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春節,錫伯族有自己獨特的習俗。他們的春節也是農歷正月初壹,但錫伯族人稱之為“阿木新年”,其燦爛的節日文化頗具特色。
在錫伯族的節日習俗中,新年之前壹定要過新年,隆重而嚴肅。錫伯族的春節其實從很小的時候就正式開始了,其習俗非常獨特。所謂放假是指春節前65438+2月23日。白天打掃室內外,貼貼花,整理年貨,貼春聯,貼大門。然後,祭祀祖先,有的地方還要清理祖墳上的積雪。晚上最重要的是送竈神。當天晚飯後,把貼在墻上的竈神和他奶奶的照片取下來,貼在嘴上。然後,高粱稭稈做的小馬車把它燒了,讓他們在合適的時間乘坐上帝的馬車上天堂。全家人同時跪下磕頭,老奶奶代表全家祈禱:“上帝說得好,大地平安。”
每年除夕前,家家戶戶都要殺豬宰羊,做好各種年菜、糕點、油炸水果,放在竈王爺面前。按照錫伯族的習俗,每年的三十號,妳要把吃了壹個月的法拉哈打上烙印,煮壹大鍋薩薩漢索吉和車樂,因為整個正月不允許用刀和爐子。除夕夜,全家人坐下來包餃子,這和漢族的習慣差不多。正月初五,可以煮餃子了,全家人可以吃團圓飯,告別餃子。這是壹年中最熱烈、最盛大的節日。
大年初壹,家家戶戶都爭先恐後地拜年。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在早飯前給父親和長輩拜年,晚飯後給家裏的長輩拜年。這叫“迎新年”。這種習俗代代相傳。錫伯族的春節和漢族的春節壹樣熱鬧。最特別的是在除夕夜慶祝“快樂的媽媽”。每個家庭都應該奉獻壹個“幸福的母親”。
“西麗母親”是壹個象征性的女神,她祝願錫伯族的後代茁壯成長,有壹個安全的家。在新年那天,我們應該做出巨大的犧牲,請她保佑家庭平安和繁榮。“希利的母親”是壹根兩尺多長的紅色絲線,上面有弓箭、紅綠布條、羊膝蓋骨、吊籃、靴子和鞋子、木鏟、銅錢等等。壹把小弓和壹支箭預示著男孩的誕生,期望他繼承祖先的傳統,長大後成為能騎馬射箭的英雄;壹塊五顏六色的布,表示生了壹個女孩,希望她將來成為賢妻良母;掛個小吊籃象征娶個媳婦,希望她能早日生下妳的兒子;在吊籃旁邊掛小靴小鞋,表示這壹代子孫多,香火旺;掛筏記錄了壹年的風調雨順和豐收;在弓箭旁邊掛壹枚銅錢,寓意男孩長大後會理財,富有;掛壹頂小帽子,意味著這個男孩後來成了大官;掛壹塊跗骨標誌著新壹代的開始。兩跗骨之間的小弓箭、彩布條、吊籃的數量,就是同代男女媳婦的數量。
“西麗媽媽”是錫伯族繁衍的記錄,是祖先崇拜的神聖形象。“西裏”在錫伯語中是絲綢的意思,“母親”是人類繁衍的主角。史書中記載的親情和祭祀主題稱為“母親西裏”,反映了錫伯族人民對兒子孫延斯的美好祝願。
第二天,家家戶戶都會吃長壽面。祝願平安健康是壹年中最重要的方面。這個時候男人已經開始拜年了,接下來女人就要先給長輩拜年了。新年的壹系列活動正在全面熱烈地進行著,充滿了神秘的民族特色。
然後,我媳婦開始出門拜年。第壹個是她的處女,老公必須跟她壹起去,還要帶禮物。但是有壹個不成文的規定,妳必須在日落之前回來。在除夕夜,妳還必須吃壹個餃子,它被稱為“五錢包”。意思是妳可以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揉成壹團。祝大家在新的壹年裏生活充實、順利、幸運、富足。
春節期間,年輕人壹起舉行各種體育和娛樂活動。正月十六是錫伯族的抹黑節。壹大早,年輕人就準備好隨身攜帶底灰做的黑灰。首先,他們向長輩和老人問好。然後他們走到長輩面前,跪下表示尊敬。跪下後,輕輕擦拭對方臉上準備好的黑灰,對對方微笑。家裏其他年輕人,無論男女,無壹例外都爭先恐後地互相詆毀。後來,抹黑節成了青少年的壹種節日娛樂。實際上,在農歷正月十五晚上,十二點以後,塗抹節就開始了。淘氣的孩子經常在同齡人不註意的時候擦臉。如果受損的孩子第二天沒照鏡子就跑出去,會被莫名其妙地嘲笑。有時人們會用黑灰在臉上畫出各種奇怪的圖案,黑灰是錫伯文化的顏色。
錫伯族春節在農歷二月初二正式結束。這壹天,錫伯族人放走了他們的“母親西裏”,吃了豬頭肉,恢復了節日的心情,宣布錫伯族人的春節結束了,即將開始農耕。
看了上面的解釋,相信大家對錫伯語有了壹定的了解。雖然我們漢族人過春節,但很明顯,人們的春節習俗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