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三代以來,禮儀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普遍原則和規範。古代的儀式滲透到政治制度、倫理道德、婚喪嫁娶、風俗習慣等方面。,而酒行為自然被納入了禮的軌道,由此產生了酒行為的禮儀——酒禮,用於反映酒行為中尊卑、年齡乃至各種場合的禮儀規範。西周時,酒禮成為最嚴格的禮儀。周公頒布的《酒經》明確指出,天帝釀酒的目的不是供人享用,而是祭祀天地之神和祖先。嚴禁“群飲”、“拜飲”,違者判死刑。秦漢以後,隨著禮樂文化的建立和鞏固,酒文化中的“禮”的色彩越來越濃,酒戒、酒警、酒曲、酒曲、酒諺、酒德、酒政等文章比比皆是,完全囊括了酒。為了保證酒禮的實施,歷代都有酒官。周有酒主,漢有酒主,晉有酒主,齊有酒吏,梁有酒店主,隋有好的企劃部,這就是為什麽唐宋。
如果說典籍文化中定義的儀式群體代表了統治階級維護統治、保護特權的利益,那麽文人所講的儀式則體現了文人階層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心理。比如,有人認為理想的飲酒對象是“雅、豪爽、率真、忘我、知己、故人、玉人、可兒”,飲酒地點是“花、竹林、高歌、畫院、幽關、曲劍、平疇、蓮花閣”,飲酒季節是“春郊、花時、清秋、新綠、雨”。有人認為,理想的飲酒者是“那些講究言辭卻不在乎的人,那些自娛自樂卻不在乎的人,那些在乎事情卻不在乎的人,那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又不過問的人,那些善於戲謔卻不謾罵的人,那些說話隨便卻不抱怨的人,那些快樂而邪惡的人,那些傲慢而自大的人。”理想的醉境是“醉花壹日,攻其光;醉雪宜夜,消其潔;醉酒文人要遵守節奏規則,怕自己後悔;醉帥的人要加壹面錦旗,助其強壯;醉樓適暑,京師清,醉水適秋,亦涼...”(袁宏道《酒令》)這些都可以看出文人階層對超越境界的推崇和對溫柔的追求。在這裏,酒是詩意的,優雅的,從桀驁不馴的“野人”到溫柔嫻靜的“淑女”。
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酒禮沒有統治階級和文人那麽多,但不難發現“禮”對他們尊老愛幼、對某些儀式的默契、對飲酒對象的選擇等方面的影響。
外國人自然對中國人的酒禮很好奇。俄國大文豪契訶夫在他的《薩哈林遊記》中說,他去東北的壹家酒館,看見中國人喝酒,“他們壹口壹口地喝,每次都拿起酒杯,對同桌的鄰居說‘請’,然後壹飲而盡。真是壹個奇怪的民族。”
酒德,即酒行為的道德性,是與酒禮相輔相成的。龔若東先生認為:“如果說禮是中國酒文化的核心,那麽酒德就是中國酒文化的外殼。”這個說法很有見地。古人認為酒德有兩種:兇和吉。《孔子傳》說:“以酒為惡者謂之癮,而言惑亂,以酗酒為德,戒嗣者謂之不像。”(《書經傳》)因此,最早提出“酒德”概念的周公(十三經註),反對飲酒過度的酒德,主張“無酒”(尚書?酒的美德,所謂“不喝酒”,就是不要喝多了。怎麽才能不喝多?《禮記》作了具體解釋:“君子飲酒亦如壹杯酒,色溫如是。第二杯酒,三杯酒沖回來。”被後人尊為“聖人”的孔子曾提出“唯酒無涯,不如混沌”,也就是說,對於每個人喝多少,並沒有具體的數量限制,這個限制就是喝了之後,頭腦清醒,身體平穩,氣血平和,壹切如常。“不如亂”是孔子以史為鑒,審時度勢,避後世而提出的酒德標準。
先秦時期,苻堅的黃門侍郎趙征目睹了苻堅和他的大臣們在酒裏泡著,於是他寫了壹首酒德勸誡歌,使他反思並接受了勸誡。酒德更多的是文明禮貌。古人吳斌在《酒政》中提出,飲酒要禁止,如“過生日、熬夜、苦口婆心勸酒、爭吵、忌酒、戲弄、吐穢、裝醉。”程在《酒警》中指出,喝酒要“被警察罵,被警察嚴令,被警察巴結”,“被警察談論”,“被警察慣壞”。
古今醫學也從養生的角度大力提倡酒德。戰國名醫扁鵲說:“長期飲酒者,會患潰髓蒸筋,傷神生。”唐代“藥王”孫思邈說:“空腹飲酒更易引起惡心。”明代名人李明珍也說過:“酒喝多了,會死人的。”。
流傳至今的中國人飲酒習俗,主要體現在“勸酒”和“飲酒令”上。
說到勸酒,有人總結出以下幾種方式:“文婧”、“五經”、“刑經”。這些做法有其淳樸的民風,但也有壹些負面影響。
“文婧”是傳統酒道的壹種體現,即勸酒要禮貌謹慎。
“回禮”: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這是客人之間的“敬酒”。為了讓對方多喝點,烤面包機會找出各種必須喝酒的理由。如果烤面包機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那他就只能喝酒了。而雙方都在尋找論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得到了升華。
“以酒代酒”:避免敬酒不失風度,讓主客失望的方法。
為了勸酒,酒席上有很多奇聞軼事,如“情深,口悶,情厚,足可飲”“情淺,舔之。”
“罰酒”: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敬酒”方式。“懲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也許最常見的是宴會遲到者的“三杯酒”。有時這是壹個玩笑。
飲酒條例是中國人喝酒時自娛自樂的壹種獨特方式。紅樓夢第四十集,鴛鴦喝了壹個時辰,笑著說:“酒令大如軍令,不分官階,唯我是主。如果妳違反我,妳將受到懲罰。”
壹般來說,酒令是用來懲罰酒精的。但實施酒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喝酒時活躍氣氛。更何況有時候酒席上坐的都是客人,互相不認識是很常見的。訂單就像催化劑,讓宴會上的氣氛活躍起來。
有很多方法可以點葡萄酒。文人和普通人自然有不同的飲酒令方式。文人常用詩詞或對聯,猜字或謎語,而普通人則用壹些簡單的方式,不做任何準備。最常見的是“猜拳”,即手指中幾個手指的手勢代表某個數字。兩個人過招後,加起來壹定數量。同時每人報壹個號。如果A提到的數字和相加的數字之和完全壹樣,就認為是贏家,輸家就得喝酒。如果兩個人說同壹個數字,不管結果如何,再試壹次。此外,還有遞包裹:這是壹種活潑緊張的懲酒方式,但多用於女嘉賓。比如這壹幕,在《紅樓夢》中描寫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