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四合茶緣是老舍茶館弘揚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壹全新手筆。它以古老經典的北京傳統建築四合院為造型,以博大精深的茶藝為神韻,結合北京雍容華貴的韻味,打造出妳夢中的茶館。在這裏,只有休閑與寧靜,只有放松與自由,聽著悠揚的古箏,看著精致的茶藝表演,品著香醇的茶,享受著從茶中偷來的半天閑暇。
老舍茶館位於前門,這是壹個土地和黃金的土地。室內裝修風格以中式傳統裝飾為主,深色,仿古宮燈,紅木桌椅,戲臺。營業面積和茶幾數量都挺大的。在這裏,妳可以喝茶或點菜,還有烤鴨,提供多種服務。老舍茶館的另壹個特點是佛教色彩濃厚,入口和各個平臺上都有佛像。
老舍茶館的茶應該在三樓供應。茶葉的品種多為花茶和綠茶。茶具是壹杯茶(以碗和烏龍為主,有20種左右的茶)。帶茶的小吃都是自己做的,品種很多,有壹定的特色。
老舍茶館的客人大多是外地遊客和遊客。每周壹、三、五下午有戲迷音樂活動和京劇演唱。晚上歌劇和雜技表演17: 40開始,票價40元人-130元。內容包括雙簧、彈弦、京劇唱腔等。很精彩,很熱鬧。如果外國朋友或者外國親戚來家裏,老舍茶館可以算是壹個地方。
地址:
前門西大街3號樓
營業時間:
11:30—21:30
茶水費:
每人10元起,以蓋碗為主,每個單間加100元。
每周壹、三、五下午有戲迷音樂活動和京劇演唱,晚上的戲曲和雜技表演從17: 40開始。
晚間表演:
40元位-130元位。
==
老舍茶館是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命名的茶館。成立於1988,現有營業面積3300多平方米。它是集書茶館、餐飲茶館、茶樓為壹體的多功能綜合茶館。在這古色古香、京味十足的環境中,您每天都能欣賞到壹場精彩的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等優秀民族藝術表演,同時還能品嘗到各種名茶、宮廷佳肴、北京傳統小吃、京味山珍茶宴。自開業以來,老舍茶館接待了近50位外國元首、眾多名人和200多萬中外遊客,成為展示民族文化產品的特色“窗口”和連接國內外友誼的“橋梁”。
前門四合茶緣是老舍茶館弘揚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壹全新手筆。它以古老經典的北京傳統建築四合院為造型,以博大精深的茶藝為神韻,結合北京雍容華貴的韻味,打造出妳夢中的茶館。在這裏,只有休閑與寧靜,只有放松與自由,聽著悠揚的古箏,看著精致的茶藝表演,品著香醇的茶,享受著從茶中偷來的半天閑暇。
提起“老舍茶館”,不僅在北京,在其他城市甚至國外,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名字。“老舍茶館”已經成為六朝古都、國際化大都市北京的“城市名片”。
現在北京有五六百家茶館。為什麽只有老舍茶館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譽?壹是因為它以兩毛錢壹大碗茶起家,是改革開放後北京新開的第壹家茶館。二是因為茶館以老舍先生命名,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人物之壹,知名度很高。第三,因為老舍茶館有味道。那是什麽味道?當然是北京風味。人們走進茶館不僅是為了品茶,也是為了品味文化氣息。這兩樣東西都是老舍茶館占的。所以不出名。誰出名?
當然,老舍茶館在北京可以享有很好的聲譽。除了以上三點,還有壹點不可忽視,那就是茶館創始人尹聖希先生的名氣和知名度。說實話,尹聖希的大號和老舍的《北京茶館》是分不開的。人們提到老舍茶館,自然會想到尹聖希。同樣,他們說起尹聖希,也會想到老舍茶館。如果說老舍茶館是壹個形體,那麽尹聖希就是它的靈魂。換句話說,沒有尹聖希,就沒有老舍茶館。沒有老舍茶館,尹聖希不會有這麽高的知名度。尹先生於2003年6月去世,但老舍茶館還在,仿佛尹先生還活著。人們去老舍茶館,還是會津津樂道殷先生的為人和事跡。人們並不覺得殷先生“左”了。壹個人的名字和形象能和壹個茶館並駕齊驅,古今中外都不多見。
尹聖希的名字最初是和兩毛錢壹大碗的茶聯系在壹起的。1979,改革開放之初,人們對市場經濟的認識還處於朦朧狀態,於是老尹帶領壹幫無業青年在前門大街擺起了茶攤。此舉轟動壹時,自然老尹也作為改革開放的典型出現在報紙電視上。老尹從茶攤到茶館,用了將近八年的時間。人們不難想象,壹碗茶兩毛錢開壹家茶館,需要多少心血和汗水才能積累起來。“八年抗戰”,老尹活了下來。1987 165438+10月,老舍茶館開業典禮的時候,人們不禁為這家茶館的開業而眼前壹亮。要知道,當時偌大的京城沒有壹家像樣的茶館。老尹成為第壹個“吃螃蟹”的人。
老舍茶館創辦的時候,我采訪過老尹。雖然茶館開張後,有很多文化名人、藝術家前來捧場,也有幾位中央領導在市政府、區政府負責人的陪同下參觀茶館,但茶館的經營狀況並不理想。有媒體對茶館分茶提出異議,認為老舍茶館門檻太高,普通人進不去,老舍茶館不是老百姓的茶館。說實話,老尹當時心理壓力很大。時代變了,社會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北京應該開什麽樣的茶館?老尹想這個想了很久。
我曾經和老申銀聊過,發現他當時的心情非常復雜。壹方面,他很難放棄兩毛錢壹碗的“大碗茶情結”。另壹方面,他試圖建造壹座能充分展示京味文化、有壹定檔次和品位的現代茶館,使之成為城市文化的“窗口”。這兩點很難完全融合。老尹是老北京人。老北京有很多茶館。老北京茶館主要有五種類型,即大茶館、書茶館、棋茶館、野茶館、二茶館。與南方的茶館相比,這些茶館的條件非常簡陋。兩間茅屋,幾張方桌板凳,壹個爐子,壹個大茶壺,就能開壹個茶館。野茶館是指在城郊或城鄉結合部的邊界,搭壹個棚子,擺幾個小方桌,吸引路人駐足,起到壹定作用。也是茶館。從現代文明來看,這種老式茶館已經落伍了,雖然這些老式茶館很有味道。但是,讓現代人去這種燈光昏暗,煙霧繚繞,嘈雜的地方,在塵土飛揚中喝茶,顯然是與現代生活脫節的。經過深思熟慮,老尹選擇了後者,即經營壹家既有京味文化特色又有現代生活氣息的茶館。現在看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老尹創立的老舍茶館的模式,才使得後來北京出現了各種體現茶文化的新式茶館。
老殷盡心盡力辦好老舍茶館,大半輩子都在裏面。他把老舍茶館作為展示京味文化的大舞臺。我們可以從這本書的內容中體會到這些情況。這本書的大部分章節都是關於老舍茶館的茶道、茶藝、茶緣、茶文化,內容詳實。看完之後,我們會感受到老尹創辦老舍茶館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舍茶館的文化內涵。
老尹打著老舍茶館的旗號,成立了壹個商業集團,做了不少生意。該集團從事商業貿易、珠寶業務、旅遊產品開發、酒店餐飲以及雷鋒紀念館等社會公益事業。但無論做什麽生意,他始終以老舍茶館為中心,念念不忘自己的老本行。這種“茶館情結”壹方面說明了他對古都文化的熱愛,另壹方面也說明了他始終不忘自己的根。如今,老尹的茶館正在被他的女兒尹誌軍擴建。尹誌軍屬於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雖然她對老北京文化的了解不如父親申銀深刻,但她對父親印象深刻,而且她也是在胡同裏長大,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所以她對北京文化的熱情不亞於父親。這份愛,在她接手老舍茶館後,已經融入了壹系列的經營理念。就思想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而言,小銀並不比他的父親差。真的應了那句老話,長江後浪推前浪,壹代比壹代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註重品味和原創。這就是尹誌軍經營老舍茶館的方式。接手父親的班不久,她就認真考察了北京茶館的現狀,然後虛心向專家和咨詢師請教。很快,她得出壹個結論:經營茶館,既要保持特色,又要與時俱進,絕對不能墨守成規,吃父親的錢。
她似乎比她父親更有勇氣。2002年,她投資654.38+0多萬元對原老舍茶館的二樓進行了徹底改造,在二樓建了壹個“四合院”。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茶館開張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茶客。接著,她又投資幾十萬元,全面開發北京小吃。她把牛肚牛肚、羊頭肉、面茶、驢蹄餅幹、奶豆腐等著名小吃請到了老舍茶館。這些舉措既豐富了老舍茶館原有的文化內涵,又拓展了其文化外延,使人們不僅可以聽鼓書評書、相聲來賞心悅目,還可以品嘗地道的小吃來滿足口腹之欲。小銀經營茶館真的很喜歡動腦筋,有很多創新。當然,尹誌軍的措施才剛剛開始。按照她的思路,她要讓老舍茶館走出國門,甚至未來走出國門。這些,我們都可以在這本書裏體會到。為老舍茶館寫壹本書是尹聖希先生生前的壹大心願,現在他的女兒尹誌軍實現了他的願望。這本書卷帙浩繁,十幾萬字,引經據典談茶道,談茶事談茶經,把老舍茶館的經歷和趣聞說得繪聲繪色。內容詳實具體,語言平實樸實,對我們理解老舍的《茶館》以及如何開茶館有壹定的參考價值。當然,這本書也有壹些遺憾,比如沒有寫出老舍茶館創始人尹聖希先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我沒有寫尹誌軍如何帶著崇高的使命感,接過父親的班,讓老舍茶館再次輝煌的感人經歷。當然,這本書是專門講茶館裏的茶事的,不可能為老舍茶館面面俱到。我覺得如果以後有可能寫壹本關於尹聖希先生和老舍茶館的書,以老尹為中心,會更精彩,更吸引人。壹個人“走了”,離開了茶館。壹個人“去”,名字卻和壹個茶館聯系在壹起,讓後人忘了。這可能是壹個人死後最好的紀念碑。
壹個人走了,還活著。因為他經營的茶館還在,人們喝茶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個人,說起這個人。這可能就是壹個人的人生價值。
從這兩點來看,老舍茶館值得壹提。尹聖希先生值得壹書。
老舍茶館,陳設古樸典雅,充滿了京味。方桌、扶手椅、屋頂懸掛的宮燈、櫃臺上標有龍井、烏龍等名茶的小木牌、墻上掛著的字畫對聯,讓遊客仿佛進入了壹座老北京民俗博物館。
老舍茶館每天吸引大量的客人——既有來自北京的老戲迷,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還有外國客人。自茶館開業以來,馬、、、、等著名藝術家都曾在此演出。北京作為民俗文化的聚集地,當地優秀的傳統節目也每天在茶館上演,如關學曾的《北京舒勤》、孫淑君的《京韻大鼓》、馬增蕙的《丹仙》、馬玉萍的《河南墜子》等。老藝術家們的表演讓觀眾在欣賞的同時,感受到了京味濃郁的民俗文化。曾經幾乎失傳的燈鼓(演員口含點燃的蠟燭唱歌的形式)和雙簧等民間藝術也在這裏得到了重生和發揚。
在老舍茶館,妳不僅可以欣賞到曲藝、戲劇等各界名人的精彩表演,還可以參加琴、棋、書、畫、“戲迷樂”等多項文化活動。老舍茶館還組織了自己的茶藝表演隊,進行烏龍茶、農家茶、茉莉花茶等名茶的茶藝表演。近年來,老舍茶館開設了“大碗茶餐廳”,餐廳特別邀請金陽酒家、全聚德等百年老店名廚,涵蓋北京、山西、山東等地,種類繁多,口味極佳,具有地方風味特色。
老舍茶館不僅為遊客提供了展示中國茶文化和民族藝術的場所,也吸引了外國遊客。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什、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日本前首相俊樹海部俊樹、俄羅斯前總理普裏馬科夫、柬埔寨首相洪森、泰國詩琳通公主等政要都曾是這裏的客人。
老舍茶館營業面積1500平方米,可容納250人同時觀看節目。大碗茶餐廳營業面積500平米,可同時容納150人就餐。樓下前面有個停車場,可以同時停100多輛車。
集品茶、餐飲、看戲、演出於壹體的老舍茶館,已成為中外賓客新的旅遊勝地和國內外知名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