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的味道
官渡古鎮是古滇文化的發祥地,官渡以民間歌舞表演聞名。民間歌舞、花燈戲、滇劇、民歌、民間舞蹈、民間器樂等音樂表演常年活躍在民間舞臺上。
我們去的時候遇到幾個老奶奶,她們剛唱完《花燈》,還沒卸妝就從亭子裏走出來,嘴裏哼著曲子,臉上寫滿了心安理得的幸福表情。
據介紹,鎮上的老人基本都延續著這樣的生活——早上起來壹杯清茶,然後三五成群地請他們唱花燈或者更古老的雲南戲曲;午飯後,讓我們去茶館喝茶。這樣悠閑的生活最大程度的緩解了人們的壓力,從而形成了官渡人熱情好客的性格。
昆明吳彤走銀工藝博物館位於古鎮金剛塔旁。在引人註目的金銀樓二樓,陳列著歷史、制作工藝、傳承、傳統手工工具,以及金家人的作品和各種榮譽資料。
金是這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18歲的他在老昆明“舊貨市場”閑逛時,被壹個偶然的機會吸引到了壹個黑底銀紋的墨盒。從那以後,他就迷上了黑銅銀行走的神奇技藝,四處拜師求藝。
1985左右,金根據師傅的秘方,研究了從黑銅中取銀的技術。他從制作壹個比較簡單的煙鬥口開始,壹步壹步摸索,制作出墨盒、香煙膏盒、酒器、文房四寶等仿古銅器、銀器。
如今,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金創辦了走銀工藝博物館、走銀學習館、吉銀樓。迷人的官渡壹年四季都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這裏,他們了解到這項有著280年歷史的獨特技藝,從這裏,他們把精美的藝術品帶到遙遠的地方。
在博物館裏傳遞錘子的聲音
當遊客走在官渡老街時,他們經常會聽到吳彤行走銀器作坊的小錘子敲打金屬物體的聲音。原來是金和他的幾個徒弟在制作精美的手搖銀工藝品。
推開“金李記銀屋”古樸的木門,跨過石頭門檻走進去,櫃子裏陳列的筆筒、墨盒、小花瓶、煙鬥等金屬工藝品讓人應接不暇。它們的銀色裝飾圖案有梅、竹、菊、花、鳥、蟲、魚、龍、鳳、鹿、鶴,還有古雅的詩詞歌賦,充滿了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整體看起來很優雅,很有觀賞性。特別是黑白的裝飾效果莊重深沈,光澤美麗,非常古雅。
這是黑色的銅和銀。它以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出各種圖案,然後在圖案中註入熔化的銀(或金)水,冷卻後拋光。時間久了,底銅自然變黑,露出銀(或金)紋,呈現出黑白(或黑黃)分明的裝飾效果。
相傳清朝雍正年間,越國工匠在煉銅、制作器皿時,不慎將金戒指掉入鍋中,戒指立刻熔化。他憤怒地把身邊的東西都扔進了鍋裏,然後他冷卻處理,結果發現了壹種顏色黑而亮的特殊合金銅。他嘗試用這種合金銅制作工藝品,形成了雲南特有的黑銅銀。
民國時期,吳彤走向白銀化,達到頂峰,年產量達3000多件。產品出口到香港甚至國外。應時代需要,石屏悅家在昆明開了分店。此時,吳彤因其白銀而聞名,許多官僚爭相收集,但很難找到壹樣東西。
在幽靜的小樓裏,金和幾個徒弟小心翼翼地制作著黑銅銀,不時小心翼翼地雕刻,有時還會把半成品捧在手中仔細琢磨,找出需要加工改進的地方。與其他金屬工藝品不同的是,吳彤走銀雖然經歷了280多年的滄桑,卻完整地保留了純手工制作的全過程。
因為是純手工工藝,黑銅銀的制作工具也相當傳統。主要工具有風箱、熔煉爐、錘子(大小)、油燈、吹管(吹火吹銀)、鉗子、大小不壹的鑿子(鑿花紋用)等等。到現在為止,工具的更新增加了壹個“皮老虎”和壹個噴槍,在走銀過程中使用。取銀使用的主要燃料是煤油和汽油。
黑銅取銀的關鍵技術在於“取銀”的過程,即如何將銀取至黑銅。沒有適當的化學反應原理和熱學原理,黑銅片上的銀會脫落或者黑銅坯會被破壞。從金屬的熔點和兼容性來看,把銅移向鐵比較容易,而把銀移向銅卻相當困難。復雜的手工工藝造就了吳彤純凈精致的藝術品位。
原始工藝的味道
在金家,有壹個香煙膏盒,中間是壹根合身的象牙。“象牙是壹個偶然的機會,在古玩市場花800元買的。”金看到了象牙,於是苦思冥想,經過反復實驗,終於做出了壹個香煙膏盒,戴上了。
“老古董也要創新,不能盲目照搬,不符合當代。”金和他的弟子李制作的黑銅銀行走器就是靠這個暢銷的。他們的作品經常受到臺灣省和香港藏家的青睞,世界各地的古董商也會經常找他們下單。
雲南的民族類型和非物質文化資源豐富程度居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首,“非物質遺產”保護連續多年走在全國前列。但也面臨著很多傳承項目無法傳承,走向消亡的局面。
“從去年開始,已經有38個人來找我報名,希望能學到黑銅銀的手藝。”經過壹段時間的相處,金發現,想學習技能的人有各種各樣的目的。“但這是雲南特有的傳統技藝。如果開發的話,壹定要盡可能保留它的傳統雲南風味。”
李到家去了10多次,終於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主人。但是,金對收徒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除了最關鍵的“人品”,金還要求向李保證:1。吳彤永遠不會離開雲南;2.李的女兒要嫁給晉寧,她的兒子要娶晉寧姑娘;3.以後壹定要想辦法把戶口留在晉寧;4.讓吳彤成為雲南最好的城市。
利用李拜師的機會,金在開設金銀樓後,又以“店中藏館”的方式開設了走銀技藝展覽館和博物館。
歲月賦予了吳彤行走的白銀更長的美麗,古老的官渡古鎮為古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手工藝提供了壹個巨大的舞臺。在花燈戲、雲南戲、民歌、民間舞、民族器樂等民族民間歌舞、音樂的襯托下,吳彤行走如畫,在流動的文化中靜靜地忘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