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考入佳縣高笑鎮。
1928年,我和大哥劉春元在米脂縣東街小學上學,1年。5月,劉儀偉經人介紹加入* * *生產青年團。
1929年,大哥離開米脂,回到佳縣(今佳縣)西鎮小學讀書1.5年。
1930年夏,考入省綏德師範學校。在這裏,他讀了許多進步的書籍,如《生產者黨宣言》、《青年流浪者》、《反正前後》、《西線壹切平靜》等。,這對他啟發很大,勇敢地參加了學校的學生鬧事。他經常上街演講,貼標語遊行,與國民黨頑固派、土豪劣紳鬥爭,綏師改良師生的革命行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反感。“白色恐怖”很快襲來,組織被瓦解,學校被關閉,劉清被迫回鄉務農半年。
1931年,哥哥春元在東北教書賺錢,資助劉清在榆林省第六中學讀書。他苦心鉆研,開始鉆研文學作品,經常閱讀魯迅、郭沫若、茅盾、高爾基等人的作品。在他深邃的思想中,奠定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從初中二年級開始學英語,壹年後能看懂壹般的原版英語。1934年夏天,劉清考上了Xi安高級中學,開闊了眼界,豐富了閱讀內容,增長了見識,增加了對文學的興趣。她特別向往進步文學,開始自學俄語,引進蘇聯文學,走上業余創作的道路。我經常在學校寫散文和詩歌,翻譯外國短篇小說並在報紙和期刊上發表。
1935年,“壹二·九”學生運動波及Xi安。他積極參加示威遊行,宣傳抗日,呼籲“停止內戰”。當時,劉清是Xi安高級中學學生會負責人,是該校高中生刊物《救亡路線》的主編,不斷鼓勵Xi安學生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鬥爭。
1936年,震驚中外的Xi事件發生,學生運動再起,劉清積極參與。65438+2月底,經董學元介紹,認識了來自延安的李壹氓和馮文彬,加入了中國* * *生產黨。他參加了李壹氓領導的陜西省委臨時宣傳委員會的工作,擔任學校黨支部宣傳委員,曾任xi學生會刊物《學生之聲》主編。在《學生之聲》雜誌上,他發表了《毛澤東與斯諾的對話》和短篇小說《等車》。
65438年至0937年,劉清高中畢業,任《西北文化日報》副刊編輯,負責Xi青聯工作。當時“九壹八事變”已經發生了六年,東北淪陷,華北告急,祖國危亡。劉清利用報刊鼓勵人民起來抗日。那壹年,平金淪陷,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和天津北洋理工學院的部分師生流亡Xi安,創辦西北臨時大學。兩個月後,劉清被該校的俄語選修課錄取,在學習俄語的同時,她從事蘇聯文學翻譯工作。由於日本飛機頻繁轟炸,學校於1938年4月遷至陜南城固,但劉清沒有去。他跟隨八路軍到前線作戰,開始了他的創作活動。
1938年5月至1939年7月,劉清在陜甘寧邊區文聯擔任海晏詩社、人民娛樂改良協會書記,兼黨務工作。翻譯了西班牙語小說《此路不通》後,他和劉祖春到晉西北前線采訪,先後發表了多篇通訊報道。
1939年春,回到延安,隨人民劇團到陜甘寧邊區九縣體驗生活。6月回到延安,寫了兩部小說。8月再次上前線,在115師獨立支隊2團1營和129師386旅771團任文化教員。1940 10回到延安,在抗聯工作。他寫了《誤會》、《受害者》、《地雷》、《壹日之伴》、《廢物》、《被侮辱的女人》、《在我的家鄉》、《喜事》、《大地之子》和《三》。後來,他將這些作品收藏在他的第壹本短篇小說集《地雷》中。
1942,延安整風運動開始。劉清暫時放棄寫作,參加了整風運動。1943年2月,組織上派他到米脂縣民豐區陸家澗鄉當文書。他經常深入農村發展黨員,帶領群眾減租減息,組織大規模的生產運動。艱苦的工作和艱苦的農村生活使他生病了。在緊張的春夏秋冬,他讀完了《斯大林選集》五本。在工作實踐和學習的啟發下,他不想去農村工作的想法和感受有了根本的改變。劉清已經在這個鄉鎮工作了3年,收集了很多信息。3月6日1945,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他的《米脂民豐區三個鄉鎮改造小組領導經驗——三個鄉鎮班幹部總結》。也是在這裏,他的小說《植谷》手稿完成。1945 10,劉清帶著《植谷》手稿去了東北,開辟了解放區。
1946年2月,劉清到達大連,負責接收整頓大眾書店和印刷廠,並開始修訂《植谷》。1947年7月,東北光華書店出版了他的第壹部小說《種谷的故事》。這部作品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發表的第壹部成功作品。人民文學出版社6月正式出版195110。共印了7次,發行了70萬份。1946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1947年,西北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向陜甘寧邊區發起大規模進攻。劉清想回到陜北,體驗壹下戰爭生活。後來由於戰爭和交通堵塞,她被留在冀東參加土改半年。
1948 10回到陜北,解放戰爭已進入大反攻階段。他深入米脂縣城,以著名的“沙家店戰役”中的壹家糧店門前為題材,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廣泛搜集小說《鐵壁》的素材。
1949在秦皇島寫完了這本書。人民文學出版社共印刷1951、1958、1976 13次,發行壹百多萬冊。後來,劉清參與創辦《中國青年報》,擔任《文學副刊》編委和總編輯,培養了壹批青年作者。然後他和壹個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了蘇聯。1952年8月,劉清被任命為陜西省長安縣縣委副書記,主管農業互助合作。他深入調查研究,向區鄉幹部和農民講述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親自指導王莽村的“七壹聯合農業社”和皇甫村的“勝利農業社”。使長安農會運動健康發展,成為陜西和西北地區的先進典型。1953年3月,辭去長安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開始定居皇甫村,住在破廟裏,專門從事小說《創業史》等文學作品的創作。
1960年4月,劉清向王曲公社捐贈16065元用於工業基礎設施建設費用。1961年,他開始寫《創業史》第二部時,提前向中國青年出版社借了5500元,為皇甫村支付高壓電線和電線桿的費用。從1963到1964,劉清兩次參加了長安縣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他鋌而走險,與大面積極左思潮作鬥爭,保護了壹批農村幹部,贏得了民心。在長安縣,他還寫下了“這裏是早晨”和“燈塔,照耀我們!”!散文集如《皇甫村1955的秋天》、《王家父子》、《鄰居瑣事》等。還寫了王曲人民公社的田間生產點,怎麽泡綠肥,農畜養殖三字經,審美筆記,鐵打硬漢。
從65438年到0966年,文革開始,劉清被扣上了“反動當局”、“黑人作家”、“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執政黨”的帽子,失去了自由,身心備受摧殘。後來西北大學、Xi交大等單位派人到長安調查了壹個月,寫了壹篇《劉清在長安十五年》的長篇報告,肯定他歷史清白,工作正派,作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1967年9月,“四人幫”的黑爪牙到處宣傳劉清抗戰時期在四川從事間諜活動,說他是“特殊嫌疑犯”,是“文革”的幕後“黑手”,再次把他關進“牛棚”,折磨了四年。在此期間,他家破人亡,夥伴馬外被迫害致死,但他始終立場堅定,毫不動搖,毫不妥協,堅持真理,堅決反抗林彪、江青的殘酷迫害。但是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1972年,周恩來總理得知劉清病危,指示中央衛生部妥善安排,並囑咐陜西省主要負責人照顧劉清。同年國慶節,周總理讓人民日報記者給劉清捎個信,希望他好好幹,寫完四本《創業史》。劉清深受鼓舞,又認真修改了《銅墻鐵壁》和《創業史》。1978年,在陜西省出版局和省委召開的文藝創作會議和《延河》編輯部召開的小說創作座談會上,生活是創作的基礎,進壹步闡述了美學思想。5月,1978,劉清赴京治療。他想利用醫院的現代化條件支撐自己的身體,爭取時間寫完創業史第二本。但因身體不好,病情嚴重,於13年6月5日下午5時去世,享年62歲。劉清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公墓和長安皇甫村的神和園公墓。在北京和Xi安分別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李先念和陜西省委、省革委會的主要負責同誌出席了追悼會。
劉清是當代著名的小說家。他壹直深耕生活,在農民中生活了幾十年,有著豐富的生活積累。他的小說大多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生活氣息濃厚,真實地反映了近幾十年來主要歷史時期農民的真實生活和精神面貌。他的代表作是創業史的第壹部分。由於四人幫剝奪了他最寶貴的10多年的創作時間,創業史的所有創作計劃都無法如期完成,這是當代文學史上的壹大遺憾。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地雷》(光華書店,第壹版,2月1947),中篇小說《鐵鍬咬人》(延河,4月1958)。小說《植谷的故事》(山東新華書店,3月第壹版,1950)、《鐵壁》(人民文學出版社,9月第壹版,1951)、《創業史第壹部》(中國青年出版社,第壹版,1960)、《小說首次連載於延河1959第4期——11)、《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