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民族滅絕的根本動力?

民族滅絕的根本動力?

人類文明是多元文明。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環境中創造了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礎,是民族凝聚力和發展的深層動力。正確理解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壹,民族文化是民族認同的核心。

民族文化是民族內部相互認同的核心,其基本要素有:服飾、節日、語言、飲食、生活模式等等。這些都是在漫長的歷史活動中自然形成的,與當地的氣有關。

氣候、山川、風光、傳統的融合,是本民族歷代祖先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壹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根本標誌。在民族內部,無論是文盲還是知識精英;不管是普

普通人,或者說領導,在這些特征上是壹致的。

清代著名學者顧在《日知錄》中把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分為兩類:壹類叫亡國,壹類叫亡國。亡國就是壹個姓“國”的崩潰,取而代之的是壹個新的王朝,文化沒有了。

有過變化,對社會影響不大。世界滅亡了,原來的“國家”也就滅亡了,文化也被異質文化所取代。作為文化意義上的“物種”,被淘汰了,就是國亡加滅絕。亡國的責任,由

享受高官厚祿的官員承擔了這壹負擔。世界毀滅的責任屬於國家的每壹個人。梁啟超先生把顧的文章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將軍的文化生存與民族生存

死而平等,很有見地,可以說是震撼人心!之後,每當中華民族處於危急關頭,它就成為激勵人們救國圖存的最有力的口號。抗戰時期的《畢業歌》中,“同學們,大家好,

起來承擔天下之興亡”,就是由此而生。

民族文化越弱,民族凝聚力越弱,就像壹盤散沙。民族文化壹旦被消解,民族就會消亡。中國歷史上的壹些民族,因為不註意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最終來自

在歷史舞臺上消失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契丹。契丹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的國名叫遼。他們曾經長期對抗北宋政權,影響很大,以至於俄語中的“中國”二字,

是“契丹”的音譯。契丹人在與周邊民族的交往過程中,不註意堅守自己的文化,盲目追隨其他民族的文化。久而久之,族群內部就沒有了相互認可的核心,雖然契約

丹麥人的後裔仍然生活在我們的土地上,但作為壹個民族,他們已經完全消失了。歷史是無情的,沒有民族文化的民族會被淘汰。壹個國家或民族,只要民族文化還在,就算

被侵略者占領,還有希望興國;相反,如果民族文化已經消失,即使不被占領,也將名存實亡。

在人類社會早期,曾經出現過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等幾大文明,但在公元前後,除了中國以外的文明都被外來文明占領,滅亡了,成為失落的文明。今天的埃及

伊拉克和印度的文化是在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重新開始的,所以人們用“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等名稱來區分。中國文明是唯壹壹個還沒有

有古老的文明破碎了,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保持中華文明發展的勢頭,再創輝煌,是每壹個華夏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西方人的文化策略

西方人早就把文化應用到戰略層面。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面對極其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最初幾年幾乎無所作為。後來,他們刻苦學習中國文化,成績斐然。

本屆政府非常重視歷法,改朝換代之初的大事之壹就是“改歷發朔”。中國的天文歷法研究本來很發達,但是明朝政府禁止民間研究歷法,這種研究開始走下坡路。傳教士蒂

提出“文化傳教”的策略,挫敗中國人的文化自尊,要求教廷多派懂天文歷法的傳教士,多帶天文儀器到中國。隨後,提出了與中國天文學家競爭的預測

日食期間,結果大獲全勝,受到康熙皇帝賞識。中國的文化鴻溝終於被打開了,這是西方勢力將文化楔入中國的成功範例。

20世紀60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進行了壹場“和平競賽”。作為第壹個交流項目,雙方都在對方首都舉辦了展覽。蘇聯在美國舉辦展覽,炫耀其太空技術。

看,美國人看到如此先進的太空技術非常不安,他們認為這是對自己安全的威脅。美國在蘇聯舉辦展覽,介紹美國家庭廚房。觀眾目睹了美國家庭的高質量生活,感到慚愧。

醜,感嘆自己白活了!由此,我對美國產生了好感。後來美國打著文化交流的幌子,派文化間諜深入民間,傳播面對面跳舞、脫衣舞等娛樂形式,腐蝕蘇聯青年,進行文學。

滲透。蘇聯作家科切托夫的小說《妳想要什麽》生動地描述了這壹背景下蘇聯青年的整體墮落。當時有個日本記者發表了壹個題為“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嗎?”

采訪中說,蘇聯的年輕壹代對人類的命運和祖國的未來毫不關心。他們壹心追求的是去美國過放蕩的生活。美國的滲透終於成功了,蘇聯解體了。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沒有洲際導彈、衛星、航空母艦等。被用過。美國真的達到了《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不發壹槍壹彈就把西方文化用得體無完膚。

解體蘇聯。

近年來,美國人策劃的“橙色革命”、“阿拉伯之春”等“顏色革命”的突破點就是文化認同。美國在追求軍事和經濟霸權的同時,積極推行文化霸權。

主義打著“經濟壹體化”的旗號,強烈沖擊著各國的異質文化,試圖將全球文化與美國文化統壹起來。很多經濟落後的弱勢族群無力反抗,話語權越來越少。他們的文化是

被遺忘,越來越邊緣化。中國也是其重要目標之壹。近年來,中國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婚戀觀念等“向西方看齊”的趨勢不容忽視。中國已經連續八年了。

每年的離婚率超過結婚率。很多人的想法是,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都想利益最大化。很多大學生說,壹件事發生了,不問對錯,只問是盈是虧。基督教在民間,尤其是在

知識精英之間的迅速滲透令人震驚。中國的文化安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法國第壹個意識到經濟全球化會導致文化全球化,加速弱小文明的滅亡。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法國電影市場的60%被美國占據,80%被壹些西歐國家占據。

90%。美國對西歐文化的沖擊,如“鐵罐”撞“陶罐”,使西歐本土電影嚴重萎縮,市場所剩無幾,民族價值觀也隨著美國電影的進入而悄然改變。從長遠來看,後果將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擔心。在美法關於開放關貿總協定服務市場的談判中,美國強調文化產品應與其他商品壹視同仁,而法國認為文化產品雖然具有商品的屬性,但也具有精神方面和價格。

價值觀層面的內涵,所以它不是普通商品,不能從屬於商業。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中,法國人同仇敵愾,將文化的單壹化和文化產品的標準化視為文化多樣性的敵人。

來反對它。

2000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今天的文化交流失衡,呈現出從富國向窮國壹邊倒的趨勢。”“我們必須支持當地文化和民族。

文化,讓他們與外國文化並駕齊驅。“2003年6月5438+10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上,法國和加拿大共同提議起草壹項關於文化多樣性的國際公約,並獲得通過。

60多個成員國的支持。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民族文化不僅關系到民族的存亡,也關系到國家的興衰。20多年前,韓國有學者提出“文化疆域論”的觀點,認為在下壹個世紀,

事實上,傳統意義上的國界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根據文化影響劃分的領土。實際疆域和文化影響力壹樣大。韓國國土雖小,但很重視用文化塑造。

近年來,國家形象文化輸出力度不斷加快,成效顯著。

第三,樹立對中華文明的自信和自尊

20世紀初,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壹些知識精英對中國文化的信心全面崩潰,自我貶低,甚至跟隨歐洲“中國文化西進”。他們認為人類文明在於

在同壹個坐標中,西方人生活在這個坐標的高端,而中國落後西方整整壹個歷史階段,處於這個坐標的低端。所以,西方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上述論點完全違背了

歷史事實需要徹底澄清。

大約壹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三個文明起源中心:兩河流域最早種植小麥和大麥,中國最早種植谷子和水稻,印度人最早種植玉器。

米飯。中國實際上是由北方的旱作農業(小米)和南方的水田農業(水稻)組成的。經過幾千年的交匯融合,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到了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中國文明達到了頂峰。20世紀40年代,德國哲學家卡爾·卡爾·雅斯貝爾斯提出了著名的“軸心時代”理論,認為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在30°的緯度上。

在這附近,有東方和西方的巨人哲學家,比如印度的佛陀,中國的孔子和老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人類文明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是我們至今無法超越的。他列舉了中國。

進入世界四大“不尋常地區”,證明中國古代文明得到西方學術界的認可。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梁啟超訪問歐洲,目睹了列強之間的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他開始意識到中國不能再盲目學習西方文化和制度,於是他鼓勵中國倡導。

中國文化認為,中國文化是與西方文化並行的兩大文化體系,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借鑒。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化的總趨勢》中,他說中國是五大洲最大的國家。

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壹,有4000多年的歷史。30世紀以前來的通用語言和古籍有400萬億種,都是“世界所不及的”;也是“世界文明的祖國”中唯壹的壹個

在“高聳獨立,循繩而行,生長至今”的國度裏,中華文明無論是在上世界史時代,還是中世界史時代,都可以處處媲美歐洲文明;“但是現代歷史時代相比之下,我感到羞愧。

易”,但人民壹定能夠“恢復乃宗最崇高、最光榮的地位,而且在全世界學術思想界占有領導地位”。他自稱是“偉大的公民”,為中國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是我們的責任,讓我們留連、發光、成長。“可惜梁啟超的觀點沒有成為主流,思想界熱衷於文化自殺。今天,即使在西方學術界,“西方文化中心”

理論”也已經退潮,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文化主義”,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壹書就是其產物。但是在中國,仍然有很多人鄙視中國文化,四面八方推崇西方文化。

《莊子逍遙遊》曰:“而夫水之積不厚,其無力擔大舟。用壹杯水蓋住凹陷,芥末就是小船。如果妳把壹個杯子放在上面,它會是膠水。水淺船大。”說明積水不深,

沒有力量承載壹艘大船。在大廳的低窪處倒壹杯水,只能像芥菜壹樣浮起壹條船,放上壹個杯子它就擱淺了。如果把中華民族比作壹艘即將遠航的航船,那麽它

需要的不是壹片淺水,而是壹片可以承受的海。不言而喻,這是我們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我們古老的文明不是沈重的歷史包袱,而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像鑄造壹座大山。

對於銅來說,沸騰的大海就是鹽,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思想資源。

第四,建立文化戰略

中華民族的快速發展需要凝聚全球華人的心,增強向心力,消除離心力,充分發揮文化的獨特功能,這就需要在戰略層面上對文化進行規劃。

首先,它為人類提供了不同於西方的社會發展模式。21世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沖突和交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發展。西方文化是壹種宗教文化,

有壹個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上帝掌管著人類的壹切。根據聖經的教導,人是有“原罪”的。人壹出生,就想做壞事,從不停歇,所以人性本惡。因此,人們

妳的靈魂應該由上帝來管理。人人都是上帝的兒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中國文化表現出不同於西方的發展理念。在中國的文化中,沒有救世主,天地間有天理。

缺乏幫助;人性本善,人有良知,靈魂要自己管;通過修身養性,可以成為君子,甚至聖人。近幾十年來,情況發生了變化。壹方面,由於上帝的存在,科學無法獲得。

證明了西方年輕人信仰基督教的比例急劇下降,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會發生動搖。另壹方面,次貸危機證明西方經濟理論出現了嚴重問題。壹些西方學者認為中國

中國文化正好解決了西方文化的缺失,將來壹定會受到西方社會的關註和歡迎。我們要抓住機遇,盡快從戰略高度謀劃文化建設和布局。

第二,建立中華文明的“民族表達”。歐洲人對自己的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同,比如每個人都能解釋“文藝復興”的成就。這有利於凝聚人心

心,增強自豪感,也有利於向外界傳播。明治維新時期,福澤諭吉提出“脫亞入歐”的主張,西化全國。後來很多日本學者、政治家出訪歐美,東道主都做到了。

我安排了壹次演講,希望他們介紹壹下日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價值觀。日本人突然意識到民族文化對提升國威的重要性,於是轉而大力發掘民族文化,樹立國家形象。中間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但是經過近百年的自我毀滅,整個國家對自己文明的認識極其混亂,還有很多人完全否定和模糊。戀人居多,但大多是自發的。

被分散的狀態不系統,沒有理論深度。甚至說到中國文化,也就是茶文化、酒文化、烹飪文化,似乎中華民族就是壹個只會吃喝沒有思想的民族。我們應該盡快組織起來。

編織力量完成中華文明的“民族表達”,比如中國的文化傳統是什麽?社會所推崇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是什麽?中華民族對人類思想文化有什麽貢獻?等待

等等。

西方世界的對外行動,包括發動戰爭、經濟制裁、政治鎮壓等。,總是先搶占道德制高點,壹切都打著道德的旗號,讓對方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中國

無論是在我們貧窮的時代,還是在崛起的時代,西方政客和媒體都對我們進行抹黑和詆毀,這讓人們感到痛苦。痛定思痛,不能放棄,壹定要讓道德高尚起來。

把它拿回去。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德立國,孔子在人類文明史上有特殊貢獻,所以能排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文天祥說:“孔子說要仁政,孟子說要取義。”仁義貫穿古今,深入人心。

人心的道德軸心。經典中有很多相關的論述,也有很多仁人誌士為之奮鬥終生。中華民族是壹個有愛心有正義感的民族,我們壹貫反對非正義的戰爭。在這裏

有些,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宣傳。

第三,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完美對接。就中國傳統文化而言,仁、禮、樂、謙、誠、忠、孝、廉、和、榮、恥、自律等基本要素是超越時代的。

空的價值與現代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有很強的壹致性,也與我們黨的理念有所重合,應該充分吸收。當今世界外交錯綜復雜,如何巧妙應對?我們也可以

從傳統中汲取智慧。《戰國策》這本書記載了如何交遠交近攻,借力打力,分化瓦解,幫助周圍的人。其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外交智慧,對於提高相關人員的能力非常重要。

大有裨益,應該成為外交官的必修課。

第四,文化是立國之本,教育是根本。文化的基本屬性不是商品,不能等同於歌舞娛樂。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於用道德理性、正確的制度和規範引領社會向上。人的正義

的確,世界觀和人生觀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擁有它們。所以《禮記》上說,“建國於民,教為先。”嚴復說,中國傳統教育的根本目的。

目標是建立人格和國籍:“無人格即非人,無國籍即非中國人。”現在從幼兒園到研究生的任何壹個層次,人格和民族性的教育都有壹定的空缺,讓孩子只有從小受苦

個人奮鬥的教育缺乏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壹些商人,有錢沒心沒肺,造假,給社會添毒,民怨四起,嚴重影響政府形象。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看吧。中國是禮儀之邦,註重尊老孝順、與人為善、誠實大方、謙恭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的騰飛需要民族精神的指引,而不是幾句空洞的口號。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學校、家庭和社區入手,紮紮實實地開展工作。

第五,做中華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是東亞文明的靈魂,儒家思想至今影響著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全球華人華僑是祖國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強化中華文明的領袖地位,對於提升我們的文化形象,搭建對話平臺,保存海外華人的根,具有戰略意義。

  • 上一篇:揭示艦船桅桿壹體化發展之路
  • 下一篇:奧林匹克科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