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1.認知上的偏見導致招生困難。
第壹,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大部分家長還是有所謂的“夢想成功”的思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他們覺得上職校不如別人,就像考上清華北大和壹般專科的區別。他們都認為上職校就是沒上過學,職校就是壹些不正規的學校。在農村上這樣的學校是可恥的。就算妳說專業技能以後好找工作,他們也不認可。他們認為重點大學都找不到工作,更別說職業學校了。即使學校分配工作,也是苦、累、待遇差的工作。中考去重點大學比較靠譜。
第二,從目前的社會環境來看,雖然國家對職業教育給予了壹定的政策支持,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整個社會的就業準入、技能鑒定等相應政策措施沒有跟上,職業教育的地位並不突出。中等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處於什麽地位,發揮什麽作用,培養什麽規格和層次的人才,這些人才進入社會後發揮什麽作用?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社會知道的也很少。社會上普遍存在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職業教育被視為“二流教育”,職業學校的學生被視為“二流學生”。學生只有在沒有辦法進入普通高中的情況下,才會選擇職業高中。
2.師資力量薄弱導致教學質量低下。
師資力量薄弱是制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農村職業教育面臨著師資不足的挑戰。
壹是師資隊伍不穩定。由於農村教育工作者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相對城市較低,再加上農村職業學校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條件艱苦,大量農村職業學校教師想盡辦法到城市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嚴重影響了農村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穩定性。
第二,教師類型結構不合理。適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需要,必須有壹批“雙師型”教師,使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師之間有壹個合理的比例。但目前突出的問題是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數量不足。據教育部統計,職業高中專業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分別占46.71%和2.7%,專業教師以前是教文化課的或從高校直接分配。他們專業知識面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不足,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不足,極不適應農村職業學校的教學。
3.學校管理和硬件設施跟不上,影響畢業生質量。
壹是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農村職業教育開拓創新意識差。多年來辦學模式單壹,基本都是長期正規教育,很少短期和非正規培訓。很多農村職校轉了壹些熱門專業,這種關註市場的想法無可厚非。但壹些學校不顧自身條件,隨意設置或改造專業,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質量不高,畢業生質量不高,服務能力差,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不適應市場需求。壹些農村職業學校專業繁多,交叉重復,缺乏地方特色和農村職業教育特色。於是,很多農民子女面臨著“升學無望、無就業、無技能致富”的尷尬局面。許多農村職業學校缺乏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紀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導致學生的質量、效益、商品和競爭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學生畢業後社會適應能力差,許多學生缺乏職業精神、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思想素質,這些都是課程設置不合理造成的。
二是實驗實習條件差。經費的嚴重不足導致許多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專業實驗設備、儀器、圖書等教學必需品嚴重缺乏。由於專業實驗室條件差,主要設備和基礎設施很差,專業教師只能在理論上給學生講解,不能親自演示,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很大。很多學校的實習基地沒有保障,基地數量不足。壹些地方雖然有壹些生產實習基地,但管理水平不高,經濟效益差,科技示範低,不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使農村職業學校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二,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對策
1.創新招生措施,不斷吸引生源。
有條件的學校應當免試招收農村初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農村青年,放寬招生錄取年齡限制。創造條件實行彈性學習制和學分制,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
第壹,在招生過程中,要大力宣傳職業教育,逐步改變社會不重視職業教育的觀念。職業學校優秀畢業生通過加強職業教育宣傳,為社會做出貢獻、為家庭取得經濟效益、闖出自己壹條路的典型。號召廣大社會青年和學生向這些典型學習,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國家奉獻,為家庭創業,為自己尋找出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第二,有效培養學生就業競爭力,需要以就業促招生。在普通人眼裏,讀書就是就業。如果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顯然沒有必要在這個學校學習。因此,各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解決就業問題是吸引家長和學生的前提。這也使得學校在招生時必須想到就業,並以此來指導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真正讓學生學好,學以致用。從而培養學生在未來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能夠快速找到自己的專業崗位。
此外,還可以把特色作為招牌,突出品牌效應,吸引學生。在人們的日常消費中,品牌意識越來越強,在廣告中,品牌效應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中學的辦學思想中,這種意識也必須加強。每個學校都要從專業傳統和教學實力出發,努力打造“拳頭專業”,形成品牌效應,使其在同行業同類專業中更具競爭力。學校知名度提高了,自然會有學生來這裏。
2.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第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關鍵。壹方面要註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讓專業教師及時了解本學科和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掌握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我們必須繼續教育專業教師,以便他們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得到補充、更新、拓展和提高。當然,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也要不斷學習,進行實踐技能訓練,提高專業知識。同時,全體教師要到生產和工作第壹線去參觀、鍛煉和調研,熟悉行業的基本操作,提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壹方面,可以考慮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比如加強企業和學校的人才交流,從工廠和企業聘請合適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同時,發揮農業科技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的優勢,通過定期舉辦農業講座或合作科研等方式,加強對農村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指導,真正做到農教結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第二,改進教學方法。中職學生主要是中考失敗者,理論基礎薄弱,參與次數參差不齊,理論學習興趣不強。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必須改革教學方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學過程要按照專業崗位能力的要求來組織;教師由“單壹型”向“行為導向型”轉變;學生由“被動模仿”轉變為“主動實踐,手腦創新運用”;教學組織形式由“固定課堂、集體教學”向“專業課堂、教學工廠、實習車間”轉變;教學方式從“聽寫和黑板”轉變為“多媒體、網絡和現代教育技術”。要改變“重教輕學”、“重演繹輕歸納”、“重教輕操作”、“重描述輕直覺”、“重知識輕實踐”、“重單項技能輕綜合能力”的傾向,體現技校教學方法從理論性、封閉性、單壹性向實踐性、開放性、系統性模式的轉變。
3.轉變辦學理念,改善辦學環境。
第壹,合理設置或調整專業結構。積極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做出調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農村職業學校要主動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圍繞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和產業結構特點,掌握現代農業科學技術,進行科學預測,適當設置超前專業。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不斷湧現,也導致了產業結構和專業結構的不斷變化,而教育具有壹定的滯後性。因此,職業學校在調整專業設置時應具有前瞻性,著眼於實際,具有適度超前的意識,努力縮小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的時間差距,科學預測未來幾年我國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對人才的潛在需求,積極創造條件增加新的專業。
第二,推廣“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減輕學生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因此,要積極組織學生到企業等用人單位實習,努力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 * *教育、管理、培養學生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技能必須在實踐中培養。頂崗實習是職業學校有效推進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主要形式,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職業學校可以集中安排學生在企業學習壹段時間,也可以在保證總量的前提下,將學生在企業的時間分成若幹份,與學校教學活動交替進行。這是學生、企業、學校“三贏”之舉,對學生和企業都非常有利。
第三,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提高學校硬件設施水平。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員工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由於農村職業教育投入相對薄弱,教育經費不足,壹些實訓基地因資金不足無法改善設備設施,使得實際操作培訓仍停留在以前的簡單層面,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把實訓基地打造成高科技示範園區和高科技輻射園區,逐步形成以農村職業學校為信息發布主體、實訓基地為信息傳播紐帶、農民為信息接收主體的職業教育網絡,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