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物質的聚集態有三種:氣態、液態和固態。但是,妳知道固體根據內部結構特征可以分為多少種嗎?它可以分為晶體、非晶和準晶體。
在合適的條件下,晶體通常是規則的幾何形狀,表面平坦,邊緣筆直,就像經過特殊處理壹樣。晶體中原子的排列非常規則嚴格,比士兵的方陣整齊多了。如果晶體中的任何壹個原子向某個方向平移,就會發現同壹個原子。然而,玻璃中原子的排列(以及其他無定形物質如石蠟、瀝青、塑料等。)是混亂的。準晶體是最近發現的。
用肉眼很難區分晶體、非晶體和準晶。經過加工的晶體和形狀相同的玻璃(非晶)在外觀上幾乎沒有區別。類似地,金屬膜(通常是晶體)和準晶金屬膜在外觀上沒有區別。那麽,如何才能快速識別它們呢?最常用的技術之壹是X射線技術。X射線技術誕生後,很快被科學家用來鑒別固體物質。如果妳用X射線技術分析固體的結構,妳很快就會發現,晶體、非晶和準晶是三種完全不同類型的固體。
由於壹種物質內部原子排列的明顯差異,晶態和非晶態在物理和化學性質上有很大差異。比如,晶體有固定的熔點(當溫度達到壹定溫度時立即熔化),它的物理性質(力學、光學、電學和磁學性質等。)表現出各向異性(比如光在晶體中傳播的方向不同,速度也不同)。玻璃等非晶體(又稱非晶質體)沒有固定的熔點(從軟化到熔化是壹個很大的溫度範圍),但其物理性質是各向同性的。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礦物質都是晶體,就連地上的砂石都是晶體,冬天的冰雪也是晶體,我們每天看到的各種金屬制品也是晶體。可見水晶並不陌生,它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人們通過長期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逐漸發現了自然界各種礦物的形成規律,並發展了許多合成人工晶體的方法和設備。現在,人們可以從水溶液中獲得單晶,培養各種功能晶體(如半導體晶體和激光晶體等。)在幾千度的高溫下。它不僅可以制作重達數噸的大型單晶,還可以研制出頭發絲般細的纖維晶體,以及厚度只有幾十個原子層的薄膜材料。五顏六色的人造水晶已經悄然進入我們的生活,在各個高科技領域大有作為。
晶體是具有規則幾何形狀的固體。其內部結構中的原子、離子或分子有規律地三維排列,形成某種類型的晶格。這種排列叫做晶體結構。晶格是晶體顆粒在空間中所處的點的排列。相應地,它在外觀上表現為具有壹定形狀的幾何多面體,這是它的宏觀特征。同壹個晶體的形狀並不完全相同。但是,它具有* * *的特點。相應晶面之間的夾角是恒定的。這個定律被稱為晶面角守恒定律,是結晶學中的重要定律之壹,也是鑒定各種礦石的依據。晶體的壹個基本特征是各向異性,即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如機械性能(硬度、彈性模量等。)、熱性質(熱膨脹系數、導熱系數等。)、電性能(介電常數、電阻率等。)和光學性質(吸收系數、折射率等。).例如,當外力作用於結晶雲母片時,容易沿平行於薄片的平面開裂,但在薄片上不容易開裂。巖鹽容易裂成方塊。這種容易開裂的平面稱為解理。當加熱的鋼針接觸到雲母的背面時,會逐漸變成壹個圍繞接觸點的橢圓,說明雲母在不同方向的導熱系數不同。晶體的熱膨脹也是各向異性的,比如石墨受熱時在某些方向膨脹,在另壹些方向收縮。晶體的另壹個基本特征是有壹定的熔點,不同的晶體熔點不同,熔化時溫度不變。
隨著生產和科學的發展,對晶體微觀結構的認識逐漸加深。在1860中,假設晶體是由原子規則排列形成的。在1912中,勞厄用X射線衍射現象證實了這壹假設。現在可以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和拍攝晶體的內部結構,更有效地證明了假設的正確性。
無定形是指原子或離子沒有規則排列的固體物質。比如玻璃、樹脂、瀝青、橡膠、塑料、人造絲都是無定形的。本質上,無定形是壹種粘度很大的液體。解理面的存在表明晶體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力學性能。非晶破碎時,由於各向同性,不存在解理面。例如,玻璃碎片的形狀是任意的。如果玻璃有塗層。如果用熱鋼針觸摸背面,會看到融化的石蠟以觸點為中心呈圓形。這說明導熱系數是壹樣的。無定形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隨著溫度的升高,物質先變軟,然後逐漸由稠變稀成為流體。具有壹定的熔點是所有晶體的宏觀特征,也是晶體與非晶的主要區別。
晶態和非晶態是可以轉變的。許多物質以晶體或無定形的形式存在。當晶體熔化和冷卻時,它變成非晶應時玻璃,其轉變過程需要壹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