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集。它收集了從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期約500年間的305首詩。先秦叫《詩》,或者整數叫《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原名《詩經》,壹直沿用至今。
關於漢代《詩經》的編纂,有兩種意見:①行人采詩說。《漢授藝術史·文學史》載:“古有官員收詩,君觀風俗,知得失,自教正。”《詩經》305篇的韻系、韻律、詩體基本相同,但涵蓋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各異的情況下,不經過有目的的收集整理,產生這樣壹部詩集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詩集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論。《史記·孔子世家》載:“古人詩三千余首,孔子去其重,所取之可施於禮義...350首詩,都是孔子唱的。“唐代孔、宋代朱、明代朱彜尊、清代魏源都持懷疑態度。《詩經》寫於公元前6世紀,孔子出生之前。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劄去魯國觀樂,魯為他演奏的管樂詩序與今天的《詩經》基本壹致,說明當時有詩,而此時孔子才8歲。所以現代學者普遍認為刪詩說不可信。但按照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我將自回山東,然後在我應有的地方快樂,優雅,謳歌。“可見孔子真的很喜歡這首詩。只是到了春秋末年,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中只有歌和詩流傳下來,成為今天所見的詩集。
風格分類《詩經》記載了所有曾經進入音樂的歌詞。《詩經》的風格是根據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①風。它是來自不同地區的本地音樂。《風》這首詩是收集自、、彜、燕、魏、王、鄭、齊、魏、唐、秦、陳、齊、曹、彜等15個地區的民間歌謠。***160篇。大多是民謠。2優雅。它是周朝直接管轄地區的音樂,也就是所謂的鄭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會或宮廷會議上的音樂歌曲。按音樂不同分為《大雅》31首,《瀟雅》74首,* * * 105首。除了少數瀟雅民歌外,大部分都是貴族文人的作品。3頌歌。是祠堂祭祀的舞曲,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績。頌分為周松詩31首,松露詩4首,商頌詩5首,* *詩40首。都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雅》大多產生於西周初年。“大雅”的壹小部分和“瀟雅”的大部分產生於西周晚期至東移時期;《國風》、《松露》和《商松》大多產生於春秋時期。從思想藝術價值來說,三贊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詩經》的思想內容全面展現了中國周代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由盛到衰的歷史面貌。其中壹些詩,如、鞏留、勉、黃易、大明等。在《大雅》中,記錄了從後稷誕生到滅亡的周部落的起源、發展和建立。
《馮偉說書》《馮偉法壇》等部分詩歌以憤世嫉俗的筆調,生動揭示了奴隸主貪婪不勞而獲的寄生本質,唱出了人們反抗和向往理想生活的聲音,展現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的覺醒。有些詩,如的《何》、桓峰的《東山》、盛唐的《魚雨》、的《蔡威》等。,寫丈夫的思鄉之情和對戰爭的悲哀;《服役中的汪鋒紳士》和《馮偉伯希》表現了招人的鄉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爭徭役給百姓帶來的無盡痛苦和災難。有些詩歌,如《周南蟋蟀》,完整地描寫了婦女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七月的風》描寫了奴隸壹年四季的勞動生活;《瀟雅沒有羊》反映了奴隸的放牧生活。
也有不少表現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詩詞,如《秦風兼》表現了男女之間夢幻般的追求;《鄭顏》和《高峰精女》表現了男女之間的戲謔;汪鋒彩歌展示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病。“馮偉木瓜”和“趙南卓美優”展現了男女之間的互贈;馮巖·白舟和鄭風將軍鐘子反映了父母的幹涉和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又如《谷峰,谷峰》和《馮偉為了自保》,也表達了棄妻的悲傷,憤怒譴責男方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女性的悲慘命運。
藝術成就及其影響《李周·官純大師》雲:“大師所教六首詩:嶽峰、樂府、樂筆、樂興、樂雅、樂頌。”《毛詩序》中的六首詩有六種含義。其中,風、雅、贊是指風格的分類;賦、比、興在表現手法上。關於賦、比、興,宋代朱在《詩傳》中作了較為確切的解釋:“賦者,施之事,直言;比較,把這個東西和另壹個東西比較;妳激動了就先說點別的引起妳念叨的字。”如《七月的風》和《給莽的馮偉》都是詩:前者描寫了奴隸在春耕、采桑、紡織、田間狩獵、釀酒、儲藏、準備過冬的全部勞動生活,表現了階級的對立和奴隸的悲憤;後者倒敘了被拋棄妻子的悲慘經歷和從戀愛到結婚直至被自我保護拋棄的自我保護,表現了被拋棄妻子的悲傷和決心。再比如《馮偉說書》和《高峰新泰》,兩者都是具象的:前者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後者把不道德不要臉的魏比作大蛤蟆;兩者都含有極大的諷刺意味。又如關雎和法壇,兩者都是通俗風格:前者流行壹鳥壹鴿的“關”叫聲,使人想起男女之情;後者始於奴隸的“侃侃”伐木聲,與奴隸主階級的不勞而獲聯系在壹起。在《詩經》中,賦、比、興的手法經常交替使用,包括賦與比、比與興、興與比。比如《馮偉自戕》是賦體,但詩中“桑葚未落,其葉茂盛,無桑可吃”,明顯是“欣欣向榮,攀比”。再如《馮偉說人》,對莊姜的美描寫得很詳細,但在其中“手軟,膚凝,齒如犀,螓首美”,生動地表現了莊姜的自然美,明顯是“給與比較”。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詩經》民歌鄉土氣息濃厚的重要原因。
《詩經》主要由四個字和雜字組成。在結構上,經常采用重復章節和句子的形式,以加強抒情效果。每章只改幾個字,卻能收到曲折多變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我們經常用雙音押韻、疊字、連詞來描述事物,模仿聲音,顯得貧乏。“少總是多,情況很清楚。”另外,《詩經》裏有的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結尾押韻,有的中間押韻。現代詩歌的押韻規則幾乎都在《詩經》裏。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因其內容豐富,思想藝術成就較高,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詩經》的影響已經超越了中國的國界,傳播到了全世界。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很早就引進了《詩經》中文版。從18世紀開始,出現了法語、德語、英語和俄語版本。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稱《詩》,儒家視之為經典,故稱《詩經》。春秋時編,305篇。大致可分為三類:風有十五國風,雅有雅有,賦有、和尚頌。
除了詩經鄭風,詩經秦,詩經關雎,詩經Xi,詩經蔡威,詩經馮偉。
1.詩經?馮偉?喬”
比如切,比如切,比如磨。
(1)【切、搓】本義是將骨角玉加工成器皿,引申為學術討論和研究。【切磨】本義指制作玉器時的精細加工,比喻修飾德行或物品,使之精致。
2.詩經?馮偉?木瓜
我投了穆韜的票,並報告給了瓊瑤。
①【投票】這裏指的是贈與。2【木桃】屬桃。(3)[報道]作為回報。4【瓊瑤】梅雨。
3.詩經?鄭峰?風雨
風雨陰沈,雞啼不斷。
像夜晚壹樣黑暗。(2)已經停止。
4.詩經?瀟雅?陸屋
喲喲①鹿鳴,野蘋果。我有壹批好客人,彈琴,彈琴。
①[呦呦(y not uy not u)]鹿。
5.詩經?瀟雅?唐迪
兄弟靠墻打,外圍防。
整句意思是兄弟在家吵架,卻反抗外族入侵和侮辱。(1)[鋱(x)]吵架。
6.詩經?瀟雅?車修(管轄)
山止於背,景止於行。
①【山】比喻道德崇高。②【場面】蠻橫,比喻行為光明磊落。
7.詩經?瀟雅?鶴嗚
他在房山上有壹塊好石頭,可以用來切玉。
8.詩經?瀟雅?肖敏
戰戰兢兢,如墜深淵,如履薄冰。
【近】來了。②【鞋】步,走。
9.詩經。瀟雅?記錄
從山谷轉移到樹上。
①【山谷】深谷。
10.詩經?Daya?搖擺
挫折沒有起點,新鮮感有終點。
沒有人。②【鮮(xi m: n)】少。3[克]即可。原句的大意是,沒有壹個人沒有開始就能做好事,但很少能堅持下去。
它是最古老也是最文藝的文體。起源於古代人民的勞動歌曲和民歌,最初是詩詞歌賦的總稱。起初並無詩與歌之分,只是將詩與樂舞合二為壹,統稱為詩。中國的詩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漢樂府和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是由古希臘的詩人荷馬和莎孚以及古羅馬的詩人維吉爾和賀拉斯創造的。
詩歌的特征
詩歌是壹種高度集中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充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想象力。其語言簡潔生動,節奏鮮明,押韻和諧,富有音樂美,句子壹般都是成排的,講究結構形式之美。
中國現代詩人、文學批評家何其芳曾說:“詩歌是最強烈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情,而且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現出來。而且在精致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鮮明的節奏上,它的語言和散文是不壹樣的。”這個定義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征:壹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二是抒情表達,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力、聯想力和幻想力;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詩經
/view/4976.htm
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集。它收集了從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期約500年間的305首詩。先秦叫《詩》,或者整數叫《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原名《詩經》,壹直沿用至今。
關於漢代《詩經》的編纂,有兩種意見:①行人采詩說。《漢授藝術史·文學史》載:“古有官員收詩,君觀風俗,知得失,自教正。”
日本的詩歌很矛盾,既來自東方,又不願意被東方文化束縛。它是東西方文化的有機結合,中國的詩歌更註重詩意而不是華麗的辭藻。
想想世界,住在家裏,住在家裏。
草葉白露水留月。
きんこくにをじはつてのにはるる.
南樓,有雲,有雲。
人間五十年,隔日如夢。
曾經,我很享受,但我沒有。我沒有。我沒有。
五十年,和天比起來,不過是壹件小事。看天下如水。人生壹次,然後就是現在。就是這種菩提,滿滿的懊惱。妳此刻要去京都,如果看到敦生卿的頭像!環顧世界,海天之內沒有神仙。
這首和平歌曲是平頓生原創的。因為兒時的夥伴易經成了死敵,他覺得世事無常。
但卻作為野永織田的死亡之歌廣為流傳,壹句“人間五十年”比原名“敦生”更為人熟知。織田信博用壹把火贏得了六日魔王的稱號,就像他的歌《人間五十年》裏唱的那樣,本野寺終於在49歲撲滅了壹場火。
那在日本被稱為俳句。
平敦生演唱的日本舞蹈:
“地球上的五十年,與壹天相比,不過是壹件小事。
見世面如水。
人生壹次,然後就是現在。
就是這種菩提,滿滿的懊惱。
如果妳此刻去京都,妳會看到敦生慶的頭像..."
可與蘇軾的《赤壁賦》相提並論:從其變化看,天地不能瞬;如果從它不變的角度來看,那麽物我無窮,但又何必羨慕呢?
生命短暫而永恒。
中國的詩歌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前,是在人們的勞動、歌舞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詩經》是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有***305首。根據音樂的不同,可以分為風、雅、頌三類。“頌”詩是統治者祭祀用的音樂歌曲,包括祭祀祖先的、祭祀山川的、祭祀農民的。“雅”分為雅與不雅,兩者都是用於宴會儀式。內容主要是歌頌歷代英雄,諷刺時政。《風》是《詩經》的精華,收錄了15首地方民歌。
公元前4世紀,戰國時期的楚國以其獨特的文化基礎和北方文化的影響,誕生了偉大的詩人屈原。深受他影響的屈原和宋玉開創了新的詩風。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傑出代表作。
楚辭發展了詩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形式,從三四言變成了五七言。在創作方法上,楚辭吸收了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開辟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
繼《詩經》、《楚辭》之後,漢代出現了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即漢樂府民歌。漢代樂府中有65,438+000多首民歌,其中很多是五言律詩。後來,經籍作家的有意模仿成為魏晉詩歌的主要形式。
《漢樂府》中的名篇有《十五從軍》、《尚墨桑》、《林玉郎》等,它們揭示了戰爭的災難。當然,最著名的還是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這首詩講述了壹個悲傷的愛情故事。和相愛至深,又因焦木對劉氏家族的迫害而分手,釀成了《妳將何去何從》中的人間悲劇。漢樂府民歌最重要的藝術特征是敘事性,《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詩的最高峰。漢樂府中的民歌多采用口語化、樸實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所以人物形象生動、真摯。雖然漢樂府中的民歌大多是現實主義的描寫,但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比如《孔雀東南飛》的最後壹段,就表現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巧妙結合。
五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從民歌到文人寫作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到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日趨成熟。五言詩的成熟階段以《古詩十九首》的出現為標誌。古詩十九首不是壹個人壹次的作品。這首詩的內容主要講述離別、相思和對生命短暫的感受。善於抒情,善用比興,是《古詩十九首》最大的藝術特色。
漢末建安時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陳琳、王燦、徐幹、阮籍、左穎、劉真)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體,第壹次掀起了文人詩歌創作的高潮。他們的詩歌表現了時代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風格,形成了壹種獨特的風格,被後人稱為“建安體”。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參,他的代表作《七傷詩》是漢末戰爭現實的寫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壇最重要的人物,其中曹植的藝術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詩歌氣勢磅礴,描寫細致,用詞華麗,善用比喻,因而具有“力大非凡,華而不茂”的藝術風格,代表作有《致壹匹白馬,王彪》。建安時期的詩歌是漢樂府向五言詩轉變的關鍵,曹植是當時的代表詩人。他的詩受漢樂府的影響,但比漢樂府有更多的抒情成分。
阮籍(210-263)建安以後,是正始時代的代表詩人。他的愛情詩進壹步奠定了抒情五言詩的基礎。他經常以曲折的詩句表達對國家的憂慮、對災難的恐懼和對世界的回避。與阮籍同時代的還有嵇康(224-263),他的詩憤世嫉俗,直指黑暗的現實。他們的詩風基本上繼承了“建安體”的傳統。
金代詩歌創作逐漸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詩歌內容模糊不清。繼承和發揚“建安體”傳統,作品內容豐富的詩人是左思(約250-305)。他的八首詩《詠史詩》借古事諷刺時事,很有思想。但這樣的詩畢竟不是主流,越來越少了。直到東晉末年的陶淵明,才把貼近現實的作品帶到詩壇。
隱居不仕的陶淵明把田園生活作為重要的創作主題,所以人們壹直稱他為“田園詩人”。在當時崇尚駢文、重形式而輕內容的時代氛圍下,陶淵明繼承了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形成了他質樸自然的田園合壹,開創了古典詩歌的新境界,五言詩在他手中得到了高度發展。
與陶淵明大約同時代的謝靈運(385-433)是開創山水詩派的第壹人。他的山水詩的特點是能把感情放進去,但有些詩過於鋪陳,描寫冗長,用典安排不自然。
南北朝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又壹個發展時期,表現為又壹批樂府民歌的出現。它們不僅反映了新的社會現實,而且創造了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這壹時期民歌的總體特點是篇幅短,抒情性大於敘事性。南朝樂府保存下來的詩歌有480多首,壹般都是五言四句詩,幾乎都是情歌。北朝樂府的數量遠不如南朝,但內容之豐富,語言之質樸,風格之雄渾,都是南朝樂府所不能及的。如果說南朝的樂府是壹首浪漫的歌,那麽北朝的樂府就是名副其實的“軍樂”和“戰歌”。在體裁上,北朝樂府除五言四句外,還創制了七言四句絕句,發展了七言古詩和雜言。北朝最著名的樂府是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它與《孔雀東南飛》壹起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寶石”。
南北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是鮑照(410-466)。鮑照繼承和發揚了漢魏樂府的傳統,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五言七言樂府詩。《準很難去》的數字18就是他的傑出代表作。他對七言句法的成熟運用,表現了他個人的不幸和對社會不公的抗議。
南齊永明時期,“音律”論盛行,詩歌創作講究聲調和諧。就這樣,“永明體”的新詩風逐漸形成。這種新的詩歌風格是格律詩的開端。這壹時期著名的詩人是謝朓(約464-499)。謝朓以山水詩著稱,詩風清新優美。他的新體詩對唐代律詩和絕句的形成有壹定影響。
詩歌發展到唐代,迎來了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朝近三百年,留下了近五萬首詩,風格獨特的著名詩人大概有五六十位。
初唐四傑是唐詩開創時期的主要詩人。這四個人是(649-676)、楊炯(650-693)、陸(637-689)和羅(646-684)。他們的詩歌雖然繼承了齊梁時代的風氣,但詩歌的題材在他們手中得到了拓展,五言八句律詩的形式也是他們初步塑造的。
“四大家”之後,陳子昂(661-702)明確提出反對齊梁詩風,主張“漢魏之風”。有38首詠懷詩,是他具有鮮明創新精神的代表作。
盛唐是詩歌繁榮的頂峰。這壹時期,除了李白、杜甫兩位大詩人之外,還有很多成就斐然的詩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的田園詩人;另壹類是邊塞詩人,其中高適、岑參成就最高,王昌齡、李奇、王之渙也是傑出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的邊塞詩多以樂府這壹古老題材來表達將士思鄉報捷之情。他的《參軍》、《上邊疆》壹直被認為是邊塞詩的代表作。李奇的邊塞詩數量不多,但成就卓著。壹首詩《古意》和《壹首古老的戰歌》是他的代表作。老壹輩邊塞詩人王之渙寫了壹首《涼州詞》,另壹首《登河闕樓》富有詩意,給人以啟迪。
中唐詩歌是盛唐詩歌的延續。這壹時期的作品主要是描寫社會動蕩和人民苦難的。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最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在文學理論和創作上掀起了現實主義詩歌的高潮,即新樂府運動。元稹、張繼、王建都是這場運動中的重要詩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有19古樂府和12新樂府。元詩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與白居易的詩非常接近,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語言通俗易懂,這是由於它們的文學觀的壹致性。張繼和王建雖然沒有明確的文學主張,但他們以豐富的創作成為新樂府運動的中堅力量。同情農民疾苦是張繼樂府詩,尤其是野老歌的主題。雖然與上述人士風格極為相似的沈李詩歌並不多,但兩首《為農之仁》卻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讀者。
在新樂府運動之外,這壹時期還出現了另壹派詩人,即韓愈、孟郊、李賀等人。他們的詩歌藝術不同於白居易,獨樹壹幟。韓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擅長寫詩,將新的語言風格和技巧帶入詩歌世界,拓展了詩歌表達的領域,但同時也帶來了寫詩的風氣,講求才學,追求冒險和奇詭。孟郊(751-814)和賈島(779-843)都是以“苦吟”著稱的,他們* * *的特點是追求冒險和苦思。劉禹錫(772-842)是壹位熱衷於創作民歌的詩人。他的許多關於支竹的詩描述了事實,很受人們的歡迎。此外,他的詩和絕句也很有名。柳宗元的詩(773-819)和他的散文壹樣,表達了個人的悲痛和抑郁。他的山水詩委婉簡練,處處顯示出他高尚的人格,如江雪,壹直為人們所傳誦。李賀(790-816)在形象、意境、比喻等方面都沒有走前人的路,在中唐詩風中獨樹壹幟,開辟了壹個奇異崛起、幽美悲涼的浪漫主義新世界。蘇小小的《墓》和《天上的夢》都是充分體現他獨特風格的作品。
晚唐詩歌具有濃厚的感傷氣息,代表詩人有杜牧、李商隱。杜牧(803-852)以七言絕句著稱,其代表作有《江南春》、《山行》、《伯秦淮》、《郭華清宮》。這些詩在優美的文字和生動的畫面中顯示出英俊的才華。李商隱(813-858)擅長愛情詩。杜甫,他的七律學,典故精妙,對仗工整,很有代表性,比如馬嵬。他的七言絕句也很有技巧,其中《雨夜給北方朋友的筆記》和《嫦娥奔月》都是名篇。
晚唐出現了壹批繼承中唐新樂府精神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有皮日休、聶、杜荀鶴。他們的詩鋒芒畢露,直指時代之弊。
詩歌沒有像唐代那樣發展輝煌,但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即減少抒情成分,增加敘事和議論成分,強調描寫,廣泛使用散文句法,使詩歌與音樂疏離。
蘇軾和黃庭堅(1045-1105)的詩最能體現宋代的特色。黃庭堅詩歌風格奇特突兀,影響了當時的蘇軾。他和陳師道壹起開創了宋代最有影響的“江西詩派”。宋初的梅(1002-1060)和(1008-1048)並稱為“蘇梅”,奠定了宋詩的基礎。歐陽修和王安石(1021-1086)的詩,起到了很大的掃除昆西風的作用。南宋時期,國難深重,詩歌中往往充滿了憂郁和憤怒。陸遊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同時,以“田園詩”著稱的範成大(1126-1193)和楊萬裏(11206)是自覺的。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末代大詩人,其代表作《郭楊》高揚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詞發源於唐,盛於宋。文(812-870)是晚唐時期第壹位專職詞人。他詞藻華麗,寫女性的離別和相思之情,被後人稱為“花間派”。南唐皇後李煜(937-978)在詞的發展史上占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後期,他在詞的藝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於美人和浪淘沙用恰當的比喻來形象化他的感情,他的語言接近口語,但他用得很漂亮。
像嚴舒(991-1055)和宋初的歐陽修等詩人都有優秀的作品,但他們仍然受到花間派的影響。到了柳永,他開始創作長期的慢詞,從此詞的尺度有了明顯的變化。到了蘇軾的到來,詞的主題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懷古傷今的內容進入了他的詞中。與蘇軾同時代的秦觀(1049-1100)、周邦彥(1056-1121)也都是優秀的詩人。秦觀的代表作有《浣溪沙》、《踩沙》、《鵲橋仙》等,擅長寫短篇小說,通過抒情的景物書寫傳達悲涼之情。周邦彥不僅擅長寫詞,還擅長作曲。他創作了許多新曲,為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受柳永的影響,他的詞旋律嚴謹,適於傳唱,用詞講究,描寫細致。代表作有《穿越秦樓》、《漫方婷》、《勇士蘭陵》、《六醜》等。女詞人李清照以其獨特的風格在宋代詞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南宋初年,面對國破家亡的危機,詩歌大多表達了作家的愛國情懷。辛棄疾是著名的愛國詩人,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詞的影響,陳亮、劉過、劉克莊、劉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期以後最強大的愛國詞派。
南宋末年詩人姜夔(約1155-1235)最為著名。姜詞多為詠物之作。在他的詞作品中,多為人生經歷的漂泊和愛情的失意而慨嘆,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長亭慢怨》。他的詞沿襲了周邦彥的道路,講究修辭和音律,但內容並不充實。
詞在南宋達到頂峰,散曲在元代盛行,詩歌卻退居二線。
明代詩歌在模仿與反模仿的反復中前行,沒有出現傑出的作品和詩人。
清代詩歌流派眾多,但大部分作家都沒有擺脫古體、形式主義的那壹套,很難超越前人。清末龔自珍(1792-1841)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的沈寂,以其先進的思想走在了現代文學史上的前列。他的詩歌往往關註社會、歷史和政治觀點,以揭露現實,使詩歌成為現實社會的批判工具。後來的黃遵憲(1848-1905)、康有為(1858-1927)、梁啟超(1873-1929)等新詩派甚至直接取詩。
在五四文學革命中,中國現代文學誕生了。1917年,胡適(1879-1942)在《新青年》上首次發表白話詩八首,提出“詩風大解放”的主張,提倡不正式、平長的“胡適之式”詩歌。在新詩誕生的過程中,劉半農、劉大白、康、俞平伯是主要作家。通過他們的努力,新詩形成了不拘泥於音韻、雕琢、典雅、質樸、白話的基本* * *性質。最早出版的新詩集有:胡適的《試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的《草》、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以“五四”的狂飆突進精神和不同於其他白話詩的鮮明藝術特色,奠定了新詩的浪漫主義基礎。女神也是新詩真正取代舊詩的標誌。它成功地創造和運用了自由詩的形式,把新詩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
經過開拓階段,新詩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形式,以自由詩為主,既有新格律詩,也有象征詩。
文學研究會的作家創作了大量的自由詩,其中大部分是抒情的,表現了覺醒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追求和苦悶。其中就有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