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快在職場中落地,在職場中落地意味著什麽?就是擺脫基層員工,成長為管理者或者技術專家。除了國企和事業單位,外企和私企35歲以上的基層員工確實更危險,因為年輕人想要比妳更低的工資和更多的動力,工作本身也不復雜。當然,老板想換掉老員工。
成長為管理或技術專家後,情況就有點不壹樣了。壹個隊,兵可以隨時招,隨時換,但找壹個還得心應手的排長、連長不容易。貿然改還是有風險的;同理,在深耕某個領域,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之後,要找到這樣的人才也不容易。
總之,妳最有可能在35歲之前走上管理崗位(妳差不多合格了)或者技術專家崗位(積累了十幾年),前提是妳在某個領域深耕細作,而不是頻繁換方向。到了這些崗位,妳被裁的幾率會低壹些,即使被裁,補償也不錯!
為了擴大領域內的人脈,其實只要鉆研壹個領域,哪怕看起來很低級很枯燥,只要鉆研的足夠深,都會有很大的收獲。比如妳在路邊貼個手機膜,如果妳能深挖這個領域,幾年後妳在整個膜領域會有很多寶貝,賺錢也很容易!
以我所在的行業為例。我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十幾年,剛開始並不明顯。現在四十了,發現這個行業很多人不是以前的同事,就是有過幾個熟人。簡而言之,他們的臉很熟悉。為什麽?因為妳在壹個行業久了,研究的深了,自然會明白圈子真的不大!
外地的人足夠多,但其實很多事情變得簡單,比如換工作,通常是朋友推薦朋友;比如獲取各種信息,也就是打幾個電話;雖然我不認識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在我工作的這個細分行業的小圈子裏,所有的熟人都是熟悉的面孔。
為了節省創業資源,在外企、私企工作,35歲以上的員工被裁員的風險逐漸增大。壹些四十多歲下崗的員工不再工作,選擇自己創業。這部分人創業和大學生創業是不壹樣的。都是選擇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從招幾個人開始!
除了壹些傻瓜不得不去熟悉自己的領域,比如沒做過餐飲就去開餐館,沒做過教育就去辦培訓班,大部分35歲以上的中年人,只要選擇在自己最熟悉的行業創業,學習了近20年,成功的概率都很大!
所以,現在深耕壹個領域,是為了以後能夠在這個領域自己創業。不管下崗後創業的決定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只有對某個行業非常熟悉,創業成功的幾率才會最高!
簡而言之,深耕壹個領域,站在職場的角度,有助於妳盡快登陸職場,爬到管理崗位或者技術專家崗位;從個人角度來說,有助於妳在這個領域認識更多更精準的人脈,反過來對妳有幫助;從創業的角度來說,中年以後創業成功是有幫助的。無論如何,妳身上有壹個標簽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妳是哪個行業的”。有了這個標簽,這個行業的人就會接受妳,妳會得到貴人意想不到的支持和幫助。
-結束-
為什麽35歲就下崗了?如果妳在某個專業領域有能力,有深耕,有成就,就不會面臨裁員。公司真的要裁掉35歲沒有能力的人。
35歲會下崗是真的嗎?是真的,因為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裁員,而且是針對那些35歲以上的員工。原因是性價比太低,工資高,但他們並沒有取得多大成就。這些人成了疫情的始作俑者。
而且重新找工作也是個難題,因為很多公司都明確表示不招35歲的人,那這些怎麽解決生計問題呢?他們有的可能被迫創業,有的可能降低工作要求,跑滴滴或者送外賣,可能從腦力勞動轉向體力勞動。
35歲不算太老。為什麽公司對35歲的中年人如此反感?1.家庭壓力大,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35歲的人基本上屬於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壓力非常大。壹個是工作來源於家庭,家庭會分散壹半的精力,所以35歲的中年人不可能像年輕人壹樣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2.學習能力弱,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年輕人學這壹塊真的比中年人快很多。他們往往追求最新的知識來學習,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年輕人的學習速度比中年人快得多。
3.性價比不高,老員工工資比新員工高,所以壹般情況下公司會優先使用新員工。
在這種情況下,35歲的人是不是已經沒有繼續犁下去的意義了?畢竟壹句話,有能力的人走到哪裏都能入不敷出,在壹個領域做出成績。妳認為他會被解雇嗎?被裁的原因是可以替換的。如果壹個年輕人能在幾周內取代妳,那就沒有競爭,淘汰是必然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壹定要專註。萬金油看起來很大眾化,但只涉及壹點點,沒有什麽精煉的。結果我們只會面對壹個結果,離開人,所以我們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最好選擇壹個行業來加深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即使不依靠公司工作,也可以做個副業養活自己。
其次,人脈。在壹個行業工作久了,自然會接觸到這個行業的壹些人。這些人也有壹定的人脈。如果妳既有能力又有個性,這些人可能會成為妳的財富。
最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什麽是風口,風口就是遠見,別人看不到的,妳能看到,然後比別人先壹步進入這個市場,說明妳抓住了風口,想抓住風口,前提是妳得了解這個行業。只有深入了解這個行業,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口。
從我這幾年的職業生涯案例來看,我覺得35歲以後深耕壹個領域的關鍵是“為自己後續的職業生涯做鋪墊”。因為我的工作性質,我會接觸到很多領域的偉人。我覺得35歲以後做出成績的職場偉人,往往希望自己是拔尖的,不是行業的通才,而是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專註於自己擅長的領域:壹般來說,35歲以後,要想辦法讓自己成為所在領域的佼佼者。當妳非常專註的時候,很容易變成妳所期待的樣子,而不是拘泥於過去的經驗。比如妳曾經是某知名企業的職業經理人,35歲就下崗了。壹定要做職業經理人嗎?不壹定,妳可以垂直挖掘妳的優勢,妳可以是壹個熟練的視頻編輯或策劃等。,但是打磨的很精致。
2.更容易進行高效的精力管理:35歲以後,體力和精力逐漸下降,很難成為很多領域的多面手。深耕可以有效節約能源,相反,能源可以更加充沛。
3.更容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什麽我們壹提到讀書就會想到樊登,壹提到知識服務就會想到知識服務?不是他們有多厲害,而是他們都屬於某個領域,都會被人記住,所以妳要想獲得成就,只有深入挖掘,妳才會更快的得到妳想要的。
總之,如果妳擅長,將來會有質的飛躍。加油!
這是最近很多論壇都在廣泛討論的話題。問題看似分類明確,深挖壹個領域毫無意義。但事實上,無論妳什麽時候成為業內專家,都註定不會失業。即使妳被解雇了,妳也會很快找到下壹份工作。
不過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只是壹些看似牛氣的互聯網公司在推廣所謂的996模式,讓很多人產生了可能35歲就要下崗的錯覺。
但就整個社會而言,提問者所說的普遍裁員現象尚未形成,因為大量專業仍在擴招,每年通過全日制院校、自考課程、速成班等渠道釋放的人才大量流入人力資源市場,但尚未出現明顯的供大於求的拐點。
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是因為擔心而放棄深耕就有點搞笑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2的世界末日。有人怕末日會把錢都花光,結果末日沒來,錢卻沒了。
耕耘壹個領域永遠不會過時,只是專業崗位的選擇需要與時俱進。事實上,職場淘汰壹直存在,也經常發生在這些人身上:
但其實最好是學壹些可以帶走的,可以廣泛應用的技能。比如,即使被裁員、換公司甚至換行業後,過去積累的職業技能也可以部分遷移。
這裏舉個例子,曾經有壹個崗位在國內公司舉足輕重,現在卻退出了歷史舞臺,那就是打字員。當計算機首次出現在中國時,許多人不知道如何打字。
當時有些公司引進電腦設備後,發現員工根本不會打字,於是選擇高薪招聘打字員。
那時打字員的工作是什麽?其實就是簡單的敲敲鍵盤,寫寫文件。
那時候打字員被認為是好工作,工資高,不累,聽起來特別體面。
但僅僅過了幾年,這個帖子就銷聲匿跡了,成了壹些套路詐騙的手段。
為什麽會消失?只是因為打字早已成為職場基本功。
我想問壹下,如果妳深耕打字員這個領域,即使妳打字速度再快再準,妳的可替代性也太強了,所以有很大的被裁風險。
現實生活中,每年都有數百萬畢業生從學校步入職場。這些人年輕,願意學習,精力充沛,家庭拖累小。他們是職場上強有力的競爭者。
壹旦我們的工作符合這些特征:
那麽就算不壹定要35歲,被裁員也就成了常事。
我們做什麽呢
所以在職場中壹定要時刻觀察職場和行業的變化趨勢,時刻註意選擇自己的行業作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行業,註意在現有崗位中學到的技能具有遷移性,有壹定的適用範圍。
如果我們都能做到這壹點,還有什麽好怕的呢?
比如我們可以把在A飲料公司積累的80%的市場管理經驗轉移到B飲料公司,把60%的專業技能轉移到C日化公司。
這樣,即使我們不再是市場管理崗位,而是成為運營,甚至是人力資源,轉向運營,那麽我們過去積累的人際交往能力、行業視角、職場基本功、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都可以讓妳比壹個職場新人適應得更快,起步更快。
我來回答妳的問題。既然35歲會下崗很多工作,那麽深耕壹個領域的意義何在?
壹;為了生活,既然要生活,就要有壹定的經濟基礎。世界上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為了生存和成功,我們必須努力工作,深耕細作。而且是很有技巧的。
第二;既然答應了這份工作,就要努力,只是為了職業道德和契約精神。
更何況,我們必須爭取讓老板田亮搞清楚35歲之後,是不願意還是不願意辭職?
第三;就算35歲要裁員,還是要活下去。如果35歲前因為年齡原因不得不裁員而不得不將就。好吧,恭喜妳,35歲之前妳就要下崗了。
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人們普遍生活在亞歷山大,只有不加鞭笞的自強精神才能闖出壹片天空。
這個問題的假設有點偏激。
如今,年齡只是壹個象征性的概念。
任何工作單位基本都不會這麽做。
當然也有壹些極端和特例,是病態的。
深挖某個領域,並不是為了避免被裁員。
而是讓自己在這個領域有更大的價值和更好的發展。
如果真的實現了,還會繼續發展。
那麽,明智的單位肯定不會裁掉這樣的人員。
即使妳被裁了,妳也能再次經受住考驗。
現在,換工作是常態,換工作單位可能有更好的條件可以選擇。
這個論點太片面了。要不要吸引更多人的焦慮?
01很多人到了35歲都不會被解雇,也不會找不到工作。雖然35歲在職場上被視為壹個特別可怕的年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在35歲被公司解雇,更別說35歲還找不到工作了。
網絡的力量讓很多小概率事件在人們眼中變成了巨大的危險。不信妳看看。妳公司有多少人超過35歲?
既然如此,那為什麽還要把這些35歲就被辭退失業的人拿出來壹次又壹次的放大,然後用壹小部分個人來代表全體員工呢?
正因為35歲有壹些不好的可能,所以深耕才更有意義。另壹方面,也正是因為人到35歲就可能下崗。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扭轉我們整個事業的發展,難道不應該在壹個領域深耕細作嗎?
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斷擁有職場上的競爭力,年齡才不會成為影響自己職業進步的重要因素。
當妳有能力的時候,當妳能被這個行業的人看重的時候,年齡根本不是問題。
就雲和任,如果他們去企業應聘,妳以為別的企業不要嗎?他們不到35歲嗎?
反過來,如果妳不是35歲,即使妳沒有能力,企業願意接嗎?
我們要做好自己,不要被壹些負面情緒煽動。我不知道為什麽網上總有壹些人喜歡發這些看似沒有根據的東西,說的那麽明白,自己真的應該關心的問題,卻保持沈默。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未來負責,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所謂的命運。
命運永遠不會為妳安排任何事情,無論發生什麽,都是妳自己做的。
就因為妳在壹個領域沒有努力,35歲就被炒了。
如果深挖的話,可以無限延長這個時間,保證妳在任何年齡都能過得很順利。
這個社會的焦慮就夠了。不要平白無故增加更多的焦慮,讓大家都活下去。
所謂35歲被裁,並不是壹個確切的年齡。裁員是因為壹個人的工作效率、體力、適應能力不再匹配公司的發展需要,而不是35歲就被裁掉。
至於為什麽要深耕壹個領域?深耕壹個領域的意義是什麽?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解釋:
為什麽同壹個崗位,同壹個工作,工資不壹樣?那是因為貢獻程度不同。貢獻程度如何,不是資歷問題。當妳在壹個領域深耕細作,達到頂尖水平,妳的薪酬也會達到該領域的頂尖水平。
比如去醫院掛號,掛號費300元,然後專家號500元。這是領域頂尖人士的待遇,光是掛號費就會比同行業高。
職場競爭力所謂職場競爭力,就是妳在同行業中的影響力。專註於它,成為該領域的頂尖人物。別人不會,妳會;別人解決不了的,妳可以。那就別說35歲就下崗了。即使到了75歲,公司也不會讓妳輕易離職。因為沒有妳,公司將難以運營。
後續職業生涯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不夠跟得上公司的發展,會被裁掉,所以更需要在壹個領域深耕,達到該領域的頂尖水平,才能早日上岸,從壹般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壹名管理者。或者自己創業的時候有壹定的專業基礎。
結論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想要時刻保持行業的競爭力,需要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與時俱進。
意義在於下崗後能不能找到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