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新時期,國際形式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新形式為浙江加快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外貿利用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戰略對策。

新時期,國際形式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新形式為浙江加快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外貿利用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戰略對策。

構建浙江外貿發展方式,主線是優化結構,動力是自主創新,重點是發展服務貿易,方向是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改革開放30年,浙江外貿出口從無到有,從出口貨源配置大省到全國外貿出口大省,成績斐然。從1980到1997,出口突破100億美元。浙江外貿用了18年,到2006年,躍上千億美元臺階,外貿規模相當於全國191年。在全省國民經濟運行中,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比,外貿出口增長最快。從1999到2006年,外貿出口年均增長比同期其他經濟總量指標高出約18個百分點,出口依存度從19.6%提高到51.6%,提高了32個百分點。可以說,外貿出口是推動浙江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之壹。

客觀地說,目前浙江外貿的增長方式並不是簡單的數量擴張。隨著外貿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浙江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出口商品結構由紡織產品向機電產品轉變。但與此同時,隨著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壹些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仍然存在,有的正在逐步顯現。浙江服務貿易、進口貿易、加工貿易、高新技術出口比重仍然較低,部分結構調整目標尚未實現。目前,浙江外貿發展存在“三大不協調”和“兩個不可持續”:

——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不協調。2006年,浙江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為75億美元,服務貿易占貨物貿易的比重為5.4%,比全國平均水平(2003年美國為28.1%)低4個百分點左右。目前,服務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不斷上升,服務外包的繁榮成為國際貿易新的增長點。世界經濟格局正在向服務業轉變,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將更好地反映壹個地區的綜合競爭力。

-進口和出口不壹致。2006年浙江進出口比為1:2.64,全國進出口比為1:1.22,廣東、江蘇、上海分別為1:1.34、1:1.3、65438+。進口占全國的4.8%,比出口低5.6個百分點。從1999到2006年,浙江進口年均增長率為32.6%,低於出口年均增長率1.6個百分點。本來基數就低,年均增速低於出口。浙江進口發展艱難。

——出口商品結構不協調。2006年,高新技術產品占浙江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10.08%,低於全國19個百分點的平均水平,也分別低於江蘇、上海和廣東33.6、28.8和24.5個百分點。這與該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有關。2006年,浙江GDP占全國的7.47%,但高新技術產值只占全國的5.05%。浙江出口商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出口品牌匱乏,低附加值的產業格局尚未根本改變,低價競爭和惡性競爭現象依然存在。浙江出口的鞋類占全球同類市場的40%,但平均單價在西班牙只有1/5,在意大利只有1/12。

——低成本擴張不可持續。浙江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建立在低成本競爭和低價格數量擴張的基礎上,導致了量增價減和貿易條件惡化的現象。目前浙江的勞動力價格雖然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只有發達國家的1/20左右,低於部分發展中國家。浙江民營企業出口占比高,民營出口企業的社會責任亟待提高。目前出口產品的生產成本還沒有體現出壹些稀缺要素的價值,比如土地,還沒有真正形成“要素價格”。隨著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實施,土地成本的上升趨勢開始顯現。支撐外貿增長的低成本因素不會持續太久。

——缺乏核心競爭力不可持續。浙江90%以上的出口產品仍以貼牌生產為主,自主品牌產品比例不足6%,遠低於國際50%的水平。出口產品是“浙江制造”而非“浙江創造”,處於國際分工產業鏈的低端。這種參與國際分工的方式符合浙江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如果是長期的,將難以推動產業升級,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制約外貿效益的提高。

浙江外貿的傳統增長方式造就了浙江外貿的繁榮,但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以低價和規模競爭為主。出口增長主要由勞動密集型產品或勞動密集型制造環節的出口拉動。從要素貢獻來看,顯然物質要素投入是主要因素。出口結構是由產業結構決定的,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外貿結構難以優化,這是壹個漸進的過程。任何戰略都是分階段的。新形勢下,加快轉變浙江外貿發展方式勢在必行。

優化結構是核心。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核心和基礎是優化結構。這個結構包括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貿易內容結構、壹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的貿易方式結構、進出口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外貿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壹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根本性的變化。需要幾個“五年”的發展,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當前,要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檔次和附加值,優化出口結構。在發揮浙江比較優勢的同時,努力擴大高附加值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產品以及服務貿易的出口。傳統優勢產品側重於技術研發和爭創品牌,這是增值最大的兩個環節。要鞏固和發揮壹般貿易出口的優勢,支持優勢產業的壹般貿易出口。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加強自主研發,可以提高制造業的現代化水平,提高自主知識產權在加工制造產品中的比重,培育這些產業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改善壹般貿易的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結構要“有保有壓”,深刻理解和落實國家外貿政策調整的意圖,有效遏制“兩高壹資”產品出口。

自主創新是動力。國際貿易內容和方式的快速變化要求創新思維和發展方式。競爭手段要創新,低成本低價格的單壹規模擴張顯然不會太久;發展方式要創新,加快發展國際服務貿易是對貿易內容的探索和創新;努力擴大高科技產品出口需要創新精神。當前,重要的是把企業建設成為創新活動和科技成果市場化的主體。要制定和完善有利於創新的政策和制度,加強知識產權立法和執法,引導企業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積極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

發展服務貿易是關鍵。服務貿易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可以促進對外貿易從主要依靠物質要素向知識和技術要素轉變。發展服務貿易是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有效途徑,也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增長點和著力點。浙江發展服務貿易,要明確功能,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壹是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國際旅遊、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行業占出口比重較高,應繼續予以支持和鼓勵;二是金融、保險、電信、郵電、特許專利等出口量。目前還不大,但它們是世界上國際服務貿易增長最快的領域,而且有相當大的增長空間。要制定發展規劃並有效推進;第三,文化、教育、電影視聽、廣告也需要重點扶持;四是以信息技術外包和服務流程外包為主的服務外包增長迅速,發展前景良好,應作為重要突破口。

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是方向。對浙江外貿發展的壹些研究和探索是相當超前的。比如2000年提出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培育中國跨國公司。現在比6年前有了堅實得多的條件和基礎。加快浙江本土跨國公司的培育有兩個途徑。壹是加快萬向、華力、鄭泰等現代民營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二是以省屬國有上市公司為載體,建立壹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航母級”國有企業集團。要以建立以進出口貿易和拓展業務為主業的新型“外貿載體”為契機,以上市公司為平臺,聚焦現代商貿物流核心業務,在資本運作、商業模式創新、品牌管理等方面做出新的成績,打造浙江省本土的商貿物流跨國公司。同時,浙江要贏得國際競爭新優勢,必須走品牌之路,實現從無牌、貼牌到有牌、從有牌到名牌、從名牌到打造國際名牌的演變。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品牌的產品,建立有效的品牌推廣、品牌評價、品牌宣傳、品牌保護等政策支持體系,為自主品牌進入國際市場搭建平臺和渠道,推動形成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出口名牌。

增強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是目標。開放型經濟不能再“單幹”了。它需要回饋社會,並考慮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發展對外貿易,必須思考哪種增長有利於國內經濟發展,哪種增長有損社會和老百姓的利益。要利用外部“倒逼機制”督促出口企業落實社會責任,在進出口中率先開展社會責任標準化試點。外貿發展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外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社會發展。要通過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夯實浙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張錢江作者單位:浙江省外經貿廳)

給我紅旗,哇哢哢。

  • 上一篇:老年人演講
  • 下一篇:當前評論作文的不文明現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