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65438年7月31日,曹偉智庫第113期沙龍邀請了曹偉智庫學術委員、信息社會50人論壇理事、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原理事長楊培芳進行主題為“信息哲學與第三種經濟形態”的演講。楊培芳教授指出,最根本的變化是從壹元論、二元論到三元協同論。只有確立“壹分為三”的哲學,才能突破農業時代的壹元論和工業時代的二元論,實現傳統經濟向第三種新經濟形態的轉變。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而成:
老師們,朋友們,下午好!感謝妳們在休息期間勇敢面對高溫和病毒的威脅。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信息哲學與第三種經濟形態”,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我想從自然哲學的高度來看待技術的發展,經濟的進步,社會的未來,所以我還是先講信息哲學吧,然後再提出第三種經濟形態的概念。
先說信息哲學的問題,可能比較燒腦,盡量好玩。
壹、哲學的內涵
首先,我認為哲學是科學的理論升華。教科書上說哲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我覺得用理論來升華比較好。按領域可分為自然哲學、社會哲學、人文哲學,或稱自然原理、地理原理、人文原理,對應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按照道家的理論,最根本的、起主導作用的不是地理、人情道理,而是自然道理,也就是自然哲學。老子稱之為:無路之路。人是在實踐中認識到自然規律的,妳怎麽描述都不等於那個不變的規律,只是無限接近而已。
二、壹分為二到壹分為三
當前,人類社會正面臨百年壹遇的大變革。最根本的變化是自然哲學要從壹元論、二元論轉向三元協同論。
壹分為三的哲學怎麽站得住腳?我敢提出壹個假設:宇宙萬物皆源於氣(氣)。氣是什麽?我認為這是壹種原始信息。原始信息發散成能量,匯聚成物質,能量+信息+物質,孕育萬物。
維納是信息論的創始人。他說,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這裏維納說了壹個重要的東西,就是信息是物質和能量之外的東西,信息是宇宙的第三個基本存在。
最近,楊振寧先生說,生命的進化有壹張圖紙,這張圖紙在宇宙誕生時就準備好了。大自然只負責組裝零件,排除錯誤組裝的東西。那麽在宇宙誕生之初,信息是與物質和能量同時誕生的,還是在能量和物質誕生之前就有原始信息?這肯定是有爭議的,但我基本上同意楊振寧。
第三,信息是事物的熵減或秩序的差異。
信息到底是什麽?用自然哲學的話來說,就是熵減。宇宙爆炸後的那壹刻,只有無限壓縮、無規則、熵最大的宇宙之湯,隨著宇宙的冷卻,開始多元化、有序的擴散。
只要宇宙繼續膨脹,就會經歷越來越復雜有序的熵減過程,宇宙就會坍縮,進入熵增過程。目前宇宙年齡約為654.38+05億年。當它開始坍縮時,可能會進入熵增過程,最終回歸混沌。
所以我覺得信息就是熵減,或者說事物在順序上的差異。沒有差別就沒有信息,亂和亂都不是信息。
正如蕭伯納所說,“沒有物質的世界是空虛的世界,沒有能量的世界是死亡的世界,沒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亂的世界。”所以物質不是信息,能量也不是信息。
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鐘以信教授是我國最早的信息論專家。他曾將信息定義為事物存在和變化的狀態和方式。後來,鐘義新校長把信息的定義修改為:事物變化狀態和方式的自我表達。
四、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突破
20世紀70年代,隨著光纖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明以及通信和計算機的迅速普及,人們意識到人類將從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
以前信號源是用蘆葦草在烽火臺裏冒煙,現在信號源用半導體激光器。那麽,現在的通信傳輸技術到了什麽程度?現在,密集波分復用技術可以實現。壹根細光纖可以進入1024束激光束,每束激光束每秒可以攜帶40G到400G的信息,單根光纖可以達到每秒400T的傳輸速率。
第二個突破是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現在芯片精度已經達到了5納米,也許還能達到3納米或者2納米。以後不壹定要用超高集成度的芯片,會用雲手機。通過可穿戴設備,我們只需將手機屏幕放在袖子或衣服上,就可以連接5G/6G網絡。此外,還可以將芯片植入大腦,直接控制智能設備。
第三個突破是物聯網和區塊鏈協議。它可以實現萬物互聯,永遠在線,網絡完整。
五、按生產力劃分的三種人類文明
人類文明可能是壹次叠代,而不是突然死亡。人類社會在經歷了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兩個階段後,正在進入信息文明階段。未來會有智能文明或者生態文明社會嗎?很多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童天祥先生和我爭論說,未來的社會不是信息社會,而是智能社會。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認為未來還會有第四次浪潮,第四次浪潮是智能技術。現在有些人擔心智能機器人會消滅我們所有人。我認為未來可能取代人類的技術只有壹種,那就是蛋白質基因重組技術。蛋白質基因技術可能會把人類升級為更高級的人類,現在我們這些必死的人類自然會被淘汰或者滅絕。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農業生產力必然產生以封建領主為首的社會,工業生產力必然產生以資本家為首的社會,信息生產力必然產生以智力勞動者為首的社會。現在很多人開始詛咒智能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消滅了大量工人和工匠的工作,導致工匠消失,工人失業。人類的勞動模式可以分為:純肌肉-位置移動-機械操作-信息操作-智能創造,這是壹種五級勞動模式。
第壹關是純肌肉勞動。比如以前電臺需要配壹個搖滾(發電機)劇組,只要精力充沛就行。
第二級勞動方式是換位勞動。比如裝貨、裝貨、搬運工等。
第三層次是機械操作勞動。駕駛汽車、叉車、飛機也將逐漸被無人駕駛技術取代。
第四個層次是信息運營勞動。主要經營電腦及相關設備。
第五個層次是智力和創造性勞動。可以看出,除了信息操作勞動和智能創造勞動外,其他勞動方式都將被信息智能技術所取代,相應地,信息操作和智能創造勞動的種類和崗位也將大大增加,就業方式也將多種多樣。當然勞動強度會降低,休閑時間會延長。
由於信息技術和信息經濟的發展,人類的社會行為也在發生變化。所謂人性問題,貪婪利己是動物本性,利他是佛性,合作互利才是真正的人性。如果說人類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還是有壹些獸性的,因為信仰的原因,也有壹些佛性,但不代表主流。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數學家納什說“人性是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復雜統壹體”。人類除了低等生命的食物和性基因,還有同心、慈悲、同理心,甚至利他、犧牲、正義的沖動,這才是真正的佛性。
隨著宏觀環境和微觀氣候的變化,將會有三種不同的人性組合來支配人們的行為,合作共贏將成為信息時代人性的主流。
不及物動詞整體論、控制論和協同論
在農業時代,中國形成了壹元整體主義的價值觀,而在工業時代,西方出現了個體還原論的價值觀。在信息時代,需要突破兩種傳統價值觀,樹立相關性和協同性的價值觀。
老三理論是以系統為對象,以信息為手段,以有效控制為目的的過程,適用於簡單的科學機械。新三論以耗散結構為導向,以突變理論為基礎,以實現協同為目標,適用於復雜科學的生態過程。
在經歷了權力支配和資本競爭的時代之後,人類社會正在走向信息協作的新時代。協同既不是大同,也不是無原則的和諧。協同的主要特征是差異化的優勢互補。協調經濟形態的最高階段是實現馬克思設想的“社會自我管理”。
只有信息生產力高度發達,才能為社會自我管理創造必要的條件。或者如恩格斯所說,信息技術及其網絡是“除了由社會直接占有以外,不適宜任何其他占有和管理的生產力”。
信息生產力將推動三大結構變革,信息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都面臨著相應的變革。改革的主要趨勢是從中心輻射、分級控制到扁平互聯。
七、信息經濟的六大定律
中國信息生產力的驚人發展主要得益於信息技術的三個基本定律,即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信息產業也有三大定律:達維多定律、新塔爾定律、比特需求高斯定律。信息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巨大差異導致了傳統經濟模式和理論的失敗。
八、互聯網的三個時代精神
互聯網有三個時代精神。前陣子互聯網企業界對互聯網思維談了很多。於是,每個互聯網公司都有自己的壹套互聯網思維。我總結並提出三種互聯網精神:開放精神、平等精神、包容精神。這三種精神可能比思維更加客觀和穩定,同時也凸顯出不同於傳統經濟的經濟特征,對傳統經濟模式和理論形成更多的挑戰。
九、新舊經濟的成本收益特征不同。
我們來看兩條曲線。第壹個是傳統的工業成本收益曲線。
傳統工業成本收益曲線
信息產業的成本收益曲線
二是信息產業的成本曲線。兩條曲線完全不同,遠端甚至相反,壹條是U型,壹條是L型。傳統經濟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它消耗大量的物質資源,有明顯的生產邊界。信息經濟主要消耗集成電路和光纖。用的越多,越經濟。遠端是無國界的,可持續的。這使得很多傳統的經濟分析工具開始生銹,包括線性分析、抽樣法、梯度開發等。傳統經濟理論無法解決當前和未來的經濟問題。
X.第三種經濟形態與三類市場主體
著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布坎南晚年發現,現代經濟學在快速發展中失去了拯救世界的激情和公平的夢想。北京大學厲以寧教授很早就提出,經濟運行不能只靠政府調控和市場規律,還需要道德作為第三只手。但是,道德離開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就只是壹句空洞的口號,蒼白無力。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以5G為代表的信息生產力時代。中國壹定能夠超越農業時代的性善論和工業時代的性惡論,在協同互利的哲學基礎上,創造出適應整個時代的新經濟理論和新市場經濟模式。
立足點是突破中央計劃和自由市場的雙重語境,建立新時代的第三種經濟形態,與市場經濟形態相配合。當前,迫切需要建設三類市場主體:公益性企業、商業性企業和社會化企業。這些低成本低利潤的社會企業,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和網絡平臺,是第三類經濟形態的微觀基礎和落地形態。
Xi。市場、政府和社會
解構容易,建構難。現在任何人都可以批評原來的東西,但建立壹個新的東西有多容易?用休謨的話來說:“沒有壹個科學家在最初發現真理時會被說服,但他們會在不斷證明的過程中逐漸增加信心”。政治和宗教是不同的。
協同互利的新經濟形態是烏托邦還是必然?我們應該比較大同思想。中國人的價值在於最早提出的大同思想,但已經不適用於現代。世界大同源於孔子的《大同書》。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和人類需求的多樣化,實現大同思想顯然是不可能的。社會協調的核心是差異化和優勢互補,這是基於社會分工規律和信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
未來的社會治理依賴於政府、市場和社會,社會化的組織和企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前社會的主要癥結源於先進生產力和落後生產關系的矛盾。我們的身體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我們的思想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工業時代,甚至小農經濟時代。每個人都離不開自己的時代,但每個時代都需要壹群站在時代前沿的人。
以上內容是我的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