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家庭模式真的沒用嗎?先了解壹下中國傳統家庭的來龍去脈,再來討論。
當代表遊牧的黃帝部落與代表農耕的顏地部落融合時,他們在土地上的固定生活中達成了對* * *的理解。據史書記載,黃帝和雷祖生了20多個孩子,但沒有記載如何教育他們,所以他們是以部落狀態而非氏族或家族狀態存在的。
黃帝二十五子,十四姓。
就算沒有姓,那麽我們理解的宗族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更不用說在哪裏了。公有制是人的同壹個概念。直到後來黃帝族才變得更強大,更宏大。
嫘祖是黃帝的公主,生了兩個兒子,都有她之後的世界。
祖先已經確立,宗族才有機會成型。黃帝子孫通過繁衍,逐漸形成了以血緣為紐帶,以姓氏為標誌的氏族。《大禹傳》以夏柒為背景,打開了家族世界,自然呈現出宗族的刻板印象。後來人口越來越多,氏族越來越大,出現了分裂,最終形成了以父系血緣為紐帶,以姓氏為標誌的氏族結構。
從部落到氏族是生產力發展、社會財富積累和私有化的必然結果。族長是氏族的至尊,族長有娶多個妻子的權力。例如,李周規定皇帝可以娶十三個妻子。博士學者娶幾個也有明確規定。
這麽多房子裏出生的孩子生活在壹起,形成了壹個母子為壹家的家庭原型。由於孩子眾多,父親並不負責某個特定孩子的教育,父親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是缺位的,這是家庭最早的來源,但這種家庭模式並不是完全獨立的,依附於家庭的。
有人問為什麽這個家庭不能獨立?因為單個家庭離開家庭很難生存,甚至有些房客實際上是依附於地主家庭的,不是完全獨立的。熟人社會是古代的壹個重要特征。在戰爭時期,只有家族能保護自己。三國時期,很多宗族分批搬遷,有的因為自保而成為盜賊。比如劉表沒去荊州的時候,賊到處都是。
古代勞動力不發達,集團發展才是正道。壹大群人在壹起,規矩很重要。家庭成員的分工壹定要非常明確,這樣大家才能有效運作,家庭才會繁榮,家庭的繁榮也會帶來小家庭的繁榮。這是壹榮俱榮,壹損俱損。
宗族實際上脫胎於部落,所以運營模式自然是復制部落模式。族長是氏族的門面,也是最有權力的。他有權力支配整個家族。長子生來就是繼承整個家族事業的,私生子會從小陪伴長子,把這些孩子培養成類似管家般適合輔佐長子的人物。私生子從出生起就是配角。當然,有極少數私生子會因為某些原因而翻盤。
除了統壹教育,每個母親都承擔著教育孩子的重任。
孩子不應該違背父母的意願。順的父親和繼母聯手想要順的命,還想搶順的財物。順被打了就讓打罵,被打死就逃。後來即位後,舜不但沒有報復父親,還像以色列壹樣封了無數次企圖加害弟弟的土地。
由於不小心的田間工作,曾子弄壞了壹把秧鋤。他父親看到後,用棍子打了曾子。幾個小時後,曾子起床,回到自己的房間彈鋼琴,告訴父親他無事可做。
夫妻的本意是夫、養、妻、服,夫妻的定位自然非常明確。
當生產力提高,人口增加,完全住在壹起不現實,那麽就會出現小型化的家庭,壹般是同壹個家庭住在壹起,主家五六口人。氏族對它的控制減弱了,有了相對的自由,但還是聚集在壹起,這是農業社會的本質決定。在陸地上生活說明人是固定的,很少移動,壹個外姓的人會受到歧視或排斥。這是對土地的守護,也是對土地的熱愛。
這時候,母子的家庭結構擠入了父親的角色,最終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傳統出身家庭。
它脫胎於宗族,自然繼承了宗族模式。父母和族長壹字之差,母親還是做輔助功能。家庭事務,孩子的成長,陪伴仍然是媽媽們需要考慮的問題。當然,父親也會開始介入。比如孔子的宮廷語言就很有名,這是父親深度介入子女教育的重要表現。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也是固定的,慈母嚴父,壹陰壹陽,壹柔壹剛,內主外主。養育孩子的重任還是由母親來承擔。比如孟子、孔子、劉備等人都很早就失去了父親,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成長。
《壹切都好》裏的蘇大強和趙美蘭是壹種錯位。母親過於強勢,兒子就會顯得相對弱勢。歷史上比較厲害的女性有西漢的呂後,唐朝的武則天,清朝的慈禧等。他們的兒子即使在皇帝的位置上也是軟弱的。
出身家庭的孩子應該如何對待父母?這個也有詳細的規定。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要求太多了。隨便看看就能發現很多,我就不說了。其他人呢?比如怎麽對付妳老公?
《左傳》中記載了這樣壹個例子,鄭國有壹個叫紀忠的大臣,權力很大,威脅到了當時的君主。我該怎麽辦?國君以高官誘女婿,希望女婿殺老丈人。這個消息被他女兒知道了,她女兒問了她的母親、父親和丈夫。由此可見,媽媽們的教育和溝通依然承擔著重任。
永吉知道了,對母親說:“父親是誰,丈夫是誰?”他的母親說:“男人是丈夫,父親只有壹個,胡可以相比。”
有了明確答案的永吉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親。姬仲殺了女婿,永姬失去了丈夫。
這大概就是中國傳統的原生家庭的家庭倫理吧。家人之間的關系是血濃於水,是完全的利益融合。女人在婆家有沒有地位,取決於她在社會上的地位。古代殺三族九族的刑罰也加劇了這種利益集團。
城市化以後,人口不再困在土地裏,可以自由流動。可見,春運高峰每年要運送近20億人次。壹旦人口開始流動,傳統的中國家庭就會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壹種新的家庭結構,即現代家庭模式。這種家庭模式最大的亮點就是註重平等。
夫妻相互獨立,子女和父母沒有優劣之分。他們是相對平等的,沒有那麽多禮儀和要求。有人說這代表了壹個新的方向,和傳統家庭相比很完美。
知道了這些,我常常想,這只是靜態和動態的區別,各有各的優勢。
傳統出身的家庭,成員之間責任明確,分工明確,家族傳統能夠很好的傳承下去。這些優勢是現代家庭所不具備的。現在家庭成員分工不明確。夫妻兩個都要上班掙錢。自然,他們有時會為家務爭吵。原來傳統家庭孩子的成長都是由媽媽來承擔的,現在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大大減少了,休完產假還要回去工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缺少母親的陪伴會給他成年後帶來壹系列的問題,但高節奏的生活和雙職工模式顯然無法滿足這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