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記者應該具備哪些職業素養?

記者應該具備哪些職業素養?

記者應具備的職業素質包括:不斷學習的習慣;堅持追求真理;客觀公正的態度;準確簡潔的文筆;肯吃苦;豐富廣博的知識;寬容善良;節儉和道德的品質。

記者目前需要加強的四種素質包括:法律素質、獲取信息的能力、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

詳情如下:

法律素質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知法已成為每個公民必備的素質,而作為新聞工作者,肩負著引導正確輿論方向的重任。然而,隨著報業市場的繁榮,個別報刊在市場競爭中指導思想出現了偏差,在定位、風格、法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2001中國新聞媒體被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公開處罰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虛假新聞和不公正報道的頻繁發生,以及媒體的判斷超越司法審判的現象,也說明記者的法律意識亟待提高。

為了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取勝,新聞媒體在反映和引導輿論時,對自身的經濟利益給予應有的關註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為了擴大發行量、吸引廣告,為了經濟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不正當甚至違法的手段,在反映和引導輿論時就忽略了客觀性、公正性和社會責任。長此以往,媒體在受眾心中的公信力和威信將大打折扣,從而影響整個新聞傳媒行業的發展,對記者的個人發展也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要解決這壹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法律素質,不僅要樹立法制觀念,還要掌握應該知道和了解的法律知識,善於在憲法和壹切法律法規規定的範圍內進行新聞報道和輿論監督,壹旦違法違規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他們壹直強調要依法采訪辦版,要求編輯記者隨時隨地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知識產權、公民權益等經常涉及的領域。此外,他們還不定期邀請報社律師對階段性或年度內的案件、重點案件和新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進行分析講解,堅持根據司法建議認真檢查改進工作。筆者還認為應該在新聞傳播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中設置相應的法律課程,以盡快培養未來新聞工作者的法律素質。

獲取信息的能力

在記者的工作中,最有意義和挑戰性的就是獲取新聞線索。在過去,新聞傳播教育也提供了許多尋找新聞線索的方法,但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單靠這些傳統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要找到好的新聞線索,也要有很強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因此,新聞工作者有必要掌握壹些信息學和信息學的知識。

長期以來,新聞工作者,尤其是壹些大報、黨報,很大壹部分新聞線索是通過“派工”獲得的,即應壹些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邀請參加新聞發布會,然後進行相應的報道。這種工作形式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時間長了會養成記者的惰性。記者另壹種常見的工作方式是隨機尋找新聞線索,去新聞發生的地方報道新聞發生的事情。這種形式在短期內具有靈活性和時效性的特點,但新聞報道越來越註重策劃,新聞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僅僅註重突發事件的報道,遠遠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和新聞工作的整體需求。因此,新聞工作者可以學習和運用壹些情報學的研究方法,如社會調查、文獻計量學、數理分析、系統分析與評價、歷史研究方法等。,並對自己的新聞報道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周密的安排。只有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才能保證新聞報道的高質量。總之,信息利用水平已經成為衡量新聞工作者水平的重要標準。

專業化水平

所謂“記者專業化”,就是每個記者都要努力成為自己所從事的報道領域的專家。信息社會,分工更加細化,受眾的知識文化水平提高,記者需要在全能的基礎上向專家轉型成為必然趨勢。專家型記者的特點是具備普通記者的所有基本素質和某壹領域的專業知識。

從實際情況來看,如今具有專業背景的記者越來越受到廣大媒體和新聞單位的青睞。雖然記者的職業構成仍以新聞和中文為主,但具有經濟、管理、法律和政治背景的人才進入新聞行業的比例正在上升。大部分報紙招聘時不限專業,有些財經類報紙專門招聘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的人才。《第壹財經日報》明確表示,不追求新聞的時效性,而是致力於深度報道和背景報道,追求熱點,追求深刻生動,追求新穎獨特。其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可想而知。

人文素質

有人曾提出媒體人素質的“蜂巢理論”,即擁有火壹樣的激情,海壹樣的胸懷,鋼壹樣的脊梁,慈母壹樣的愛,獵犬壹樣的敏銳,冰山壹樣的冷酷。這六個方面構成了壹個六邊形,這是壹個優秀媒體人的基本框架。它就像壹個蜂巢,媒體人就是生長在這個巢裏的蜜蜂。蜂巢的六邊形越對稱,蜜蜂的質量越高,產出來的蜂蜜也越好。筆者認為這也在壹定程度上形象地說明了對媒體人人文素質的要求。

當然,提高新聞工作者的人文素養不可能壹蹴而就。唯壹的辦法就是新聞機構借鑒國外大學的成功經驗,優化新聞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減少教授寫作和編輯技巧的課程,增加經濟、政治、法律、歷史、語言學等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目標是讓記者有更多可用的能力,向更廣闊的空間發展。

記者——俗稱記者,指新聞媒體機構的專職記者。同時泛指新聞工作者,包括總編輯、記者、播音員、通信員等。,是及時、真實、有效、客觀、公正地為公眾傳播新聞的職業。

百度百科記者

  • 上一篇:數據賦能金蝶助力智慧稅務管理系統建設
  • 下一篇:春季養生必吃的十種食物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