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信息》與“十五”第七章: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信息》與“十五”第七章: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2021-2025)》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編制的,主要明確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和規範市場主體行為。

大綱共分十九條。

第七條是

“堅持農業農村發展優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來壹起學習吧

↓↓↓

第七條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以工補農和以城帶鄉,推動形成相輔相成、協調繁榮的新型工農關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第二十三章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質量導向,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第壹節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保障糧棉油糖肉奶等重要農產品供應安全。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嚴守654.38+0.8億畝耕地紅線,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規範耕地占補平衡,嚴禁占用水田補充旱地。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建設國家食品安全產業帶,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建設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6543.8+0.75億畝。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和土壤肥力恢復。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精細化管理,建設節水灌溉重點工程,同步推進水價綜合改革。加強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和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5%。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種子庫建設,確保種源安全。加強農業良種技術研究,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方式,建設智慧農業。加強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強化農業氣象服務。

第二節深化農業結構調整

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糧食經濟和飼養業統籌規劃,農林牧漁業協調發展,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推進水產品生態健康養殖。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業。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推進農業綠色轉型,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管理,發展節水農業和旱作農業,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控制農膜汙染,提高農膜回收利用率,推進稭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完善綠色農業標準體系,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管理。加強農產品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完善追溯體系。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第三節豐富農村經濟業態

發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壹二三產業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村產業。推進種植、養殖和產業鏈重構相結合,提高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民宿經濟等特色產業。加強農產品貯藏保鮮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完善農村產權交易、貿易流通、檢驗認證平臺和智能標準工廠等設施,引導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變資源為資產、變資金為股份、變農民為股東”,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第二十四章鄉村建設行動的實施

把農村建設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第壹節加強鄉村建設的規劃和指導

統籌全縣村鎮規劃建設,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住宅建設、人居環境改善、生態保護、防災減災、歷史文化傳承等。科學編制縣域村莊布局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村莊建設,規範全國土地綜合整治,保護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和鄉村風貌,禁止隨意撤村建居或違背農民意願拆大建。優化農村生活空間布局,嚴格保護農業生產空間和農村生態空間,科學劃定水產養殖適宜、限制和禁止區域。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編制切實可行的村莊規劃。

第二節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以縣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壹體化發展,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和村鎮服務農民功能。完善城鄉基礎設施統壹規劃、統壹建設、統壹管護機制,推動市政公共設施向郊區村莊和大型中心鎮延伸,完善農村水、電、路、氣、郵政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提高農村住房建設質量。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壹和制度整合,增加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服務供給,促進教師、醫生在縣域內交流輪崗,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農村公益事業。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村人才振興。

第三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行動,穩步解決“垃圾圍村”和農村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以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為重點,分步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因地制宜支持農村廁所革命。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深入開展村莊清潔綠化行動,使村莊公共空間、院落房屋、村容整潔。

第二十五章完善城鄉壹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政策體系,促進更多要素向農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第壹節深化農業和農村改革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續30年政策,完善農村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制度,進壹步放開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專業化、社會化農業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加快不動產壹體化宅基地發證,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使用權分離的實現形式。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市場制度。允許農村集體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將有償收回的閑置宅基地和廢棄集體公益事業建設用地轉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立征地公共利益識別機制,縮小征地範圍。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產權,將經營性資產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發揮國家城鄉壹體化發展試驗區和農村改革試驗區的示範引領作用。

第二節加強農業和農村發展要素保護

完善農業農村投入保障體系,增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土地出讓收入和地方政府債券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完善農村土地保障機制,保障設施農業和農村產業發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健全財政支農激勵機制,擴大農村資產抵押擔保融資範圍,發展農業保險。允許在農村就業的創業者在原籍或就業創業地落戶並享有相關權益,建立科研人員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制度。

第二十六章實現鞏固擴大扶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對接

建立健全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幫扶機制,保持主要幫扶政策和財政投入的總體穩定,繼續促進貧困地區發展。

第壹節鞏固和提高扶貧成果

嚴格落實“無責任、無政策、無幫扶、無監管”的要求,建立健全鞏固和擴大扶貧成果的長效機制。完善預防貧困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對易返貧人群實施常態監測,建立健全快速發現和應對機制,及時將分級分類納入幫扶政策範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機制。對貧困地區,繼續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省內交易政策,調整完善省際交易政策。加強扶貧項目資本資產管理和監督,促進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推廣以工代賑,帶動低收入人口就近就業。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加強大型搬遷安置區新型城鎮化建設。

第二節提高貧困地區的整體發展水平

實施貧困地區特色種養業推廣,廣泛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深化擴大消費幫扶。在西部貧困縣集中扶持壹批鄉村振興重點縣,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集中支持。,從而增強其鞏固扶貧成果和內生發展的能力。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合作對口支援、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社會力量參與等機制,調整優化東西部合作結對幫扶關系和幫扶方式,加強產業合作和勞務合作。

  • 上一篇:如何防範創業風險
  • 下一篇:水瓶座女人最喜歡的姿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