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2022年比亞迪超越的只有壹汽大眾,如果算上整個大眾品牌(包括SAIC大眾),比亞迪在銷量上還是有明顯差距的。
但是2023年,情況就不壹樣了。終端投保數據顯示,比亞迪2023年累計投保已達440798輛,超越大眾427269輛,成為中國市場第壹。
這是中國品牌的歷史性時刻,也是中國乘用車發展40年後,首次有自主品牌實現這壹目標。之前被大家看好的不是吉利,也不是長安,而是比亞迪。
與其說是比亞迪的成功,不如說是合資品牌的孤獨。
我們不能否認,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比亞迪這兩年的銷量確實是爆發式增長。20萬臺的月銷量,在很多年前幾乎是比亞迪的年銷量,現在只是比亞迪的月銷量。
但即便如此,這兩家車企的銷量和巔峰表現還是有壹定差距的:壹汽-大眾之前的月銷量幾乎可以穩定在20萬輛以上,SAIC-大眾的月銷量也可以接近20萬輛。兩家公司總銷量可達40萬輛。
但現在隨著自主品牌的不斷努力,合資品牌的市場被不斷壓縮,南北大眾的月銷量基本都在654.38+萬輛的水平,這給了比亞迪實現超越的機會。
如何實現彎道超車,要從新能源入手。
合資品牌市場的不景氣,與新能源時代的到來密不可分。傳統燃油車領域壹直是合資品牌的優勢項目。無論是大眾的EA211、EA888還是本田的地球夢發動機,自主品牌都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
誠然,這些發動機在參數方面並不優秀,但其燃油經濟性和穩定性表現得到了全球市場的認可;近年來,自主品牌的發動機雖然在參數方面有所超越,但在整個動力總成的匹配和燃油經濟性方面,與合資品牌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所以,自主品牌面前只有新能源。合資品牌因為體量大,在轉型新能源上相對難以決策,而自主品牌有最後立場的想法。畢竟在新能源領域,大家基本都是從零開始,自主品牌不會苦於技術積累,甚至得益於完善的國內供應鏈,在技術研發上更有優勢。
短短幾年,比亞迪拿出了DM-i、E平臺3.0等技術,長城拿出了檸檬DHT技術,吉利拿出了雷神混動,而幾乎所有合資品牌都還在原地踏步。大眾壹直堅持老舊的P2汽車插電混動系統,本田和豐田壹直堅持油電混動,壹直不願意向插電領域發展,這就註定了新能源市場屬於中國的品牌。
我們可以稱之為比亞迪的新能源時代。畢竟比亞迪僅僅依靠新能源汽車就實現了這壹壯舉。同樣,比亞迪也是成功的賭註,搭上了新能源時代的順風車,憑借過硬的產品力實現了彎道超車。
像這樣感人的價格和善良的中國品牌,誰不喜歡呢?
在新能源技術上彎道超車後,自主品牌依然堅持感人的定價理念。
比亞迪將秦加DM-i的起步價下調至9.98萬元,與合資品牌的低檔燃油車幾乎同價位,但動力表現更好,配置更豐富。目前已經輕松做到月銷量4萬。
反觀合資品牌,這個價位的緊湊型燃油車不僅采用了硬塑料,甚至部分車型還需要付費倒車影像。在油耗相對新能源車沒有優勢的前提下,消費者肯定會用錢包做出配置低、用料差的明智選擇。
其實合資品牌也不是沒有技術相對先進的插電和混動車型。比如卡羅拉雙擎E+實現了省油省電,但高達20.78萬的指導價,再加上摳門的配置,即使優惠再大也很難引起人們的興趣。
本田CR-V插電版起步價高達24.59萬元,房融雙擎E+起步價也達到24.88萬元。相比宋加DM-i,在配置和空間上幾乎沒有優勢,油耗優勢也不大。消費者也很容易做出選擇。
打動人心,價格厚道,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因為涉及到車企的利潤;但比亞迪用實踐證明,即使價格厚道,銷量上升後依然能有不錯的盈利表現,值得其他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借鑒,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好事。
結束語
比亞迪超越大眾之後,應該會對其他所有車企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壹方面會激發中國品牌在技術研發上的積極性,另壹方面也會迫使合資品牌繼續通過價格戰來降低價格,穩定銷量。
無論如何,這意味著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逐漸成熟,單純靠信仰和口碑很難在市場上“割韭菜”。產品力和價格才是硬道理。
本文來自《易卡諾》作者。小邵車N,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以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