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李:神學與哲學是敵是友?

李:神學與哲學是敵是友?

問與答。儒家思想:

德國哲學家像康德,尼采,叔本華,他們和基督教或者宗教有關系嗎?

A & amp李:

準確地說,他們是在基督教文化傳統中長大的。他們的體系與基督教思想有著內在的聯系。

有無法解決的親密關系。

甚至像尼采,我們說二十世紀批判基督教和宗教最尖銳的思想家,其實他的很多思想武器都是在基督教文化的熔爐裏鍛造出來的。可以說他是反傳統、反基督教的,他離不開基督教傳統。自從基督教傳入西方以來,由於基督教在形成自己的理論的過程中吸收了西方傳統哲學的很多東西,即使在壹千年左右的歷史時期,哲學和神學也根本分不開。

近代以後,兩者雖已漸行漸遠,但還有妳和我。哲學中包含了多少神學元素,神學中又包含了多少哲學元素?這是壹個不明確的話題。

問與答。儒家思想:

所以妳覺得如果沒有基督教的理論基礎,能把哲學學好嗎?

A & amp李:

如果不了解基督教,我想至少剛剛從神學中分離出來的現代哲學,還有很多東西我們還沒有搞清楚。

問與答。儒家思想:

從康德翻譯至今100多年,中國學術界在基督教文化基礎上理解哲學與宗教的關系有什麽進展嗎?

A & amp李:

我們中國的文化有壹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世俗文化,所以對宗教總有壹些抵觸情緒。在此基礎上,當我們討論西方哲學,尤其是討論已經從神學中分離出來的現代西方哲學時,總是有意無意地很少關註其自身的宗教背景。

我們剛才談到了康德。康德曾經為人們設計了壹種“理想宗教”,但這種理想宗教本身就是在基督教的基礎上設計的。看起來他是在批判宗教,其實他用了宗教元素。再比如對我們中國學術界影響最大的西方思想家黑格爾。如果妳不理解基督教中所謂的道成肉身學說,妳就很難深入理解黑格爾的精神實質。

問與答。儒家思想:

那妳認為黑格爾哲學中的“精神實質”體現在哪裏?

A & amp李:

我們常常簡單地把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是什麽系統?壹種絕對的精神,這種絕對的精神外化到這個世界上,外化到這個世界上,世界逐漸發展起來,人的思想也得到了發展。

人類精神最終回歸到人類精神中的那種絕對精神。

這和基督教的道成肉身學說很有關系,用的詞也是壹樣的。基督教的化身是邏各斯,黑格爾的哲學是logické,所以如果邏輯這個詞翻譯準確的話,就是邏各斯,邏各斯就是宗教。翻譯過來就是“道”。

背景知識

基督教總會四次傳入中國,跨越1300多年。第壹次是唐代的景教,第二次是元代的耶日克文教。第三次是明末清初。以天主教徒和利瑪竇為代表的傳教士自稱為“泰西儒者”,采取適應本土化的傳教策略,尋找天主教和儒學的契合點,從而產生了第壹批儒教天主教徒。然而,這種適應政策遭到了教廷的強烈反對,最終,中國禁止了宗教。

第四次是鴉片戰爭前後。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傳入是用尖槍坐船來的。隨著軍事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出現了很多宗教計劃,摩擦不斷,甚至義和團運動。時至今日,基督教在中國仍被大多數人視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

A & amp李: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中國的基督教實際上面臨著壹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中國。然而,我們經常更多地在壹些表面現象上談論中國問題。比如它的組織,妳應該停止依賴西方傳教士,中國人應該自己辦教會。另外,比如說,為什麽妳把這個教堂建成西方的羅馬式和哥特式,卻不能建成中式?

但其實更重要的中國是壹種意識形態的中國,宗教本身就是壹種生存體驗。那麽,中國人的生存經驗如何解釋基督教的思想和價值觀?我覺得這是應該努力的壹個主要方向。

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是真正的中國。

問與答。儒家思想:

李老師,妳怎麽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對比和差異?

A & amp李:

從我們中國文化發展的特點來看,我認為,如果把春秋戰國這壹時期看作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大融合,之後由於統治者的需要,造成了獨尊儒術的局面,這似乎是把儒家文化和封建專制結合起來了。其實儒家文化本身就很包容。因為儒家文化的特點更多的是關心天下,比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更關心壹個人如何做好自己的修養,如何建立家庭和社會,最終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用今天的話說,缺乏終極關懷。它不問生死,它不在乎什麽時候死,就給宗教的發展留了余地。儒家不談論死亡或怪力的困惑,這並不意味著它禁止別人談論它。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道教,還有外來的佛教,都可以和儒家互補。儒家不講的可以交給別人,既是儒家包容性的體現,也是繼續讓儒家更具包容性的性動力。但是,如果以此為基礎來看,對於基督教這樣的宗教來說,就有問題了,因為基督教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傳教信仰很強。

用耶穌旨意性質的話說,就是妳走遍天下,向萬民傳福音。因此,在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他決心不要像道教或佛教那樣成為儒家的附庸。

雖然他在基督教傳教過程中也提出了“補儒”的口號,但他不願意做這樣的補充。而中國的傳統文化絕不允許另壹種意識形態與儒家平起平坐,所以歷史上基督教與儒家的沖突是顯而易見的。然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馬克思主義是執政黨的指導思想,宗教作為有神論的信仰,和無神論的指導思想是沖突的。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反對。

當然,近十年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導向和重視不斷加強,以至於現在出現了“國學熱”。

這種國學熱就像某些人狹隘的理解。他們更傾向於將國學局限於儒家,而更多的人可能更傾向於從廣義上理解國學,這樣傳統的道教和佛教也可以納入這壹範疇。在此基礎上,所謂的理學就興盛起來了。但是,在強調傳統文化的同時,不能把傳統文化變成現代西方文化的對立面。這是我們的基礎和傳統。這個沒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繼承儒家思想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而不是把它變成宗教壹樣的原教旨主義和封閉的體系。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覺得我們的傳統才有希望,我覺得我們的傳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批判和拋棄。

說到這裏,我再壹次把話題引到剛才我們說的中國。中國化的基督教是我們壹直努力的方向,但這裏有壹個問題。如何才能讓它面向中國?我們中國的東西是什麽?

我們中國也有很多糟粕,所以我們在談論中國的時候,也要對我們中國文化的精華和糟粕有所了解,而不是用我們的糟粕去改造別人的優秀的東西。這不僅是不可避免的失敗,也是應該被淘汰的現象。

問與答。儒家思想:

我剛剛走進妳的辦公室,看到妳正在翻譯壹本德國神學著作。這是妳最近生活中的什麽工作?

A & amp李:

那本書的作者叫潘納伯格,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德國新教神學家之壹。他寫的書,我正在翻譯的這本書叫《系統神學》,裏面涉及到了系統這個詞,就是用壹個完整的系統,用學術的方式來闡述基督教神學思想。妳想,這是壹個神學家,系統地展示他對基督教教義的理解,可以讓我們了解壹個德國神學家是如何用同樣的方式理解和闡述他的信仰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覺得我們今天對中國基督教的認識,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感性層面。我們需要從理論上或者從系統神學上了解西方的信仰是什麽。

  • 上一篇:確切的出版物是哪些動漫雜誌?
  • 下一篇:總結中國古代社會保障的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