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城市規劃協會2018學術年會上,我們聽到了壹個真實的案例:某國企計劃投資幾百萬元在壹個村莊建壹個鄉村博物館。經過討論,村委會拒絕了投資。由於這個村交通不便,不適合發展旅遊業,現有的工業基地又無法提供每年幾萬元的運行維護費,村裏擔心博物館成為“空殼”,反而成為負擔。
突出規劃引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許多規劃者深入農村描繪振興藍圖。規劃如何真正引領?年會上,與會者就真正“下沈”到農村,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發表了看法。
需要自下而上了解農村。
“幾年前,壹些學者質疑鄉村規劃的必要性,但現在這種聲音已經消失了。”江蘇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技術總監王曉春很高興看到這壹變化。鄉村規劃的理論建設和實踐取得了很大進展。江蘇建設特色農村,將傳統的空間規劃拓展到系統研究、產業開發、建設、組織和推廣。
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何世茂表示,做好鄉村規劃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也是規劃師的歷史使命和大有可為的空間。“但是規劃師真的了解農村嗎?”他認為,大量規劃師的城市規劃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在農村並不適用。“規劃者首先要問自己:妳熟悉農村的人和資源嗎?當地農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麽?妳為他們規劃的美好願景真的適合他們嗎?”
“自下而上了解農村。”中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城市規劃院副院長張毅建議。他說,缺人、缺地、缺錢是鄉村振興的普遍制約因素。但是,到了壹個村莊,它有什麽問題,需要什麽樣的規劃,規劃者不“沈”是看不懂的。鄉村規劃不能忽視產業的發展,但沒有對壹個村莊的深入了解,規劃者很可能主觀地規劃壹個產業。
需要避免主觀規劃行業雷同
與會者提到了當前農村規劃和農村發展中的問題。“鄉村規劃的框架越來越復雜,內容也越來越復雜。但是最後發現很少。”王曉春分析,“人們常說規劃是‘龍頭’,但我們需要客觀地認識到,規劃並不能解決壹個村莊面臨的所有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傳統的鄉村規劃擅長四個字“生態宜居”,這20個字是壹個完整的體系,缺壹不可。策劃者需要多註意另外16的話。
我們不回避工業相似性的問題。何世茂查閱過很多鄉村規劃項目,留下的印象是“鄉村旅遊壹炮而紅”——很多村莊不管有沒有條件都規劃旅遊項目。他告訴記者,當他得知某村拒絕鄉村博物館時,不禁為這位村幹部的理性點贊。
產業的相似性在於規劃沒有準確判斷農村地區的特色“資源點”。鄉村要振興,無疑要有自己的特色。無論壹個村落的特色是山川、祠堂、民俗還是其他東西,規劃者都要有很深的了解。何世茂建議,要重視對特色“資源點”的評價,“資源點”在被認定後,能夠得到很好的挖掘、激活和放大。
農村規劃需要與創新相結合。
去年,南京規劃設計院對邳州市官湖鎮仙仙村做了規劃。規劃人員走訪村民、鎮村幹部,發放問卷,聽取他們對住房和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意見。訪談和問卷調查的結果起到了規劃的作用。該院副總工程師王毅說:“規劃也是壹項協調工作。協調政府、村民、開發商等各方意見,尤其是讓村民積極發揮主體作用,是村莊規劃成功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他建議,農村在組建特色鄉村建設隊伍時,不僅要有規劃設計、產業規劃、景觀設計、建築設計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還要聘請包括農村工匠、村幹部在內的鄉村顧問,並在隊伍內部吸收村民代表。
在連雲港市贛榆區黑林鎮小爐山村,規劃師探索出壹條“規劃-設計-施工”壹體化的鄉村建設新路子。駐村設計師對村莊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進行全過程管理,對工程質量、安全、工期、成本全面負責。駐地設計師可以根據場地問題優化設計方案,使規劃設計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王曉春參與了常州市武進區壹個鄉村規劃項目的討論,發現這個項目整合了村莊土地利用規劃和傳統村莊規劃,實現了農村“多規合壹”,使建設項目和土地用途調整同步進行,有利於規劃建設項目落地。他說,省城和鄉村規劃設計院也在創新,將傳統規劃與規劃運營、建設實施、土地制度互動,希望在鄉村規劃中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
村莊種類繁多,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發展套路,立足現實進行規劃,才能期待農村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