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稱新聞發布會,是社會組織直接向新聞界發布有關本組織的信息,說明本組織重大事件的活動。
6.1.2新聞發布會的特點
1.正式隆重:形式正式,檔次高,精心安排地點,邀請記者、新聞(媒體)負責人、行業部門負責人、各合作單位代表、政府官員。
2.主動溝通:雙向互動,先發布消息,再請記者回答問題。
3.優秀方法:新聞廣泛傳播,報紙、電視、廣播、網站集中發布(時間、人員、媒體),迅速傳播到大眾。
6.1.3新聞發布會的時間和主題
(1)合適時間:活動前壹個月或兩個月,如滑雪節65438+2月5日,6月中旬發布會10。
(2)主題適當:主題要集中、單壹,不能同時。
發布幾條無關信息。
6.1.4新聞發布會準備
(1)準備主題材料
A.演講和新聞稿(面向記者)
B.宣傳材料
C.記者提問提綱(回答記者提問的備忘錄)是事先經過充分討論,統壹認識和口徑,由專門團隊起草,印發給記者的。
(2)確定主持人和發言人(誰級別高)
A.主持人壹般是機構的宣傳負責人。
b .發言人壹般是組織的主要負責人(級別高,有權威)。
C.可以為發言人指派助理。
(3)確定邀請記者的範圍(全國和地方)形式(文字、圖片、錄音)日期確定後,提前壹周發出邀請,會議前壹天,
兩天電話確認。
(4)選擇合適的地點
(5)做好預算
6.1.5新聞發布會程序
時間壹般是10 am或者下午3點,1-2小時。
介於,1.5小時之間。
1.歡迎入住
分發信息
3.會議流程
4.會後活動
5.效果評估
6.預防措施
新聞發布會流程(特定)
發布會也是媒體所期待的。在全國媒體調查中發現,媒體獲取新聞的最主要方式是新聞發布會,幾乎有100%的媒體將其列為參與最頻繁的媒體活動。因為新聞發布會的人和事比較集中,時效性很強,參加新聞發布會避免了壹些預約采訪對象和采訪時間的麻煩。另外,發布會壹般會為記者提供壹些禮品,所以壹般情況下記者不會錯過這些機會。
壹、發布會的操作技巧
新聞發布會的標題選擇
新聞發布會壹般針對對企業有重大意義、媒體感興趣的事件舉行。每場新聞發布會都會有壹個名字,印在所有形式的新聞發布會上,包括邀請函、會議資料、會場布置、紀念品等等。在選擇新聞發布會的標題時,壹般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1,避免使用新聞發布會的字眼。在中國,新聞發布會有嚴格的申報和審批程序。對於企業來說,沒必要這麽復雜,把發布會的名稱定義為“* *信息發布會”或者“* *媒體溝通會”就可以了。
2.最好在會議標題中說明會議的主要內容。如:“某企業2005年新產品發布信息發布會”。
3.通常,妳需要打出會議的時間、地點和組織者。這可以用稍微小壹點的字體出現在會議的主標題下。
4.有時候,妳可以為新聞發布會選擇壹個象征性的標題。這時候壹般可以采用主題加副標題的方法。副標題說明會議內容,主題表達企業想表達的主要意思。比如海闊天空五星電器收購青島亞泰的信息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的時間
新聞發布的時間通常也是決定新聞何時播出或發表的時間。
因為大部分平面媒體都是在得到信息後的第二天發布消息,所以盡量把發布會安排在周壹、周二、周三下午為宜,會議時間大概在1小時左右,這樣才能保證發布會的現場效果和會後看報紙的效果。
發布會盡量不要選在淩晨或者晚上。出於禮貌,有些組織者希望在發布會後與記者共進午餐或晚餐,這是不可取的。如果長時間不邀請記者參加體驗式新聞發布會,壹般不需要做類似的安排。
有壹些重大事件以聚餐的形式發布,也會邀請記者出席。但新聞發布的內容要安排在初始階段,至少要保證記者的采訪工作能早壹點結束,保證媒體第二天就能刊登。
在選擇時間的時候也要避開重要的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媒體大篇幅報道這些事件的任務,會沖淡企業新聞發布會的傳播效果。
記者招待會的地點
場地可以是室外(事發現場方便攝影師拍照),也可以是室內。根據會議規模,室內會議可以直接安排在企業辦公室,也可以選擇酒店。酒店有不同的星級。從企業形象的角度來說,重要的新聞發布會應該選擇五星級或者四星級的酒店。
酒店風格不同,定位也不壹樣,所以酒店風格的選擇要和會議內容壹致。還要考慮交通方便,好找。包括離各大媒體和重要人物的距離,交通是否便利,停車是否方便?
在為新聞發布會選址時,出版商還必須考慮以下問題:
這個會議廳能容納多少人?講臺有多大?投影設備,電源?套,胸麥克風,遙控麥克風?相關服務怎麽樣?提供住宿、酒、食物和飲料?價格合理嗎?有沒有浪費空間
背景布局。主題背景板包含主題和會議日期,有些會寫會議的城市。顏色和字體要美觀大方,顏色可以以企業VI為準。酒店是否會安排。
酒店外部布局,如橫幅、豎橫幅、飄氣球、拱形門等。酒店是否允許布局。當地市容主管部門是否有規定限制等。
新聞發布會的座位安排
擺放:壹般發布會放在主席臺上,下面是辦公桌。註意確定主席臺人員。應放置座位卡,方便記者記錄發言人姓名。安置原則是“位高者在前中,己方者在側後”。
現在很多會議都采用主席臺只有主持人席和發言席的方式,嘉賓坐在下面第壹排。壹些非正式會議和討論會議安排在圓桌會議上。
現在鋸齒形會議桌的新聞發布會比較多,發言人坐在中間,兩邊和對面都是來訪的記者,方便溝通。同時也有利於攝影師拍照。
註意座位的預訂。壹般後面會準備壹些沒有桌子的座位。
新聞發布會的其他道具安排
主要道具是麥克風和音響設備。壹些需要在計算機上顯示的東西包括投影儀、筆記本電腦、在線設備、互聯網連接設備、投影屏幕等。相關設備要在大會前反復調試,確保不出故障。
發布會現場的背景布置和周邊布置需要提前安排好。壹般在大堂、電梯口、角落都有指引標誌,壹般酒店都有這項服務。請提前歡迎女主人。如果新聞發布會安排在企業內部,也要酌情安排人員引導記者。上映之後,我就不想說了。為什麽我不說呢?br/>;
新聞發布會的信息準備
提供給媒體的材料,壹般以廣告手提袋或文件袋的形式,經過適當的分類整理,按順序擺放,然後在發布會前分發給新聞媒體。順序應該是:
1,會議議程
2.新聞稿
3、演講演講
4.介紹演講者的背景信息。(應包括標題、主要經歷、成績等。)
5.公司手冊
6.產品描述材料。(如果是關於新產品的新聞發布)
7.相關圖片
8.紀念品(或紀念品優惠券)
9.企業新聞負責人名片(新聞發布後進壹步采訪,新聞發布後聯系)
10,空白信箋和筆(方便記者記錄)
確認新聞發布會發言人
發布會也是公司官員與媒體打交道的好機會,值得珍惜。代表公司形象的代言人會對公眾觀感產生很大影響。如果其業績不佳,公司形象無疑會令人不快。
新聞發言人的條件壹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公司的領軍人物之壹——代言人應該在公司擔任重要職務,擁有代表公司發言的權利。
良好的外表和表達能力。發言人要有廣泛的知識面,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和反應能力,整潔的外表包括肢體語言,大方得體。
能夠執行原計劃並進行靈活調整。
具備現場調控能力,能夠充分控制和調動新聞發布會現場的氣氛。
發言人回答記者問題的準備
在記者招待會上,通常在發言人發表講話之後,會有壹個回答記者提問的環節。通過雙方的溝通,可以充分體會到曾強對整個新聞事件的了解和對背景信息的把握。如果有準備的、親和力強的領導接受媒體采訪,發布會發布的新聞素材可以進壹步升華。
回答記者提問時,壹般由壹個主答者負責回答。必要的話,如果涉及到專業的問題,會有其他人協助。
發布會前,主辦方要準備好記者問答備忘錄的提綱,提前達成壹致,尤其是主輔提問者。
在新聞發布會的過程中,妳要認真回答記者的問題,禮貌地停止無關或冗長的提問,直接禮貌地說出涉及企業機密的問題。壹般來說,記者能聽懂,其他人也能禮貌回答。采取“不予置評”的方式是不合適的。對於需要大量解釋的復雜問題,可以簡單地先回答要點,會後再邀請他們討論。
有些企業喜歡把媒體問的問題提前安排好,防止媒體問尖銳敏感的問題。建議不要采納。
在新聞發布會上邀請記者
媒體邀請的技巧很重要,既要吸引記者參與,又不能透露太多要發布的消息。從媒體邀請的密度來說,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壹般企業應邀請與自己關系密切的業務領域記者參加。如果有必要,如果活動現場的氣氛熱烈,他們應該照顧平面媒體記者和攝影師壹起去。
邀請時間壹般提前3到5天,發布會前壹天可做適當提醒。接觸媒體較多的記者可以采取直接電話邀請。相對不熟悉的媒體或發布的內容嚴肅莊重時,可以使用書面邀請函。
適當制造懸念可以吸引記者對大會新聞的興趣。另壹種方法是在會議前不透露消息,給記者壹個驚喜。“我要第壹時間報道新聞”的想法,促使很多媒體寫新聞。如果提前披露,用記者的話說就是“新聞資源被破壞了”。看到別的報紙已經報道了,寫新聞的積極性會大大減弱,甚至人們都不願意再發表了。壹個企業再怎麽熟悉壹些報社記者,也不能在發布會前把重大新聞內容泄露出去。
在邀請記者的過程中,壹定要註意需要邀請的是記者,而不是媒體的廣告業務人員。有的時候,媒體廣告主想借發布會的機會進行業務接觸,做出自己也可以幫助出版的承諾,這時候也必須拒絕。
新聞發布會中的幾個誤區
誤區之壹:沒有新聞發布會。有些企業似乎有舉辦新聞發布會的愛好。很多時候,企業沒有重大新聞,但是為了保持壹定的影響力,證明自己的存在,也要時不時的召開新聞發布會。結果是,雖然企業花了很多精力,卻幾乎沒有收獲。消息的匱乏讓主辦方常常絞盡腦汁以發布會的形式。熱鬧歸熱鬧,效果卻不理想。如果太分散註意力,參與者記住了熱鬧的形式,卻忘記了組織者想要表達的內容。
誤區二:新聞發布主題不明確。主辦方站在企業的立場,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祖宗八代的光輝歷史放在壹起,告訴人們他們是什麽時候獲得金牌的,什麽時候獲得認證的,什麽時候獲得壹等獎的,什麽時候捐錢讀書的。但是偏離主題的東西在媒體眼裏就像廢紙壹樣。
在溝通過程中,有些企業害怕泄露商業秘密。說到具體數據,他們總是含糊其辭。壹涉及敏感話題,他們就“左顧右盼”,要麽無可奉告,要麽正在調查。這樣,企業無法提供媒體想知道的東西;媒體不願意管,企業就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