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歷史文物展覽
《棗莊歷史文物展》展示了反映棗莊從北新文化到明清各個階段歷史的代表性文物,讓觀眾了解棗莊,認識棗莊。西廳分為北新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商文化、周文化、春秋戰國文化等單元。
展示精美的陶器。打磨精細的石器、精美的青銅器等文物,輔以圖表、解說、照片,讓觀眾對先秦時期棗莊的歷史壹目了然。東館主要陳列漢代至明清時期的文物,包括陶器、青銅器、石雕、瓷器和佛像。配以漢畫像石拓片、古城遺址照片、器物復制品和描述,力求生動活潑,集知識性和觀賞性於壹爐。
小果郡的貴族墓
《小果貴族墓出土文物專題展》展出了山亭東江村出土的103件小果貴族隨葬品,經過專業人員的系統整理和研究,在棗莊博物館向公眾展出,未成年人將免費參觀。
春秋初期蕭綽貴族墓地的發掘,破譯了多次出現在《左傳》、《春秋》等史書中的歷史之謎,展示了棗莊燦爛的古文化,同時也為閆氏溯源獲得了實質性的證據。據了解,小果貴族墓地發掘後,引起了海內外考古、史學界的廣泛關註,臺灣省內也有嚴姓人士前來認祖歸宗。本次考古發掘出土的103件隨葬品中,有24件青銅器有銘文。在棗莊考古史上有很大的價值。展廳的布置將以淺黃色為主,櫥櫃上安裝不同形狀的射燈,既體現了高貴典雅的古典風格,又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
漢畫像石展示
漢代畫像石是漢族人在墳墓和祠堂的墻壁上雕刻的裝飾性石頭壁畫。在內容上包括神話傳說、法律法規、風土人情等方面。在藝術形式上,它繼承了戰國時期原始的繪畫風格,開創了魏晉風度藝術的先河,奠定了中國畫的基本法規。漢代畫像石與商周青銅器、南北朝石窟藝術、唐詩宋詞壹樣,數百年來壹直走在前列,成為我國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和瑰寶。
離石是我國漢代畫像石的主要分布區之壹,大致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天仙世界,描寫墓主人死後祈求進入的仙境;壹種是現實主義的人間圖景,描寫墓主人生前的幸福生活。
在神話傳說的題材中,有常見的紅鳥、三足鳥、雙頭鳥,包括雞頭、牛頭、獨角神馬等。有虎車、鵝車、狐車、豹車、魚車、狗車、龍車、馬,還有董、西王母、、雙龍等。為了保證墓主人在冥界平安,石質浮雕墓常刻有吉祥動物,如浦頭環、朱雀、青龍、玄武、白虎等。鋪頭刻在墓門上,是傳送門的標誌。店頭應該是饕餮的進化,刻在墓門上辟邪避鬼。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方位之神,職責是保衛四方,避兇。除了反映神話傳說和童話故事的內容外,還有壹些反映貴族生活的題材。在這類題材中,有高樓大廈,有高層,主人在這裏宴飲聊天,下棋聽歌,有的奴隸捧食寫字,有的則以迎客的形式手把手。
魯南民間泥人展
《泥人張》創作題材廣泛,或反映民俗,或取材於民間故事。
舞臺劇,或者直接取材於《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造型作品不僅形似,而且形似神似,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境地。“泥人張”彩塑簡單、典雅、明快,用料講究。它捏出來的泥人歷史悠久,不幹不裂,栩栩如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泥人張彩素屬於室內展覽雕塑,壹般體積較小,高約40厘米。可以放在書桌上,也可以放在架子上,所以又叫架子雕塑、彩色造型藝術,是壹種廣泛應用於各種環境裝飾中的藝術形式,在服務社會、美化環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塞外草原古韻風情
2014 12棗莊博物館與內蒙古包頭博物館聯合舉辦“塞外草原古韻風情——內蒙古包頭博物館館藏巖畫、唐卡、文物展”,來自內蒙古的80余件文物亮相棗莊博物館。這些文物將為棗莊市民打開壹扇草原文明的歷史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