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與殺魚節有關的傳統

與殺魚節有關的傳統

殺魚節,也被當地人稱為求雨節。相傳古時候有壹條龍不滿苗族人勤勞織布,山谷裏全是滿倉,於是化為壹條魚來到人間,施法讓天下久旱無雨,苗族人紛紛離家出走。在逃跑的路上,村民們得到了壹個老人的建議:“如果下大雨,妳必須打敗龍。”壹個名叫顧兵的年輕人自願去找惡龍算帳。最後,龍被制服了,顧兵因傷勢過重而死。為了紀念英雄顧兵,苗家決定每年舉行壹次殺魚節。當然,今天的殺魚節不再是與龍的戰鬥。參加殺魚的人只需采集壹些“花”、“鮑忠”、“苦壇子”之類的中草藥,交給村裏的“漁民”,就能獲得殺魚的資格。“漁翁頭”壹般由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主持殺魚節的儀式。廣中村委會主任王躍的父親曾是漁民。王躍因為繼承了父親的生意,加上自己殺魚的技術高超,自然得到了村民的認可。用來殺魚的魚叉就像是歷史的見證。魚叉由鐵和竹子制成。鐵魚叉分四叉和六叉,有尖齒和倒鉤。魚竿長約2-3米,魚竿的手柄上綁著壹根20-30米的細繩。新竹制作的魚叉韌性好。

殺魚節其實是當地人的壹種娛樂。人的目的不是釣魚,而是借機唱歌跳舞,走親訪友。釣魚的時候用魚藥來輔助。據說魚藥是老王渺冒著生命危險采集的,魚藥的麻醉程度要有效,不要太傷魚苗。“香葉”能使魚昏迷,但魚昏迷後沈入河底。如果妳看不見魚,妳就不能殺死它。因此,苗族人在“香葉”中加入了壹種能刺激魚眼睛的草藥“鐘保羅”。吃了魚之後,它會壹直跳到水面上,這樣人們用魚叉殺魚就方便多了。魚藥的配制並不復雜。將采集的“花”和“鮑忠羅”切碎、曬幹,然後搗成粉末,按壹定比例制成魚藥。“苦檀香”毒性大,壹般不用。

在山裏采集草藥是女孩和男孩的專利。采藥季也是年輕人談戀愛的好機會。姑娘們三五成群,穿著戲服,壹邊采藥,壹邊唱著順口溜。如果雙方心情相同,女生會在殺魚節主動邀請男生壹起吃魚和飯。

魚吃藥就像人喝酒。魚的麻醉時間與其大小和種類有關。魚很快就會在流動的河水中蘇醒。殺魚人應該眼明手快。另外,盡管兩岸陣容龐大,但殺魚節真正釣到的魚也不過百十斤。現在,兩岔河的水質不如以前了,魚也少了。平時不允許大家在指定殺魚的河段捕魚,殺魚節後要維持壹段時間。殺魚節的早上是村裏最忙的時候。奇怪的是,進進出出的都是男人,卻不見女人的蹤影。據當地老人說,殺魚節就像是男人的節日,女人壹般不參與籌備。殺魚節前夕,夫妻不能同床共枕;在殺魚之前,男女不能相見。如果他們碰巧在路上相遇,他們應該互相說些吉利的話。去河邊殺魚,男人往上遊,女人往下遊,到了河邊,約束自然解除。誰要是違反規定,不僅殺不了魚,還回不了家。

其實女人也沒閑著。他們正在廚房忙著準備魚飯。在殺魚節期間,全家人去河邊吃飯。魚飯是自制的臘肉、鹹蛋、香腸,米酒自然少不了。村民們聚在壹起猜,好不熱鬧。如果魚飯是未婚少女送的,那肯定有湯圓。湯圓是女孩和男孩表達感情的紀念品。男青年看女生,會主動討湯圓吃。誰的飯團被吃光了,說明這個女孩有很多追求者,她家覺得光榮。在通往河邊的幾個路口,我們遇到了幾個神情嚴肅的哨兵,他們是“魚頭”派來的“欽差大臣”。不吃魚藥的人被視為偷獵者,魚叉會被沒收或剁掉。不管天王老子,沒有魚藥是過不了關卡的。據說當地壹個長官拿著魚叉去湊熱鬧,哨兵不允許他下水,只好回家。

如果壹個村民的兩把叉子同時刺到壹條魚,“欽差大臣”會根據不同情況做出裁決。如果另壹邊有壹個人,就把魚切開,壹人壹半;如果都在同壹個岸上,就把魚切成兩塊,各拿壹半。老規矩是約定俗成的,村民不會有爭執,但“部長們”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這項工作全是義務勞動。想吃魚,還得靠自己的本事。

“下藥了!被下藥了……”王躍站在二岔河源頭,壹聲令下。“下藥”的消息壹路向下遊傳來,人們的喊聲在兩條岔河河谷間回蕩。幾十袋魚藥同時倒入河中,魚藥在河中濺起巨大的白色水花,翻滾著沖向下遊,河中彌漫著魚藥的清香。河兩岸數萬人頓時騷動起來。等在岸邊的人就像警覺的獵人,緊張地盯著河水,捕捉著水面上每壹個微小的波紋,他們的魚叉蓄勢待發。接下來就是看誰的眼疾手快了。傍晚時分,身著盛裝的女子帶著米酒和臘肉來到岸邊。在河邊吃魚和米飯就像壹次大型野餐。婦女們在二岔河的終端沙洲和草地上等待,擺好食物和酒,歡迎他們的家人和朋友。魚飯的好壞代表了壹個女人的德行。誰的菜做得好,客人多,在女人眼裏才是最可敬的。壹邊招呼自己的男人吃飯,壹邊盯著別的魚筐,互相炫耀自己男人的成就。

半夜11點,晚飯終於上桌了。晚餐是鯰魚。鯰魚按照傳統習慣做成“清水白魚”。制作過程非常簡單。魚被切成大塊。清水是這道大菜唯壹的“調料”。煮壹下就好了。上菜時,加壹盤辣椒蘸水。村裏沒有壹家是靠打魚為生的,吃魚也不容易。魚壹定要當天吃,主要是魚比較新鮮,魚藥是中草藥,不會害人。

  • 上一篇:《白酒變》(7)國臺:從經驗到智慧的跳躍
  • 下一篇:民勤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