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

春節無疑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年畫、剪紙、春聯、鞭炮等習俗壹直是新年不可分割的壹部分。隨著時代的變遷,壹些傳統習俗開始衰落,壹些新的“習俗”正在出現。新舊習俗正在發生變化。

專家說,我們需要保護和繼承優秀的傳統習俗;對於新的“舊習俗”,需要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壹年將會更加充滿活力,更加輝煌。

從年畫到春晚:新舊“過年習俗”的傳承

“每到春節,最先給家鄉帶來歡樂的就是武強年畫。年畫在這裏鋪天蓋地,爭奇鬥艷,直到每個有購買力的村莊對年畫的需求達到飽和。沒有年畫,黃土平原的這些節日會變得多麽不堪,多麽枯萎。”這是著名作家鐵凝對童年春節的回憶。

最早的年畫可以追溯到漢代。幾千年來,年畫壹直是春節必不可少的。

河北省武強縣年畫博物館有壹座典型的北方民居模型。從這個模型中可以發現年畫在春節中的分量。在這棟居民樓裏,年畫隨處可見:院門口有門神,門口有財神,大廳有中堂,墻上有墻畫,床上有床畫,竈臺上有竈神的畫,牛郎裏的馬棚拉不下來。各種年畫各就各位,壹點也不含糊。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表示,要特別重視年關在農耕社會中的意義,作為壹幅看得見的年畫,宣傳人生理想。年畫專家將舊年畫形容為“貼在墻上的電視機”,因為長期以來,年畫不僅是壹種裝飾和喜慶的功能,也是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媒介。

這種“附墻電視機”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輝煌時期。到了80年代,中國年畫經歷了本世紀初的最後壹個鼎盛時期,之後便走向衰落。也許是巧合,從這個時候開始,真正的電視機開始普及。電視的娛樂和教育功能遠遠超過年畫,所以人們很快接受了它,越來越喜歡它。

是春晚把春節和電視直接聯系起來了。1983,央視推出春晚,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20多年來,春晚每年舉辦壹次。雖然人們已經越來越多地談論它,但不可否認的是,春晚仍然是大多數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大餐”。

年畫的沒落可能是必然的,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產物。

網絡時代:數字海關

年近七旬的爺爺經常給十多歲的孫子講往事,尤其津津有味地回憶起小時候的春節:壹進臘月,就聞到了過年的味道。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三拜竈神,“二十四掃屋”,二十五至二十八置辦年貨,二十九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飯,守歲。大年初壹穿新衣,交壓歲錢。直到正月十六,這壹年才告壹段落。

十多歲的孫輩對這些習俗有著清晰的認識,有的看似了解,有的從未經歷過。成長在“e時代”的人,在互聯網上做了很多事情。科技讓年俗有了新的載體,年俗從現實轉向了虛擬的網絡。

20年前,12歲的王偉牽著父親的手,從家裏走到年貨市場,擠進人群。購買年貨是中國人慶祝新年的壹項重要活動。當時,中國各地的臘月市場充滿了噪音和興奮。王偉說,當時他和父親被擁擠的人群隔開,他害怕地哭了。

2007年2月10日,已經去世的王偉坐在電腦前,上了壹個購物網站,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壹切:大米、花生油、速凍水餃等。,貨到付款,無需支付配送費。王偉說,網購已經失去了很多現場購買的樂趣,但網上年貨種類繁多,有些是本地市場沒有的。最讓他滿意的是,網購節省了他很多時間。

拜年的方式也在改變。很多人還記得小時候被父母帶著,挨家挨戶“恭喜發財,把紅包拿來”。

視頻拜年,郵件和賀卡,短信和彩信,博客拜年,各種網上拜年讓遠在咫尺的人近在咫尺,可以看到他的臉,聽到他的聲音。通過網絡傳遞彼此的思念和問候,即使在10年前,這樣的事情還是不可想象的。

數字時代,年俗越來越數字化。在網上,妳甚至可以包虛擬餃子,燃放虛擬鞭炮。妳能想到的,基本都可以在網上實現。傳統春節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網絡為春節增添了新的活力。

面對褪色和需要保留。

鞭炮、春聯、剪紙、年畫,多年來都是春節不可或缺的。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傳統的春節道具逐漸式微。

年畫的情況很明顯。它不僅面臨著市場萎縮的問題,還面臨著年畫藝術家的約會。天津楊柳青年畫傳人霍慶順說,年畫看似簡單,其實分為素描、刻字、套印、繪畫、裝裱等幾道工序。以前的藝人只要能熟練掌握其中的壹兩種,就可以稱之為民間藝人。2003年,天津做了壹次摸底調查,發現當時能熟練掌握年畫的老藝術家很少。在另壹個年畫之鄉河北省武強縣,雕刻和印刷的老藝術家只有80多人,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很多老藝術家在年畫不景氣的時候轉行。

30年前的中國北方,現在家家戶戶都不是玻璃窗,下半截是玻璃,上半截是麻紙。為了美觀,人們把剪紙貼在麻紙上,稱為“窗花”。在以黃灰色為主調的北方冬季,窗花帶給人們的是壹種獨特而美麗的風景。每年臘月二十四,撕掉舊窗花,換上新窗花,是頭等大事。人們掛上窗花以示“辭舊迎新”。

和年畫壹樣,剪紙涵蓋了壹切。在老藝術家的手裏,剪紙包括花卉,鳥類,魚類和昆蟲,深化傳說和歷史故事...但就像年畫的命運壹樣,普通人現在很難看到它,它已經成為博物館和收藏家的最愛。

許多傳統習俗正在消失。無論是年畫、剪紙還是春聯,都是中國“新年文化”的產物,承載著民間信仰、哲學、道德、娛樂、教育等內容。面對優秀民間文化的衰落,保護和繼承、倡導和發揚顯得尤為重要。

  • 上一篇:傳統新能源汽車企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 下一篇:各地的民俗和笑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