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常化與旅遊失業
今年以來,疫情已經持續了壹年零八個月,對於深受疫情影響的旅遊業來說,確實是非常長的時間。
壹位旅遊從業者這樣說:疫情剛發生的時候,孩子才滿月。現在他們可以到處說,到處跑,但是旅遊業還沒有走出疫情的泥潭。
隨著疫情持續時間的進壹步延長,疫情防控已趨於常態化。如何應對常態化的旅遊行業,是未來幾年中國340萬家旅遊企業和3300萬旅遊從業者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比以往任何壹次災難都要大,疫情常態化也讓旅遊業失業成為壹種常態。
四五十年的旅遊業,沒有前兩年的旅遊業那麽神奇。暫停對外開放只是壹瞬間,生意和失業是疫情的最終決定,旅遊業失業成為常態。
旅遊業的脆弱性和不確定性
有人說,旅遊業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旅遊從業者的朋友圈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
當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時候,意味著經濟發展的形式是向上的,是好的。旅遊業出現問題,肯定會影響經濟發展,直接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上。
旅遊業是壹個極其脆弱的行業。自然災害、政治變化、國際環境、金融和經濟變化等。而且壹點小麻煩都可能對旅遊業造成很大影響。
除了脆弱性,曠日持久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給旅遊業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妳不知道何時何地會爆發新的疫情,旅遊業會暫時停工,旅遊從業者會遭遇“官方宣布”的失業。
比如就在前幾天,上海的跨省遊只恢復了壹天,從宣布恢復開放到再次暫停也只持續了30多個小時。有人用“快充”業務的尷尬來形容疫情下的旅遊業。只開了壹天,休息了整整壹個月。
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旅遊業的脆弱性和不確定性再次被放大,這對於壹個行業、壹個就業群體的發展和生存無疑是致命的。
行業的脆弱性和不確定性正在壹點壹點的消耗著行業的信心。
就像這幾天,雖然山東、海南、內蒙古、四川等地短短三天就恢復了跨省旅遊,但是大家對今年的旅遊市場都沒有信心。
旅行不再是妳想做的事情。
狹路相逢勇者勝,大浪淘沙,勝者得金。旅遊行業對企業和從業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未來的旅遊不再是妳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當然,打敗旅遊業的不僅僅是疫情帶來的行業不確定性,還有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疫情只是壹個催化劑。
這兩年旅遊業的困難不僅僅是疫情,還有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還是那個行業,但是遊客已經不是以前的遊客了,“傻傻甜甜”的遊客時代結束了。
隨著資源的大眾化和信息的透明化,以前靠信息差的旅行社已經看不到了,個性化的需求讓原本傳統的觀光不再受歡迎。
疫情下的整個旅遊產業鏈,包括景區、酒店、航空公司、OTA、旅行社等。很難。
新的旅遊市場、新的旅遊消費群體、新的旅遊消費需求、新的旅遊消費模式,都隨著疫情和社會發展給旅遊業帶來壓力。
面對行業的日益脆弱和不確定性、失業的常態化以及人們旅遊消費需求的千變萬化,旅遊企業和從業者該如何應對?
1.用內容代替渠道。
從門店到OTA,從傳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紙媒到網絡媒體,從圖文到短視頻。...................
隨著自媒體和短視頻的出現,流量交換的方式開始悄然改變。過去靠廣告換流量的方式,正在向靠內容換流量的方式轉變。
同樣,交換的流量和內容也遠比廣告交換的流量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更可靠持久。
2.用文化贏得客戶。
我壹直認為旅遊業應該是壹個文化產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國家將旅遊局並入了文化和旅遊部。
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在旅遊專業人員中,只有不到40%的人受過中學或大專教育。有多少旅遊從業者連高中都沒畢業?
未來的旅遊業是文化傳播的產業,而不僅僅是觀光旅遊。沒有足夠的文化元素和素質,真的很難贏得客戶。
旅遊企業應該是文化的傳播者,而不僅僅是旅遊服務的提供者。
3.用內涵吸引需求。
肚子裏有貨才是王道。如果妳想讓妳的客戶認可妳,妳必須有壹個讓他們認可妳的理由。
信息不暢的時代,有資源在手就有好的產品,好的產品才能贏得客戶。在信息透明、資源廣泛的時代,機票、酒店、門票隨處可買。客戶為什麽向妳購買?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跟風,也就是粉絲經濟。只有妳肚子裏有東西,有內涵,有文化,妳才有機會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旅行之王”,別人才會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的旅行給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