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智慧城市的大潮中,中國的成就尤為耀眼。不久前,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獎(WSCA)獲獎名單正式揭曉,上海榮獲世界智慧城市獎,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
智慧城市看起來很大,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智慧交通中的智慧斑馬線、智慧停車,到路邊功能豐富的智慧燈柱,再到人性化的智慧公廁,城市的智慧與我們如影隨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壹下我看到的智慧城市建設的變化和機遇。
Part.1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歷程
說到智慧城市的變化,先說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
智慧城市的概念誕生於歐美,卻在中國發揚光大。智慧城市的概念源於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它是數字城市和物聯網相結合的產物,被視為信息時代城市發展的方向和文明發展的趨勢。
2012年,《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管理暫行辦法》的發布拉開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序幕。隨後,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試點城市多達103個。
2015年,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智慧城市建設從盲目追求期走向實施期,智慧城市建設投資逐漸回歸理性。痛定思痛後,2016年,中國智慧城市踏上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征程,開啟了從1.0到2.0的跨越。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壹批示範性新型智慧城市。
步入正軌,2017年,全國500多個城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建設中。2018年,中國在建智慧城市數量占全球48%,智慧城市建設即將領先全球。
2020年,“新基礎設施”的號角吹響,5G,人工智能,大數據...各種新技術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作為最大的“融合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將如何發展?
不得不說,2020年將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驗收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給現代城市帶來了壹場大考。在疫情中,許多智慧城市相關設施成為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帶來速度和便利的同時,壹些設施卻在疫情檢查中陷入癱瘓。
比如有的地方,因為沒有信息系統處理人口流動調查,只能手工填寫表格;即使在壹些有軟件平臺的地區,由於各部門、各地區的數據不能互通,系統也壹度名存實亡。此外,壹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建設了許多類似項目,造成資源浪費和爛尾工程;壹些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但由於權責邊界,數據孤島仍難以打破;有些項目在完工的那壹天已經淪為空殼。
基礎設施薄弱,普遍存在“數據孤島”,數據獲取困難,城市管理不夠精細化,各部門合作不夠...這壹系列問題暴露了目前智慧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背後的原因:目前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還停留在擴大硬件設施上,缺乏統籌管理的能力。
除了不好的方面,還有好的方面。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壹些智慧城市建設較好的城市已經成功運用高科技智能設備輔助疫情防控工作,如在線政務平臺、大數據監測平臺、AI體溫檢測平臺、遠程會診平臺等,以及後勤、生活用品供應、醫療物資供應、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軟硬件設備和設施。這些智能平臺或設施有效地改善了人口流動監測、防疫治療研發、防疫數據更新、防疫措施宣傳。
總之,疫情已經成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壹面鏡子,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以來的成就和不足。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智慧城市概念引入的分散建設階段,智慧城市探索的規範化發展階段,2016正式進入以人為本、註重實效、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
目前正處於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關鍵技術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數據驅動階段。與“智慧城市”相比,更註重頂層設計和數據的融合,發展重點是進壹步加強城市智能設施的整體布局和* * *平臺建設,打破數據孤島,加強城鄉規劃,形成智慧城市壹體化運行格局。
在國內,壹線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特色成果逐漸顯現,縣級城市建設正在起步。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已基本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其中黃渤海沿岸和長三角城市群相對集中,但東西部差異明顯,各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重點存在區域差異。
此外,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正逐漸下沈到基層社區建設,城市的精細化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疫情進壹步加速了智慧城市建設的下沈,需要落實到城市各個角落的社區、街道等細分領域,“大數據+網格”是管理的基礎流程。
未來,隨著基礎設施新政策的不斷發展,智慧城市會有哪些變化和機遇?
第2部分:新基礎設施下的智慧城市機遇
在新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智慧城市的發展受益匪淺。雖然“智慧城市”沒有被列入新基礎設施的七大領域,但智慧城市建設是新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未來,工業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AI、5G等技術必然成為城市新的基礎設施。如何連接這些新的基礎設施鏈,需要“智慧城市”作為載體。
首先,新技術在成就智慧城市的同時,又會被智慧城市的應用所反哺,兩者呈正循環。
“新基礎設施”面向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智慧城市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需要建立在萬物互聯的基礎上。物聯網可以為智慧城市提供巨大的感知網絡,是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因素和技術基石。
此外,5G、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視。
其中,5G使數據傳輸實現跨越式發展,滿足更多智慧城市應用場景;雲計算提供計算、存儲等基礎服務,為大型軟件、硬件、數據的運營和管理提供平臺;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學習等數據算法支持;區塊鏈有助於打通數據孤島,提供智能合約支持。這些技術是智慧城市智慧化的必要鋪墊,將在建設中得到驗證和發展,是時代發展的技術機遇。
其次,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等細分行業的場景應用將會開花結果,這是智慧城市帶來的場景機會。
在智慧政府中,政府信息化已經從電子政務階段發展到集成應用的智慧政府階段,建設數字政府是當前的壹項重要任務。上海的“隨申辦”是在智慧城市場景下,將各部門、各領域的各種服務整合到壹個應用中,從而幫助政府完成數據和資源的統籌規劃和協調。目前,類似的軟件也在全國多個城市流行。
智慧安防是“平安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應用有視頻監控、防盜報警、樓宇對講、門禁等。“平安城市”、“天網工程”、“慧眼工程”等項目不斷啟動,智慧安防迅速成為智慧城市應用中落地條件較好、技術和服務相對成熟的領域之壹。
智慧醫療是實現診斷、治療、康復、支付和健康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舉措。醫療機構智慧醫療的應用場景主要可以分為遠程醫療應用場景和院內應用場景。在遠程場景下,主要使用遠程會診、醫療監護等應用。在院內場景中,主要是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持下,實現患者、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從而提高醫院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和醫療服務質量。
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在線教育、智慧校園、智慧教室。這些應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教育行業教育資源不足、區域分布不均的問題;教學難度大,教育效率低;校園管理效率低下,信息流通不暢,部門之間存在數據孤島;校園安全隱患等問題。
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目前智能制造的建設主要體現在工廠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即智能工廠的建設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載體。通過構建智能生產系統和網絡化配送生產設施,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化。從產業鏈來看,工業軟件、智能工業裝備、工業互聯網、工業雲平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慧物流和智慧運營是智慧物流活動的起點,也是智慧物流決策反饋的終點。在智能物流框架內,物流活動由智能作業層、感知層、運輸層和平臺層組成。
智慧環保和環境監測是智慧環保建設的基礎。開展城市智能環保工作,建立環境信息采集和收集系統,對包括氣體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聲環境、核與輻射環境在內的信息進行檢測,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信息共享、多類別監測和多維數據分析,為城市汙染防治、生態保護和環境監管提供有力支撐。
智慧能源和電網建設是智慧能源建設的核心。目前智能電網建設涵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六個環節。智慧能源還處於起步階段,其服務體系側重於電網中智能設備的接入和監控以及電力系統的保護和控制管理,即智能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