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新聞學研究方向

新聞學研究方向

新聞學研究起源於德國。17年底,德國壹些大學寫了關於報業的學位論文。65438-0845年,德國學者普爾茲出版了《德國新聞史》,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聞史專著。新聞學作為壹門獨立學科進行研究並產生巨大影響是在20世紀的美國。20世紀初,密蘇裏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相繼設立新聞系,教授新聞學基礎知識,培養新聞工作者。新聞系已經成為新聞研究的活躍基地。在整體理論研究中,影響最大的是報刊自由主義理論。起源於17世紀末,19世紀開始盛行。在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被壟斷所取代,民主政治的矛盾日益顯現之後,這壹理論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到了20世紀40年代,報刊社會責任理論產生了。新聞學是新聞學研究中較為廣泛的領域,客觀主義報道理論廣受歡迎。進入20世紀中葉後,解釋性報道和新新聞理論相繼出現。由於這些理論無法回答新聞現實中提出的問題,西方新聞學界出現了壹股日益高漲的批判思潮。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傳播學的研究開始出現在美國,並已擴展到全世界。傳播學的研究範圍比新聞學更廣。它吸收了新聞學的研究成果,同時也給新聞學的研究帶來了重要影響。

新聞業最初是由外國傳教士介紹到中國的。鴉片戰爭前後,他們在出版壹批中外報紙的同時,也開始向國內讀者介紹報紙的概念和知識。1新聞學文章是新聞紙(1834)簡介,簡述了報紙的起源、新聞自由以及西方報刊出版的現狀。外國傳教士的新聞話語強調報刊在傳播西方文化知識、促進中外人民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反對清廷的言論專制政策,意圖為其報刊自由進入中國制造輿論。

1854年,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出了壹整套辦報計劃,主張報紙發揮“收集民意”的作用。這是中國人發表的第壹篇論文。自19的7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人民自辦報紙的興起,中國知識分子對報紙的角色和功能的討論日益增多。王韜、鄭、、何啟、胡禮元、等壹批改良主義思想家紛紛撰文論述報紙在學習新知、開風氣、育人、達民情、發展工商業方面的作用,要求將報紙作為促進國家富強的工具,同時對外國報紙在中國的壟斷地位表示強烈不滿。這些論述與當時正在興起的要求社會改革的思潮緊密結合。在維新運動的辦報熱潮中,梁啟超等資產階級改良派強調了報紙在決定國家興亡中的重要性,突出了報紙在“除障求通”、聯絡同僚、權衡國家方面的作用,表明了改良派利用報紙開展改良政治運動的意圖。

在此之前和之後,在外國報紙工作的中國編輯也發表了許多關於報紙工作的文章。為了滿足商業報紙贏得讀者和擴大銷售數量的需要,他們著重闡述了報紙應反映普通人的意見、記錄故事和新奇、使國民廣泛熱愛閱讀的原則。西方的“報紙利益”概念開始在新聞界傳播。19的80年代初,提出了“聽過的壹定要記錄下來”的新聞用語。

進入20世紀後,隨著新聞學在政治鬥爭和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報刊數量激增,新聞學研究進入新階段。新聞學開始作為壹門獨立學科被全面討論。20世紀初,出現了1批學習新聞學的留學生,外國新聞學著作陸續翻譯出版。翻譯成中文的1新聞學書籍是1903年出版的松本俊平的新聞學。研究領域從報紙的性質、功能、作用等宏觀問題擴展到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體裁、編輯、廣告等業務工作。西方的客觀報道、新聞導語、“倒金字塔”(新聞結構)、新聞要素等新聞寫作知識的理論也被引入中國。報紙作用的概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報紙是皇帝用來幫助人民隱藏感情的工具,這種觀點主導了許多知識分子的思想。21世紀,“監督政府”、“引導民眾”被視為報紙的天職。

1918,10月,中國1新聞學研究群體——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出現。不久,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學相繼成立了新聞系和新聞學會,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新聞學研究。國人的新聞學著作相繼問世,其中以許的《新聞學》、邵飄萍的《實用新聞學》和葛的《中國新聞史》為代表。雖然中國新聞作品的基本理論和思想大多來自西方,但都是根據本國國情和作者自身經歷新闡述的。新聞自由、新聞價值和客觀報道等理論壹度成為熱門研究課題。《中國新聞史》是中國出版的1專著,系統記述了中國報刊史。葛成為中國新聞史的奠基人。

中國* * *產黨自成立以來,壹直十分重視利用報刊進行革命鬥爭。初期,由於革命活動激烈,我國黨報工作者無暇開展新聞學研究。但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形成了初步的無產階級黨報觀,即確認中國* * *黨報是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輿論工具,是引導群眾進行革命鬥爭的手段。黨報宣傳要遵循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等。同時也批判了報紙是“輿論機關”和抽象新聞自由的觀點。

抗日戰爭前10年,新聞學研究相當活躍,出版的新聞學著作約有壹百幾十種。在此期間,新聞學研究經歷了重大分化。在國統區,自由主義新聞理論是大多數記者奉行的原則,而中國國民黨記者則致力於建立自己的黨報理論,創立所謂的三民主義新聞理論,提出“新聞壹元論”以適應新聞管制政策的需要。1931年,中國左翼新聞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了中國新聞學研究會,聲稱要致力於發展以社會主義為基礎的科學新聞理論,創辦了新聞學刊物《紀娜批判》。這是中國進步新聞工作者建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最早嘗試。在中國* * *黨領導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黨報工作者還以列寧的辦報思想為指導,探討了無產階級黨報的辦報原則。

從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到1949年9月,在國統區出版了100多種新聞學著作,其思想理論體系仍是以往研究趨勢的延續。在周恩來的領導下,由範長江等人於1938創辦的中國青年記者協會也為新聞學研究做出了貢獻。當時由於國際交往的加強,評論西方新聞的翻譯作品壹時增多。美國新聞自由研究委員會出版的《壹份自由而負責任的報紙》壹書出版於1947。第二年,中國的報紙發表了壹篇專題文章來介紹它。從此,西方的“報刊社會責任論”開始在中國傳播。65438-0949年南京國民黨政府遷至臺北,50年代臺灣省省出版的新聞作品較少。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經出版了500多種,其中大眾傳播作品占有很大比重。

中國* * *生產黨領導下的新聞學研究在1942延安整風中取得了很大進展。這次整風運動在新聞理論戰線上的突出成果之壹,就是清算了“左”和“右”的思想影響,實現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新聞研究的生動結合。1942年2月以來,延安解放日報(延安)發表了壹系列社論和文章,包括胡喬木的《報紙是人民的教科書》、魯的《我們對新聞工作的基本看法》、博古的《黨報記者應註意哪些問題》等。這些文章論述了無產階級黨報的黨性原則,強調黨報要忠實於黨的路線和政策,反映人民的活動和意見,密切聯系人民,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闡述了新聞的本源是事實,事實是第壹位的,新聞是第二位的科學新聞觀。文章還對“無冕之王”、“耳聞必錄”、“技術第壹,新聞第二”等資產階級新聞觀點進行了批判。通過這次整風運動,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得到了全面發展,從而為結合中國實際的黨報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1948中,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的編輯做了壹次談話,然後劉少奇對《華北日報》的記者做了壹次談話。這些談話總結了延安整風以來中國* * *產黨新聞工作的經驗。在這兩個綱領性文件的指導下,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得到了進壹步發展,為新時期黨的新聞工作做好了準備。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 * *產黨處於執政黨地位,國家很快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如何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延安整風以來形成的黨報理論,是新聞學研究面臨的重大課題。黨的新聞工作如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如何發揮經濟建設宣傳的作用,如何加強新聞的引導性和思想性,如何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等問題被提出,並取得了壹些研究成果。然而,研究工作還沒有完全展開。當時壹項積極的工作是學習蘇聯新聞的理論和經驗。翻譯出版了壹批蘇聯新聞學著作,大學新聞系廣泛使用蘇聯教材。中央新聞機構紛紛派團赴蘇聯參觀學習。這些都對豐富我國新聞學研究的思想內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存在照搬照抄的教條主義傾向。毛澤東在4月作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1956,隨後劉少奇在同年5月和6月對部分記者作了重要講話。這個報告和講話,對於克服新聞實踐和研究工作中的教條主義、片面性、公式化的缺點,具有指導意義。

195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新聞學研究日趨活躍。此時,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形勢下黨如何辦好社會主義新聞事業上。1956人民日報、新華社、廣播局積極進行新聞改革。當時的新聞學研究工作和廣泛的新聞改革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聞學研究在更大範圍內展開,不僅有專業記者參與,還有成千上萬的活動家、通訊員、中央和地方黨政領導以及黨的宣傳人員參與。許多新聞單位還出版了定期或不定期的新聞專業刊物,新聞理論戰線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1957年,發生了壹場擴大化的反右鬥爭,尤其是隨後持續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嚴重摧殘了中國的新聞事業。對建國後17的新聞工作和理論研究成果進行全盤否定,提出新聞媒體是所謂“無產階級全面專政的工具”的謬論,影響惡劣。

1978年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我國新聞事業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各地和許多新聞單位都成立了新聞學術團體和新聞研究機構。高校建立了50多個新聞學院、系、專業,新聞學研究十分活躍。《新聞學》在肅清林彪、“四人幫”的反動新聞觀、糾正“左”傾錯誤的同時,就新時期新聞的性質和作用、新聞的黨性原則和人民性原則、新聞的真實性、新聞導向、新聞傳播與宣傳的關系、新聞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對待西方傳播的態度等重大新聞理論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中國新聞史研究大面積豐收。在短短的10年間,出版了數百部新聞學著作和數萬篇文章,新聞期刊遍布全國各地,與中國、臺灣省、香港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學術交流日益頻繁,是中國歷史上新聞學研究最繁榮的時期。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新聞學研究也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提出了人民優先於黨性、否定黨對新聞事業的領導、鼓吹資產階級新聞自由等資產階級新聞觀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新聞界冷靜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壹步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

中國新聞界在總結經驗教訓時,最深刻地認識到,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必須堅定不移地遵循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根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制定的中國新聞事業的壹些基本原則。即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出“人民性”高於黨性,其實質是否定和擺脫黨對新聞事業的領導;要堅持發揮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為社會主義和人民服務,全面準確地宣傳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必須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反映社會生活主流,激勵人們奮進,形成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輿論環境;必須堅持這樣的觀點:只要世界上存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根本對立,只要中國存在壹定範圍的階級鬥爭,新聞自由就不可能沒有階級,不存在絕對的、不受限制的“新聞自由”;要堅持真實性原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真實準確地反映生活;我們必須堅持輿論陣地牢牢掌握在馬列主義手中,因為領導權掌握在某人手中,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命運,關系到革命和建設的成敗。這些基本原理的正確性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中國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在生產力相對不發達的大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歷史並不長。它的新聞事業在不斷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中得到豐富和發展。隨著中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發展,新聞研究將迎來壹個更加充實和健康發展的新時期。

(薩空先生生前曾參與撰寫本文初期的討論)

  • 上一篇:文明禮儀名言警句
  • 下一篇:早餐吃什麽不會胖還能減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