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求七年級上冊歷史總結作文,高分獎勵!

求七年級上冊歷史總結作文,高分獎勵!

壹、指導思想:

以學校的教學計劃為指導,實施和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和教學能力;建立歷史與其他學科的對話能力,努力提高教學境界;實施綜合學習,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不如現代記錄方法先進,比如相機和數碼錄音。

。"

總之,寫作不是壹天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時的積累和壹些紮實的英語功底。希望大家在平時多努力,壹定會克服這個“老大難”問題。

每壹個話題結束後,我或者其他三位版主都會寫壹個總結,也歡迎大家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給大家。也歡迎大家把自己的作文貼出來讓大家修改評論。我們需要妳的支持,希望妳能從這裏得到妳需要的信息和資料。Gter,讓我們壹起努力實現夢想吧!

從我踏上講臺,拿起語文書的那壹刻起,我就想:這是我的最愛,這輩子我會陪著她,直到我死。

從教以來,我上過很多語文課,但真正符合我心目中的課程標準的語文課很少。我壹直在思考、探索、努力追求我心目中的語文課——就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與語文教學的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學會語文、認識語文、熱愛語文。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壹直備受爭議,我們也壹直在嘗試改革。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和新教材的實施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為了追求壹邊倒的課堂教學熱烈氣氛,有的語文課竟然變成了學科課、政治課、歷史課,有的甚至變成了地理課、生物課...所以,很多語文老師都在問:我們語文教學的個性在哪裏?

是啊,我們語文教學的個性在哪裏?在我看來,壹堂真正的語文課,應該是語感的積累和運用。因為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思想的外化,是文章的表達。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具備讀寫能力,能夠閱讀、寫作和口頭交流,滿足實際需要。“在我看來,如果把語文教學比作壹棵樹,語言應該是根。只有根系發達,根深蒂固,才能確保樹木在任何環境和氣候下依然能夠茁壯成長。

比如學習拜訪山裏的朋友,在“整體領悟”、“學習欣賞”、“合作探索”之後,我又設計了壹個環節:按照本文的寫作風格,給大自然中的壹位朋友寫幾條留言。後來我選了幾個平時文筆不突出的同學來讀我寫的東西。結果出乎我的意料。這些學生不僅準確把握了文章中語言的個性,還表達了對這些朋友的看法。他們是真誠的,真誠的。我覺得學生真的全方位接觸了語言,對語言的理解也落實了,以至於課後很多學生意猶未盡,還在交流自己的學習。

這節語文課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也讓我體驗到了教語文的樂趣。同時也告訴我,在語文教學中,壹定要牢牢抓住語言這個根本,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個性,讓學生學會語文、認識語文、熱愛語文。

回顧自己的教學之路,雖然不是布滿荊棘,但也是跌宕起伏。但是為了我心目中所追求的語文課,我會堅持不懈的往前走,無怨無悔

第壹課

1.中國的原始人類是生活在大約1.7萬年前的元謀人。他們已經制造和使用工具,並使用自然火。發現於雲南省元謀縣。

2.能不能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3.北京人口約70 ~ 20萬年。今北京房山周口店發現。他們仍然保留著猿類的壹些特征,他們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他們能使用自然火,他們還能保留火種,群居生活。

4.這個有人形的洞穴大約有3萬年的歷史,發現於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龍骨山洞穴。它的外形和現代人壹樣。它仍然使用錘打石器,但已經掌握了鉆探技術,以采集、狩獵和捕魚為生,懂得愛美,用骨針縫制衣服,其社會組織形式是母系氏族公社。

第二課

1.河姆渡人生活在約7000年前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他們會制作和使用磨制的石器,用骨頭耕地,種植水稻,挖井,飼養牲畜,制作陶器和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住在幹柵欄房子裏,過著穩定的生活。

2.大約5600年前,半坡人生活在陜西Xi的半坡村。他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木材犁耕農田,種植谷子和蔬菜,飼養牲畜,制作彩陶,出現了原始的家庭紡織業,住在半地下室的房子裏。

3.河姆渡原始農耕遺址是長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興盛時期的代表;半坡原始農耕遺址是黃河流域母系氏族繁盛時期的代表。

4.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第三課

1.顏地和黃帝是中國古代傳說中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他們在涿鹿之戰中共同擊敗蚩尤,促進了華夏民族的形成,確立了黃帝作為中華民族始祖的地位。

2.傳說黃帝及其部下為中華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人尊稱黃帝為“人類始祖”。

3.退位制度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堯、舜、禹時期]部落之間民主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

4.“回家三不進”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公元前2070年左右,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奴隸國家——夏朝,標誌著中國早期國家的出現,中國歷史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階段。

第四課

1.夏朝第二代國王是禹的兒子齊,皇位世襲制取代了退位制。夏朝定都陽城,制定刑法,建立政府、軍隊、監獄等國家機構。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夏朝最後壹個國王桀實行暴政,導致夏朝被當時的商朝君主唐打敗,並聯合周圍小國。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朝。

2.商朝君主湯非常重視人才,關心人民,重視經濟發展。他在夏朝衰落時消滅了它,並在大約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朝。

3.【原因】由於水災和政治動蕩,商朝建立之初曾數次遷都。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後,商朝都城穩定,故後人稱商朝為殷朝。商朝最後壹個國王周是壹個暴君,他創造了“烙印之刑”。

4.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戰中打敗了商朝,商朝滅亡,建立了西周,定都濠井[今陜西Xi安],史稱西周。

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鞏固奴隸制國家的統治;方法: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給親戚和英雄,封他們為諸侯。諸侯與皇帝的關系:諸侯服從皇帝的命令,朝貢,保衛邊疆,戰時帶兵與皇帝作戰,實行長子制;意義:鞏固了周朝的統治,開發了邊疆,使周朝強大。

6.在西周的周厲王時期,發生了“中國暴動”。“中國人”是平民。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亡國之君: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陽,東周建立。

第五課

1.中國的青銅鑄造業始於原始社會末期,發展於夏朝。商代是青銅文化的輝煌時期,其代表作是司母戊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高1.33米)。長1.1米,重832.84公斤),造型奇特。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種類繁多。成都平原特有的“三星堆”文化,與商周時期壹樣,以大型銅像為代表。

2.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商代就有燒制原始青瓷的瓷窯。

3.夏、商、西周是以農業(農牧業)為主的社會。商周時期有“五谷”(包括米、粟、黍、麥、豆)。農業有選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生產技術。西周就出現了青銅農具,但奴隸生活悲慘,地位低下。它們可以被自由轉讓和交易,甚至被殺死用於祭祀和埋葬。

第六課

1.東周(公元前770~221)分為春秋(公元前770~476)和戰國(公元前475~221)。

2.春秋爭霸的原因: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無力控制諸侯,取而代之的是皇帝依附於強大的諸侯,諸侯為爭奪土地和人口而爭霸。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3.齊桓公的稱霸條件:(1)齊國是東方大國,有稱霸的物質基礎;(2)管仲變法使齊國富強;(3)“尊王拒洋”獲得了政治優勢;(4)多次召集諸侯聯盟,建立霸權。上述條件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壹個霸主。

4.晉國在城濮之戰中打敗了楚國,晉文公成了中原的霸主。“遠離三宅”這個成語起源於城濮之戰。

5.春秋爭霸的影響:給社會帶來了災難,也出現了大壹統的趨勢。

6.“三族分晉”和“田氏代齊”後來形成了秦、漢、趙、魏、楚、燕、齊的戰國七雄。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有齊威之桂陵、馬陵(圍魏救趙)、秦趙長平(紙上談兵)。

第七課

1.生產力轉型:春秋時期出現鐵農具,戰國時期使用範圍擴大;牛耕出現於春秋末期,普及於戰國時期。牛耕是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的壹次革命;戰國時期,各國為了發展經濟,滿足戰爭需要,也註重興修水利。

2.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意義:消除岷江洪水,灌溉大量農田,讓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3.生產力的發展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掀起政治改革運動。

4.商鞅變法:措施:(1)承認土地私有制,允許自由買賣;(2)獎勵耕作;(3)建立縣制。成功的原因:秦孝公的支持。意義:秦國成為戰國末期最繁榮的封建國家,使秦國統壹中國成為可能。

5.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奴隸社會崩潰,封建社會形成。封建社會的主要階級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第八課

1.漢字經歷了甲骨文(商代)→商代青銅器銘文→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之變)。

2.農歷,又稱“夏歷”,據說起源於夏朝。商朝歷法逐漸完備,壹年分為65438+二月。戰國時期測二十四節氣,安排農業生產。

3.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發明了中醫四診。

4.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吸收了民歌的精華,用楚方言創作了壹種新體詩。他的代表作《離騷》是壹首抒情詩。它是世界文化名人紀念屈原的“端午節”。

第九課

1.孔子:春秋末期,他是儒家的創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教育思想和成就包括:創辦私塾,因材施教,教育學生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論語》是壹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2.老子:春秋晚期。他是《道德經》的作者,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其反面,主要是剛柔相濟。

3.墨子:戰國時期,墨家創始人主張“兼愛”、“互不侵犯”。

4.孟子: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提出“春秋之戰無意義”,主張“仁政”,資源要合理利用。

5.荀子:戰國時期儒學的又壹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掌握命運,利用命運”的思想。

6.莊子: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張“無為”。

7.韓非:戰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張法治,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

8。孫武:春秋末期,軍事家鼻祖。主要寫了《孫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思想。

第十課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滅了東方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鹹陽。

2.秦始皇鞏固統壹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權;(2)實行縣制;(3)統壹貨幣和度量衡,促進經濟文化交流;(3)統壹文字為小篆,促進文化交流與發展;(4)焚書坑儒,加強意識形態控制;(5)北擊匈奴,築長城,開靈渠,開發南疆。意義:鞏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第11課。秦末農民戰爭爆發或秦朝滅亡的原因:秦朝的暴政。

2.第壹階段是陳廣起義:又稱大澤鄉起義,建立了“張楚”政權。意義:這是我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的單位農民起義,具有首創精神。

3.第二類是項羽和劉邦的起義。項羽指揮了巨鹿之戰(破釜沈舟)打敗了秦軍的主力。劉邦先入鹹陽,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第十二課

1.文景之治:西漢末年,經濟蕭條,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註重減輕農民負擔,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導致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壹次繁榮局面。影響:為漢武帝實現大壹統奠定了物質基礎。

2.漢武帝大壹統:實現條件:武帝本人才華橫溢,重用賢人;文景的統治為大壹統局面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具體措施:(1)政治上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法令”削弱王國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家教育,(3)軍事上反攻匈奴,緩解北疆入侵;(4)經濟上,將地方鹽鐵管理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實現經濟統壹。意義:西漢實現大壹統,達到頂峰。

3.西漢思想在漢武帝時期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西漢在長安建立的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第十三課

1.秦漢時期,匈奴首領莫頓汗第壹次統壹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國家。由於長期征戰中原,西漢初年被迫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

2.漢武帝反擊匈奴:條件:國力強盛,組織了強大的騎兵。過程:反攻匈奴,奪取河套、河西走廊;公元前119:衛青、霍去病指揮漠北戰役,打敗匈奴,匈奴無法再對抗西漢。

3.西漢和元朝時,宮女王昭君和匈奴人呼韓邪單於結婚(昭君上堡)。為漢與匈奴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第十五課

1.西域:今新疆地區,甘肅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克什湖以南。

2.張騫首次出使西域:目的:聯絡大嶽攻匈奴;結果我了解了西域的風土人情,了解了西域各國與漢朝交流的願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出使西域,建立友好關系;結果:漢代與西域的交流日益頻繁。

4.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1)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2)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做出貢獻;(3)為中央政府實現對西部地區的政治管轄創造了條件。

5.為了加強對西域的管轄,公元前60年(漢武帝宣帝),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專管西域事務,這標誌著新疆地區開始歸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6.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開通,東起長安,過河西走廊,出陽關或玉門關,入新疆,經中亞、西亞,最後到達歐洲。意義: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對漢朝的繁榮起到了積極作用。

7.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後。當時東南亞、南亞、西亞的壹些國家或地區通過這條海上通道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

第十六課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是西漢時期發明的,以麻和絲為原料。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為世界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2.《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是壹部著名的數學著作。

3.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可以確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末年,名醫華佗發明了外科用的“麻沸散”,創造了醫療體操“五禽戲”;與此同時,“醫聖”張仲景撰寫了醫學巨著《傷寒論》。

第十七課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壹。它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佛教中的壹些思想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所以得到了統治者的支持。在東漢時期,中國最早的佛教寺廟——白馬寺建在了中國的首都洛陽。

2.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起源於東漢。它的創始人是張玲,老子是創始人。據說四川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

3.司馬遷是壹位偉大的歷史學家,他主要生活在西漢武帝時期。十余年後,他撰寫了中國第壹部傳記通史——《史記》,記述了從上古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事件。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

4.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是秦始皇陵的兵馬俑,這也反映了當時雕塑業的高超工藝。

第十八課

1.官渡之戰。200年,中國北方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走向統壹的關鍵戰役。交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袁紹以輕敵為榮,指揮不當。他不善於采納謀士的建議,最終失敗了。影響:官渡之戰為曹操統壹北方黃河流域奠定了基礎。

2.曹操“豪李星”的依據是“白骨露於野,千裏無烏鴉”,反映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對社會經濟造成的嚴重破壞。

3.赤壁之戰,2008年,是形成三國鼎立的關鍵戰役。交戰雙方曹操和孫劉合兵壹處。曹操失敗的原因:(1)曹操來自北方,沒有學會水戰;(2)曹操驕傲輕敵,指揮失誤:(3)孫劉聯兵得當(火攻);(4)據理:當時國家統壹的客觀條件尚不具備。影響:為三國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4.三國:220年,曹丕棄漢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或、或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建都建業(今南京)。意義:三國鼎立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結果,實現了國家的局部統壹,是歷史的進步。

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三國統治者都重視經濟發展。魏大力興修水利,蜀錦行銷三國,吳造船業興盛。

6.吳船隊到達益州(今臺灣省),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省的聯系。

第十九課

1.263年,魏滅;265年,司馬燕篡奪了魏國政權,建立了西晉,並定都洛陽。280年,西晉滅吳。三國回到晉國,國家再次統壹。

2.316年,內遷的匈奴消滅了西晉。西晉滅亡的原因是:(1)西晉統壹後,統治集團迅速腐朽;(2)八王之亂耗盡了西晉的國力;(3)遷入的少數民族乘西晉內亂之機,起兵滅金。

3.匈奴、鮮卑、羌、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遷入。主要原因:被中原先進的經濟文化所吸引。積極影響:促進了北方黃河流域各民族的融合。

4.西晉後期以來。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第壹次大規模移民潮。中原漢族為躲避戰亂,南遷江南,促進了江南的發展。

5.317年,皇族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今南京)。與西晉不同,東晉的政權在江南,不是壹個王朝。

6、4世紀後期,狄人建立先秦政權,前秦王夫堅統壹黃河流域後,為實現國家統壹,發生了反對東晉的戰爭。383年,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打敗,導致前秦政權解體,而東晉在南方實現了暫時的穩定。

7.江南地區社會相對穩定。影響(或意義):對中國經濟發展影響深遠,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

第二十課

1.4世紀後期,鮮卑拓跋圭建立北魏,439年統壹黃河流域。當時,黃河流域的民族融合已經成為壹種趨勢。

2.(原因)北魏孝文帝為了解決首都供應問題,學習中原漢族的先進文化,遷都洛陽。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朝廷必須使用漢語,禁止鮮卑語;(2)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漢服;(3)改漢姓;(4)與漢族貴族結婚;(5)采納漢族的法律制度;(6)學習漢族禮儀,以孝治國。意義:(1)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3)恢復和發展北方經濟。

4.南朝:東晉滅亡後,南方存在宋、齊、梁、陳四個政權。北朝: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

第21課

1.(原因)由於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江南的開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2.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用“割圓法”推導出圓周率的近似值,比歐洲早了近1100年,並寫了專著《構成》。

3.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所著《齊·姚敏書》是中國第壹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4.北魏地理學家李道元著有《水經註》,是壹部綜合性的地理專著。

第二十二課

1.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壹門藝術,魏晉時期,書法的字體由篆書、隸書變為楷書,草書、行書逐漸流行。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以行書名篇《蘭亭序》被後人稱為“書聖”。

2.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是《壹幅婦女史》和《洛神圖》

北魏統治者為了宣傳佛教,主持發掘了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在七年級歷史書I的結尾

壹個。史上最多:

1.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是秦國。

2.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陳勝的光武起義。

3.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4.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是地震儀。

5.“神醫”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壹個創舉。

6.祖沖之是世界上第壹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的人。

7.中國第壹部完整的農業著作是《齊·姚敏書》。

第二,請找出公元前6年在時標上的位置(自己標註)。(2分)

公元前10,公元前5年,公元5年,公元10

在古代,有壹個孩子出生在公元前3年的7月。公元10年7月他多大了?答:7

請在年表上標出,並說明他生活在哪個朝代。

三、朝代聯系(西周下階,12分)

春秋夏西周戰國西漢商西晉秦東漢南北朝東晉。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

第四,歷史診所

1.公元前某年的某壹天,大臣呈上壹張紙給秦始皇,秦始皇審閱後回到後宮。突然覺得口渴,就喝了水,吃了專門從西域帶來的葡萄。

請問:上面有哪些錯誤?判斷的理由是什麽?(6分)

答案:1。西漢初年就發明了紙,秦朝還沒有紙。2.葡萄是張騫下西洋後傳入中原的,秦朝時還沒有葡萄。3.公元前應該有壹個具體的時限:公元前221-公元前210,這期間嬴政被稱為秦始皇。

2.蕭冰問道:“小紅,我對中國歷史上的古代戰爭很感興趣。能給我推薦壹本介紹兵法的古代兵書嗎?”

小紅:“那太簡單了。妳看看司馬遷的史記!”"

診斷:應該是孫子兵法。

3.小青問:“小明,妳知道佛教起源於哪裏嗎?”

小明答道:“當然,中國那麽多佛寺都起源於中國。”

診斷:佛教起源於古印度。

4.小文:“小真,妳剛從河南洛陽旅遊回來,給我介紹壹下當地的名勝古跡。”

簡:“看,這是我拍的照片。這是洛陽的白馬寺,這是洛陽的雲岡石窟。”

答:洛陽是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在大同。

5.小啊問:“小K,妳最崇拜哪個歷史人物?”

小K說:“我最崇拜蔡倫,因為他發明了紙,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診斷:蔡厚紙發明了。

6.小啊問:“妳最討厭三國時期的哪個人物?”

小K說:“我最恨曹操。”

診斷:曹操屬於東漢末年。

7.小A:“小K,我想了解壹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該看什麽書?”

小K:“那不容易。妳看看司馬遷的史記就知道了。”

診斷結果:應該看到

動詞 (verb的縮寫)連接問題

1

名義上,趙括。

焚書坑儒秦始皇

伏劍,壹草壹木的戰士。

尊敬國王,騷擾齊桓公。

2.陳勝和光武起義。

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七擒七縱。

春秋時期,楚莊王問鼎中原,北伐洛邑,打敗了晉國。

四面楚歌,項羽被打敗了。

第三章劉邦進鹹陽贏得民心。

破釜沈舟:項羽與秦軍巨鹿之戰

在班超參軍。

指揮長平戰爭的紙上談兵的趙括。

戰國時期魏為救趙而被圍的桂陵之戰。

3.春秋時,孫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戰國時董仲舒說:“民為重,君為輕。”

西漢孟子“溫故而知新”

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4.齊桓公尊敬國王並且傲慢自大。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顧愷之《洛神賦圖》

範真的神滅論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第六,列出問題

1.列舉南北朝以前歷史上五次戰役(包括雙方)的名稱。

答:邱勇、綏陽、嘉善、象牙湖、六合之戰。

2.列出三國兩晉南北朝統壹中國北方的政權名稱及建立政權的民族。

答:曹魏,西晉(滅魏後全國短暫統壹),前秦,北魏,北周。

3.列出夏商周的創建者和征服者。(6分)

夏:人

尚:王。

西部:周武王的周幽王。

4.列舉漢武帝為促進和鞏固統壹局面所采取的措施。(6分)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削弱封國的力量

3.強化監督體系

5.請列舉戰國時期儒、道、法、墨四家的代表(4分)。

儒家思想:孔子

道家:莊子

法家:韓非子

墨家:翟墨

6.填寫三國時期的政權名稱、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

政權名稱確立,時間確立,首都確立。

魏220-265曹沛洛陽

蜀221-263劉備成都

吳222-280孫權建業

7.以歷史年份為尺度寫歷史事件(6分)

  • 上一篇:國字是什麽?
  • 下一篇:求餐飲行業VI榜!VI榜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