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滿倉,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家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家訓源遠流長,《尚書?武藝是周公復權為王後對他的警告,帶有家教性質。如果把它算作壹份家庭訓令文件的話,那麽家庭教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家庭教育已經非常發達,《顏氏家訓》的出現是壹個標誌性的成就。
嚴家訓
《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壹部系統而成熟的家庭教育文獻。宋代詩人陳寫道:?古今家訓皆基於此。?袁鐘的《明代宮廷雜記》說:?六朝時期,顏之推的家法最為正確,流傳最遠。?可見其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成熟的導師作品是在相應的社會環境中產生的。顏氏家訓產生於北朝末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家庭教育不斷發展成熟的歷史現實。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宗族組織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形成了不同於以往的社會歷史特征。這就是貴族家庭的崛起。貴族家庭是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具有決定性影響的社會階層。他們非常重視家庭和家庭教育,這也促進了整個社會家庭教育的發展和成熟。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家庭教育註重文化傳承。魏晉南北朝有很多文化家族,比如著名的儒家家族,比如南朝的傅庭、傅庭。《禮記》為何紹、荀等名家所學。像邱嶺菊和丘遲這樣的文學世家。姚菩提、姚僧源、等醫藥世家,三代同堂。歷史學家如王荃和王銀、姚叉和姚思廉。科技世家如祖沖之、祖宣父子,以及余家族幾代人。著名的書法家,如王羲之和他的妻子,他的兒子宣紙,寧紙,惠紙,曹植,賢紙和寧的妻子都寫書法。直到隋晨、王羲之、孫七世的時候,石智勇還是壹位著名的書法家。
第二,家庭教育註重家風的培養。世家大族以儒家思想為文化支撐。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家思想的社會影響和作用已經波及到整個社會。儒家倫理的核心是什麽?忠孝?魏晉南北朝時期,孝曾經是領袖,不僅在士族家庭,在庶民家庭也是如此。郭士道,會稽永興人,母親壹出生就夭折,父親成了第二任妻子。郭士道伺候父親後媽?孝順?。我十四歲時父親去世,郭士道?幾乎不可能服喪。如果家裏窮,沒有產業,怎麽養活後媽?孝順感人。他的兒子郭元平也是個孝子。照顧好自己的家人?。郭元平外出打工,經常自己挨餓,攢錢給父母買菜。父親病重,郭元平?那些不脫衣服不嘗鹽不嘗菜的穿越寒暑?。當時惠濟鄉很重視?看平面圖?然後呢。王曉?兩個身份壹般是漢族仕途的起點,相當於作家和秘書。當時負責選舉的蔡興宗推薦殷珊的長子孔仲之為?看平面圖?,推選郭元平的次子為?王曉?。歷史?中智必學土,原州必去行,欲為敵?(《宋書》卷91《孝義?郭士道傳)。唐指出:儒家主張的倫理秩序的擴張由內而外,由親而親。重點是當家人的道德行為,然後推給鄉黨委。?(唐·常茹《魏晉南北朝史》系列)儒家的倫理秩序是由內而外,由親友而外,始於個人的孝道。諸德孝為先?,?忠臣就壹定是孝子?孝壹定是忠君,從忠君到忠國、忠事業、忠師友、忠親人。尊老愛幼已經從血族擴展到社會了吧?仁者愛人?。宗族內部的手足之情是什麽倫理?哎?,並推向社會?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個擴展的過程對於平民氏族來說是壹樣的。翻看顏家訓,忠孝二字教導甚多:《聖賢書》教人至誠孝?;?生命危在旦夕,不忘忠言?;?誠而孝則見賊,義而得罪則喪全家,助國家。難道不是君子的錯嗎?;?忠臣偏主棄親,孝子安身忘國,各行其道。;?父子之嚴,不能廢;有血有肉的愛,而不是簡。簡不接受孝順,但她很懶。;?父不仁,子不孝,兄非友,兄不恭?可以說,忠孝是當時文人和平民家庭最重要的家風。
第三,家風教育講究方式方法。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在實踐中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概括為:
首先是口頭訓誡。比如《謝安傳》記載:?安雖在橫門,名猶在萬人之上。她自然有公援的希望,也經常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同書《謝安附謝玄傳》載:?紫萱的青春。少理解,對郎哥言聽計從,是安叔叔很看重的。安試圖答應她的兒子和侄子,因為她說:?為什麽孩子在乎人事,卻想讓人事變得更好?無話可說的人,宣回答:?例如,蘭芝的玉樹就想讓它在宮廷中誕生。?安嶽?
謝安對謝玄的回答很滿意,因為他表達了想做壹個力量的支柱。“世說新語?語音”包含:?謝太傅在壹個寒冷的雪天聚在壹起,給孩子們講了那張紙的意義。突然,雪突然下了起來,公眾高興地說:?雪看起來像什麽?哥哥和兒子胡說:?可以模擬撒鹽的空氣差。?兄妹:?如果柳絮不是因為風。?帝國衛士哈哈大笑。?
同書《文學》載:?謝公因其子女聚會而問。石矛最好的句子是什麽?詛咒:?過去,我不在了,柳樹是伊壹。今天,我在想,天在下雨。?龔宇:?休謨的命運,遠沒有告訴陳嗎?據說這句話有些優雅而深刻。?停,那是謝玄的小字。謝玄說,為詩經?瀟雅?摘歐盟,這首詩反映了人們對外敵造成的動蕩生活的憂慮。謝安說,為詩經?Daya?“抑”的句子,說明國家安全,訓練順利。當時東晉受到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很明顯謝安是想讓自己的兒女們通過討論《詩經》來使自己的國家富強,外國確定。
孝武皇帝的太子劉在父親下西洋時,曾寫信問候他。書不仔細?。孝武帝訓誡他說:?書不長,這是壹只耳朵。文魯蘇是消極怠工,而且他很暴力。為什麽頑固邪惡??北魏時,司徒陽春晚年退休,回到家鄉。當他離開時,他召集了他的孩子和孫子,並告誡他們。聽說妳是俗人,就有坐而待客的,有推波助瀾的,有貶低別人惡的,有看到妳勝利就尊敬的,有看到妳貧窮就慢悠悠的。此行是壹大損失,也是壹場大病。妳家自從做了魏帝的官,漢高祖手下有七郡三十二郡,內外地位顯赫。如果能做到彬彬有禮,不奢不驕,不會打人,就可以避免被打耳光,成名。我今年七十五歲了,依然對得起皇帝的朝拜。所以,急退的人是想讓妳知道滿足世界的意義,這不是求千年之名。妳能記住我的話,百年之後,就沒有恨了。?(《舒威》卷五十八《柏楊附楊春傳》)
諸葛亮曾經寫過兩條戒律,其中壹條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淡泊以誌,靜以致遠。妳必須先安靜下來,然後才能學習。不學就不能多才多藝,不想學就不能成功。慢了就不能有活力,危險了就不能根治性。歲月隨著時代流逝,意義隨著日子流逝,然後變得枯萎,不與世界相遇,難過的待在窮房子裏。會發生什麽??(《文藝匯萃》卷二十三《人民系?警告”)
這部戒律書不僅闡述了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還指出了立誌和學習的關系;它不僅解釋了寧靜和冷漠的重要性,還指出了放縱,忽視和極端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僅在大的原則上對兒子要求嚴格,而且在壹些具體的事情上對子女也表現出了微妙的關心。他的另壹本戒律書說:?夫酒的設計,禮與情的結合,身體的健美,禮的結束,這也是最好的。點子不盡,客可醉而不亂。?(《太平玉蘭》卷497《人事司?醉》引《諸葛季梁》)
酒席的目的是符合禮儀和溝通感情,滿足身心的需要,禮儀履行完畢就退出,會達到和諧的極致。在主人興致未盡,客人略顯疲憊的情況下,可以喝到酩酊大醉,但不至於到昏迷、神誌不清的地步。這是諸葛亮在具體事情上對子女的告誡。有人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死時才8歲,而這兩條戒律的內容又不像是對孩子說的,因此懷疑是後人偽造的。但如果考慮到諸葛亮是諸葛喬收養的幹兒子,就不會對上述兩條戒律產生懷疑。諸葛喬在建興六年(228)25歲,已經成年。諸葛亮的兩個“誡”應該是給成年繼承人諸葛喬的。諸葛喬和他的哥哥諸葛恪都是當代著名的文學家,他們都生活在吳棟。很多人認為諸葛喬沒有哥哥諸葛恪有才華,但是在人品修養上已經超過了諸葛恪,這應該是諸葛亮教育的結果。
桃木推語
第三是行為勸誡。東晉名臣陶侃出身貧寒,年輕時做過縣官。他利用職務之便,給母親詹送了壹壇子酸菜魚。湛不肯吃,還責怪陶侃說?我是壹個官員,把官方的東西留給我,不但對我沒有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慮。?(《晉書》卷九十六《列女?陶侃母親詹傳)謝玄,謝安的侄子,年輕時喜歡戴紫香包,謝安怕他玩膩了東西。因為戲而賭,而燒?,用這種行為來教育,自此謝玄不再戴香包。謝安的哥哥謝浪?美言玄理,文怡顏發?小時候,壹次大病之後,在舅舅謝安那裏和智敦和尚談玄,爭論得很激烈。謝安的嫂嫂王守寡多年,擔心兒子勞累過度,身體不好。她兩次派人把謝郎叫回來。謝安總是不願意讓謝郎走,想讓他們研究出壹個結果。王只好自己跑到謝安嘉那裏說,新娘受的苦少,可這是她壹輩子唯壹在乎的?,哭著拖著謝郎走了。謝安對智盾說。夫人言語寬厚,恨不能讓朝臣看到。?(《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對嫂子的行為表示理解和尊重。這兩件事反映了謝氏家族對教育和禮儀的重視。
四是因勢利導。南齊人張旭的兒子張沖?如果妳不守規矩,妳怎麽能逃脫呢?。有壹次張旭請假回家,郭剛到西城,就看見兒子在郊外打獵。左臂鷹,右手狗?。張沖也看到父親的船來了,於是放下獵鷹和獵狗,在岸邊拜了壹拜。張旭沒有責怪他,而是壹語雙關地問道:?壹身兩戰,沒事就是勞動?張沖壹臉慚愧,回答:?我三十歲,現在二十九。請留在這裏直到明年。?張旭鼓勵他說:?過了可以改,顏的兒子有話說。?果然,第二年,張沖修身養性,刻苦讀書,後來隨叔父張繼(梁書,卷21,《張沖傳》)壹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