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對仗的文學。這種語言文字的平行對稱,類似於哲學上所謂的“太極生兩儀”。也就是說,世間萬物分為陰陽對稱的兩半,思維本質極其相似。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對聯的哲學淵源和深層民族文化心理是陰陽二元觀念。陰陽二元論是中國古代人世界觀的基礎。用陰陽二元觀念來把握事物,是中國古代人思維方式。這種陰陽二元的思想由來已久。易經
《易傳》中的卦象由陰陽組成,《易傳》說:“壹陰壹陽為道。”老子也說:“萬物負而持陽,沖而以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荀子認為:“天地合而造萬物,陰陽合而變。”(荀子《禮記》)黃老帛書雲:“天地之道有左右,陰陽。”這種陰陽觀念不僅是壹個抽象的概念,而且廣泛滲透到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壹切事物的認識和解釋中。易經序“有天地,則萬物,則男女,則男女,則夫婦,則父子,則父子,則王公大臣,則盛衰,則禮儀。”《易傳》中用各種具體的東西來象征陰陽。陰代表坤、土、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相應的,陽代表幹、天、男、夫、父、君、頭、上、南、雷、火、山、果、紅黃、蒼勁等等。這種無處不在的陰陽觀念已經滲透到漢族人的潛意識中,從而成為民族的集體無意識。陰陽觀念表現在民族心理學中,其中壹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對以“二”“對”形式出現的事物的執著和迷戀。對聯的格式比較嚴格,詞性也是相對的。傳統對聯形式相連,內容相通,語氣協調,對仗嚴謹。
對聯的橫向審批
橫批是指附在壹副對聯頂部的條幅(橫簾、條幅),壹般只用於幾副必不可少的對聯。所謂“橫”,是指橫寫的寫法;“批”即揭示、評論,意為對全聯主題的補充、概括和完善。所以橫向批評要聯系主題內容,特別要精煉(實踐中以四個字為例),還要考慮層次與層次的交替。比如“嫁壹個嫁壹個”、“花壹個月圓”、“愛如氧氣”就是壹些常用的結婚對聯。跨批字和內容也要避免與上下聯的簡單重復。總之,橫向批評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不是畫蛇添足。
對聯的標點符號
現代漢語語境下的對聯要用標點符號。至於和書法藝術的結合,那就是另壹回事了。所有的對聯都是由兩組與上下對聯的意思有關的對句組成的。這種特殊的文學形式決定了對聯的標點符號有其自身的特點,同時也決定了這種特點集中表現在上聯末尾的標點符號上。第壹部分結尾的標點符號,壹般來說單句用逗號;多分句結合分號;在壹些多分句的對聯中,對句中已經使用了分號,句末使用了句號;至於壹些表示特殊語氣的標點符號,毫無疑問應該用問號或者感嘆號。簡而言之,應該根據共同意思的具體情況而定。但盡管有上述理論,實際操作中,對聯有壹種約定俗成的標點方法,是壹種比較簡單的選擇,即上下聯照常使用標點,下聯不使用標點。另外,為了保持上下對聯在形式上的壹致,對聯中壹般不使用括號、引號、省略號、破折號、書名等標點符號。
對聯的書寫格式
對聯(上下對聯)的書寫格式可以橫寫,也可以豎寫,實踐中壹般是豎寫。豎著寫的時候,如果分成幾行,要註意上半部分從右向左寫,下半部分從左向右寫。上端要平齊,下端最裏面壹行(也就是最後壹行)要短。使整個對聯成為傳統的“門”字形。至於橫批的寫法是從左開始還是從右開始,還需要進壹步規範和明確。傳統上,與豎聯搭配時,要從右邊開始;但是因為現代漢語的橫寫格式是左起,所以現在也有人用左起。
對聯的張貼格式
貼、掛、刻對聯時,也要註意上聯在右,下聯在左。這種格式不能隨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