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協委員、京控集團副總經理楊蓉帶來了自己關於智慧城市建設的提案。“我的提案是關於如何建設智慧城市,壹個是政策層面,壹個是科技應用層面。”
什麽是智慧城市?它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雲、網、終端實現實時在線、智能融合、互聯互通、互動融合、數據驅動,拓展新空間、優化新治理、觸及新生活,從而重構人與服務、人與城市、人與社會、人與資源環境、人與未來的關系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新形態。
楊蓉認為,智慧城市建立在“三位壹體”的基礎上,即工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融合。“工業化解決了物聯網的問題。信息來源於物聯網,物聯網提出需求,這個需求就是信息。需求能否轉化為信息,代表了信息化的水平。接下來把信息轉化成數據,數字能不能分析出來就是我們所說的大數據,這就是智能。”因此,智慧城市的三個環節——工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
在楊蓉看來,物聯網、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我們在物聯網的建設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信息化不僅僅是簡單的安裝壹個信息設備,而是如何高效的將物聯網的需求轉化為可分析的數據,這是我們需要加強的地方。”
材料2:
2011 6月,韓國啟動了“智慧首爾2015”計劃。該計劃的壹個關鍵支柱是改善智能設備的使用,並教新用戶如何操作它們,以確保每個公民都能聽到自己的聲音。2012年,首爾開始鼓勵市民在購買新設備時捐贈舊設備,舊設備由廠家檢查維修後免費發放給弱勢群體。在首爾,如果兒童、殘疾人、老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等。隨著智能定向探測設備離開指定區域或按下求救按鈕,報警信號將以文本形式發送給監護人、警察和閉路電視監控中心,使他們能夠得到及時的幫助。首爾市政府的在線預約系統為市民提供實時公共服務搜索、預約和支付。預約系統列出了150多個商家,分別隸屬於教育、基建、文化旅遊、商品、醫療。在線預訂系統最終將包括30,000多項公共服務,由首爾市政府及其附屬機構提供。首爾市政府公開其所有行政信息,並通過公共應用大獎賽獎勵私營部門或市民使用此類信息,最佳應用將免費提供給公眾。高科技路燈不僅降低能耗,還能播放語音,為居民提供無線上網。數字新聞報紙向居民和乘客提供新聞、公交時刻表和其他實用信息。傳感器網絡監測水和空氣質量,並將信息直接發送給媒體和市民起居室中的接收設備。當兒童、殘疾人、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等。隨著智能定向探測設備離開指定區域或按下求救按鈕,報警信號將以文本形式發送給監護人、警察和閉路電視監控中心,使他們能夠得到及時的幫助。首爾市政府的在線預約系統為市民提供實時公共服務搜索、預約和支付。預約系統列出了150多個商家,分別隸屬於教育、基建、文化旅遊、商品壹流醫療等項目。在線預訂系統最終將包括30,000多項公共服務,由首爾市政府及其附屬機構提供。首爾市政府公開其所有行政信息,並通過公共應用大獎賽獎勵私營部門或市民使用此類信息,最佳應用將免費提供給公眾。高科技路燈不僅降低能耗,還能播放語音,為居民提供無線上網。數字新聞報紙向居民和乘客提供新聞、公交時刻表和其他實用信息。傳感器網絡監測水和空氣質量,並將信息直接發送給媒體和市民起居室中的接收設備。
在瑞典,開車進出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時,會按照時間段征收“道路擁堵稅”。但是車輛不需要在收費站前排隊,看不到收費員甚至停下來。當車輛通過路口時,壹切都通過智能系統自動完成:當車輛通過控制站時,控制站的攝像頭將被激活,對車牌進行拍照,控制站和摩托車上的傳感器之間將交換信號,記錄時間,日期和支付情況。當然,如果妳的賬戶裏沒有錢,或者沒有指定賬戶,妳也會收到賬單。妳可以自己去銀行交錢。通過這個系統,司機可以實時了解那裏最糟糕的交通狀況,這也減少了25%的交通擁堵和40%的溫室氣體排放。在斯德哥爾摩附近的哈姆賓湖市,妳可以看到壹排電子垃圾桶,用來接受不同種類的垃圾,如食物垃圾、可燃垃圾和用過的報紙。垃圾桶通過各自的閥門連接到同壹地下管道,每天自動開啟兩次。不同種類的垃圾進入地下管道,以每小時70公裏的速度被運送到遠郊。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它們被自動分離並運送到不同的容器中,並根據需要進行回收。整個過程無人值守,由電腦自動控制。
在美國Dubuc,城市的所有資源(包括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進行數字化和連接,對各種數據進行監測、分析和整合,使政府和企業能夠智能響應市民的需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例如,為所有家庭和商店安裝數控水表和電表,包括低流量傳感器技術,以防止水電泄漏造成的浪費。同時搭建綜合檢測平臺,及時分析、整合、展示數據,讓全市資源使用情況壹目了然。更重要的是,Dubuc會將這些信息發布給個人和企業,讓他們對自己的能源消耗有更清晰的認識,對可持續發展有更多的責任感。
材料3:
西部某省B縣政府發布B縣“智慧城市”發展規劃(2013-2016),規劃指出,到2016,“智慧城市”建設基本形成“基礎設施布局合理、示範帶動效應突出、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信息安全總體可控”的良好局面。對此,網友紛紛吐槽:
網友A:我們縣B是貧困縣,終於要現代化信息化了。如果我們成為智慧城市,我們的生活會更好嗎?不過聽說現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都是政府投資的。我們縣除了水泥廠、茶廠、酒廠,沒有工業。政府怎麽會有那麽多錢來建設智慧城市?並且計劃在三年內構建“基礎設施布局合理、示範帶動效應突出、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信息安全總體可控”的格局。既然縣裏沒有產業,示範帶動什麽,提升什麽水平?我不明白...
網友B:在壹些地方政府領導眼裏,沒錢有什麽關系?只要和學術界、咨詢業合作,為智慧城市準備漂亮的規劃,然後對外發布,說明地方政府有很大的勇氣,能夠跟上潮流。至於計劃怎麽實施,什麽時候實施,我也在慢慢說。消息人士透露,部分城市大力推進的智慧城市項目,由於政府資金不足,投標企業難以承受,已經暫停或推遲。
網友C;我們建造了智能公交,但智能公交並不智能。3月4日,晚上加班。下班到達公交車站時,已近10:30,公交智能站牌顯示“552路公交車距離本站3站”。我很高興:“終於趕上末班車了”,就在站臺上等,壹直等到11多,522路車還是晚點了。壹個熱心的騎車人停下來問我:“妳在等車嗎?這個站牌不準,妳還是別等了。”我只好打車回家,結果出租車費翻了壹倍。是那個聰明的停車標誌誤導了我!第二天上網壹查才知道,有記者反映我市近壹半公交站牌存在信息發布不準確或不及時的問題,部分智能顯示屏不通電,沒有信息。
網友丁:現在的智慧城市就是壹個筐,什麽都能往裏裝。在壹些城市,涉及道路、管網建設、安防系統的壹般性投資都包含在智慧城市的信息化投資中。事實上,這些基礎設施建成後無法納入信息基礎設施網絡,無法升級智能公共管理系統。在過去的幾年裏,外國企業已經在中國“智慧城市”的幾個重大項目中中標。這些項目采用國外廠商的解決方案,並依靠他們在城市的重要區域建設信息系統。90%以上的芯片、元器件、網絡設備、通用協議和標準依賴進口和防火墻。加密機等信息安全產品65%是進口的,可能存在壹些不可控的隱藏後門。
網友E:目前很多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門大多是自己做建設標準和規劃。在壹些城市,交通、安防、醫療等各種系統以及電網、燃氣、自來水等城市公共* * *系統各自為政,沒有聯網就形成了信息孤島,這也導致智慧政府難以協同工作、統壹服務。其實有些城管手段是電腦化的,並不能說明有多智能。有壹次去行政大廳辦證,被告知停電無法辦公,無奈退回。妳說,我們城市智能化四年了,為什麽不能直接網上辦證?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到人與人、人與機構、市民與市政空間的關系,而在所有這些關系中,人始終處於中心位置。
應用模擬問題和詳細分析
題目:《給定數據1》提到:“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人與人、人與機構、市民與市政空間的關系,而在所有這些關系中,人始終處於中心地位。”請根據妳對這段話的理解,結合當前社會現實寫壹篇文章(40分)2065438+2004年9月政法幹警考試。
要求:(1)自己選擇角度,自己做題目;(2)觀點鮮明,見解深刻;(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800-1000。
參考模型:
智能城市和人
如今,智能技術已經應用到廣泛的領域,如社區綜合管理、城市交通、教育醫療、公共安全、行政辦公,甚至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機構、人與城市空間之間的關系。無論是什麽樣的關系或應用領域,智慧城市的建設始終以人為核心。但實際場景還有待改善:去市政廳辦事,卻被告知停電無法工作;智能公交站牌發布的信息不準確或不及時,似乎不是孤立的現象。建設智慧城市,重要的不僅僅是智能本身,更重要的是對人的關懷。推演,這裏註意幾乎每壹句內容都要突出智慧城市和人兩方面,而不是壹句話只涉及其中壹個要素,同時註意材料的使用,比如材料3。
智慧城市應該造福於民。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城市的水、電、氣、交通、公共服務等所有資源數字化、互聯化,對各種數據進行檢測、分析、整合,讓政府和企業智能響應市民需求,降低城市能耗和成本。高新技術在城市中的應用,不僅僅是城市面貌的改變,更是市民生活的改變,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在技術被人利用的過程中,經濟利益壹直是不可回避的焦點,考慮市民利益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應有之義。材料1和2中提到的智慧城市建設,節約了市民的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減少了財產損失,這是智慧城市與人主題下的壹個重要方面。有必要重點關註這方面。
智慧城市需要便利。城市的責任無非是管理和服務。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城市中進行,城市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市民的生活質量,這也是吸引無數年輕人來到北京、上海、深圳的重要原因。使用智能手持公交應用系統,可以實時查詢公交車的到站時間,在乘車前就可以心中有數,不用伸長脖子等車。當按下求救按鈕時,報警信號會以文本形式發送給監護人、警察和閉路電視監控中心,讓他們得到及時的幫助。說到底,市民在生活中追求的是省時省力方便,這個需求應該由城市來滿足。人們對智慧城市的期待自然包括這壹點。根據材料1和2,智能醫療系統、智能公交系統等各種公共服務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在便利性方面建立了壹個同樣有價值的分支。
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人。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給市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沒有人不喜歡互聯網,也沒有人不需要互聯網。小到網上買票,大到通過網絡參政議政,為城市建設發展建言獻策。互聯網已經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也有不那麽美好的壹面——網絡詐騙、銀行卡盜刷等違法行為。城市的軟硬件越來越智能化,市民也要跟上這個步伐,不斷提高市民頭腦的智慧。對於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說是最後但不是最不重要的環節。市民的大腦是城市永不停息的智慧。這個分支可謂是智慧城市與人主題下最深刻的壹個。在看似與智慧城市沒有直接關系的材料4中,包含了智慧城市最智慧的部分。智慧城市絕對不僅僅體現在各種智能硬件和軟件上,城市真正的智慧體現在人和市民身上,而市民的智慧是智慧城市的基礎!
無論是警察和人民之間,醫生和病人之間,公民和政府行政機關之間,還是交通和公共資源管理系統之間,人始終是中心。建設所有智慧城市的目的都是為了和人在壹起,關鍵是和人在壹起。值得註意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設不能本末倒置,要以人為本,技術為人服務。智能科技的意義在於惠民、便民、利民。扣住題幹中的句子,總結論點,返利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