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又稱采茶歌,主要指臺灣省北部男女采茶時所唱的歌曲。他們的歌詞多為“七字”,內容多為男女情愫、天象、地理等。,而且他們還描寫采茶時的情景,充滿了鄉土氣息和民間文學趣味。臺灣省的民謠有閩南話和客家話,新竹和苗栗壹帶多是客家村落,所以客家民謠比較流行。
竹東客家山歌大賽已經持續了30多年,每年都會吸引眾多山歌愛好者聚集在竹東壹睹盛況。比賽的地點還不確定,但大多數比賽都在林東路夜市旁邊的竹東遊樂園舉行。比賽分為三天,從18初賽開始,到20號決賽。那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選手壹大早就盛裝來到會場。簡短的演講過後,壹年壹度的歌唱比賽開始了,頃刻間,空氣中只剩下公園裏的歌聲,掌聲不斷。
本次比賽分為三個組別:嶗山歌組、山哥子組、平調組、長壽組、男女對唱組和少年組。其中,男女對唱類似於流行歌曲,最能激起觀眾的* * *;老山歌、山歌、平仄都是傳統的客家山歌,是山歌最自然的趣味。在熟悉的曲調裏,但看到舞臺上的演唱,觀眾們紛紛搖頭跟風,沈迷在優美的鄉音裏。平日裏很少聚在壹起的客家鄉親們,通過比賽互相問候,互相敘舊。因此,竹東客家山歌比賽也具有聯絡感情的功能。每年農歷七月二十日由新浦方寮益民廟舉行的益民節,是臺灣省客家壹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也是臺灣省保存完好的民俗節日之壹。這壹天,來自全省各地的客家鄉親們總是把益民廟擠得水泄不通,水燈、豬比神、羊角比拼等祭祀活動讓活動熱鬧非凡。
益民節的祭祀活動起源於清代道光15 (1835)。為了紀念烈士的義舉,附近的大村選擇在農歷七月二十日舉行祭祀儀式,大村輪流祭祀。除了主持節日外,輪流擔任的村長還負責提供祭品、安排劇團和舉辦宴會。由於每個村子每15年輪換壹次,所以每個村長都竭盡全力讓節日熱鬧起來,很多都是互相較勁。
在大義日前夕,輪值村的家家戶戶都會張燈結彩,殺羊殺豬,迎接這壹天。壹般來說,義祭的主要目的是殺死超越中的義民,同時也是超越中的遊魂,所以在精神上離中原普渡不遠,祭祀活動也和基隆中原節差不多,比如放水燈、點燈籠、糊師傅、比拼神豬輕重、比拼角和普渡長短。
該節日壹般在農歷7月18~20日舉行,第壹天是“入壇”。廟前掛著高達數十尺的燈籠,邀請各路神仙鬼怪。廟前鬼王,專司供品分配的大師大施,應邀坐鎮,舉行祭祀,誦經聲終日不斷。第二天,廟前鳳山溪上放了壹盞水燈,超越是水中孤魂,引渡西方極樂世界。每年的這壹夜,鳳山溪都是燈火通明,人山人海,場面大如基隆中原節。
7月20日是節日的高潮。村民們用豬、羊、雞、鴨等祭品祭祀鬼神。節日裏少不了各種表演,其中比賽唱客家山歌,展現客家風情。在所有的節日活動中,最引人註目的是豬與神競爭和山羊與角競爭。頂豬和老山羊都裝飾了華麗的塔,所有獲獎的牌匾都展示出來了。老山羊戴著墨鏡,嘴裏叼著煙鬥,打扮成壹個老紳士,很有意思。20日,神豬和老羊都從12中午到下午3點在廟前祭祀,晚上列在街上供人參觀。普渡在下午4點左右結束,此時寺廟前的雜耍者和賣藝者逐漸散去。然而,旋轉村的盛大宴會才剛剛開始,直到午夜時分,大師達士的雕像才在熊熊的火焰中化為灰燼,壹年壹度的義日儀式才正式結束。根據居住地,夏塞人大致可分為北部的新竹縣五峰鄉夏塞和南部的苗栗縣南莊、泰安夏塞。兩年壹次的小祭祀和10年壹次的大祭祀是夏塞民族最重要的祭祀。據傳說,幾百年前,以狩獵為生的夏塞人得到了壹群矮個子黑人的幫助,學會了耕作,每年都有大豐收。然而,由於他們經常猥褻夏塞婦女,人們最終利用豐收節設計並殺害了矮個子黑人。從那時起,夏塞人民遭受了頻繁的災難,收獲已經停止。在幸存的矮人的指示下,夏塞人在豐收節增加了向矮人獻祭的儀式,以安撫死者。
短靈節本來是全國性的節日,但為了適應民族分離的現實,壹直在兩個地方舉行,時間定在農歷10年中旬。北塞峽短靈祭祀場位於五峰鄉艾達村,比南塞峽晚1天。祭祀儀式持續了三個晚上,分別進行了迎客、招待、送靈等儀式。與此同時,盡管歌舞仍在繼續,但氣氛是莊嚴而神秘的,充滿了禁忌,而生動的簡短的黑色傳說似乎被夏塞人的懺悔和感激的復雜感情所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