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私人銀行借互聯網平臺高息攬存,最高支付年利率7.35%。

私人銀行借互聯網平臺高息攬存,最高支付年利率7.35%。

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通過互聯網吸引客戶成為私人銀行突圍的利器。很多私人銀行推出的存款產品最高收益可以達到近5%,有些平臺在收益補貼方面甚至更差,補貼的收益甚至達到6%,使得平臺上銷售的部分產品在1個月的年化收益率達到7%以上。

此外,在民營銀行加大吸儲的同時,傳統商業銀行的線下吸儲氛圍顯得冷清。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有所下降,而壹直受到投資者青睞的大額存單利率很少超過4%。

與此同時,許多投資者別無選擇,只能將存款“搬家”,轉向收益率更具吸引力的保險產品或基金產品。

民營銀行發力互聯網金融引流產品。

近日,“金融1號院”梳理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發現,多家民營銀行的儲蓄存款出現在平臺的“新手推薦”、“熱門榜單”等顯著位置,備受關註。為了吸引投資者,壹些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了利率券、新人紅包、發放獎金等活動。

“金融1號院”瀏覽某互聯網金融平臺,發現“銀行選擇”壹欄大多是私人銀行的存款產品。大部分產品收益率在4%以上,且起投金額僅為50元,期限靈活,相比傳統銀行極具吸引力。值得註意的是,“金融65438號+0醫院”發現,平臺補貼收益後部分銀行產品年化利率達到7%以上。

比如某互聯網金融平臺打造的30天存款產品,65438元+0,000元起,年存款利率4.35%。同時表示疊加15天+6%的補貼收益率。按此計算,該產品最終將獲得7.35%的年化存款收益。而且持有期間可以隨時支取,按月支付利息。

“金融1號院”發現,壹些私人銀行推出的產品確實更有競爭力。除了壹些基礎收益是銀行的“標配”之外,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在推薦存款產品上也下足了功夫。除了贈送收益券提高產品收益外,部分銀行還為客戶準備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如獎金貼、現金、積分、抽獎等。

比如京東的理財平臺上,有壹款存款產品,利率為2.175%,前100天可以獲得6.675%的回報,前100天不到1年。

“金融1號院”梳理發現,除了普通的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互聯網平臺上推廣的基金、保險產品更是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很多平臺通過高收益和產品設計來吸引投資人。

例如,某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了壹種特殊的基金組合產品。其中壹款產品年化利率8%,持有時間360天。根據產品描述,該產品按期發行,每期都有固定的年化收益率和建議持有時間;為避免市場短期波動導致的非理性贖回,設置冷靜期,不觸發獲利回吐功能。冷靜期過後,達到獲利回吐的年化收益率時會發送短信提醒。

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為什麽私人銀行可以推出高收益產品?中國銀行業協會研討會部副調研員王麗娟在接受《金融1號院》采訪時表示,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民營銀行網點較少,或者部分互聯網銀行只需要線上渠道而不關閉網點,知名度和認可度相對較低。所以負債壓力大,存款收入有動力去收存款。

商業銀行對線下吸儲並不積極。

在民營銀行高息攬儲的同時,傳統商業銀行卻很“淡定”。以往“送禮”、返現金券、抽獎的活動,壹票難求。壹些銀行也下調了存款利率,更多的銀行表示,理財產品和存款產品的利率只會越來越低。

“金融1號院”了解到,各銀行手機銀行推出的專項存款產品,最大額度在3%左右,初始購買金額高,期限長,壹般為3-5年。普通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給出的利率更低,1,000元起,壹年期定存利率1.95%,兩年期定存利率2.52%,三年期定存利率3.3%。此前儲戶青睞的大額存單利率也有所下調。

“財1號院”走訪的幾家銀行網點經理表示,目前銀行的存款產品普遍下調,大額存單利率也下調。利率4%的產品已經不見了,最高利率也只有3.9%,而且額度有限。

“財1號院”通過調查發現,銀行發行的20萬元1年期、2年期存單利率基本維持在2%左右,20萬元3年期存單利率基本維持在3%以上。

以某股份制銀行大額存單為例。該產品年化利率由4%以上下調至3%以上,要求首次起購金額為25萬元。

“今年以來,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收益率呈下降趨勢。過去‘高息存款’的情況不復存在,監管也加強了銀行高息存款的行為。"某股份公司財務經理告訴"金融1號院"。

“金融1號院”也註意到,部分銀行網點冷清,前來咨詢購買存款產品的人寥寥無幾。“金融1號院”隨機采訪了壹些投資者,不少投資者“吐槽”存款產品利率太低。

“最近我有壹款存款產品到期了。到期後我更傾向於買基金和保險產品,收益相對較高。”壹位家住海澱區的投資者向“金融1號院”透露,“銀行銷售人員近期也會主推客戶投資基金和保險產品。”

  • 上一篇:案例分析:稻花香背後第二個故事的總經理蔡開雲,是壹個初出茅廬的少年,無憂無慮。
  • 下一篇:高中生愛國主義演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