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論文關鍵詞:教學思想;新課程改革;關系;教學理念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為本,教師為本。教師是學校教學理念和思想的集中實施者和體現者,是學校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與過去相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此,教師必須敢於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盡快理解和適應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在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大膽探索和改革,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特別是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從而更好地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落實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關鍵是學校和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及基於這種理念轉變的學校或教師教育行為的轉變。就整個教學過程而言,教師的教學思想體現在教師如何理解教材,如何指導學生學習教材,如何處理與學生的教學關系。所以,如何才能把這些關系變成更好的關系,進而在教學中找到教材、教師、學生的最佳配置,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師生互動、良性互動、* * *發展的過程原則,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組織者。

第壹,正確理解教學思想和教材的關系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書本知識的“講解員”和“傳授者”的角色。所以長期形成的教師權威心理,無形中把自己放在了教學的中心,學生在教學中只能圍著老師轉,完全受老師個人意誌的影響。韓愈在《師說》壹文中說“老師也是教書解惑的老師”。所以對於學生來說,老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時代是壹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對信息和知識的獲取不再基於老師教的教材。因此,教師只有正確理解教材和教學思想與教材的關系,才能提高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要處理好教學理念與現有教材的關系,教師首先要深入掌握教材,這樣才能談得上教材的靈活運用。教學活動是壹種創造性勞動。教師不是教材和參考書的留聲機。老師和教材的關系就是加工者和原材料的關系。所以,從根本上說,老師是“卡在教學上”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舊的教學模式下,壹個老師對教材越“忠誠”,他的教學就越沒有個人風格和生動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充當書本知識的填充者,沒有真正調動教師的教學潛力和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思維水平和學習心理,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傳統的“教材”為“用教材教”,這對教師如何處理教師、學生和教材的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壹方面要充分理解教材提出的知識目標,另壹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開發與教材相關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資源,以實現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樹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也就是說,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學的過程,學生學的過程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過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者、評價者和學習者。因此,教師只有真正理解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材的關系,才能實現教師教學創造力的展示,促進教學行為的根本轉變。

二,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課本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多信息,指明學生學習的方向和目標。所以,從學生和教材的關系來看,學生和教材的關系是雙向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教材,拓展教材的內涵和外延。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告訴我們,教材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壹的資源。學生往往是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的基礎上掌握新知識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從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教材: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鼓勵學生質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教材內容看,教學靈活,學生思維能力活躍。

3、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在教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而是關註學生尋找結果的過程,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解決問題的依據。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處於激活狀態,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後。在教材的基礎上,老師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包容學生異想天開的想法。使學生既能從課本中獲取知識,又能培養積極思考的習慣;利用教材資源進行研究和探索,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第三,正確認識師生關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告訴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處於組織和指導的地位,其作用必須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靈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實現。作為學生,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有自己的習慣和個性。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鼓勵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學生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掌握課程內容,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善於和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建立輕松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僅僅把課堂作為老師的平臺,課堂更重要的作用在於學生學習的地方。因為我們的教育長期以來遵循的是壹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註重的是如何準確地給學生講解知識點,要求全體學生去聽、去記、去重現,使得教師成為課堂的主人和“獨奏者”,學生的積極性和活躍思維沒有得到很好的調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放下教師的尊嚴,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他們的聲音,多與他們交流。而且,教師還應該允許學生在教學中犯錯、爭論、發表不同意見甚至指出自己的不足,從而真正成為教與學過程中的學習者、發現者、欣賞者、開發者和參與者。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是壹個積極的旁觀者。在以學生為主體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多看、多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考慮下壹步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其次,教師要註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心理支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並采取各種適當的方式給予學生心理支持和精神鼓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更積極地思考,更熱情地探索;最後,在鼓勵學生的過程中,教師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註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人友好相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材與學生的關系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教師只有在教學中重視新課改對教師教學理念的要求,重視課堂學習小組的建設,進而營造良好的教育交流環境,才能改變長期以來在教學理念上的思維模式,從而改變學生舊有的學習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護和發展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真正實現他們自己學習和成長的主人地位。

  • 上一篇:急~ ~ ~跪求!古代互相問候時的禮儀!!
  • 下一篇:杭州100強企業和蕭山100強企業名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