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習俗:
壹、掃地除塵
據呂春秋介紹,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習俗。按照我國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春節掃塵有“除陳迎新”之意,其本意是將所有“晦氣”、“惡運”從門裏掃出去,使其裏外幹凈。
第二,掛年畫
掛年畫是中國春節期間的獨特習俗。風靡全國。新的壹年,在門上畫畫或者掛在墻上。它由古代的貼門神演變而來,最初是用來驅邪,後來演變成烘托新年的熱鬧氣氛,表達人們歡樂的情緒。
第三,寫春聯
春聯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根據《玉燭集》和《燕京年》的記載,春聯的最初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符濤”。到了宋代,人們開始在紅木板上寫對聯,壹則不失殺煞之意,二則表達美好祝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後來,人們在象征幸福和吉祥的紅紙上寫下對聯,並在春節期間張貼在門窗兩側,以表達人們對來年好運的良好祝願。
第四,年夜飯
除夕夜,全家人聚在壹起,好好喝壹杯,享受天倫之樂。北方地區有除夕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子諧音,是相聚的意思,也是年紀輕輕就能交到朋友的意思。壹般來說,30年代的餃子應該在晚上12之前包好,在午夜吃,因為這是農歷正月初壹的開始。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年糕又甜又粘,象征著新的壹年生活甜蜜,步步高升。
五、* * *喝屠蘇酒
什麽是屠蘇葡萄酒?屠蘇是壹種草的名字。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發明的,喝屠蘇酒的習俗是通過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每年臘月,孫思邈總要給鄰居們發壹包藥,告訴他們用藥泡酒,除夕喝,可以預防瘟疫。此後,經過幾代人,喝屠蘇酒已成為中國新年的習俗。古代人以獨特的方式飲用屠蘇葡萄酒。通常是老人先喝,但年幼的孩子先喝。老人在後面,大家都只喝了壹點。古人解釋說:“少年得誌,故曰恭喜;老人失了年齡,所以受罰。”
六、守歲
守歲也叫虛度光陰,燒火,熬夜,等等。守年三十的民俗,主要表現在除夕夜總是亮著燈。觀察除夕夜叫“燃燈照新年”,就是在除夕夜點滿了燈和蠟燭。據說這將在來年豐富家庭的財富。守歲也指除夕夜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歷新年。
七、壓歲錢
對於孩子來說,春節期間最開心的事就是長輩給的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錢”,是壹種錢幣形狀的驅邪品,供佩戴和享用。清夫差敦沖的《燕京年譜》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用彩繩穿錢,編成龍形,放在床腳,叫壓歲錢。長輩給孩子的也叫壓歲錢。”壓歲錢的意義是壓制邪氣,祝願孩子在新的壹年裏健康、幸運、平安。
八、歡迎竈神
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竈神要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待在家裏,準備豐盛的水果,燒香,點蠟燭,放鞭炮作為歡迎。很多民間說法雖然沒有依據,但是承載了人們祈福避禍的美好願望,所以壹直流傳下來。
還要把幾天的剩菜大雜燴拼起來,把年貨收拾幹凈。室內除塵,室內掃地,院子裏倒垃圾,準備“扔窮人”。
八、元宵節
正月十五吃元宵,作為壹種食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宋代,壹種新穎的元宵節食物在民間流行。這種食物最初被稱為“漂浮的紫苑”,後來被稱為“元宵”,商人也稱它為“元寶”。
元宵,或稱“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紅豆沙、黃肉桂、核桃仁、堅果和棗泥為餡,用糯米粉包裹成圓形,既可以是肉,也可以是素食,風味各異。可以煲湯、油炸、清蒸,寓意大團圓。
春節是中國壹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壹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如何慶祝這個節日,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壹些相對固定的風俗習慣,很多流傳至今。過年的文化南北有差異,但有壹點基本相同,就是家人團聚,走親訪友,拜訪長輩等。我希望我們能記住這些充滿深情和美好祝願的習俗,並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