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把漢代的墓葬壁畫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漢和東漢),從三個方面(即壁畫的布局、內容和風格;壁畫中的人物造型;壁畫的繪畫技巧)來對比分析漢代墓葬壁畫。
首先,從壁畫的布局、內容和風格進行分析
漢墓壁畫按題材大致可分為以下七類:(1)農耕、桑田、放牧、狩獵等,表現墓主人莊園內的生產活動;(2)旅遊、辦公、官員、幕府、塢墻等。,表明墓主的官方經歷和身份;(3)煙具、廚房、宴席、樂舞等。,展現了墓主人的寫意生活;(4)宣傳儒家倫理,強調人身依附的歷史故事;(5)童話故事;(6)天人感應理論影響下產生的吉祥意象;(7)天象,如太陽、月亮、星星、雲彩和象征四個星座的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墓內各類內容物的分布壹般為(1)、(2)、(3)、(4)繪於前、中、後室或耳室,(5)、(6)、(7)繪於墓頂和墓道入口處。
接下來舉例說明西漢和東漢壁畫的布局、內容和風格特點。
首先,西漢壁畫主要布置在墓頂、門檻、四壁、隔墻。早期主要以升天、祖先、神怪、吉祥等為題材進行創作。中後期,天庭祖先被墓頂的星星所取代,但瑞獸仍然很受歡迎。此外,由於儒家思想獲得了主導地位,理性逐漸戰勝了妖魔鬼怪,儒家倫理、忠孝仁義開始主導人們的思維活動,於是墓中出現了帶有歷史故事的壁畫。它的藝術特色是誇張和浪漫。如西漢壁畫《二桃殺三士》的故事,載於春秋時期晏子的諫書中,大意是齊景公用二桃引起他手下三個好動跋扈的勇者發生爭執,從而殺死了他們。照片上有十三個人,分成三組。右邊壹組描繪的是三個壯漢,從右到左分別是谷野子、宮孫潔、田開江,姿勢各不相同。田開江就放在旁邊,幾個盤子裏有兩個桃子。中間組有五個人。在中間,齊景公高大威嚴地站著,兩邊有四個衛兵。其中三個拿著長矛站著,壹個跪著。這種構圖不僅使人物生動自然,也襯托了齊景公的地位。左邊那組有五個人,其中,矮的那個應該是燕英,他左右兩個人是畫師用來襯托燕英的短尺子。這幅壁畫細致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生動地表現了許多人物的不同性格。比如三勇士勇敢倨傲的姿態,持矛侍者恭敬謹慎的態度,高大威嚴的齊景公,矮小沈穩的燕英,都在熒屏上生動呈現。
其次,東漢初期采用了高點透視技術,可以在畫面上表現出遠近深淺。中後期大量運用高點斜視和鳥瞰透視原理進行繪制,技巧提升明顯。神仙鬼怪依然流行,但同時由於權貴莊園的盛行,追名逐利和吃喝玩樂的現實逐漸取代了西漢時期幻想升天的思想。這樣,體現名利的車馬之旅,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烹飪等等。屬官賊曹,反映現實享樂,成為東漢末年墓室壁畫的主要題材。此外,由於佛教的傳入,壹些墓頂上出現了壹些表現佛教思想的宗教題材壁畫。它的畫面分布進壹步規範,根據墓葬中的分工繪制不同的主題。其人物眾多,規模宏大,技巧嫻熟,形象生動,使漢代壁畫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比如東漢末年棒臺子屯壹號漢墓壁畫,裏面有出行圖、宴席圖、廚房圖、守衛圖等。,以宏大的場面描繪了廣泛、細致、深入的社會生活。《廚房圖》描繪了廚房裏忙碌的景象。有的在廚房的桌子上切肉,有的坐在火爐旁燒烤,有的在拔鴨毛,有的在洗餐具,有的在榨汁。廚房裏有雙壺長方形竈、木櫃、盆、壺、案、筐、籠等器皿。龜、獸頭、鵝、雉雞、鳥、猴、魚、豬等。都掛在橫檁條上,可謂是五花八門。其中有壹張畫的是壹個人雙手拿著角,牛似乎很害怕,於是這個人把牛拉到大的尺寸。
二、從壁畫中的人物分析:
(壹)西漢、東漢* * *壁畫中的相似之處:
1.從漢代壁畫的造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人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和漢代“天人合壹”思想的影響。無論西漢還是東漢,其人物造型都有壹定的規律,主要表現在頭像的造型上。人物的頭部是3/4側,1/4側或前側,不考慮身體的正面和側面,也不考慮外形。墓主人(辛莽新安鐵塔墓)的寫實畫像只有壹張,人物準確,姿態安詳。壹方面說明當時的雕塑水平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畫家的寫實能力很強。另壹方面說明繪畫的方式已經程式化了。
例如:①西漢蔔千秋墓頂脊壁畫中,女媧、伏羲的頭部和身體都是3/4邊。
(2)東漢杏園村墓的車馬行旅圖中的人物都是側臉。
2.漢墓壁畫的造型可分為動態造型和靜態造型,動態造型又可分為人物動態和動物動態。人物動態造型壹般是為了表現畫面內容的情節,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身份特征,充分顯示了漢代畫家在人物動態造型方面的高超技藝。工匠們通過藝術誇張在壁畫上真實地再現了生活的生動形態,這是漢代生活的真實寫照。動物造型通過描繪自然,創造出組合的神獸形象,以表達漢族人的浪漫情懷。洛陽漢墓壁畫中的靜態造型也數不勝數。如《鴻門宴》中端莊矜持的伏羲、女媧,左側站立不動的張亮、範增,《二道殺三士》中的持戟人,宴會畫面中站在主人壹邊的侍者,都表現出極其安靜的姿態,與畫面的動態造型形成鮮明對比。
如:①西漢邵溝61號漢墓的鴻門宴。宴席的那壹刻,表面風平浪靜,但人物不同的動作和神態卻烘托出緊張的氣氛,靜中有動。刻畫的人物在手法上依然幼稚,但表情各異,或怒目而視,或怒目而視,或猙獰或悲涼,具有壹定的藝術感染力。人物用流暢的細線勾勒,刻畫了幾個人物的衣服,更是誇張。線條飛揚的衣袖似乎加強了人物的力量,顯示出畫家對線條的有意識運用。
(2)東漢內蒙古和林格爾墓壁畫中的樂舞圖。這座墓的主人是東漢的高級官員陳師曾,他的生卒年不詳。此墓描繪了墓主人從養孝廉、當郎官、任西河長史、任郡守、屢下命令,直至仕途巔峰、任使臣護某烏桓校尉的仕途經歷。畫中有上百種玩法,如拋劍、制丸、舞輪、安息等活動。人物幾乎是速寫,寥寥幾筆就在激烈的動作中生動地表現出各種表情和熱鬧的氣氛。
(2)西漢和東漢壁畫中人物的差異:
1.西漢:西漢時期,寫實造型比較少見,多為虛擬造型。究其原因,主要是西漢壁畫題材以深化為主。比如西漢布墓中的方畫像,描繪的是壹個熊臉怪物,耳朵很大,赤膊赤腳,穿著紫色的衣服和紅色的裙子,有按摩的形狀,下面畫著壹條青龍和壹只白虎。此圖經核實為方所作。這幅畫是壹個人形動物臉,應該是人和動物造型的結合,所以成了古代舉行儺戲儀式的驅鬼人。
2.東漢:東漢時期,寫實繪畫較多。如朱村東漢墓壁畫北墻上的《墓主人夫婦宴圖》,色彩鮮艷,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墓的主人,男性,在左邊,頭戴赭石冠,慈眉善目,高鼻,紅唇,大耳朵,八字胡,長須,黑袍,皂領,白袖口,右撇子,雙手插在袖子裏。
第三,從壁畫技法上分析
漢代墓葬奢華盛行,漢墓壁畫題材豐富,表現形式多樣。以毛筆為主要繪畫工具,使用朱、綠、黃、橙、紫等色調的礦物顏料,所以壁畫的顏色持續時間長,發現時壹般比較鮮艷。
1.西漢:西漢壁畫以礦物顏料著色為主,厚重、穩重、明亮、和諧。造型手法繼承了春秋晚期以來寫實與誇張的傳統,采用規則均衡的圖案結構與寫實意象相結合的方法,主題突出,上下連貫,豐富驚人。在繪畫技巧上,它從戰國到西漢初年發展了用墨線勾勒輪廓,然後畫平的技法。構圖疏密有致。但總的來說,前期的技術還是比較簡單的。
如:①洛陽蔔千秋墓壁畫非常廣泛,自由而有力,線條流暢,筆觸緩慢,虛實交替多變。有猩紅色、淺赭色、淺紫色、石綠色四種顏色。
②Xi安西漢末年墓葬壁畫,壁上塗白膏,繪人物。Xi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的翟說,壁畫的畫法是在墓壁或券頂刷壹層白灰,然後在上面畫出墨線的手稿,最後用紅、藍、黑、綠、棕、黃顏料填充。
2.東漢:在東漢晚期的壁畫墓中,發現使用的顏料是朱砂、朱砂、土紅、赭石、石青、石綠、土黃、石黃等礦物顏料,也使用壹些植物色如花青、胭脂等。朱是從朱砂中分離出來的顏色,是朱砂中最小的顏色。打磨是達到這種顏色最重要的壹步。因此,朱得以獨立使用,說明制色、研磨、飛落的技術已經逐漸成熟。石黃、土黃的應用,說明當時畫家對礦石的分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①東漢末年北苑壹號漢墓壁畫中,畫家用簡潔概括的方法,生動地展現了墓主生前的生活場景。在色彩設置上,不是平面繪畫,采用“渲染法”,人的衣服、馬用它來加強物體的立體感。樹的枝幹直接塗上顏色,類似於“無骨法”。其中雲紋以朱紅、淡紫色、粉綠色或粉藍色寬線排列,接近後世的“褪法”。“渲染法”、“無骨法”、“淡入法”都能運用在同壹幅壁畫上,畫家的繪畫能力和熟練程度不言而喻,也說明他在繪畫技法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2)東漢晚期,密縣大湖亭二號墓壁畫內容豐富,色彩鮮明。使用的主要顏色有朱砂、朱砂、赭石、石黃、石綠、土黃、藤黃、石青和白粉。
參考資料:
1.張和榮《漢墓壁畫的布局、內容和風格》,華夏考古,第2期,1995。
2.杜少虎《洛陽漢墓壁畫雕刻解析》,《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3.《洛陽漢墓壁畫中的那威漢代社會》,《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4.倪龍嬌《洛陽邵溝61號墓壁畫欣賞》,《淮南師範學院學報》第8卷第6期,2006年。
5.李曉安《秦漢繪畫顏料考證》,陜西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3期,2002年7月。
6.李忠學對洛陽西漢墓葬壁畫內容的解讀,《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04年6月第2期,第14卷。
7.(日)林思·乃夫譯蔡鳳書《洛陽蔔千秋墓壁畫註釋》,《華夏考古》第4期,1999。
8.朱存明《漢墓畫像的象征性研究》,《藝術探索》,第1期,2003。
9.何錫麟論洛陽蔔千秋墓壁畫,《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6期。
10.許宜蘭《洛陽漢墓壁畫中的儒道思想》,《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