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社區(農村)幹部培訓活動,參與村莊規劃,為新農村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體驗農村幹部工作。
-
題目:在希望的田野裏
——體驗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的變化。
班級:學號:姓名:
引用
剛剛過去的2008年,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年。我們永遠不會忘記,30年前,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政治形勢灰暗,經濟形勢實際上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的狀態,國民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在國際上,蓬勃發展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中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明顯。65438年至0978年的十壹屆三中全會,鄧小平作出了科學的歷史性選擇,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仿佛壹股清新的春風吹綠了中國大地,中國生產黨和中國人民踏上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征程。改革的步伐最早始於農村。3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領域,全面改革的浪潮勢不可擋地進行著。從沿海到沿江,開放的大門已經毅然打開。
30年前,改革開放始於安徽鳳陽小崗村...彈指壹揮間,30年過去了,中國廣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中央“壹號文件”看農村改革
從1982到1986,中共中央先後發布了五個關於“三農”問題的“壹號文件”,總結了迅速推進的農村改革,從理論上闡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黨領導下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
從此,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村面貌煥然壹新。首先,溫飽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農產品大大豐富,糧食供應不再是問題。糧食產量從1978年的不到6000億斤增加到去年的1003億斤,30年增長了60%以上。這個增長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壹個奇跡。
1986 65438+10月1,中央、國務院發布的《1986年農村工作部署》,這是第五個“壹號文件”。文件肯定了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必須繼續執行。中國農村已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出現了許多新問題,農村形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
2004年6月5438+10月,針對近年來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持續緩慢增長的情況,中央發布了《國務院中央關於促進農民增收若幹政策的意見》,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六個“壹號文件”。從那以後到2008年,* * *連續發了五個“壹號文件”。從取消農業稅、免除農村義務階段學雜費,到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些改革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民不禁感嘆:“種地不用交稅,上學不用交錢,去醫院看病也沒那麽貴!”它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農村的變化日新月異,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
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角度看今天的農村面貌
社會實踐期間,我深入家附近的農村,考察開展見習鄉村幹部活動。
我深深理解今天農村發生的變化。
1.為了促進農業生產,國家出臺了各種政策,包括免除農業稅、糧食補貼、保護價收購等。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根據我們當地的情況,很多長期在外打工的人回到家鄉重新開始耕種荒廢的土地,很好地利用了土地資源,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的變化,直觀地反映出惠農政策對農業生產的積極影響。
2.從以上情況,我們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同時,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如保護價收購,壹方面促進了糧食生產,另壹方面也增加了農民收入。以前辛苦壹年也掙不了多少錢,現在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在逐漸增加,生活越來越好,農民的生活正在走向富裕。
然而,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促使各種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同時,工業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促使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民種糧成本進壹步增加(具體問題下文會詳細說明)。但是,客觀地說,雖然農民離小康生活還很遠,但近年來生活水平確實有所提高。同時,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補貼農民購買手機、電視、冰箱等。這些措施也使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3.物質條件滿足了,鄉村文明自然會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這就涉及到新農村建設中的精神文明建設。
以我的家鄉為例,茶館是當地農民閑暇時經常聚會的地方。五毛錢壹壺的茶可以坐壹下午,男女老少可以壹起下棋,聽聽戲,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的業余生活。於是當地政府挺身而出,加大了對農村茶館的扶持力度,“文化茶館”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成為農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4.這個村莊幹凈整潔。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農村環境逐漸被汙染和破壞,牲畜糞便隨處可見,房前屋後垃圾成堆,道路坑坑窪窪,等等。這些與新農村的環境特征極不相稱。
過去,從村莊到城鎮或城市,我們不得不走壹條漫長而崎嶇不平的路。下雨天,連去市場都成了問題。地裏的菜運不出去,鎮上的貨運不進來。泥濘的道路被農民形象地稱為“水泥路”。這些情況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國家開始推進村村通工程,道路建設成為“第壹通”。大家祖祖輩輩留下的農村土路有了很大改善,農產品運輸越來越方便,為農村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
同時,該市在每個村建了村級文化廣場,讓農村群眾感受到了城市的生活景象,村鎮面貌變化喜人。
5.村務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選舉等措施的逐步推進,使農民參與民主的熱情越來越高。很多拖延了幾年的事情,壹個代表大會幾分鐘就解決了,農村的民主進程也在逐步深入和完善。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中發現的幾個問題
和我的建設性意見。
1.在促進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特別是在農民收入越來越好的情況下,過度開墾農田導致許多林地和草地遭到破壞,環境遭受重大損失。
與此同時,在我們局部地區,農業生產單壹化現象越來越明顯。比如春季90%以上的農戶種植小麥,秋季有壹半種植玉米和大豆,但農產品質量相差不大,品種基本相同,導致農產品優勢不明顯,市場競爭力不強。
此外,農業機械化水平普遍不高,農業產出率低,農業資源浪費嚴重,這些都阻礙了農業生產水平的進壹步提高。國家要加強對科技農業的支持,加快新品種、新模式、新農業的開發和推廣,增加對購買農業機械的農民的補貼,加快農業現代化。
2.隨著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市場各方推動商品價格上漲,農民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進壹步增加。同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進壹步增加了農民的種田成本。以當地市場為例,2007年秋季復合肥均價為105元/袋,今年秋季已經漲到210元/袋左右。然而,糧食價格的增長遠遠低於生產成本的增長,農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沒有多大改善。
3.鄉風文明建設問題越來越多。比如在推行“文化茶館”的過程中,註重形象和政績的功利行為越來越多,很多“文化茶館”只是掛個空招牌,徒有虛名。此外,由於缺乏必要的監管,茶館內賭博盛行,破壞了良好的文化氛圍。許多農民要麽疏於耕作,要麽血汗錢壹年沒了,壹些茶館成了打著文化旗號進行非法活動的場所。
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壹些封建迷信如喪葬、婚禮、酒席、生育、“嫁陰”等在我國部分地區盛行,在壹些地區有愈演愈烈之勢,嚴重危害社會治安,阻礙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應堅決予以摒棄。
4.在推進村容整潔的過程中,如我市村級文化廣場建設中,攀比之風盛行,形象工程越來越熱,過分豪華華麗的廣場脫離當地實際,浪費農民血汗,利用率低,沒有起到良好的積極作用。
此外,在推進村村通的過程中,由於資金有限,道路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兩個地區交界處的道路建設問題壹直沒有相關法規解決,使得各個地區的路網支離破碎,不便於對外聯系。
建議國家出臺村村通的長效機制,讓道路達到使用年限後仍然可以改擴建,仍然可以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同時,要逐步擴大“通”的範圍,做到寬帶下鄉,有線入戶,移動網絡覆蓋,讓農民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掌握市場動態,了解農業信息,進壹步推進農業信息化和產業化進程。
5.在壹些地區,民主進程仍存在障礙,政務透明度不高,信訪渠道不暢。很多農民上訪投訴無門。同時,由於農民的傳統心理,家族和利益選舉在村民選舉中非常普遍。
我們正在采取行動建設新農村。
雖然新農村建設存在諸多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記得小時候爸爸經常講的東西,印象最深的就是白面包子。那時候,我常年攢下壹些白面粉,就是為了過年的時候蒸壹鍋白饅頭,這是最隆重的節日裏最好的禮遇。大年初壹,我起得很早,只為了撿別人丟下的鞭炮,因為那是唯壹的娛樂。冬天穿藍色襯衫感覺很洋氣,不覺得冷。到了晚上,煤油燈是唯壹的照明工具,我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奶奶還在用它...等等,今天的改革開放,農村包括中國的變化,讓那壹代人慷慨了。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學習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認識到我們任重道遠。記得有壹篇文章曾經寫道:沒有第壹個吃螃蟹的人,就沒有今天的美味佳肴;沒有不必要的拓荒者,人類無法生存。當我們贊美第壹個,我們贊美創新者的勇氣。開拓前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時代需要我們——勇於開拓的年輕人,我們需要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我們需要欣賞前人改革開放創新的成就!
結論
讓我們都來關註農村,關心農業,關心農民,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行動。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中國描繪更加壯麗動人的藍圖而奮鬥!
20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