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哪些作品最能代表俄羅斯文學?

哪些作品最能代表俄羅斯文學?

雅謝普希金(1799-1837)是俄羅斯現代文學語言的奠基人,俄羅斯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主要代表,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西伯利亞的囚徒》等詩歌,表達了當代先進青年追求自由,在貴族革命中失去抱負的思想。他的小說如以普加喬夫農民起義為主題的《上尉的女兒》和以“無名之輩”的命運為主題的《郵差》等,表現了同情人民命運的民主思想,表現了作家樸實凝練的寫作風格。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詩化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小說塑造了俄羅斯貴族青年的第壹個典型“多余人”,被公認為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米優·萊蒙托夫(1814-1841)是十九世紀著名的詩人和小說家。他的詩歌和小說大多表達了貴族革命失敗後先進知識分子的沮喪和憤慨,塑造了抗議現實的叛逆性格。他的著名詩歌包括《詩人之死》和《帆》。在小說《當代英雄》中,萊蒙托夫描繪了20世紀30年代貴族青年的“多余人”肖像。

尼瓦·果戈理(1809-1852)在確立俄羅斯文學的批判傾向方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他的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和小說《死魂靈》揭露了俄國人民的兩大敵人——官僚和地主。由於辛辣諷刺和幽默諷刺的結合,尼古拉·果戈理的作品收到了明顯的藝術效果。

V.G .別林斯基(1811-1848)是19世紀上半葉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義文學批評家。他倡導以尼古拉·果戈理為代表的“自然學派”(批判現實主義學派),使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成為俄羅斯文學的主導潮流,促進了文學與解放運動的更緊密結合。他的重要文學評論文章包括《給尼古拉·果戈理的壹封信》、《論普希金的作品》、《俄羅斯文學壹瞥》(1847)等。

費米·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壹位對當代和後世西歐作家都有影響的俄羅斯小說家。他的小說《窮人》發表於20世紀40年代,引起了文學界的註意。20世紀60年代後,他出版了《被欺淩與被侮辱》、《罪與罰》、《白癡與卡拉馬佐夫兄弟》等小說。他的作品描寫了城市貧民的悲慘命運,揭示了人們在金錢控制下的復雜而痛苦的感情,顯示了作家理解和描寫人們心理活動的能力。然而,他的作品也暴露了他的思想矛盾——真誠地同情生活無保障的下層民眾,熱烈地向往高尚美好的生活,卻找不到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只希望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從寬容與和諧中尋求解脫。

列寧·托爾斯泰(1828-1910)是俄羅斯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用自己的名著豐富了俄羅斯文學和世界文學。托爾斯泰的主要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和《復活》。這三部小說通過描述歷史事件、家庭關系以及貴族地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展現了俄羅斯的生活圖景。作家晚年的作品表現了改革後俄國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和矛盾性,表現了資產階級革命初期俄國農民內心隱藏的怨恨,以及作家本人世界觀的矛盾性。這些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專制制度、俄國貴族地主和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罪惡,同時也宣傳了不以暴制暴的思想。

安帕·契訶夫(1860-190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影響深遠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主要創作成就是短篇小說和戲劇。他的短篇小說文筆簡練,形象生動,思想深刻,通過小故事情節(苦惱、萬卡等)展現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或者揭露專制警察制度下忠誠奴隸的愚蠢和專橫(變色龍等。);或者嘲笑普通市民的庸俗習慣;或者揭露知識生活的空虛;或者反映社會的黑暗(第六區,被困者等。),都能收到以小見大的社會效果。契訶夫的劇作有《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櫻桃園》等。大多反映了80年代至1905革命前夕俄國知識分子的不幸命運,以及他們對健康生活的向往和朦朧追求。契訶夫的戲劇簡單、含蓄、富有哲理,受到戲劇界的高度贊揚。

阿媽高爾基(1868-1936),原名彼得·斯科夫,19世紀90年代開始創作活動。他早期的浪漫主義作品表達了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真理、爭取正義的精神。《底層》《小市民》等現實主義劇,展現了下層社會的生活,揭露了小市民自私保守的習氣。1901出版的《海燕之歌》,以寓言形式和象征手法謳歌了戰鬥的無產階級,預言了革命風暴的來臨。高爾基在1906年發表了長篇小說《母親》,第壹次描寫了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的鬥爭,塑造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典型形象,奠定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十月革命後,高爾基積極從事革命文化活動,寫了許多政論、特寫、回憶錄和文學論文。他後期的主要作品有反映資產階級家庭三代人歷史的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族的事業》和描寫革命前40年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生活和思想的小說《克裏姆·薩姆金的壹生》。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地球上》、《我的大學》寫於十月革命前後,描寫了作家從人生低谷走向文化高峰,從尋求真理走向革命的歷程,是他的優秀作品之壹。

尼·阿·奧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內戰時期的紅軍戰士,青年團優秀工作者。他寫了小說《鋼鐵是怎樣在受傷癱瘓失明後煉成的》。小說描寫了第壹代蘇聯青年團員的成長過程,塑造了同代青年團員的典型代表帕維爾·科爾察金意誌堅強、獻身於黨和革命事業的形象。這部小說已經成為激勵許多國家進步青年的力量。

阿妮·托爾斯泰(1883-1945)成名於俄國時期。因為不了解蘇維埃政權,十月革命後逃亡國外,被社會主義建設鼓動於1923年回到祖國。回國後寫出了《保衛察裏津》、《彼得大帝》等作品。他的代表作是《苦難歷程》三部曲。三部曲以壹戰前夕到內戰前復雜的階級鬥爭為背景,描寫了俄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寫出了俄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探索中走上革命道路的艱辛歷程。

米亞·肖洛霍夫(1905-1984)熟悉頓河哥薩克的生活,並以頓河的故事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從1928到1940,他出版了四卷本的史詩小說《靜靜的頓河》。小說反映了從第壹次世界大戰到內戰的歷史事件,展現了動蕩年代哥薩克人在革命中所走的曲折道路。這部小說引起了許多爭議,但它在國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

亞亞·法德夫(1901-1956)是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作家,曾擔任全蘇作家協會主要領導人多年。他在20世紀20年代創作的小說《毀滅》,生動地描繪了1919遠東南烏蘇裏邊區遊擊戰爭的壯麗畫卷,塑造了遊擊隊領袖的光輝形象。戰後出版的小說《少年近衛軍》描寫了克拉斯諾頓* * *青年團成員的地下工作者反抗德國占領者的鬥爭,小說塑造的* * *青年團領導人形象生動、鮮活,富有個性特征。整部作品充滿了革命的理想主義激情。

  • 上一篇:新三字經兒童啟蒙讀物全文
  • 下一篇:柬埔寨國際旅遊景點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