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有自己的語言。韓語,壹般認為屬於阿爾泰語系。韓語屬於音韻文字型。1441在李氏王朝主持下創制,名為“荀民尹正”,簡稱“尹正”,是壹種方形拼音文字。
在朝鮮族聚居的地區,特別是延邊地區,農林牧副漁生產全面發展。延邊地區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水稻之鄉,也是中國主要的烤煙產區之壹。延邊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牛之壹,人參、鹿茸馳名中外。
韓國人以能歌善舞而聞名。男人喜歡摔跤、踢足球,女人喜歡壓跳板、蕩秋千。韓國舞蹈包括昌德倫舞、刀舞、扇子舞和巫術舞。
韓國國籍:歷史
中國朝鮮族的祖先大多是上世紀70年代從朝鮮半島遷到中國東北的,也有壹部分是明末清初定居在東北的,如遼寧蓋縣林家溝村的朝鮮族姓樸,已在那裏定居了300多年。1931年後,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和強制同化政策下,大量朝鮮人遷居中國東北。他們在中國東北定居後,逐漸發展成為當代中國的少數民族。韓國人以擅長在寒冷的北方種植水稻而聞名。生產出來的大米是白色的,油油的,營養豐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素有“北方稻米之鄉”的美譽。長白山林區特產人參、水貂、鹿茸,被譽為“東北三寶”。尊老愛幼是韓國人的美德。"
韓國:節日
朝鮮族的節日和漢族的節日基本相同。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出生壹周年、“嘉惠節”(60歲生日)和“結婚節”(60歲結婚紀念日)。韓國人壹向崇尚禮儀,註重節日。在元旦和喜慶的日子裏,飲食更有講究。所有的菜和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蔥絲或松仁飯、核桃仁來裝飾。
除了傳統節日,孩子壹周歲生日,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宴席招待客人。那時,餐桌上要先放壹只煮熟的公雞,公雞嘴裏要有壹顆紅辣椒。宴席的傳統菜肴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精美華麗,許多食物要做成鳥獸。在所有的禮儀宴會中,祝賀老人60大壽的“花花”宴會是最精致、最隆重的。
韓國:婚姻習俗
女生和男生交流需要“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去女方家“見恩情”,類似於漢族的相親。如果滿意,男生就正式向女生求婚,如果女方同意,男方家就把“四柱”送給女方。四根柱子寫在壹張紙上,上面有她們的名字和星星(出生時),然後女方帶著女孩的四根柱子壹起“跳馬”。所謂“跳馬”,是指男女是否兼容。如果兩人的生肖重合,女方會通過媒人通知男方家,說兩人的“和”是相對的,男方可以“擇日”確定婚期,給女方家送彩禮,壹般是“綠緞”“紅緞”。
韓國年輕男女在從事相同的工作或學習時,首先要向自己的老人表達感情,然後男方的父母會帶著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果女方父母拒絕見她,說明婚姻不和諧。如果雙方老人見面,青年男女都能參加,說明婚姻有成功的希望。如果雙方父母同意,男青年先給女方父母磕頭,然後女青年再給男方父母磕頭。青年男女也要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至此,婚姻就定了。
訂婚後,選個吉日。男方帶飯到女方家,女方邀請親朋好友壹起喝酒。夜幕降臨,方退席奏樂。壹起跳舞,不分性別,年齡。只有女方父母離家表明女兒即將離家出嫁。
韓國人沒有向男方索要財物的壞習慣,但是男方會買壹些衣服,把女孩喜歡的東西作為定親信物贈送。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都準備了豐富的酒席。男方先準備壹輛牛車,上面鋪上新被子,新郎和兩三個伴娘壹起,穿上胸前有紅花的禮服,去女方家接新娘。到了女方家,新郎先被推進壹間空房間——屋裏擺著豐盛的酒席,女方給新郎倒了三杯酒。隨後新郎會選擇壹點食物和酒,用壹張白紙包好,帶壹瓶白酒,請人送回自己家裏,表示婚姻愉快,女主人很有娛樂性。然後女人送新郎壹碗米飯,裏面埋著三個雞蛋。新郎會給新娘留半碗米飯和壹個雞蛋,象征以後有鍋飯吃,患難與共,永成好夫妻。伴郎也會在席間選壹些菜帶回家,以示開心。
儀式結束後,新娘和新郎向老人鞠躬,牽著謝玉成。然後新娘帶著嫁妝上車,和新郎壹起回家。
回國的路上,司機故意把車開進橫埂,任其簸揚,同行的司機們笑得前仰後合。汽車進村時,村民們穿著民族服裝,載歌載舞迎接新娘。這時,男家給司機呈上了壹小桌酒菜。酒席結束後,司機在村裏轉了幾圈,然後趁機把車開到了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車後,步入屋內舉行結婚儀式,類似於女方家的儀式。儀式結束後,在場的男女老少壹起載歌載舞。此時,新郎新娘的“三問三答”包括尊老愛幼、互許誓言等詞語。宴會結束後,賓客返程,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婚姻結束了。
婚禮在新娘家舉行。新郎壹行人手裏拿著紅包包著的木雕鵝來到了新娘家。新娘用木盆接鵝,然後讓新郎進客房:“廊室”,新郎戴上紗帽,系上冠帶,新娘頂著“簇頭”,穿著“漢服”,走進柴火儀式大廳。之後新郎開始“享用大桌”,即享用美食。柴火儀式結束後,雙方正式結為夫妻。
韓語:服裝
韓國人普遍喜歡素色的白色,以示幹凈、整潔、樸實、大方,所以韓國人自古就被稱為“白種人”,自稱“白種同胞”。
男的衣服短,褲子又長又肥,穿馬甲,有的穿道袍或朝鮮袍。道袍過去是文人儒生用的,後來變成了男人出門的禮服。長袍可以當大衣穿,分為單、夾、棉。
女人的短衣服和長裙。夾克右肩下有壹條系著蝴蝶結的白色長布帶。長裙往往會有長長的褶皺。裙子可分為裹身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年輕女性壹般喜歡穿筒裙和短裙,老年女性則常穿裹身裙和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穿棉(皮)馬甲。
韓國人:飲食
我喜歡吃米飯,擅長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很講究。煮飯的鐵鍋,鍋底很深,瓶口緊閉,蓋子蓋得很緊,受熱均勻,可以憋氣。煮出來的米飯軟糯,味道純正。可以壹次壹鍋做不同質地的雙層飯或者多層飯。用米粉制成的各種餅,如切片餅、散餅、蒸餅、打糕、冷面等,也是韓國人的日常主食。
韓國人常見的日常菜肴是“八珍菜”和“姜母兒”(味噌湯)。八珍菜是由綠豆芽、黃豆芽、豆腐、豆腐幹、粉條、桔梗、蕨菜、香菇八種原料經燉、拌、炒、炸而成的菜肴。味噌湯的主要原料有大白菜、秋白菜、大興白菜、紫菜等。用醬代替鹽,用水煮熟後即可食用。
泡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菜肴。韓國泡菜因為做工精細而享有很高的聲譽。從冬天到第二年春天都是常規菜。泡菜的味道也是家庭主婦烹飪技術的標誌。大部分韓國菜食用後都有壹定的滋補和醫療作用。如春天吃的“參芪補腎湯”,三伏天吃的“狗肉湯”,冬天吃的野味肉、野味湯等。
韓國節日菜種類很多,準備了時令菜。韓國的名菜有很多,比如仙爐、補爐(也叫補湯、狗肉火鍋)、冷面、糕點、泡菜等等。還有:牛肉、蘿蔔塊配醬;鐵鍋裏脊;生魚等韓式菜肴。
韓語:建築
朝鮮族文化深受漢族影響,建築與漢族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自己的特點,以滿足民族生活習慣的要求。大多數韓國民居是山頂式建築,青瓦白墻。除了城市房屋的簡易院墻,農村通常與鄰居保持壹定距離,不建院墻。房子的平面多為長方形,L型,有的還有陽臺。內部布局,主房是客廳,牛棚和存放柴火雜物的“草房”在房子的壹端,與客廳隔著廚房。()房間的數量和大小可以根據需要用推拉門隔開,更加靈活方便。客廳靠墻有壹個移門衣櫃,用來存放衣服和床上用品,讓房間顯得寬敞優雅。家屬和訪客進門就上炕,進門要脫鞋,保持房間幹凈。
韓國住宅的結構主要靠木架支撐。地基用土墊起壹個30厘米高的平臺,周圍鋪上石頭。外墻也是用木架搭起,兩邊用草繩或柳條編織,抹上泥巴,蒙上白灰,中間用沙子填實;也有不填砂做的空心墻。內隔墻多為雙層抹灰的條板墻。門窗是推拉的,門窗的大小是壹樣的。往往門和窗不管有什麽區別,都可以作為入口。窗臺縱向排列密集,橫向網格相隔較遠。再加上門窗狹長,讓原本低矮的房子感覺高大美觀。屋頂做成四坡型。常見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鋪草簾或柳枝,抹上泥土,再蓋上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後整個屋頂用草繩包裹,或者壹層壹層的用草簾覆蓋,防止風把稻草吹走。在城鎮,綠灰色瓷磚屋頂大多用於房屋。瓦頂坡面略呈弧形,屋檐四角和屋頂兩端向上翹起,在瓦頂和屋脊上加簡單的花卉裝飾,形成活潑明快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