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求並簡述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史。

求並簡述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史。

中國文學史發展簡史

中國文學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代,神話、傳說、民歌等口頭文學就已經在民間流傳,雖然尚未產生文字。保存在古籍和記錄中的文件表明,像《誇父日報》、《補天女神》和《大禹治水》這樣的神話故事閃耀著中華文明和智慧的光輝。《奏歌》:“斷竹,續竹,飛土,食肉。”歌唱原始狩獵的英勇;《塗山石女之歌》:“等人。”錄制了中國原創唱法第壹首情歌。

甲骨文的發現使中國古典散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殷商時期的《尚書》篇在結構和表達上都相當成熟,自然成為中國古典散文的始祖。

西周時期,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是古代文學史上的第壹件大事。《詩經》收集了大約500年前從西周開始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詩。按照音樂標準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周朝京都以外的地方音樂歌曲,“雅”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歌曲,“頌”是祠堂祭祀時的舞曲。《詩經》的思想內容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有些詩歌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朽,喊出了反剝削、反壓迫的聲音,如《說書》、《伐譚》。有些詩表達了他們對徭役兵役的憎惡,如《伯Xi》和《役君》。有些詩歌頌了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和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文靜的姑娘》、《賈健》。還有的表現女性婚姻的不幸,比如自我保護。總之,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詩經》中得到了真實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人民性。在藝術上,《詩經》音調通順,語言質樸,常用賦、比、興來表現。傅的手法是講述的真實,即比喻。興就是感物,先吟誦其他物,以引起情。後人把《詩經》作為學習的最高典範。

戰國末期,在南方的楚國,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詩人,在學習楚辭的基礎上,創造了壹種具有獨特楚文化光輝的新體詩——楚辭。楚辭的詩體以六言七言為主,長短不壹,富有彈性,常用語氣詞“Xi”。詩歌充滿了神奇瑰麗的想象和獨特的楚文化浪漫。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運用這種詩歌形式,創作了古代文學史上第壹首抒情長詩《離騷》,十壹首優美動人的詩歌,九首言誌抒情的詩歌,《田文》等,以及25部楚辭作品。屈原的繼承者包括宋玉、唐勒和荊軻。《離騷》作為楚辭藝術的巔峰和代表,在文學史上與《詩經》並稱“騷”,為後人樹立了典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說客如雨後春筍。在百家爭鳴的政治文化環境中,壹批政治家、思想家寫出了大量說理透徹、邏輯嚴密、言辭犀利、善用比喻的雜文,又稱諸子百家雜文。諸子百家的雜文各有特色:《論語》婉約而富於哲理,《孟子》蒼勁犀利而催人奮進,《墨子》樸實嚴謹而富於邏輯,《荀子》坦誠而富於學識,《韓非子》陡峭而精辟,政治性強,《老子》神秘而機警,《莊子》浪漫於汪洋。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是諸子百家中最有文采的。與諸子百家雜文壹起閃耀壹時的,是以筆記、筆記為主的歷史散文。《左傳》、《國語》、《戰國策》多由各國史家撰寫,或按時間順序,或在不同國家。許多優秀的篇章,情節曲折,人物形象生動,剪裁得體,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如《左傳》中的鞍馬之戰、鄭伯克的段譽,或描寫激烈的戰爭過程或表現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敘事性寫作極佳。《戰國策》中的人物更有個性,描寫技巧更好,是最有價值的歷史散文。

秦朝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焚書坑儒,第二年就滅亡了,幾乎沒有文學可言。李斯的《勸驅逐客人》除了幾句歌頌秦皇功德的石刻文字外,是這壹時期不可多得的優秀散文篇章。

漢朝崇文,大壹統帝國的鼎盛時期,要求用文學來載歌載舞。於是,壹種主要描寫帝王和都市生活的文學樣式——辭賦應運而生。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是壹代文學的標誌。其文體源於荀子的賦篇,吸收了楚辭的壹些形式因素。漢初賈誼、淮南蕭山的賦,尚未脫離楚辭,稱為騷體賦。梅成《七發》奠定了漢代大賦的形式格局。到漢武帝時,祭誦賦風氣興盛,產生了壹大批賦家。司馬相如的《子胥賦》和《上林賦》描寫了禦花園的繁榮和狩獵的快樂,後來楊雄又有了《甘泉獵羽賦》。這些詩寫得比較全面:多以歌頌為目的。到了東漢時期,班固的《東賦》、《西賦》、張衡的《東京賦》、《西京賦》仍然是散文詩中的瑰麗之作。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皇權不再強大,壹些有識之士開始用辭賦來抒發情懷,刺時代。張衡的《歸天府》、趙翼的《病疫詞》、蔡邕的《蜀興賦》都是這方面的著名作品。他們的創作突破了原有的大賦體系,對魏晉抒情付曉和唐宋散文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

2中國文學史發展簡史

漢代最有價值的文學是樂府詩中的民歌。樂府是國家音樂管理機構,具有采編民歌和隨樂演唱的職能。後人把樂府機構唱的歌稱為漢樂府詩。漢樂府民歌和《詩經》是壹脈相承的,《詩經》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韓樂府以“感憂喜,皆因事而起”的現實主義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達了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願望和訴求。有的控訴統治者的窮兵黷武政策,如《城南之戰》、《十五征兵》,有的揭露封建禮教和宗法制度的罪惡,表達對真摯愛情的向往,如《孔雀東南飛》、《邪》、《思》,有的對下層民眾的不幸表示深切的同情,如《東門遊記》,《詩經》以抒情為主,韓樂府擅長敘事闡發,標誌著古代敘事詩的完全成熟。《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漢族的第壹首敘事詩。

漢代文人的詩歌從來沒有什麽成就。到了東漢,在樂府民歌的影響下,文人嘗試寫五言詩。班固的《詠史詩》寫得沒有文字,詩意不大,卻是現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產生於東漢末年的《古詩十九首》,成為文人五言詩走向成熟的標誌。《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無名氏文人創作的壹組抒情短詩。它沒有帶走壹個人的壹時,表達了動蕩年代下層文人的心酸,具有壹定的社會意義。與漢樂府民歌不同,《古詩十九首》的主要藝術特點是長於抒情。它委婉含蓄,自然質樸,表現出煉裁的藝術特色,其前輩獲得了“五言之冠”的贊譽

漢代散文創作成就很高。漢初賈誼、晁錯的政論,思想犀利,直言不諱,文采飛揚。從後期到東漢的散文雖然趨於駢文、駢文,但能保存漢初註重現實、批判時弊的文風。漢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開創了以人為中心寫史書的紀傳體。它敢於批判和贊美美,記錄而不藏惡的精神為人們所稱道。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司馬遷以飽滿的情感和豐富的歷史知識塑造了大量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使之成為我國傳記文學的典範。如《項羽本紀》中的項羽,《李將軍傳》中的飛將軍李光,《廉頗與藺相如傳》中的藺相如。《史記》高超的人物塑造技巧、多變的版面、非凡的語言表現力,都為後世的敘事散文起到了示範作用。魯迅用“史家絕唱,離騷無韻”兩個字熱情地評價了《史記》傑出的歷史和文學成就。能和史記相提並論的是班固的《漢書》。《漢書》的記載詳實,文字精彩,各有特色。但班固堅持儒家的原則來寫史,是僵化保守的,其成就略遜於《史記》。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逐漸擺脫了經學的影響,獲得了獨立發展,開始進入文學的自覺時代。詩歌、散文、辭賦、駢文、小說等文體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詩歌的地位還是最重要的。漢末,在魏初“天下大亂,風起雲湧,民怨四起”的社會背景下,文人的詩歌創作進入了“五言騰飛”的大發展時期。這壹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與孔融、王燦、劉真、陳琳等所謂“建安七子”組成了葉任俠集團,創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建安文人的作品,有著與“慷慨”相同的時代風格。其中,曹操以沈郁悲涼反映動蕩不安的社會現實,表現詩人建功立業、壹統天下的誌向的詩歌,如《豪》、《矮》、《步出夏門行》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曹植文學成就最高,被稱為“建安之傑”。他的詩“意氣風發,詞取自華懋”。《白馬》和《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後期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王燦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七傷詩》和《樓臺賦》是建安文學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傑作。

魏晉之交,隨著社會風俗的變化,詩歌創作呈現出與建安時代不同的風格。阮籍和嵇康的作品,要麽陰郁艱澀,要麽鋒芒畢露。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優秀傳統,進壹步推動了五言詩的發展。詩歌繁榮於西晉太康時期,詩人被譽為“三陸,二左”。但大部分作品都在國內,只有左思的詩蒼勁有力,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他的詩《詠史》開辟了歷史與懷舊結合的新途徑。在東晉玄學的影響下,“辭理無味”的玄言詩壹度泛濫,陶淵明是最能超脫世俗的大詩人。陶淵明時代,“馮真亡,大偽斯興”。他走出貧困,目睹了官場的黑暗,不願意隨波逐流。他決心辭職退休,保持著個人精神。他的田園詩描繪了自然風光的美麗,贊美了農村生活的寧靜,也表現了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喜悅和艱辛。創造了壹個情、景、理融為壹體,平淡醇厚的藝術境界。《歸園飲酒》是其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陶詩歌的風格自然淡化成主流,但讀《山海經》(《精衛填微木》)和《荊軻賦》也表現出詩人“金剛瞪眼”的壹面。可見詩人內心並不寧靜,他並沒有忘記這個世界。陶淵明的詩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陶淵明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和詞雖然數量不多,但都很優秀。他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詞》、《情士賦》等。

-

3中國文學史發展簡史

南北朝時期,許多文人致力於文學創作,使用的主要文學文體是詩歌和駢文。南朝的山水詩在謝靈運手中熠熠生輝,而後謝朓的山水詩清新醇厚,被譽為“大小謝”。詩人鮑照出身貧寒,卻善於用七言古詩表達憤世嫉俗的情懷。他的押韻七言歌為七言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北方的文遠略顯落寞,但也有不少著名的雜文,如北魏李道元的《水經註》、楊玄之的《洛陽伽藍筆記》、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等。最成功的作家是從南到北的庾信。他的《詩賦》是南北文學的傑作,將南方精湛成熟的藝術技巧與北方雄渾爽朗的精神融為壹體,成為唐代詩風的先行者。這壹時期駢文主導了整個文壇。鮑照的《爬雷岸與姊妹書》、《婺城賦》、庾信的《江南賦》都是佳作。總的來說,南朝文人對形式氣質的追求為唐代文學尤其是近體詩的定型和成熟做了充分的準備。

此外,南北朝的樂府民歌也足以反映漢代的樂府詩。南朝的吳歌、戲曲明快婉約,北朝的少數民族歌曲蒼勁有力,風格各異,但都是真摯的。

從中國古代小說體裁的形成和發展來看,魏晉南北朝是壹個重要階段,其間出現了誌怪小說和軼事小說。其中,晉代幹寶的《搜神記》和南朝劉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最值得關註。《世說新語》記錄了漢代至晉代許多上層士紳人物的逸事,氣韻生動,文字樸實細膩,實為後世筆記小說開了先河。

由於文學意識的逐漸自覺,這壹時期出現了曹丕的《典論文》、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鐘沛的《詩品》等文學作品。後兩者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劃時代的傑作。

唐朝國力空前強大,國家從長期分裂中回歸統壹,封建經濟文化獲得充分發展的良好條件。此外,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相對開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特別是確立了以詩賦借土的科舉制度,打破了魏晉以來仕途的壟斷,使壹大批出身貧寒的才子脫穎而出,最終創造了唐代文學的空前繁榮。唐代作家作品之多、成就之高、影響之大,前所未有。

唐代詩歌是壹代文學的標誌,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是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初、盛、中、後期,名家輩出,人人多姿多彩。詩歌創作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全唐詩有2000多位詩人,近5萬首詩,但現實遠不止這些。

初唐宮廷詩承襲了齊梁、虞風的遺風,飄逸柔美的“上官風”詩大行其道。、楊炯、陸、羅,以及後來的,承漢魏之風,竭力掃除齊梁宮廷詩的頹廢之風,使唐詩開始從宮廷走向社會,從情色走向現實,從頹廢之聲走向清新健康的唱腔。與此同時,宋和沈全啟也在詩歌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他們共同為唐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史稱盛唐。這壹時期,出現了兩大詩歌流派和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以王維、孟浩然、褚光熙等人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繼承了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思想。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輞川別集》所收的柴璐、吳欣怡等五言絕句,善於將畫景與釋禪意趣相結合,意境優美,藝術精湛,邊塞詩人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詩風雄健。韻味深長,唱出盛唐強音。高適的《行》、的《白雪歌送別田——文書吳歸鄉》等七言律詩,描寫了壯麗的邊塞風光和艱苦的軍旅生活,或悲壯,或超凡脫俗,都是唐代優秀的邊塞詩。李白和杜甫是古今詩壇的“雙子星”。李白的詩豪放飄逸,被譽為歷史上的“詩仙”。如《入酒》、《行路難》、《蜀道難》等,都顯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基調和藝術個性。杜甫的詩被譽為“詩史”,風格沈郁。他以詩歌創作表達了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三官三別》等詩記錄了唐朝盛衰過程中的壹系列重要事件,最為著名。那些描寫風景的優美詩篇不忘關心國家和人民,如《登高》就是這方面的傑作。

-

4中國文學史發展簡史

安史之亂後,進入中唐。經過短暫的衰落,詩歌創作又形成了新的高潮。劉長卿、魏的山水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詩的延續。陸侖、李益的邊塞詩是高適、岑參的遺作。以白居易和元稹為首的現實主義詩人發起了壹場新樂府運動。他提出了“文章要及時寫,歌詩要為物寫”,“唯歌能使人病,望皇上能知”的創作主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樂府詩的創作實踐中。他們的新樂府詩往往選擇典型的社會現象,集中概括,諷刺朝廷的壹系列錯誤政策及其造成的社會流弊。主題明確,主題集中,有鮮明的意象和強烈的戰鬥性,如《賣炭翁》、《杜靈措》等章節,千百年來壹直在背誦。白居易的詩歌成就是多方面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也是古代敘事詩的代表作。這壹時期,與詩派齊名的是漢(越)-孟(焦)詩派,其詩歌風格非常有趣。韓萌詩派以才學為基礎,善於議論,努力避俗,努力生存,開啟了後來宋詩的風氣。此外,有自己藝術個性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劉禹錫、賈島、李賀等。李賀以其濃郁浪漫的詩風獨樹壹幟,並啟發了晚唐的李商隱。

晚唐時期,隨著李、唐王朝的衰落,詩風染上了濃厚的衰落和悲涼色彩。最有成就的詩人是杜牧和李商隱。這個世界被稱為“小杜麗”。杜牧擅長寫七絕,能與盛唐“七絕大師”王昌齡比肩。他詠史惜古詩的風格,帥氣酷炫。風景也自然優美,如“徒步”,讓人百看不厭。李商隱的七律博大精深,美不勝收,善於以情詩取勝。他的無題詩,典故很多,往往深刻耐人尋味,有些作品則晦澀難懂。

散文是唐代文遠的又壹偉大成就。全有三千多位作者,壹萬八千四百多部作品(包括駢文),可以反映當時創作的盛況。六朝時期駢文的畸形繁榮成為散文發展的嚴重障礙。批判六朝的形式主義文風,恢復先秦兩漢散文的優秀傳統,是時代提出的要求,也是文學自身發展的需要。初唐時期,、蕭、杜等人較早地走出來倡導散文的樸實實用,但成就不大。中唐時期,韓愈、柳宗元打著復興儒學的旗號,領導了壹場以文學革新為實質的古文運動。在“以詞為據”的創作思想指導下,他們要求文章的寫作要清晰流暢,思想內容豐富,力求反映社會現實,感情真摯,抒發不平之情。韓愈和柳宗元,在眾多散文作家中,猶如兩座高峰。他們不僅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也是繼司馬遷之後最優秀的兩位散文家。韓愈的推理散文《殤》、《師說》、《答李益書》等論述透徹,氣勢磅礴,邏輯力極強。記敘文,如《張中丞傳》,刻畫人物模仿司馬遷《史記》,把滿滿的愛恨情仇傾註到底,在善於取材和描寫細節方面表現出高超的藝術造詣。柳宗元的個人敘事體現了作家進步的政治主張。如《捕蛇者》《種樹駱駝傳》。而他的山水遊記是後世最美的。貶謫永州後所作的永州八記,如《西山宴始遊記》、《小石塘記》等,采用了寫景抒情的方法,滲透了作者的人格之美,成為後世遊記文學的典範。晚唐古文傾向於借鑒韓愈散文的險難方面,成就不高。值得壹提的是,魯迅曾把羅隱、皮日休、陸龜蒙等批判現實的雜文稱贊為“壹潭渾水中的光彩和銳利”。

唐人傳奇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成熟之作。比如《鶯鶯傳》、《李娃傳》都寫得人物形象生動,故事曲折,語言豐富生動。

詞是唐代伴隨著燕樂而興起的壹種新的詩體。它起源於民間,敦煌曲子詞是現存最早的民間詞。中唐以後,文人靠聲作詞蔚然成風,【菩薩蠻】、【秦怡E】都是以李白的名義寫的,缺乏確鑿的證據。文和韋莊都是晚唐傑出的屈子詞人。五代時期,西蜀和南唐成為詞的創作中心,中國第壹部文人詞集《花間集》在西蜀問世。在詩人中,南唐皇後李煜成就最高。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他主要寫的是享受宮廷生活。國家被攻占後,他用文字表達了對國家生活的痛恨,感情深厚,形象生動。他的語言樸實、自然、圓潤,於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和浪淘沙(《簾外雨聲潺潺》)都是詩中的奇葩。

-

5中國文學史發展簡史

詞發展到宋代,進入全盛時期,成為壹代文學的主要標誌。據宋詞記載,作品兩萬余部,詩人壹千四百余人。唐詩宋詞堪稱中國文學的雙璧。北宋初期,朝廷崇尚享樂,君臣燕安繼承了花間派婉約婉約的風格,視之為正宗。晏殊的詞風婉約飄逸,濃墨重彩。晏殊的兒子晏,由於個人的不幸,其詞風與晏殊有所不同,帶有較多的感傷色彩。範仲淹鎮守邊塞,人生經歷不同。他的詞開始以壹種開放的境界和蒼涼的風格出現,為宋初詞壇註入了新鮮感。

話說到柳永手裏,有了第壹次革新。柳永從城市中下層的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擅長寫男女離別相思和個人江湖漂泊的悲哀。他創作了大量篇幅長、結構復雜、聲調更復雜的慢詞。他的詞往往描寫深入淺出,層次分明,語言通俗,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了平民色彩,深受當時市民的喜愛。《巴生甘州》(《黃昏灑江雨》)和《玉林令》(《寒蟬悲鳴》)等詞,都是他的精工細作,通俗卻不失典雅,尤其流傳於後世。蘇軾作為詞的革新者,並不滿足於柳永的詩迷失在浪漫之中,打破了詩歌的界限,將藝術筆法延伸到廣闊的現實生活和個人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拓展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使詞成為壹種獨立的抒情詩。這就是所謂的“以詩為詞”。蘇軾的詞達到了“無心入,無話可說”的境界,他用詞寫景,抒情,追憶往事,緬懷往事,甚至論辯禪風的多樣性。《江城子》、《水龍隱》筆法細膩,風情萬種,《念奴嬌》、《水調頭》等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它給宋詞帶來了新氣象,激發了南宋豪放派的誕生。此時的秦觀、趙靈之、賀鑄、黃庭堅等人也各有建樹,他們開創了北宋詞各種風格相互競爭的繁榮局面。

周邦彥是北宋婉約詞的大師。周邦彥基本上繼承了柳永詞的纏綿悱惻之風,仍然表現男女情愛、束縛、奴役等傳統內容。但由於他對旋律的嫻熟理解和較高的藝術修養,為詞的精煉做出了很大貢獻。讀他的詞,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結構變化的多樣性,他的表達技巧的豐富性和他的音樂語言的和諧性和精確性。南宋格律派詩人在藝術上都受到他的影響。

在南北宋之交,也出現了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她的詞意境深遠,感情悠揚,文字清新,尤其是她南渡後的作品,如《聲慢》(尋尋覓覓),將亡國滅種的悲憤與漂泊人生的痛苦融為壹體,感人至深,令人壓抑,其審美價值大大超過了早期以抒寫閨情為主的文章。

松石南渡後,宋詞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時期。憂國憂民成為詞的壹大主題。南宋前期的詞人大多經歷了靖康之變,其詞創作突破了北宋後期的平庸,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著名作家有張、、陳、、向子晉、等。他們繼承了蘇軾的詞學路線,開創了新派詞風,這是他們之間的壹個重要轉折。辛棄疾是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詩人。辛棄疾生於南宋衰微之時,才華橫溢,滿懷抗金報國之誌。但受朝廷妥協求安政策的束縛,其誌難酬,深感苦悶憤懣,不得不對詞寄以愛國之情,使宋詞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達到了光輝的高度。他繼承和發展了東坡詞的豪放風格,尤其是他對語言的掌握是深刻的,他能夠將壹個子集的經典和歷史的詞語融於詞中為己有。前人稱之為“以文為詞”,辛詞深於寄托,融傳統婉約與豪放於壹體,稱其詞“笑如花,燒如火”。把詞的藝術提高到壹個新的水平。著名作品如《破陣》《醉裏看劍》打破傳統構圖結構;《永遠的歡樂》(永恒的江山)激烈豪邁;而《摸魚》(《它能多消幾場風波》)在纏綿悱惻中有“淚之聲”;清平樂(檐低)清新活潑,各有特色。與此同時,陳家、劉過等。在風格上有點緊張。劉克莊與同屬後世辛派詞人。

南宋詞人姜夔繼承周邦彥,走上了尊雅獨步的創作道路。他的詩以遊、詠事、懷人為主,意境空靈,格調高雅,氣質嚴謹,藝術上堪稱極品,史大祖、高等人是他的羽翼。南宋時期,吳文英詞的風格趨於疏朗,人稱“七寶樓”,可謂出類拔萃。從宋到元,還有張炎、、王、等重要詞人。隨著南宋的覆滅,他們的悲詞成為宋詞的最後壹韻。

-

6中國文學史發展簡史

宋詩整體成就不如唐詩,但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宋初詩人如楊儀、錢等,學習晚唐李商隱,但多註重旋律修辭,講究雅俗共賞,缺乏社會內容,故命名為體。王禹偁開始與之抗衡,作品直面現實,走了壹條簡單流暢的道路。隨後的梅和針對風格的弊端進行了革新。歐陽修作為宋代詩歌革新運動的領軍人物,褒貶不壹,倡導質樸通順、註重氣節、善於思考的詩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北宋最有影響的兩位詩人是蘇軾和黃庭堅。蘇軾詩歌抒情灑脫,進壹步發展了宋代的議論化、散文化傾向。由於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厚的藝術修養,可以避免許多詩人所犯的淺薄無味或生硬晦澀的缺點。他的作品代表了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最高成就。黃庭堅及其江西詩派的詩歌最具宋代特色。他的詩歌以杜甫為藍本,自強不息,薄硬創新。江西詩派詩人有、陳、、韓菊等。陸遊、楊萬裏、範成大,都是江西詩派出身,最後都有了自己的流派。陸遊是宋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留下了9300多首詩。他的詩最感人的是他抗敵興國的愛國誌氣。在《關山月》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詩人的焦慮。楊萬裏的詩清新活潑,範成大的詩擅長寫田園風光,頗有生活情趣。他們都為創造獨特的詩歌風格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南宋後期也出現了“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但作品不寫實,詩風較弱。到了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愛國詩氣勢磅礴,為這壹時期的詩歌增添了最後的光彩。

唐代古文運動後散文逐漸衰落,這種狀況在宋初仍未改變。劉愷、石碣、尹默等人主張恢復劉漢古文傳統,但成就不大。清代宋仁宗,在政治革新思潮的鼓動下,詩歌革新運動也興起了。在歐陽修等人的努力下,宋初浮華的文風被淘汰,宋代散文取得了堪比唐代的卓越成就。歐陽修大力提倡平實樸素的文風,反對奇奇怪怪的寫法,並在自己的散文創作實踐中加以實踐,形成了充滿情感和流暢的藝術風格。他的散文,無論是描寫山水,還是敘述人情,都有很強的藝術影響力,如《醉翁亭記》、《龍崗千表》等。即使是純粹的議論文,如《五代史靈官傳》等,也充滿了獨到之處。在歐陽修的指點下,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都是壹時之帥。王安石的政論文章觀點鮮明,言辭犀利。

  • 上一篇:直拍反手反拉
  • 下一篇:止咳化痰平喘方藥歸納——中西醫結合方劑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