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工具和材料
鋼筆畫按其筆尖長短可分為長鋒、中鋒和短鋒,性能各有不同。長前容易畫出優美的線條,短前容易顯得端莊厚重,中短前都是。畫風景宜用居中。根據筆尖的大小,刷子分為小、中、大三種型號。畫風景要準備好各種模型。壹般小風景要準備壹根小狼毛,大風景要準備壹根大狼毛,小白雲和大白雲要準備壹把羊刷,水桶筆要準備壹把大壹點的羊刷就夠了。新筆有多尖,只適合畫細線,舊筆搓、擦、敲的效果更好。有些畫家喜歡用禿筆作畫,畫出來的點和線有壹種蒼勁簡約的美。
制筆和選筆有四個標準,即“尖、齊、圓、健”、“尖是筆尖閉合後光滑鋒利,尖是尖而不失鋒;整齊與正面齊平,整齊容易改變;“圓是圓,而圓在寫字的時候是不分叉的;”健康是適度的彈性,而健康是耐用的。中國的畫筆不同於西方的油畫畫筆。中國的毛筆是圓錐形的,油畫的毛筆是扁平的,類似於中國的排筆。筆的性質取決於制造技術和所用刷子的種類。用於繪畫的刷子大致可分為三類:硬刷、軟刷和介於兩者之間的雙刷。硬毛刷以狼毛(黃鼠狼的尾尖毛)為主,有用貂、鼠、馬、鹿、兔毛制成。硬筆刷蒼勁有力,適合畫線條。常見的有“朱蘭”、“小精工”、“小紅毛”、“葉筋”
鋼筆、服裝圖案筆、書刷等。日本的鋼筆有山馬筆、臉刷、素描刷等。軟刷主要由羊毛制成,但也有鳥類羽毛制成。比較軟,比較水,適合大規模渲染。常見的軟刷有“大鶴頸”、“白圭筆”、“染筆”、“鵝筆”、“純羊毛筆”等。日本的鋼筆是“彩筆”和“挑筆”。雙股毛筆是用羊毛和狼毛(或兔毛)制成的,性質介於剛與柔之間,如“七紫三羊”、“白雲筆”、“純紫尖毛”,日本筆有“苗澤”、“玉蘭”、“長流”等。
壹把好的刷子有壹些共同的特點:圓潤、整潔、尖尖、健康,所以用的時候可以流暢自如。刷子用後應及時清洗,以免墨水變幹,損壞刷子。
制作墨水的常見原料有兩種:油煙和松煙。制成的油墨被稱為油煙油墨和松煙墨。油煙墨水是由桐油油煙制成的。墨色烏黑發亮,能表現墨色的微妙變化,適合畫山水畫。松煙顏色較暗,暗淡無光,多用於羽毛和人物頭發,不宜作山水畫。選擇墨水時,先看它的顏色。紫色光的墨水最好,黑色次之,青色次之,灰色較差的墨水不能用。再聽聲音,好墨敲擊時聲音清脆,研磨時聲音細膩,劣質時聲音遲緩,研磨時聲音粗糙。磨墨要用清水,用力要均勻,順時針方向慢慢磨,直到墨稠為止。用於繪畫的墨水應該是新磨的。存放時間長的墨水叫宿墨,宿墨有濃縮渣滓。用不好就會臟。目前北京、天津等地生產的書畫墨(如壹德閣)使用方便,已有不少畫家使用。但墨中膠重,最好加壹點水,用墨錠研磨均勻。墨水顏色更好。
紙國畫在唐宋時期就使用了絲綢,直到元代紙才被廣泛用於繪畫。中國畫用的紙不同於其他種類的畫。它是以紫檀木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宣紙。宣紙產於安徽涇縣,古時屬宣州,故稱宣紙。宣紙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熟宣紙是用明礬水加工的,墨水不易滲透,遇水也不會融化,但效果與其他紙張不同。可用於細節描寫、反復渲染和著色,適用於畫青綠濃艷的工筆山水。生宣紙不經過明礬水處理,特點是吸水性強,透水性強。遇水即融,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能收到水淡墨印、蒼勁秀麗的藝術效果,多用於寫意山水畫。熟悉的宣傳畫容易掌握,但也容易出現流暢、停滯的問題;盛軒的畫雖然有趣,但是滲透快,不好掌握。所以畫山水壹般喜歡用半熟的宣紙。半熟宣紙遇水融化慢,不僅有墨韻變化,而且不會滲透太多。易掌握揉、揉、描、染,能表現出豐富的筆法和墨趣。其他可以代替宣紙作畫的紙張還有東北的朝鮮紙、四川的夾江宣紙、江西的劉記紙等。,它們的性能接近半熟宣紙。
中國最著名的硯臺是佘艷和端硯。歙硯產於安徽歙縣,端硯產於廣東高要縣。好吧硯臺。壹般來說,選各種樓盤的硯臺做字畫就夠了。選擇硯臺時,石頭細膩潤澤,易著墨,不吸水。硯臺用後要及時清洗,保持清潔,避免暴曬和火烤。硯的質量對墨的顏色有很大的影響。最理想的硯臺是廣東肇慶產的段曦硯,或者安徽硯,以石簡為原料,墨質細膩,墨色顯影快,研磨精細,可長期保存,但好硯質量貴,本省二水產的洛溪硯質量也不錯。但不宜選擇樹脂和石粉澆註出來的塑料制品。雖然用細石比較好,但是太光滑了。硯臺的款式也很多,其中墨海壹號最方便,可以儲墨很多。用完後可以蓋上,防止墨水幹涸。壹段時間後,殘墨太多,要先用水浸泡,再沖走,保持硯臺幹凈。色素
中國畫發展到唐代,以重彩為主流。自宋代水墨畫盛行以來,在文人雅士的潮流下,色彩的運用逐漸式微。然而,畫家應該對傳統繪畫顏料有更好的了解,進行多方面的發展,或者與水墨畫進行更好的結合。傳統顏料有兩種。
礦物顏料由礦石調和而成,顏色厚重,覆蓋性強。常用的有:
(1)石綠:通常呈粉末狀,使用時必須摻入膠水。根據成色,石青可分為頭青、二青、三青、四青。頭青最厚最綠,逐漸變薄變淡。
(2)石青:其性能和用途與石青大致相同。石青又分為青色、青色、青色和青色等。頭孢比較粗,不易染色均勻,要多染幾次。
(3)朱敬:朱敬也叫陳靜。朱砂最好用鮮艷的顏色,有的做成墨汁。朱景不宜用石青和石綠。
(4)朱制:(朱標)朱精研細,混以清膠,浮於橘部。
(5)赭石:又名朱紅,產自赤鐵礦,呈淺棕色。目前大部分赭石被精制成水溶性膠體塊,沒有覆蓋。
(6)白色粉末:可分為鉛粉、文蛤粉、粉筆等。蛤蜊粉是用海中的蚌殼加工研磨而成,時間長了容易“回鉛”變黑,用雙氧水輕輕壹洗就能變白。至於粉筆(白陶土粉),是古代壁畫中常用的,長時間不變色。植物色素透明稀薄,無遮蓋性,
常用的植物色素有:
(7)青色:藍湖是由辣蓼或大藍的葉子制成,然後提煉出青色色素,用途廣泛,可將藤黃調成草綠色或嫩綠色。
(8)藤黃:南方熱帶森林中的藤樹,從其樹皮上鉆壹個洞,流出壹種膠狀的黃色液體,用竹筒取之,曬幹即可使用。藤黃是有毒的,不能進口。
(9)胭脂(油脂):由紅藍花、茜草和紫莖三種植物制成的深紅色顏料。但胭脂用於繪畫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目前多以品紅代替。目前中國顏料商品多為研磨、漂白或加工後出售,大致可分為膠合和脫膠兩種形式;膠合顏料(如花青、赭石、朱紅等。)做成塊狀存放在小杯子裏,或者做成小塊裝進小袋子裏。這類顏料蘸水後方便隨時使用,但最好用“輕膠”。無膠者(如石綠、赭石、白粉、朱砂等。)多為粉末,需要調膠水才能使用,比較麻煩。近年來,替代顏料越來越多,被質量更好的罐裝海報色或水彩顏料(牙膏狀)替代。日本人也生產箱式簡易顏料,每種顏色都用膠水混合,做成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盒子,整齊地排列在盒子裏,適合學生使用,但顏色鮮艷,質量有待提高。
除上述筆、墨、硯、紙帛、顏料外,其他工具應配備相關用具:
(1)調色(儲色)工具:首選白瓷制品,準備幾個小盤進行調色或調墨。梅花盤和分層盤是理想的除色盤,不同的顏料要分開存放。
(2)儲水壺:盛水以洗筆或供應清水為佳,也是白瓷材質。
(3)薄毯:畫桌內襯,可防止墨水滲透汙染畫作,紙張鋪好後畫面不易被筆損壞。
(4)膠和明礬:為防止石青、石青、朱砂等重色上漆時顏色脫落,明礬上可覆蓋粉狀、塊狀,膠有瓶裝液體鹿膠、條狀或塊狀牛膠、魚膠、鹿膠等。最好準備壹套杯子和酒精燈,將膠水融化,用清水混合。
(5)研缽:當粉狀顏料顆粒過粗時,需要用研缽研磨,然後放入燒杯中飛行。可酌情準備外接筆的筆桿、壓紙器、切紙刀、起草用的碳帶、吸水棉廢布(或廢紙)、蓋章用的印泥和印章。
中國畫的書寫方法和用筆用墨
中國畫用筆畫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墨線為基礎來表現物體的輪廓、明暗、肌理,同時也可以通過墨線來表現畫家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所以中國畫如何用筆,是畫好中國畫必須解決的第壹個問題。中國的繪畫和書法是壹樣的。雖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執法也沒有公式,但初學者壹定要掌握基本要領。握筆時,拇指和食指呈“龍眼”或“丹鳳眼”狀握住筆桿,中指順著食指握住筆桿。握筆後,筆桿壹般不超過食指第壹指節。手指是堅實的,手掌是無力的,手腕是平的,五指是黎齊,所以跑和縮回是很自然的。書法更嚴謹,繪畫更靈活,可以手握直臥,可以把筆握得略高,這樣可以靈活地轉動筆尖,腕、肘、肩、體相互配合,有效地活動和轉動。
3中國畫教學
筆墨是中國畫的特點和精髓。沒有筆墨,就不能稱之為中國畫。筆墨壹詞從廣義上講,是指天氣、色彩、構圖、意境、趣味等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是指用筆用墨的技巧。
1,用筆《古畫目錄》中的六種方法:用筆骨法。意思是用筆要有力量,有骨氣,心隨筆動,先立意寫。具體來說,擡、按、順、反、側、藏、快、慢等等。用筆時要感到愉快,註意舉、按、進退、快慢、轉折、正側、隱露等變化。(見圖1)
山水畫的筆觸有三種方式:正中、側翼、隱鋒、露鋒、逆鋒、正鋒。中心豎筆,筆尖在墨線中心。中心畫出的線條相當強烈流暢,多用於勾勒物體輪廓。側劃攜筆,掌心向左,前尖向左。因為用的是側筆,筆線粗而多毛,多用於拓片。(參見圖2)
藏筆正面隱而不露,且“立而不倒”,古人稱之為“曲曲折折”。畫出來的線條平靜而微妙,力量穿透紙的背面。常用來畫房屋、船、橋的輪廓,也畫巖石的輪廓和樹幹的雙鉤。馮路暴露了點畫的銳度,使它看起來漂亮而富有活力。畫竹葉和柳條是馮路的筆。提筆正面時,筆管向右前方傾斜,提筆時,筆尖逆勢推擠,使筆尖散亂,在筆觸中產生白色。這種點和線具有渾厚辛辣的用筆趣味,可用於樹幹和山水的寫生和拓片。順鋒劃水與逆鋒劃水相反,劃水是拖著跑的,所以拇指條輕快流暢,細膩活潑,常用此法勾雲打水。(參見圖3)
中國畫講究十筆,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黃先生提出的“五筆”說,意為“平、圓、留、重、變”所謂“平”,就是運筆時,用力均勻,首尾分明,運筆不偏不倚,不挑不挑,猶如用錐畫沙。所謂“圓”,就是筆的轉折處要圓潤有力,要“如斷釵”。所謂“留”,就是筆要含蓄,要有檢討,要不慌不忙,要不滑不野,要“像漏”。所謂“重”,就是沈穩厚重,像“山上落石”,而不是像“風吹樹葉”,也就是古人說的“筆桿子能扛鼎”。所謂“變”,就是換筆,或者用中鋒,或者用邊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拘泥於此。第二,意味著筆畫要相互呼應。“我夠不著鋼筆,鋼筆壞了。”(見圖4)綜上所述,毛筆線條的形式無非是畫線時的粗、細、彎、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成為所描繪對象的生動寫照。山水畫崇尚線條:幹而潤,剛而柔,質而韻。(參見圖5)
壹支幹而能潤的筆,應該有“幹秋風潤春雨”的奇妙效果。“太濕則無筆,太幹則無墨”,所以壹定要學會用幹與潤的矛盾來統壹。這種筆線是怎麽畫出來的?李可染先生說得很清楚:“筆裏不要裝太多水,這樣運筆會蒼白;筆重有力時,可以把水擠出來,使筆流暢。“剛柔相濟,是指筆線的形式要達到不柔不剛的完美境界。剛柔並濟,也是筆下的壹對矛盾。如果不利用這個矛盾,往往會失去“剛”或“柔”。著名畫家黃、李可染、陸很好地處理了剛柔相濟的矛盾,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魯的畫中,巖石的輪廓,樹的尖端,苔蘚的尖端,蒼勁有力,充滿了雷電雨露;雲與水的筆觸線條輕盈飄逸。剛柔並濟,產生了人間的強大魅力。質和韻是指肉量和形的統壹。質量是客觀圖像的物理本質。在繪畫中,線條畫得再好,如果脫離了所要表達的對象,就會成為毫無價值的筆墨遊戲。韻是線條運動的韻味、節奏、韻律。
“畫是無聲的音樂”是說,壹幅好畫的壹筆壹畫,就像壹個個動人的音符,構成了壹首首美妙動人的音樂。質是對所描寫的客觀對象的“真”的追求,即可以有精神也可以有形式;韻是指通過客觀事物表達主觀精神,即可以傳神,可以寫意。中國畫要求主客觀相統壹,“自然由外,心由內”是中國畫的終生追求。用筆“三忌”韓春泉在宋代《純山水全集》中提出:“用筆有三疾:壹是板;第二,當下;三節。”所謂“板”,就是沒有腕力,用筆不靈活,畫出來的筆線又扁又平,沒有圓潤的立體感;所謂“刻”,就是筆畫過於暴露,甚至生角,不自然,沒有生氣;所謂“結”,就是當妳落筆時,想做也做不到,但不分開時,筆線就不流暢。如果用筆犯了這三個錯誤,就談不上線條之美了。此外,還忌諱“枯、弱、滑、邋遢等。”中國畫家壹直有“書畫同源”、“書法與繪畫相通”的理論。要避免上述三忌,最好的辦法就是練字,練壹點真跡,篆壹點草,從而掌握各種用筆技巧。要克服鋼筆病,第壹,要加強手腕力量,做到“鋼筆為我所用”。第二,順應自然,不做作。第三,寫之前壹定要“準備充分”。2.用墨有光,講究層次,求變。對墨的要求是清、潤、重、和。清晰明確。滋潤,墨色滋潤。沈重,不浮躁。和諧,相互融合。潑墨法:將毛筆蘸上適當濃淡的水和墨水,大膽地滴在紙上。積墨法:由淺入深(墨幹後)逐層添加。斷墨法:先畫壹種墨,沒幹的時候再用不同的墨斷。可強可弱,可水可墨,可墨可墨。
4中國畫教學
中國畫中山水畫的基本畫法
畫樹在山水畫中也叫樹,在傳統山水畫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怕只畫樹,也能成為完整的作品。宜先觀察樹的整體特征,再觀察樹枝,因為樹的種類很多,樹枝的生態也不盡相同。初學者冬天要從枯樹或落葉樹上練習。沒有葉子的樹枝結構清晰,姿態分明,很容易理解各種樹木的生長規律和基本構造。
(1)分支機構的結構大致可分為三類。壹種是向上生長型,傳統畫論中稱之為鹿角。這種類型最常見,如柳樹、洋槐、樟樹。第二種是向下彎曲型,叫蟹爪分支,如龍爪。三是生活型,可稱為長臂枝,如松樹、杉樹、木棉等。以上兩三種之間也有形式。在畫樹枝之前,把樹的四個邊圍起來,仔細觀察,選擇最漂亮的樹幹和最合適的角度。先勾住樹幹的粗枝,再加上細枝。作畫時,首先要註意樹分為四枝的原則,即樹幹分前後左右各個方向,以免像魚刺壹樣,成雙成對,缺少散風。其次,註意密度和動量的安排,可以略作選擇。其實小樹枝、樹梢都可以大膽舍棄,從藝術角度選擇符合美的原則的來寫生。另外,壹定要註意筆桿,要挺拔,每根枝條都要與主幹或粗枝相連,不允許長在空中。樹枝越長越細。不允許在尾部寫粗或寫粗幹的枝條,違反植物生態學。
(2)樹皮,樹根的面貌、性格、特征,有時可以從樹皮的紋理上分辨出來。每壹種樹皮都有不同的紋理,如鱗狀紋的松樹皮、斜人字形的柳樹皮、水平紋的櫻桃杏樹皮、扭曲紋的博樹皮,還有很多紋理難以用語言描述,需要在寫生前仔細觀察。畫樹幹的時候,除了要註意樹皮的紋理,還是要畫出立體感。畫樹皮時,靠近兩邊的紋理要密而窄(或用墨較濃),靠近樹中心的紋理可以加寬(或用墨較淡),符合透視原理。畫完樹枝,再畫樹根。至於要不要拔根,要看土石方的多少或者樹的種類。平時石頭多,土少。在土多石少的情況下,根系多為隱藏式,榕樹根系多為裸露式。但是畫的時候可以根據畫面的需要來決定是藏根還是露根,但是要畫出從土裏升起來的特性,堅韌穩定,不能畫得像插在土裏推下去壹樣。
(3)葉和葉的排列方式和結構也因物種而異。無論畫什麽樹,都要先仔細看樹葉的形狀和排列原理,再從遠處看整體的姿態和感覺。下圖的十二種葉子在臺灣省很常見。自然界的樹的數量是最好的繪畫譜,變化無窮。我們應該多觀察,多寫生。古代人用剪葉的方法畫樹,最早被廣泛使用。每片葉子都用兩條以上的線勾住,然後塗上顏色。水墨畫繁榮後,夾葉逐漸減少,單葉(指葉法)逐漸增多。壹筆簡化為象征壹片葉子或壹組葉子,按其形狀有椒點、字體點、梅花點、鼠腳點、掛藤點、松葉點、竹葉點、...而很多不同的符號,然而這些符號都是前人對自然的觀察提煉出來的,既有概括性又有現實性,並非憑空捏造。松、竹、柳、梧桐等具有鮮明形象特征的樹葉除外。,那些特征不太明顯的壹般稱為雜木。點葉的時候要註意,樹頂的葉子比較多,靠近樹幹的葉子通常比較稀疏。
(4)松樹畫松樹象征著人類的紳士風度和長壽。古人愛畫松樹,表現挺拔、剛健、百折不撓的精神。松樹皮是有鱗的,所以松樹皮要有朝氣,有毛,排列太規整。松葉如針,有許多不同的畫法,如半圓、圓、馬尾、之字形等。松葉幹而直,生於石縫、懸崖時彎曲。
(五)柳畫古人常說: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壹畫就出醜。楊柳嫵媚,斜倚水邊。柳乾古老,柳條嬌嫩。畫柳條要略粗,不尖,用筆輕柔均勻,柔中有剛,如柳葉,要蓬松多變。
(六)竹林畫風景中的竹子多以竹林(叢林)的形態出現,樹葉又可分為下垂的竹葉和上翹的竹葉(清林和新林)兩大形態。畫的時候可以先畫竹莖,樹枝略呈弧形。註意密度和點綴。竹葉的排列不要整齊,要考慮整體趣味、現實和遠近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