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謹》說課稿

《謹》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要怎麽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謹》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謹》說課稿1

  壹、說教材:

 《弟子規》是壹本操作性很強的經典讀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禮物,它短小精悍,三字壹句,兩字壹韻,讀起來瑯瑯上口。它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以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我們師生。學生在興趣盎然的誦讀過程中,思想,行為,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弟子規——謹是自編教材《弟子規》的第三部分。這部分內容告訴孩子們要註重生活的細節,從壹舉手,壹投足之間養成良好的個人修養,養成做事不急不躁、沈沈穩穩的性格,長大後無論做什麽事情,都會踏實而穩健。

  二、說設計理念:

 讓孩子走近《弟子規》,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並以此為起點,開始對傳統經典的追尋,進而了解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並憑借此課,體現校本經典特色。《弟子規》壹課,將厚重的中華文化溶入兒童的閱讀理解過程之中,給兒童以浸潤,給兒童以重染。這樣,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把中國傳統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內化為壹種品質,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

  三、說教學目標:

 1、流利朗讀並能背誦所學的內容。

 2、了解所學內容的意思,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3、通過學習,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經文,感悟經文內涵。難點:背誦所學的內容,並能根據所學的指導自己的行為。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要采用多種方法誦讀經文,演繹經文,領悟經文的內涵,教學要緊扣語言文字,創設情境,引導學

 生走進文本,通過解讀小故事,使學生的情感提升。聯系生活,引導學生走出文本,把學《弟子規》與學做人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如何去做人處事,整堂課實現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優化組合,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本節課通過“事實(故事)導入——明意——結合實際談體會——把所學內容向師生匯報”,在註重老師主導地位作用的同時,也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註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壹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六、說教學過程:

 (壹)、談話引入同學們,弟子規被譽為“人生第壹步,天下第壹規”,我們學習弟子規謹有壹段時間了,誰來說說通過學習妳知道了哪些做人處事的道理?(指名回答),在生活中妳做到了哪些?看來同學們學到的還真不少,今天我們繼續往下學習。(板書:謹)

 設計意圖:

 1、復習以前學過的部分內容。

 2、檢查學生有沒有學以致用。

 3、自然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第壹組句子: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壹)學習:緩揭簾,勿有聲。

 1、(出示門簾圖片)問:這是什麽?妳在哪見過門簾?現在老師想了解壹下,妳們在進門出門時是怎樣掀開門簾的?

 2、到底怎樣掀開門簾才是有修養的行為呢?古人早就給了我們答案。課件出示:緩揭簾,勿有聲。

 3、學生跟著老師壹起讀,學生齊讀,指名讀。指導學生讀出節奏:緩∕揭簾,勿∕有聲

 4、自主探究:句中的“緩”和“揭”各是什麽意思?這句話又是什麽意思?

 5、結合妳每天掀門簾的經驗,探討壹下:為什麽古人要求孩子要“緩揭簾,不要發出聲響”呢?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6、這話很有道理,我們就要記住,把它背下來。(齊背,指背。)

 7、根據句中“小心用物,不發聲響”的涵義,判斷下列行為是否正確,並說明理由:

 A、上課時,小剛開文具盒拿筆,發出劈哩啪啦的聲響。

 B、小明在家拉窗簾時,動作總是很輕柔。

 C、王叔叔開出租車,他半夜回來從不亂按喇叭,進入樓道拿鑰匙開門也是輕手輕腳。

 D、小麗在家玩玩具時,弄得乒乓亂響。E、小蘭打掃衛生,挪動桌椅時,在地上拉,發出吱吱的叫聲。

 8、實際演練:同桌間進行搬椅子比賽,把椅子搬出去再放回原位,不發出聲響者獲勝。

 9、小結:我們無論在學校,在家裏,在任何場所,言語動作都要放輕放緩,要沈穩,不可急躁、粗魯,更不能妨礙別人。(板書:沈穩)

 (二)學習:寬轉彎,勿觸棱。

 1、出示“棱”字,讓學生認讀。用手摸摸桌子上的棱,問:教室、走廊哪裏還有“棱”?出示“觸棱”,問:什麽叫“觸棱”?妳有過“觸棱”的經歷嗎?結果怎樣?所以我們要小心謹慎不要碰到棱角上。出示“勿觸棱”。

 2、探究“寬”的意思:我們發現,壹般都是在轉彎時容易“觸棱”,那麽怎樣轉彎才不會撞到棱角上呢?出示:寬轉彎,勿觸棱。

 3、指導朗讀,並背誦下來。

 4、引申到人:這句話也有引申的意思。不僅是“物”有棱角,人也有棱角。如脾氣暴躁,愛與人發生爭執的人,就是有棱角的人,我們不要跟他起沖突就是“勿觸棱”。說話委婉壹點,讓他幾分,對人要“寬轉彎”寬以待人,不要跟人家結怨。不揭人家的`痛處和隱私也是“勿觸棱”。這是我們應懂的道理。

 (三)根據圖片引出第壹組的全部句子。

 1、看第壹、二幅圖,說說這分別是根據哪句話配的圖片?出示第壹組全部句子: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2、齊讀,男女對讀,加上動作讀,嘗試背誦。

 3、總結:做事情既不要妨礙別人,也不要傷害自己。要處處小心(板書:小心)、註意的話,有很多災禍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學習第二組句子: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壹)學習:執虛器,如執盈。

 1、師生表演小品:吃完晚飯後,小剛說:“媽媽,我來幫妳收拾桌子。”他拿起壹個空盤子,沒走幾步就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媽媽說:“妳做事怎麽毛手毛腳,以後拿空盤子也要像拿著裝滿東西的盤子壹樣,才不會打破。”

 2、討論交流:小剛的媽媽說的話有什麽道理呢?

 3、拿空的器具會大意,不在乎。所以要“執虛器,如執盈。”(出示)

 4、根據剛才的表演,同桌探究“執”“虛”“盈”的詞意及這句話的意思。

 5、朗讀句子,背誦句子。

 6、實際演練:兩人壹人拿空杯,壹人拿水杯,判斷示範者拿的是空杯還是裝滿水的杯子。

 7、取物練習:師講解並示範用手拿住碗、盤、杯不脫落的方法。根據學生匯報的進行學習。

 8、小結:不僅是拿空的器具要小心專註,拿壹些昂貴的物品更要小心謹慎。如數碼相機、手機、mp3等等。(板書:專註)(二)學習:入虛室,如有人。

 1、出示原文:入虛室,如有人。指讀,齊讀。

 2、小組合作探究:剛才我們了解了“虛器”,那什麽是“虛室”?這句話又是什麽意思?

 3、案例分析:小軍去鄰居家借書,屋裏沒人,小軍就自己動手翻找起來。討論交流:小軍做得對嗎?為什麽?

 4、故事欣賞:《拾金不昧的年輕人》。(板書:慎重)

 (三)根據圖片引出第二組句子。

 1、分別出示第三幅和第四幅圖片,觀察這分別是為哪個句子配的圖畫?出示第二組全部句子: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2、男女對讀,做動作讀,小組比賽讀,嘗試背誦。

 3、小結:這組句子告訴我們從小要養成細心,專註的行為習慣,對待自己要謹慎,才能防範過失的發生。

  四、吟誦經文,背誦經文。

 1、出示全文: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2、熟練誦讀:拍手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

 3、背誦練習:帶動作背,加上曲調吟唱等。

 4、展示背誦成果。

 五、全文總結:

 我們把今天要學的內容學完了,誰來說說通過學習妳知道了什麽或者妳自己在今後的生活中有什麽地方需要改進的?(指名學生說)師指板書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註重細節,壹舉手,壹投足都要做到——沈穩,小心,專註,謹慎。(生齊讀)讓我們把今天所學落實到行動之中吧!

《謹》說課稿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曾國藩其人,形成自己正確而獨到的判斷。

 過程與方法目標

 了解曾國藩的《五箴》,把握其思想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深刻理解《謹言箴》所表達的主旨,養成謹言、慎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在《謹言箴》所表達的主旨。

  教學難點

 曾國藩富有爭議的壹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自學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生字並標記讀音。

 ②讀順文,能夠準確劃分句子內部的停頓,流暢、清晰地朗讀課文。

 ③讀懂意,知道壹些詞語在句中的意義,並能夠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課時

  壹、導入新課。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壹個張揚個性、提倡自由的時代,我們總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所以,我們主張言論自由,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最大化。“沈默是金”這句古人的至理名言在今天早就失去了它的價值,不知有多少人起來反駁它,說“沈默未必是金”“沈默是土”。也許,在某種情況下,這種反駁是對的。但是,中國也有壹句古話,叫“言多必失”,同樣是至理名言。它告訴我們,說話要謹慎,當說則說,不當說則不說。關於如何說話,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見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壹篇教我們如何“說話”的文章。

  二、整體感知。

 1、介紹曾國藩。(見教師教學用書資料)

 2、解題。

 道光甲辰(1844)年,曾國藩正致力於程朱理學,模仿韓愈的《五箴》,也寫了壹篇《五箴》:《立誌箴》《居敬箴》《主靜箴》《謹言箴》《有恒箴》,本文節選的是其中壹箴。作者認為巧言、閑言、誇言、傳言、銘言,都是言談的大忌,告誡自己必須改悔,並用以訓勉兄弟。

 3、教師範讀,強調重點字音。

 4、學生自由朗讀。

 5、學生理解課文大意,教師提醒學生註意以下詞語的含義。

 女:通“汝”,妳。

 解人:指通達言語或文詞意趣的人。

 賈欺:兜售謊言。

 矢:通“誓”,發誓。

 尤悔:過失和悔恨。

 蹈:實行。

 耄:年老,八九十歲的年齡。也可意譯為“昏惑,昏亂”。

 6、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通過對巧言、閑言、誇言、傳言、銘言等的論述,闡明要謹言、慎言的主張。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是怎樣論述題目中的“謹言”的?

 作者並沒有直接論述“謹言”,而是從反面入手,以“言”為綱,反對“巧言”“閑言”“誇言”“傳言”“銘言”,從而恰到好處地表明了自己“謹言”的主張。

 2、“巧言”“閑言”“誇言”“傳言”的害處大家都明白,但是作者為什麽要反對“銘言”呢?

 本文中的“銘言”不僅指的是鑄刻下來用來警戒自己的文字,更是指雖銘刻下來告誡自己卻始終不能悔改、反而屢次再犯的“銘言”背後的壹種行為。所以,作者反對這樣的行為。希望自己或他人能認識到錯誤並且改正,不只是說說而已。

  四、拓展遷移。

 1、推薦曾國藩的《立誌箴》,《居敬箴》,《主靜箴》,《有恒箴》,把握其主旨。

 《五箴》序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也!繼是以往,人事日紛,德慧日損,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材而履安順,將欲刻苦而自振拔,諒哉其難之歟!因作五箴以自創雲。

 立誌箴

 煌煌先哲,彼不猶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聰明福祿,予我者厚哉!棄天而佚,是及兇災。積悔累千,其終也已。往者不可追,請從今始。荷道以躬,與之以言。壹息尚存,永矢弗諼。

 居敬箴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實曰三才。儼恪齋明,以凝女命。女之不莊,伐生戕性。誰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無成,慢人者反爾。縱彼不反,亦長吾驕。人則下女,天罰昭昭。

 主靜箴

 齋宿日觀,天雞壹鳴。萬籟俱息,但聞鐘聲。後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懾,誰敢予侮?豈伊避人,日對三軍。我慮則壹,彼紛不紛。馳騖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擾擾以終古。

 有恒箴

 自吾識字,百歷及茲。二十有八載,則無壹知。曩者所忻,閱時而鄙。故者既拋,新者旋徙。德業之不常,日為物遷。爾之再食,曾未聞或愆。黍黍之增,久乃盈鬥。天君司命,敢告馬走。

 2、閱讀唐代韓愈的《言箴》,分析其主旨。

 言箴

 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①?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傳。幕中之辯,人反以汝為叛②;臺中之評,人反以汝為傾③;汝不懲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④!

  註釋

 ①烏:副詞,義為哪裏,怎麽,與“安、焉、何”同義。

 ②幕中之辯:洪興祖《韓子年譜》雲:“貞元十二年丙子秋,為汴州觀察推官。十五年己卯秋,為徐州節度推官。公《行狀》雲‘武寧張建封奏為節度推官,得試太常寺協律郎。’九月壹日上建封書,論晨入夜歸事,其後有《諫擊球書》及詩。《舊史》雲‘發言真率,無所畏忌,操行堅正,拙於世務’,公豈拙於世務者,特不能取容於俗耳。十六年庚辰夏五月《題下邳李生壁》雲‘余黜於徐州,將西居於洛陽’,按公黜於徐,蓋骾言無所忌,雖建封之知己,亦不能容也。”叛:違背。

 ③臺中之評:樊汝霖雲:“此謂為監察禦史坐論天旱人饑出為陽山令。”傾:傾軋、排擠。韓愈在《論天旱人饑狀》中提出“伏請特敕京兆府”停征賦稅,而京兆尹李實是德宗的幸臣,他不止壹次對德宗說“今年雖旱,而谷甚好”,德宗因而認為韓愈是有意傾軋、排擠李實。

 ④呶呶:謂多言也。

 主旨:諷刺當朝權貴昏庸腐朽,不辨是非,不值得跟他們說話。

 3、閱讀清代林紓的《言箴》,分析其主旨。

 言箴

 輕世藐人,言始無憚。陰克易仇①,長德成粲②。髯鬢花皤③,乃類風漢④。

 斥俗淫奢,女言先謾⑤。議人得失,亦可雲訕。恃爾能言,指數毛發。

 轉轉流播,受者次骨⑥。人之訾女⑦,女曰汙予。易地相處,視女何如?

 人匪聖哲,安得無短?反唇稽女⑧,為悔已晚。傷時非厚,侈長近滿⑨。

 慎弗詆摭⑩,力強餐飯。

  註釋

 ①陰克:內心好勝。克,好勝爭強。

 ②長德:有德行的賢者。粲:露齒而笑。

 ③皤:毀謗非議。

 ⑧反唇:翻動嘴唇,表示心裏不服氣。

 稽:計較,爭論。

 ⑨侈長:誇大自己的長處。侈,誇大。

 主旨:警戒自己不要任意譏評他人,要厚道謙虛。

  五、生活感悟。

 在主張言論自由的今天,曾國藩、韓愈、林紓給了妳怎樣的啟示?

  六、作業。

 學習了以上歷史上三位名人的文章,妳對“說話”是否有了新的看法?請寫壹篇文章表達妳的觀點。

  • 上一篇:三份文化調查報告
  • 下一篇:日本傳統文化及其傳承研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