我覺得我應該開心的迎接每壹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我的事業,我的工作,我的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課程,教材,學生,教學方法等方面。,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做到德才兼備。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強烈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努力學習課堂教學藝術,努力做壹個善於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於研究的反思型教師和敢於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事實上,有很多方法可以成為壹名好老師,只要我們有發現的眼光。只要我們都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能清楚地認識到教師的責任,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的素質教育就不會失敗,那麽每壹個老師都會成為壹名好老師。
閱讀教育專著的體會。剛讀教育的時候感覺就是壹本普通的書。這本書由95篇教育散文組成,描述了老師和孩子之間或孩子自己之間發生的所有小事,以及壹些瑣碎的事件,如學生考試作弊、新生罵人、老師在黑板上寫字、課堂表揚等...也許妳會覺得這樣的書裏記錄的東西太普通了,但是妳想想,教育不就是師生之間瑣碎復雜的事情嗎?不就是日復壹日的瑣碎嗎?
本書共分五節,第壹章告訴我們,教師不僅是教育者,更是受教育者。因為學生作為教師教育的對象,會在其言行中形成反饋,使教師從中學習,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從而使整個教育成為壹個雙向的動態過程。第三章是關於後進生的教育機制,警示我們只要眼裏還有人,就沒有後進生。後進生不等於學困生。相反,只要老師把學生當人看,就不會有後進生。因為教育的奇跡在於:老師的光芒可以讓遠近的心披上光彩。
書中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和抽象的理論,只有生動的教育故事和蘊含其中的思想。內容生動真實,文筆簡潔流暢。簡單的話語中蘊含著真摯的感情。看完之後,我被故事的內容所吸引和感動,引發了我的深思。
它就像壹面鏡子,折射出我們日常教育教學中的諸多不足:妳派妳的學生給妳辦私事了嗎?哪怕只是壹點點努力;妳註意到批評學生的方式了嗎?哪怕只是另壹個說話的地方;妳尊重學生的“分心”嗎?即使有時會擾亂課堂;妳能耐心聽學生的辯解嗎?即使他真的錯了...
它也像迷宮的向導,為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困惑指明了方向:它告訴我們如何激發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它告訴我們如何讓班幹部願意付出,而不抱怨;它告訴我們,不當的愛也會造成傷害;它告訴我們寬容的魅力是什麽…
謝謝妳的教育。他們讓更多的老師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和認識,讓我們靜靜地吮吸“名師”帶來的精神食糧,讓我們懂得如何用壹個微笑,壹句贊美,壹個善意的手勢,如何用愛溫暖學生,讓自己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