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曲阜孔子故裏詳細介紹

曲阜孔子故裏詳細介紹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傑出的世界文化巨人,對後世影響深遠。由他創立的以仁政、德治為核心的儒家思想,被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奉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被尊為“至聖之師”、“後世楷模”。19世紀,孔子思想傳入歐洲,對歐洲的啟蒙運動也產生了很大影響。為了表達對儒家思想的敬仰和尊重,在家鄉曲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孔廟、孔林和孔府。位於曲阜市中心,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壹組具有東方建築色彩和風格的宏偉古建築群。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他的故居被改建為寺廟,陳方生前用過的衣服、皇冠、鋼琴、汽車、書籍都被按時祭祀。漢代,祭祀孔子被列入國家祭祀儀式,孔廟由國家維護。經過多次擴建,唐朝已初具規模,有殿、正殿、兩殿、寢殿等建築。宋天璽五年(1021),擴建為三進布局,四進院落,316廳。金明昌五年(1194)重修,廳內春房增至400余間。明代經永樂、成化、弘治擴建,奠定了現有規模。孔琳是孔子及其子孫的家族墓地。它位於曲阜以北壹公裏的渭河南岸,通過神道與城門相連。空雨墓位於孔林的中部,其圍墻呈斧形。漢代設祠,建聖門;到了宋代,壹種石制樂器被雕刻出來;元代立碑,築墻,築重門;明代重修了香殿墓門,增加了朱水橋廣場和長春廣場。自漢代以來,孔子的墓地受到國家的保護,其規模不斷擴大。明代擴大到65,438+0,200,000平方米,清康熙二十三年(65,438+0,684)擴大到2,000,000平方米,修建了8公裏的圍欄。孔府是孔子長孫的官署,位於孔廟東面。歷朝歷代在尊崇孔子的同時,又造福子孫,多次給長孫官爵。公元前195年,第九代孫孔騰被封為孔夫子的神,後為後人所沿襲。宋二年(1055),第四十六代孫改名為公爵,壹直延續到第七十七代,成為中國最古老的貴族家族(見表6)。孔子的長孫壹直住在廟裏。明洪武十年(1377),弘治十六年(1503)建立並擴建了獨立的盛宴公爵府。三路布局,九個院子,* * *擁有560多棟建築,占地7萬多平方米。雖然孔子去世已經2400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仍在發揮作用。孔廟、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來尊孔的成果。它們具有極其豐富的歷史內涵,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思想家、社會學家和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和瞻仰。(2)概況曲阜孔廟是供奉孔子的廟宇,是中國、韓國、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廟的第壹座和典範。它建於公元前478年,2400多年來從未放棄過祭祀。它是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寺廟,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古建築之壹。孔琳已使用了2400多年,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長的宗族墓地。孔子的第壹個孫子有世襲的貴族爵位,延續了265,438+000多年。他是中國最古老的貴族家庭,他的豪宅孔府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群。孔廟、孔林、孔府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都體現在它們保存下來的文物中。300多座,65,438+0,300座金、元、明、清古建築,反映了各個時期的建築規律和特點。65,438+0,000多幅漢畫像石、孔子聖物圖、石器和龍柱,反映了石雕藝術的變遷與發展;西漢碑刻5000余件,不僅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經濟、文化、藝術的珍貴資料;65438+萬余座古墓是研究墓系的重要對象,17000余株古樹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氣象、生態的活文物。在館藏的65438+萬件文物中,元、明服飾、孔子畫像、盛宴公爵夫婦畫像、禮器最為著名;其中,元明時期的服飾是我國少有的代代相傳的同類文物,對古代服飾和紡織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明清孔府文書檔案30萬件,是我國豐富的私人檔案,是研究明清歷史特別是經濟史的重要資料。孔廟、孔林、孔府不僅是中國古代崇尚儒學的標誌和象征,也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對象。孔廟的整體設計非常成功。正面是神道,兩側種植柏樹,營造肅穆的氣氛,培養寺廟朝拜者的崇敬之心;寺廟主體貫穿壹條中軸線,左側對稱,布局嚴謹。前後九碼,前三碼是領碼,只有幾個比較小的門道。庭院中長滿了壹排排松柏,營造出壹個讓人心曠神怡、頭腦清晰的環境,而參天的松柏又營造出壹條深深的隧道,既讓人感受到孔廟的悠久歷史,又在思想上襯托出孔子的深邃哲理。樓門口高高的牌匾,極力贊美孔子的功績,給人以強烈的印象,讓人心生敬仰。進入第四院後,建築宏偉,黃瓦紅墻綠樹,相得益彰,既顯示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也顯示了孔子的豐功偉績。東西方供奉儒家聖賢的人分別長166米,也說明了儒家的悠久歷史。夫子廟現有建築100余座,房間460余間,古建築面積約1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明代的金元碑亭、奎文亭、杏壇、德豐天地廣場、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寢殿等。金閣大木的做法有許多宋式的特點,如桶的稀疏、瓜子的漸長、棺槨的緩拱、六鋪中跳減二鋪、柱頭鋪的外觀與修補鋪相同等。正殿四周有回廊,這是宋金時期常見的封閉式寺廟,是很少見的例子。大成殿、寢殿、奎文寺、杏壇、大城門等建築采用木石混合結構,也是比較少見的形式。桶的布局和細節是靈活的。根據需要,每個調平部門的數量不同,密度不同,長度不同。甚至為了彌補視覺上的空缺,把隔間、萬丹、瓜都加長,讓同壹棟樓相鄰兩個桶的長度不同而相同。夫子廟保存了自漢代以來的歷代碑刻1044塊。有封建帝王祭奠、封禪、祭孔、建孔廟的記載,也有皇帝、將軍、文人進香祭孔的詩詞碑文。字有漢文、蒙文、八思巴文、滿文,書法風格是真草書篆,是研究封建社會的——;珍貴的經濟、文化、藝術史料,有漢代碑刻、漢文20余處,是我國保存漢代碑刻數量最多的地方。《儀仗碑》、《禮記碑》、《孔子碑》、《史晨碑》是韓立的代表作,而《張夢龍碑》、《賈世駿碑》則是魏體的典範。此外,還有孫師大、米芾、黨、、章啟炎、李東陽、董其昌、翁方綱等人的書法作品,元好問、郭等人的題跋,孔的大型書法集584石《於紅樓》的書法帖。孔廟碑文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夫子廟著名的石刻有漢代畫像石、明清石刻石柱、明代刻聖圖等。漢代畫像石有90多幅,題材廣泛,既是人們社會生活的記錄,也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的反映。雕刻技法多種多樣,有線雕和浮雕,線雕有還原地、雕地、素地、線地;浮雕有深有淺,光滑粗糙。風格嚴謹精細,或粗獷豪放,線條流暢,造型優美。明清時期用英鎊雕刻的石柱七十四根,其中平浮雕五十六根,高浮雕十八根。磨制平刻多為小雲龍、鳳牡丹。清雍正七年,崇聖寺內鐫刻牡丹、石榴、荷花等花卉,為明十七年弘治遺物。精美的石雕是浮雕龍柱;大成前檐十柱,每柱高六米,最高。崇聖寺的兩柱雄渾活潑,層次最高。此外,聖石門、大成門、大成殿的淺浮雕雲龍石特征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明萬歷二十年(1592)起,孔廟內根據宋金木刻增加聖碑。是曲阜儒生毛鳳儀畫的,揚州楊誌畫的。蘇州有* * * 120塊石雕,生動地反映了孔子的壹生。是中國早期大型連環畫之壹,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兩千多年來,曲阜孔廟不斷被破壞和修繕,從未被廢棄。在國家的保護下,它從孔子的私人住宅發展成為壹個規模和形狀與皇宮相似的巨大建築群。拖延了很久,記錄也很豐富,可以說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孤例。雖然孔琳孔琳的整體布局沒有壹次成型,但卻非常成功。臨門與北門由壹條長1.266米的神道相連。神道筆直如箭,兩旁松柏肅穆。進入大臨門,高大的圍墻會在大臨門和二臨門之間圍成壹個封閉的縱深空間,在高大的柏樹和嘉治紅墻之間開辟出壹條狹長的道路,將人們的目光引向高聳的門樓。穿過二臨門,古木茂密,青草茂盛,流水潺潺。其實是壹種天然的野趣,讓人耳目壹新。向西拐,過立水橋;沿中軸線行走,爬墓門,過甬道,賞堂,入陵園,壹代偉人葬於大地。讓人感覺更加親切,腰背飄零,不忍離去。孔琳占地200萬平方米,有眾多的墳墓、森林般的石碑、石制樂器組和參天古樹。孔子以來的子孫墓有10多萬座。除了搬入夫子廟的漢碑,還有宋、金、元、明、清、民國的墓碑4000多塊,還有石人、石馬、石羊、石獅、碉樓、祭壇、神道廣場等宋明清的石制器具近千件。為褒揚儒學,滿足祭祀需要,明清建築有門、坊、賞殿、碑亭等60余處。孔林把孔子的長孫葬到了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孫葬到了第七十八代。從壹周到現在,壹直沒有間斷過。作為家族墓地,其持續時間之長、墓葬之多、保存之好,世界上沒有先例。它是中國漫長封建社會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的產物。孔琳豐富的地上文物對研究中國墓葬制度的演變和研究中國古代的經濟、文化、風俗、書法、藝術具有重要價值,孔府是孔子孫子的官署,他壹直標榜“禮義之規”,恪守詩人、業主的祖訓;建築也受到儒家禮儀的制約,留下儒家宗法制度和倫理觀念的印記。孔子的房子遵循傳統的中國制度,有壹個前廳和壹個後室。前廳用於辦公和會見客人,後室用於家庭生活,包括壹個內屋、壹個客廳和壹個大廳。建築的功能分區清晰有序。建築的設計遵循倫理和宗法原則,按照主次順序排列壹系列不同功能的建築。建築群中軸線左右對稱,形成三向布局。在中路被孔子的兒子盛宴公爵占據後,東路總是被二兒子占據,中路受到尊重。它體現了兒子們的高貴地位以及兒子和非兒子的等級和地位的差別。中道官宅和內宅界限分明,說明男女在給予和接受上並不接近,內部是有區別的。在軸上。正房和廂房,中門和側門體現了主仆的區別。建築物的名稱也標有儒家思想,“壹致堂”、“忠義堂”、“安懷堂”等,既贊美了孔子忠義憤懣的思想和令人欣慰的理想,也表明了孔子直孫效法的決心。“東學”和“西學”既贊揚了孔子在創作和教學方面的成就,也表明了孔子在《季承太陽報》傳播其詩和禮以及重視教學傳統的態度。孔府建築170余棟,房間560間,現存152棟,房間480間,其中正門、儀門、大堂、二廳、三廳、內殿門、前樓、銀根門、家廟為明代建築,其余為清代建築。代建古建築面積為12740平方米。孔府中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歷代封建帝王不斷賞賜,以示對孔子的尊敬和對他孫子的恩情。墨寶皇後、禦詩、經學、禮器、文房四寶壹應俱全,而孔子的孫子也註重收藏古器物,不斷豐富文物收藏。現在孔府還保持著清末民初的陳設。規整的建築,藝術的寶庫現存的夫子廟占地327.5畝,建築466座,前後9個院落,縱軸貫穿整個建築,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前三個院落配有導向建築,如門或牌坊。第四進院落,有三檐高閣奎文閣,內有歷代帝王賜書。七院有個“杏壇”,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的地方。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寬54米,深34米。玄關下有28根古龍柱,沒有壹根是壹整塊石頭雕成的。前廊下的十根石柱,雕刻成深浮雕舞動的雙龍,襯雲、石、浪,美輪美奐,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孔廟內還有大量碑刻和畫像磚,是研究我國古代書法、文化和藝術的珍貴資料。◆孔府是官邸和花園住宅結合的典範。孔廟東側是孔府,是孔子長孫的世襲住所。始建於宋代,壹代代不斷擴大,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占地200多畝,有480多間房屋。官邸和住宅合建,是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官邸的大廳是用來接受皇帝發布的聖旨或處理家庭事務的。孔府後院有個花園,雅致清新,布局獨特。堪稱園林傑作,是園林與住宅結合的典範。孔府內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器皿,極為珍貴。孔林是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家族墓地。孔林,又名支,位於曲阜市北門外,占地3000畝,周圍是14裏的磚砌林墻。它是孔子及其子孫的家族墓地。孔琳有壹條柏樹通道。進入孔琳,要經過1200m墓,再經過石牌坊、石橋、隧道,才能到達孔子墓。孔子的墳墓有6米高。陵墓的東面是孔子的兒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的陵墓。在孔琳,壹些墳墓仍然有雕刻的中國手表、石像和石獸。這些都是根據當時被封爵的墓中人的等級設置的。整個孔琳用了2500年,裏面有10萬多個墳墓。其持續時間之長,模型葬之多,保存之好,世界罕見。
  • 上一篇:哪個節氣在春分之前
  • 下一篇:【提問】為什麽中國歷史上有“戰國”,日本歷史上有“戰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