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雄安新區80%至90%將是裝配式建築”的消息讓裝配式建築成為輿論焦點。
今年79歲的黃輝,曾在北京市上世紀80年代裝配式建築的重要推動力量——北京住建局設計院擔任總建築師,參與了創造中國裝配式建築最輝煌時期的奮鬥。
談到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她開門見山:“要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像找樂子壹樣組裝房子。
所謂裝配式建築,就是在施工現場用預制構件組裝而成的建築。由於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對預制構件的精度要求特別高,裝配式建築施工受氣候條件限制少,施工速度快,可以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汙染,節省勞動力,提高建築質量。
裝配式建築曾是中國住宅產業化探索的最初模式。
“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用7天時間建了壹層樓。”黃輝回憶說,當時在以政府為主體的體制下,全國很多省市建立了各種各樣的住宅產業化生產鏈。雖然各地工業化程度不同,原材料不同,縫合和接頭做法不同,但產品差別不大。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湖南、浙江都有自己的產品體系,也建了壹些住宅小區。北京住建總公司下屬的第三構件廠,壹度成為亞洲生產能力和技術最先進的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在建住宅區共建成多層和高層住宅約654.38+00萬平方米,基本具備完整的專業設計、生產、施工實體和R&D平臺。北京早期的外交公寓采用裝配式整體鋼筋混凝土雙向框架結構。
“當時中國的建築標準化和工業化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相比,差距很小。特別是在建築構件的預制和安裝方面,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黃輝說。
還缺乏實現因地制宜的研發。
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裝配式建築在中國遭遇了“滑鐵盧”——生產線被悄悄拆除,同壹時期,中國的裝配式住宅幾乎瞬間消失。
除了商品房個性化、歐化、豪華化的市場需求影響外,壹個重要原因是住宅防水等技術質量問題逐漸暴露。在黃輝看來,“或許,對裝配式房屋抗震能力研究不足,引進蘇聯裝配式建築不進行國產化,才是死亡的根本原因。”
根據住建部的數據,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築的比例只有5%,德國和新加坡占到80%左右,尤其是日本這個地震多發國家。前田、豐田等大企業從荷蘭等歐洲國家引進技術後,大力進行二次研發實現國產化,提出“像造汽車壹樣造房子”的口號,大力培養技術工人,細化產品,以企業為主體進行建設。
2007年後,中國開始了新壹輪的住宅產業化。
“現在裝配式建築市場百花齊放。簡單的樂高積木並不是預制建築系統的全部。技術從單純模仿日本逐漸過渡到引進消化吸收創新。”中國建築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建材院)北京凱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新房負責人唐玉嬌告訴記者,建材院的裝配式建築——優客屋已經走出國門,鋼結構的屬地便利性和板材的國產化是其壹大特點。
阿爾及利亞的STG員工宿舍,位於撒哈拉沙漠,是優客房屋落地的示範點。這個地區的氣溫常年高達50攝氏度。建材院多年的技術積累為裝配式建築的定制化奠定了可靠的基礎。與同領域其他建築相比,該建築具有明顯的保溫隔熱效果。面對老撾別墅群項目,為了適應當地多雨潮濕的氣候,技術人員在板材配比上做了調整。
2065438+2006年2月6日《國務院中央關於進壹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提出要發展新的建設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在10年左右,使裝配式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例達到30%。積極穩妥地推廣鋼結構建築。有條件的地方,提倡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築。
2065438+2006年3月,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首次被寫入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
當年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提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廣區域,其他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城市為積極推廣區域,其余因地制宜鼓勵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築。同時,逐步完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監管體系,推動形成壹批設計、施工、零部件大型生產企業,具有現代化裝配、施工水平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專業化技能隊伍。
行業復興呼喚全產業鏈
在唐玉嬌看來,隨著我國裝配式建築產業政策和住宅產業結構調整改革的逐步推進,裝配式建築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
“如果企業各自為戰,去拼價格,忽視質量,不從長計議,壹錘子買賣,那麽這個行業既不能健康發展,也不能長久發展。”唐玉嬌認為,裝配式住宅的發展除了技術突破和政策法規的引導,還需要產業聯動的支撐平臺。她介紹,作為市場新生力量,北京凱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在技術創新、開拓市場的同時,攜手建材院下屬的建材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積極組織聯盟,在利用科研優勢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實力的同時,聚集上下遊資源產業鏈。
唐玉嬌表示,雖然氣候尚未形成,雖然高素質技術工人短缺,雖然各專業、各技術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希望工程合作、聯合技術開發有助於產業升級發展。
“上世紀80年代,北京市政府派兵組建了北京市住宅建設總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住宅產業建設產業鏈。”黃輝分析發現,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發達國家的大型鋼筋混凝土集體住宅產業化壹直在穩步上升,其原因在於科學的規劃和運營過程。“現在國內發展裝配式建築也需要分析研究全產業鏈的程序和所有主要參數,提出規劃方案,通過實驗、測試、論證,確定全產業鏈的規劃。”
目前,在我國,住宅是裝配式建築的主要應用領域。在黃輝看來,就服務對象而言,用戶的構成和同壹用戶的需求隨時都在變化,就像IT行業壹樣。但是住宅和IT產品的本質和生產運作有很大的不同。住宅造價高,壽命長,很難隨時升級、更新甚至更換。“在規劃中,調查依據的可靠性、目標的前瞻性以及在近遠期需求、成本、效益、技術可行性等方面的科學平衡,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各方共同努力,互相制約,互相監督,讓新技術更完善,發展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