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潑水節
又稱“浴佛節”,傣語稱為“畢麥”(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人也稱這個節日為“上漢”、“上見”。這兩個名字都來源於梵文,意為周轉、變化和轉移,意思是太陽在黃道十二宮運行了壹周,開始過渡到新年。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民族都慶祝這個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慶祝了潑水節。潑水節起源於印度,是古代婆羅門教的壹種儀式,後來被佛教吸收。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作為壹種民族習俗流傳了數百年。在潑水節的流傳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其與本民族的神話傳說相結合,賦予了潑水節更加神奇的意義和民族色彩。
傳說很久以前,有壹個惡毒的魔王。他有魔法,不能浮在水裏,不能在火裏燒,不能用刀砍,不能用矛刺,不能用弓箭射。他整天目中無人,目中無人,恃強淩弱,作惡多端。欺壓掠奪百姓,作惡多端。當時天上有十六層,他成了其中壹層的霸主。他搶了七個漂亮的妻子。有壹年六月,正是人間大年初壹,妖王在宮中飲酒作樂。喝了三輪,我已經醉了。我最小的妻子宗布也說,香農趁機贊美魔鬼:“我尊貴的國王,妳權力無邊,德行高尚。以妳的威望,完全可以成為征服天堂地獄大地的主宰。妳應該是三界之主。”妖王驕傲地聽著,想了壹會兒,轉向他心愛的妻子說:“我真的可以征服三界,沒有人知道我的弱點。”萬宗布接著問:“陛下有如此神力,怎會有弱點?”魔鬼低聲回答:“我怕有人拔我的頭發,勒我的脖子,把我的頭劈開。妳壹定要經常看。”萬宗布故作驚訝地問:“壹個能征服三界的君王怎麽會怕毛?”妖王又低聲道:“我頭發雖小,頭發斷了脖子,也活不成了。”聽了宗布的話後,她暗暗下定了決心。於是,她繼續給魔鬼倒酒,直到酒席散盡,她才扶著魔鬼上床入睡。這時,她小心翼翼地拔下了魔鬼的壹根頭發,在魔鬼醒來之前,紮在了他的脖子上。惡魔的頭立刻掉在了地上,他頭上的每壹滴血都變成了火,燃燒著,迅速向全世界蔓延。這時,萬宗布迅速拿起魔鬼的頭,地上的火焰熄滅了,但頭剛壹放下,火又燒了起來。於是,國王的六個妻子也來了,她們輪流捧著魔鬼的頭,不讓火燃燒起來。後來她又回到了人間,但還是渾身是血。人們往她身上潑水,為的是洗掉她身上的血。血終於被洗掉了,粽子幸福地生活在人間。宗布去世後,為了紀念她,人們每年春節都要互相潑水,用清水洗掉汙垢,迎來吉祥的新年。
“放飛高”和放飛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日前搭起高射炮架,然後會在潑水節慶祝節日場景。
自制的地球火箭點燃,讓它呼嘯著飛上藍天。寨子飛得越高越遠,人們就越感到光榮和吉祥。獲勝者還將獲得獎品。晚上,人們在廣場的空地上點燃燈籠和蠟燭,放入自制的大“氣球”中,利用熱空氣的浮力將“孔明燈籠”放飛到空中,以紀念古代的聖人孔明,即諸葛亮。此外,放船、象腳鼓舞、孔雀舞和鬥雞也是潑水節期間的活動。近年來還增加了民俗風情考察和經貿洽談。讓潑水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潑水節每年在西雙版納和德宏同時舉行。從昆明坐飛機可以直達這兩個地方。1961 4月13日,周恩來總理出席了西雙版納潑水節。從那以後,潑水節的規模越來越大,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將它視為壹生中最難忘的經歷。潑水節來了,傣族人忙著殺豬、殺雞、釀酒。他們還必須制作許多“年糕”和各種糯米制成的粑粑,以便在節日期間食用。潑水節持續三天。第壹天劃龍舟,展翅高飛,表演藝術;第二天潑水;第三天,青年男女壹起丟包,交換物資。潑水節壹般在美麗的瀾滄江畔舉行。當黎明映照著“黎明之城”時,身著盛裝的各族人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這裏。壹聲令下,壹個個騰空而起,直沖雲霄,猶如龍舟之箭,直奔對岸。這時,千枝金竹“須上竹奏”,鑼鼓象腳鼓齊鳴,瀾滄江畔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潑水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族姑娘壹邊說著祝福的話,壹邊把竹葉和樹枝浸在盆裏的水裏,互相潑灑。高潮時,人們用銅碗、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他們只覺得前面的水和後面的水被濺得濕透了,但人卻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經過壹段時間的水洗禮,人們圍成壹個圈,在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跳舞,不分民族、年齡、職業。激動之余,人們也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人邊跳舞邊喝酒,通宵不睡。其中“丟包”最為浪漫,往往是未婚傣族青年的特別遊戲。“寶”是愛情的象征。由傣族姑娘用棉子精心制作而成,袋子的四角飾有五顏六色的花朵。當包丟失時,男人和女人在長滿草的草坪上站成壹排。先是傣族姑娘把包扔給小夥子,再由小夥子扔給姑娘,傳達他們的感情。就這樣,花飛來飛去,最後感情交流到壹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了個安靜的地方互相耳語。第壹天是“麥日”,類似於農歷除夕。傣語稱之為“萬朵商函”,意為送舊。這個時候,人們要收拾屋子,打掃衛生,準備年夜飯和節日期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叫做“生氣日”,意思是“空虛日”。按照習俗,這壹天既不是前壹年,也不是後壹年,所以是“空日”;第三天叫做“麥帕亞萬馬”。據說麥帕亞萬馬的靈魂帶著新的歷法回到了地球。人們習慣將這壹天視為“天王的到來”,這是傣族日歷的新年。每逢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去佛寺沐浴佛祖,然後開始互相潑水。妳濺我,我濺妳,壹朵朵水花在空中綻放,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年輕人手中明亮晶瑩的水滴,也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水,到處都是水的洗禮、祝福和歌聲。潑水在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潑水節的內容除潑水外,還包括抓鐘擺、賽龍舟、浴佛、誦經、唱漳哈、鬥雞、跳孔雀舞、跳白象、投包、放飛燈籠等民俗活動,以及其他藝術表演和經貿交流。
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新年為“京比麥”,潑水節為“後南”。因此,潑水節是傣族歷年新舊交替的象征。潑水節通常在公歷四月中旬和傣族歷六月中旬持續三到五天。第壹天叫“萬多三裏”,意思是除夕,最後壹天叫“萬八萬馬”,意思是“日王來之日”,就是元旦。中間叫“腕腦”,意思是“空天”。每逢節日,要開展潑水、丟包、劃龍舟、高飛、拜佛、趕集等活動。節日第壹天的早晨,人們在佛寺裏采花綠葉祭拜,並在寺裏建了四五座塔。世俗眾生圍塔而坐,聽佛誦經,然後將佛擡到院中。全村的女人都帶著清水來迎佛。佛寺儀式結束後,青年男女不再互相潑水取樂,於是群眾潑水活動開始了。人們用銅碗、臉盆甚至水桶盛水,擠出街道,嬉戲追逐,向每個人潑水。人們認為這是吉祥水,有福氣的水,可以消災祛病,所以盡情地潑,盡情地倒。不管是誰濺的,還是誰濺的,雖然從頭到腳都濕透了,但還是很開心。壹朵朵浪花在人群的笑聲中綻放,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絢爛的光芒。除了潑水,還有群眾歌舞活動。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十八歲的娃娃,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村裏的廣場上,男女老少圍成壹個圈,打著鑼鼓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蠟”;有的即興發揮,載歌載舞;優美的動作,動人的歌聲;節奏清晰,熱情四溢。跳起來興高采烈,或者爆發出“水!水!水!”幹杯,或者以“尤拉,尤拉”這首歌結束。有的男人邊跳邊喝,比如醉酒,熬夜,甚至在舞池裏喝醉。節日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舉行龍舟比賽。木船上紮著五顏六色的花,裝扮成成龍、孔雀、大魚,幾十名青年男女奮力劃槳前行。兩岸觀眾如雲,鑼鼓聲、歡呼聲響徹雲霄。比賽結束後,獲勝者來到領獎臺上領獎,並喝下慶祝酒。晚上,村莊燃放煙花。這是傣族人自制的煙花。壹根幾十尺長的竹子,裏面裝滿了火藥等配料,放在壹個用竹子和芋頭做成的高架上。當導火索點燃,火藥燃燒時,竹筍像火箭壹樣直沖雲霄,在空中放射出絢爛的煙花,就像花朵壹樣,繁星閃耀,光彩奪目,使節日的夜空格外美麗。那些被提升到最高職位的人會得到賞識和獎勵。潑水節期間還會舉行丟包等活動。青年男女通過丟包尋求伴侶,表達愛慕之情。潑水節的第壹天,不僅要劃龍舟,放燈籠,水燈籠,吃個燒烤(當地特色),還有壹件更重要的事情——邊民大會!泰國的小商人舉辦邊境集市,購買當地的特產和小吃,以增加兩國的友誼!邊交會3天,潑水節3天。
編輯泰國潑水節這壹段
中國的傣族是壹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人口近百萬。他們主要生活在雲南的南部,周總理參加了西雙版納的潑水節。
戴娜自治州、西部的德宏自治州、耿馬、孟連自治縣等分布在雲南各地。傣族歷史悠久,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傣語支。全民信佛,但原始宗教活動也很普遍,如崇拜神、鬼、農業、狩獵、靈物等。潑水節實際上是傣族的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壹。壹般在傣歷六月中旬(農歷清明節前後十天左右)舉行,為期三至四天。壹般是陽歷13年4月到15年6月。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尋找愛情和培養幸福的美好時光。在潑水節期間,傣族的未婚青年男女喜歡玩“丟包”的遊戲。女孩手裏精心制作的花包是愛的信物。丟包那天,女生們費盡心思打扮壹番,然後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男生相隔三四十步,開始互相扔花包。如果小夥子接不到姑娘扔過來的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花插在姑娘的頭發裏。如果女生接不到小夥子扔過來的包,就得把花插在小夥子胸前...於是他漸漸選擇了對方,壹系列浪漫的愛情故事開始了。
編輯這個潑水節“動力”:龍舟賽
賽龍舟是潑水節最激動人心的活動之壹,通常在邁帕亞晚馬節的第三天舉行。那天,人們穿著節日的服裝聚集在瀾滄江和瑞麗河畔觀看龍舟比賽。江面上泊著壹身綠色的龍舟,船上坐著幾十個精瘦的水手。壹聲令下,整裝待發的龍舟箭壹般向前飛去。頓時,整條河鼓聲、鑼聲、號聲、歡呼聲此起彼伏,聲聲對應。這裏的節日氣氛達到了高潮...
編輯這壹段潑水節的“舞”:象腳舞和孔雀舞。
美麗的孔雀舞
傣族能歌善舞,潑水節少不了舞蹈。大型舞蹈主要安排在潑水節的第三天,如象腳舞、孔雀舞等。從七八歲的娃娃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村裏的廣場上參加群舞。象腳舞溫暖、穩重、瀟灑。跳舞的人圍成壹個圈,用錳鑼和象鼓跳舞,壹邊跳舞壹邊歡呼“我,我”或者“水,水”!孔雀舞優美、飄逸、抒情,是傣族舞蹈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種姿態為基礎,在趣味和美感的再創造中,體現了傣族兒童的審美旨趣。也有很多舞者放縱自己的即興創作。有的邊唱歌邊跳舞,有的甚至邊跳舞邊喝酒。他們瘋狂奔放,跳了幾天幾夜也不累。
升起高升和孔明燈籠。
升高高度是潑水節的另壹個保留節目。高盛是傣族人制作的壹種煙火。竹竿底部裝有火藥等配料,放在用竹子做成的高架子上,用電線連接,經常在夜間燃放。提升時,點燃導火索使火藥燃燒,會產生強大的推力,把竹子像火箭壹樣推上天空。竹子冒出白煙,發出颼颼的尖嘯,同時在空中放射出絢爛的煙花,宛如花朵,耀眼而奇妙。地面上,歡呼聲、歡呼聲此起彼伏,議論聲、贊嘆聲不絕於耳,好不熱鬧。飛得更高更遠的寨子,更讓人感到光榮和吉祥。放燈也是傣族地區壹種獨特的活動。晚上,人們在廣場的空地上點燃燈籠和蠟燭,放入自制的氣球中,利用空氣的浮力將燈籠飛向天空。明亮的燈籠在黑夜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聖人孔明。
編輯住在“孔雀之鄉”的傣族人的這段話
難忘的潑水節(周總理)年畫/海報
1961 4月13 ~ 15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來到美麗的孔雀之鄉景洪,與邊疆各族人民共同慶祝壹年壹度的傣族新年潑水節。那幾天景洪交通閉塞。周總理乘飛機抵達思茅,改乘公共汽車。瀾滄江大橋在建,只能擺渡過去。隨著人民和中國總理的到來,全鎮沸騰了。人們互相轉告,扶老攜幼,擁抱鮮花湧向街頭和碼頭,用民族的最高禮儀迎接人民總理。四月的西雙版納,是鳳凰花盛開的季節。在火紅的鳳凰花樹下,周總理興致勃勃地穿上傣族服飾,手捧銀盆,互相潑水,為各族人民祝福。自此,西雙版納景洪逐漸聞名全國乃至世界,如今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景點。在景洪期間,周總理考察了熱帶作物研究所引進的橡膠園,勉勵來自祖國各地的建設者努力把西雙版納建成祖國第二大橡膠基地。至今,在春歡公園,也叫公園,還有壹座周總理潑水銅像,矗立在公園門口約100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