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隴西李氏的興衰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王誌強
秦漢時期,涼州地區曾出現過壹個著名的隴西軍事世家——李。隴西李以功興,亦以功敗。秦漢時期,隴西李肩負著鎮守邊疆、抵禦匈奴的重任。
隴西李起源於秦始皇時期的隴西侯立新,他建立了隴西李氏以武興家的家族傳統。到漢武帝時,憑借“飛將軍”李廣的名氣和“漢相”蔡麗的政治地位,隴西李名揚天下。但子孫不旺,導致東漢至魏晉時期隴西李逐漸衰落。通過探討李在隴西的興衰,可以觀察涼州文化的盛衰,解讀漢代歷史的發展變化。
李在隴西的崛起
隴西堂,位於隴西縣南郊。
隴西李氏家族的興起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秦國著名的兵家李信。李信,李壞人,年輕力壯,深受秦王喜愛,經常被委以重任。在滅趙之戰中,李信配合王建,以偏軍離開太原,對趙國形成了戰略包圍圈。滅燕之戰是李信壹生的巔峰。李信作為先鋒,在追死和北伐流放中,獲得了燕太子丹的首級,得到了秦王的信任。後來,秦王任命年輕人李信為大將軍,主持滅楚之戰。這是李信第壹次獨立主持滅國戰爭。然而,由於驕傲和低估,秦軍率領的李信被打敗了。此後,李信長期擔任王賁的副司令。秦始皇治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信因功被封為隴西侯,於是他和他的子孫遷到隴西,開始在那壹帶發展,同時負責鎮守帝國邊疆。
到了漢朝,李氏家族已經在隴西悄悄積蓄力量,同時成為隴西的壹個大家族。據《新唐書·宗室》記載,李信的兒子是漢朝大將李超。李超的兒子是李忠祥,先後擔任河東總督和西部將軍。李忠祥的兒子是李伯考,先後擔任河東知府、隴西知府。李伯考有兩個兒子,長子李尚,擔任訓令,李尚的兒子是飛將軍李廣;次子是李湘,李湘的兒子是漢丞相、樂安侯。
可見,李氏家族世世代代都有軍事成就,職位多為將軍。即使就任縣令,也是以戍邊為主,肩負著戍邊重任。作為龍溪家族的壹員,李始終記得自己的基業和家族的本真。雖然家族幾代都是高官,但對家族子弟的培養從未放松過。他們要求子女有非凡的武藝,尤其是騎射的本領,這是李家必須具備的。比如李廣擅長騎射,他射石打虎的故事流傳後世;李廣的長子李當虎,被他的膽識和勇敢所驚嘆,“天子以為其勇”;李廣的小兒子李贛,更是比父親更有野心,“奮勇殺敵,奪旗於左王獻,斬首更多”;李廣的孫子李陵“善騎射”。在為官期間,李氏家族的所有成員也都盡職盡責,多次參加保衛帝國的戰爭,並以戰死沙場為榮。比如李忠祥在對羌人的叛亂中被埋葬。李廣不想被刀筆吏羞辱,於是選擇從軍自殺。
李在隴西的興盛
李廣攝湖古畫
隴西李氏家族從地方世家壹躍成為世界名門,直到李光和蔡麗兄弟的出現,才會被後人銘記。李廣在漢文帝為官時,作為大家閨秀參加過對匈奴的自衛反擊戰。因射殺多名入侵的匈奴士兵,被推薦為“中郎將”。仲郎是漢朝的禦前侍衛,負責皇帝出行和皇宮的安全。因為經常有機會接近皇帝,所以被視為重要的官路。由於他高超的射擊技術,李廣引起了漢文帝的註意,稱贊他為“萬戶侯不足”!
李廣三十多歲的時候,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俠了。漢景帝是景帝的時候,公孫昆這個典型的國家,叫“李廣輝煌,大話西遊”。漢武帝壹即位,左右親信就推薦李廣科重用,“左右言亦名。”在普通士卒心中,李廣是他們最願意追隨的將軍,“賢樂為之而死”。在漢朝的貴族中,李廣也是名聲超群。比如武安侯天芬的宴會上,灌水人大罵程無知者,周圍的人都說程無知者和李廣壹樣有名,兩人都是帝王之星。當他罵程無知的時候,他也在罵李廣。就算他不在乎程的無知,他也應該為李廣著想。“今日眾人羞辱成將軍,鐘儒不為李將軍壹人?”從這裏可以看出,李廣的名聲遠超其他所有人,所以才會被拿出來勸灌水人不要罵人。李廣的名聲也傳到了長城,深得匈奴單於的賞識,“知其然,知其然”。單於下令,遇到李廣,壹定要活捉他,“李廣必生”。
李廣待人真誠,壹生推心置腹。他雖然言語緩慢,但行動迅速,經常用行動影響他人,用真誠融化周圍。所以太史公感嘆“其忠厚亦真於文人”。李廣死時,壹支軍隊為之痛哭。“廣鈞全軍的士大夫都哭了”;不僅如此,全世界人民也對此深感痛心。“死之日,世人所知不知,皆哀。”李廣把李氏在隴西的名聲推向了壹個無可估量的高峰,為李氏在隴西留下了壹筆寶貴的功名財產,成為後世無數詩人吟誦的對象。例如,王昌齡的《塞上》和高適的《葛炎行》中的“但說到大漠戰爭的艱苦,我們今天仍稱李為偉大的將軍,他生活在很久以前”,可以說,李光已經成為中國傳統將軍的壹個象征和文化符號。
事實上,蔡麗是勇敢和知識,他和李廣都是因為他們的戰功而被推薦為實踐者。到漢景帝時,蔡麗積累了軍事功績,被提升為二千石的大官,擔任保衛國家的職務。此時李廣還是二千石郡的郡守,在尚谷、尚軍、隴西、北地、雁門、雲中等邊境郡縣擔任知府。從蔡麗和李廣擔任的官職可以看出,李廣的職務多為軍務,而蔡麗已經開始逐漸從軍務過渡到民政。
蔡麗的選擇符合時代的總趨勢。文帝、景帝之後,軍事貴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政治生態開始由儒法之官主導。換句話說,壹個純粹的武陟將軍是很難獲得顯赫地位的。比如與李廣齊名的程,終身不得任用,官至九卿,也與他是純武官有關。漢武帝選擇重用的官員,除了魏、霍之外,還有儒、法兩家的官員,如白衣官公、文法官張湯等。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蔡麗帶著騎戰車的將軍衛青出征攻打匈奴,打了匈奴的右王獻壹個措手不及。這場戰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戰果。漢武帝拜衛青為軍中大將,封三嬰為列侯,可見武帝的大成功和喜悅。蔡麗又因俘獲天子賢者,而被封為樂安侯,“善將軍蔡麗,又從將軍中得王,封樂彩安侯壹千六百戶”。與此役將領名單相比,遊擊將軍蘇簡沒有獲得任何嘉獎,強弩將軍李舉因隨軍有功被封為山海關侯。可以看出,蔡麗的貢獻也在將領之中。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蔡無所不能的能力。元壽二年(公元前121),取代公孫弘成為漢武帝的宰相,這是漢代李在隴西達到的最高官位。漢代宰相掌管國家大事,負責國家的內外事務,在處理國家事務上有很高的權威。在蔡麗之前,每位首相都有非凡的成就。蔡麗被漢武帝選為宰相,這是對他能力的認可。《漢書》對梁武帝的宰相頗有微詞。“自從蔡誌清之後,丞相府的招待所就空了。”《漢書》認為,自蔡麗以來,宰相不再能夠幹預政治,討論國家大事,這被認為是當時宰相的失職。但是,應該指出的是,蔡麗的做法完全是模仿將領衛青和霍去病。衛青曾說:“既然齊威和武安是厚客,皇帝總是咬牙切齒。他對士大夫親歷親為,招賢納士,恥於貪腐,是主子的把柄。人臣守法,何樂而不為!“作為天子的至親,衛青和霍去病都不敢挽留他們的客人,何況外人蔡麗。因此,在當時的政治生態下,蔡麗的做法是正常的。
然而好景不長,李廣、相繼自殺,預示著隴西李家開始走向孤獨,大戲即將落幕。李廣60歲時,仍有報國之心,自告奮勇跟隨大將軍衛青征討匈奴。後來因為迷路迷了路,耽誤了軍旅時期,中文法語都耽誤了。李廣選擇了壹個人獨自承擔所有的責任。"壹名上尉的死是我自己的錯。"因為不堪忍受小官吏和衛青將軍的羞辱,在軍帳中自盡。李廣死後不到壹年,有人舉報蔡麗侵占了韓晶的陵墓,而蔡麗不想受到獄吏的侮辱和折磨,所以他選擇了自殺。因不堪小官之辱而自殺,是漢代常見的政治現象。如景帝的周亞夫、武帝的的朱堅、的校尉蓋寬饒、的大官小等,都是因為不堪忍受壹個小官的侮辱而選擇自殺。
元壽五年(公元前118),蔡麗自殺。任丞相三年,輔佐漢武帝制定鹽鐵專賣政策,發動兩次幣制改革,平定王安淮南之亂余波。在任期間事跡不算少,形象也不虛幻,不能認為是傀儡。在參與這些國策的行動中,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促進了李氏家族在隴西的發展。隴西李家子弟能走上政治前臺,占據重要天津的位置。除了他們出色的能力,蔡麗的推薦也不容忽視。可以說,李廣的功名和蔡麗的宰相地位,成功地將隴西李氏推向了整個帝國。
甘肅省博物館藏秦宮掛秤青銅鼎
甘肅省博物館藏變異神人紋彩陶罐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李在隴西的衰落
李光、死後,隴西李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李廣生有三個兒子:李當湖、李嬌和李贛。李當湖和李嬌的生命都很短暫,死於李光之前。隴西只有有李遺風,敢為三軍之冠。在與匈奴作戰時,因“擒獲左,斬多”,被漢廷授予山海關侯的稱號,接替其父李廣生前的位置,繼任大夫。但李贛始終惦記著父親李廣的死,不敢忘記,正是衛青將軍壹次又壹次地慫恿李廣認罪,才迫使李廣自殺。所以利用醫生的地位,利用將軍上庭時的出其不意,打傷了他。雖然衛青對此並不在意,但衛青的侄子霍去病大怒,在皇家秋獵時趁機射殺了李贛。
李贛死後,隴西李氏子弟無人問津,名聲漸衰。李贛的兒子李煜很勇敢,但他改變了這個家庭的謙遜和誠實。他不僅武力欺淩宮中貴族,而且貪財逐利,給李在隴西的聲譽蒙上了陰影。太史公說“李陵衰遲。”
李陵案是在李徹底崩潰,榮華富貴耗盡的時候爆發的。李陵,凝聚著隴西李的力量,凝聚著壹個名門望族的勇氣和智慧。太史公說其有國士之風範,是“雖古之星也。”李當湖的遺腹子李陵,在隴西既有李代代相傳的武力,又有祖父李廣關懷士卒之風,在長安城內很有名氣。“善騎射,愛人,卑至下士,甚名。”因為家族的陰影,李陵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騎兵將軍。"天子以為施立會騎八百."後輾轉酒泉、張掖,在隴西以李獨有的騎射技藝傳授丹陽楚兵。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以二司將軍李廣利為統帥,出兵平定匈奴右王獻。李陵想重振李在隴西的名聲,於是自告奮勇出征。漢武帝任命李陵為二司助理將軍,負責軍隊的輜重。李陵銘記祖父李廣誌之死的教訓,不想當副軍長,而想獨自成軍,選擇自由靈活的作戰方式。漢武帝非常欣賞李陵的勇氣,要他帶領自己教授的五千丹陽楚兵上戰場“壯士斷腕”。荀磯山之戰,醴陵五千步兵被匈奴十壹萬大軍包圍。消滅六七千敵人後,醴陵選擇分散突圍,卻不幸在途中被匈奴俘虜。後來,李陵在告別回國的蘇武時,道出了他當時的投降心理活動。他想假裝投降,借鑒曹沫劫持齊桓公的故事,在關鍵時刻劫持匈奴單於,促使匈奴與韓廷訂立盟約,“使巨大屈辱的積累幾乎成為曹科的同盟,本陵永誌不忘曾經的樣子!”然而漢武帝卻屠殺了李陵全家。無奈之下,假投降變成了真投降。“如果妳接管了家族的家族,妳將為世界而被屠殺。淩何必還計較?”
《李翰陵傳》中記載,漢武帝的情緒受到李陵軍事行動的影響,情緒瞬間發生變化。漢武帝歡喜李陵出兵,為李陵作戰,殺敵,怒李陵守備,怒李陵戰敗,怒李陵投降,可見漢武帝對李陵的重視。然而,無論期望有多高,都會有很大的失望。李陵的投降不僅讓漢武帝怒不可遏,也讓隴西的李氏蒙羞,讓整個隴西的士大夫都以李氏為恥。李氏家族被排除在隴西士族之外。"李敗名,隴西人恥."
漢昭帝時,李陵的好友霍光和上官桀當權,他們勸說李陵回到漢庭。李陵指出,他已成為傾向於胡夫和帕夫,他的家鄉的墳墓已經不在那裏,所以他沒有臉回到他的故國。而且,如果回國,難免會受到流言蜚語的侮辱和嘲諷。“如果妳回到壹爾,妳將再次受到羞辱。妳能怎麽辦!”為了保住自己最後的尊嚴,李陵拒絕了漢朝的邀請,再也沒有踏足過漢朝的領土,直到鐘平元年在草原上病逝。李陵投降匈奴後,再婚生子。他的後代壹直生活在草原上,“子孫居北地”。南北朝時,北周名將李牧自稱是李陵的後裔。
據《新唐書》記載,李在隴西的繼承人是李煜的後裔,屬。李煜雖然被殺,但他的兒子李慈公並未受到牽連,後來擔任巴郡知府。隴西李氏在北朝再次興盛。比如西涼軍王李貴,自稱是李廣的後代,追溯到李贛的脈搏。李唐自稱是李詠的後代,也是李廣的後代,這是李在隴西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