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位於黃河中下遊。以黃河老堤為界,形成南北兩種不同的地貌,北部是高灘地,南部是綠沙和沙堿。廢黃河長32公裏,通惠渠長32公裏。年平均氣溫14.1℃,年平均降水量674毫米,無霜期213天。
經濟狀況:國內生產總值118627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03元。現有耕地991.9萬畝,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玉米、大豆,經濟作物為棉花、花生、油菜、芝麻。森林覆蓋率為1.9%。土特產包括蘋果、葡萄和花生。全敏種植葡萄已經超過1000年,被稱為葡萄之鄉。生產的葡萄酒享譽國內外。
交通狀況國內公路總裏程368公裏,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裏42.8公裏。有國道310穿越,全長37公裏;省道2條,全長44公裏;縣鄉公路長287公裏。橋梁64座,1341延米。11鄉鎮風雨無阻通車,442個行政村通汽車。隴海鐵路全長28公裏,縣內有內黃集、野雞崗、全敏和3個車站。
莊周的故鄉,壹處風景名勝,位於青蓮寺村,順河東3裏,城東北30公裏。家鄉東南有壹口古井,名為莊子井,往南6公裏處有壹座莊周墓。白雲寺位於城西南白雲寺村,有武岡和李崗遺址。
給出了民權縣的概況。明朝以前是考城舊領地,清末根據地屬考城、隨州、祁縣。17年(公元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馮玉祥將軍承襲孫中山先生“國民性、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劃綏縣北三區、淇縣北五區,建立“民權縣”治,為民權縣之始。民權縣位於河南省東部,現有人口84萬。東西長57.8公裏,南北寬36.9公裏。該縣西接祁縣,北接蘭考,東接曹西安,東南接商丘,南接睢縣、寧陵。縣城西距省會鄭州151公裏,東距商丘55公裏,南距睢縣25公裏,北距菏澤87公裏。
全敏位於華北平原中南部,黃河沖積扇以南,黃河故道穿縣東北部,是典型的農業縣。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花生和煙葉。隴海鐵路從東南向西北斜穿縣境,境內有全敏、野雞崗、內黃集三個火車站。國道連接口岸至天水310公路,省道閩(泉)河(澤)、閩(泉)太(康)在縣內相交。民權,在古代是富足的,北面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莊周的故鄉,西面是中州著名的佛寺百曲寺,南面是南朝文學家江淹的墓地,東面是春秋時期齊桓公兩會諸侯的聯盟平臺。這些燦爛的古文化遺址,成為鑲嵌在民權大地上的華麗瑰寶,千古瑰麗。民主革命時期,民權人士在中國* * *產黨的領導下英勇鬥爭。民權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努力改造自然,發展生產。逐漸把已經被黃河淹沒的民權之地變成郁郁蔥蔥的綠洲,人們開始過上幸福的生活。
民權縣的建立和演變始於民國17 (1928)年2月。根據建議,這壹地區建在睢縣、考城縣、蘭豐縣和寧陵縣的邊緣,與河北省東明縣和山東省曹西安縣、定陶縣相鄰。地廣人稀,難以治理。國民黨上級政府批準了這壹倡議,隨後在祁縣仁和、新興、西飛、巴河、雙塔、五社壹帶和睢縣第七、第八、第九區另設縣,命名為民權。當時縣分為六區,其中壹、二、三、四區由隋縣劃設,五、六區由齊縣劃設,縣設在李八吉。到8月,壹切準備工作完成,次年通過立法程序建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除1958—1960曾壹度並入開封地區外,壹直屬於商丘地區,不變。
民國18前後,河南曾新設自由、平等、博愛、宜川、景福等縣,均無記載,但此縣盛極壹時。這是這個縣唯壹的縣誌。現存的不多,流傳也不廣。
還有特產~ ~ ~
貢品麻花源於河南省民權縣麻花莊,已傳承200多年。縣誌:青幹龍訪南黃河渡口,壹陣風香。他在路上看到壹個人做麻花,滿身香味,很想吃。和皇帝壹起品嘗,香脆可口,被譽為禦膳。當地官員聽說後,紛紛進貢,並領賞,授予“麻花村”稱號。
宮鬥花被譽為“頂級面食”,不僅獲得了國家專利,還受到了商務部和國家民委的表彰。並在各種比賽中多次獲獎。1999榮獲京九食品博覽會“金獎”,2000年被商丘市人民政府認定為“傳統風味名小吃”,2002年1月榮獲“中國專利博覽會金獎”、“法國科技質量監督評審委員會金獎”。它被中國外貿部作為優質產品推薦給歐盟市場。目前已通過沈陽盛京貿易進出口公司丹東公司銷往朝鮮、韓國,進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