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的名稱始於漢代。國子監作為壹門後漢漢學,在確立儒學為正統知識方面與之前的漢學有所不同。西漢在長安設國子監,東漢西晉在洛陽設國子監,東晉在南京設國子監。到了晉代,從國子監中分離出另壹所郭子官宦子弟學校,並由郭子提供酒來統壹領導郭子學派和國子監。南北朝以後,隋朝改為國子監。
作為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先秦以前,周朝稱比雍,虞舜稱尚堯,五帝稱程君,漢代稱國子監。隋朝以後稱為國子監。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國子監廢除。
/s/blog _ 4b 3654d 8010005 xx . html
硬山建築是指雙坡屋頂兩端的山墻與屋頂以封閉的方式相交,所有的木框架都密封在山墻之內的壹種建築。其特點是山的壁上沒有飛檐,山峰裸露在外。
硬山建築常按檁數分為五至九檁,但園林建築多在七檁以下,其中五檁最簡單,七檁最豪華。
現以淇澳大廈為例,說明其框架各部分的名稱。房子的木框架由五部分組成:柱、梁、檁條、框架連接件和屋頂底座。這五個部分的成員有不同的名字。
1,列組件
柱子是直立的承重構件。在硬山建築中,按位置和功能分為檐柱、金柱、瓜柱、山柱。
(1)檐口柱:即房屋前後檐最外面的柱,前柱稱為前檐口柱,後柱稱為後檐口柱。
(2)金柱:即排列在房屋前後檐的柱子,宋代稱為“內柱”,清代稱為“金柱”。
(3)瓜柱:指立在下梁上支撐上梁的短柱,有的稱為“小兒柱”。
(4)山柱:是整個建築框架的最末端,靠近山墻的壹排橫梁位於山頂。它是硬山建築中承擔屋脊檁條端部的主要支承構件,直接從地面伸出的屋脊檁條是上述柱中最長的柱,如圖1-2(c)所示。
2.橫梁構件
梁是屋架的橫向支撐構件。在堅硬的山地建築中,有架梁、抱頭梁、隨行梁和穿插方等。
(1)架梁:是水平架設在前後金柱之間,支撐瓜柱和檁條的構件。宋代稱“邊賦”,清代稱“架梁”。如圖1-2(b)所示。
(2)跟梁:其實跟梁不是梁。它不承受上面的荷載,只是連接前後黃金柱,形成壹個水平連接構件,具有穩定的排架。
(3)頭梁:是水平放置在檐柱和金柱之間承擔檁條的構件。梁頭上部刻有檁條槽口,形似檁條,故名“頭梁”。在宋代,這種頭被稱為“儒服”。
(4)穿插方:與陪梁壹樣,是將檐柱與金柱連成壹體的橫向連接件。原建法中稱之為“傳家底”,但法國建法中並未設置此構件,取而代之的是奶福。
3.檁條
檁條稱為檁條、檁條、桁條等。它們是支撐屋頂荷載並將其均勻傳遞到梁柱的構件,它們從壹個山墻跨越到另壹個山墻。在《建築法語》裏叫“瓶子”。
4.框架連接器
在深度方向上,建築框架由若幹個排架通過梁、柱連接而成,而在寬度方向上,排架通過檁條、檁條和墊板連接而成壹個整體。
(1)枋子:起連接作用的長方形截面木材,像檁條壹樣,分別稱為“檐枋”、“脊枋”、“金枋”。
(2)墊料:由於檁條和檁條分別安裝在梁的上部和下部,檁條之間形成空隙,由墊料填充,形成整體效果。壹般來說,將檁條、墊板、檁條疊放在壹起的做法稱為“檁條三件”做法。
5、屋頂底座
屋面基層是承擔屋面瓦的木基層,由椽子、看板、飛椽、飛檐、瓦口等構件組成。
(1)筏板:是屋面基層最低的構件,垂直放置在檁條上。
(2)瞭望板:釘在椽子上的木板層,作為屋頂石膏背和茅草背的架子。
(3)飛椽:是安裝在檐口上的椽,與檐椽相對布置,比檐椽更遠。它被用作擡高檐口和減緩房屋陡坡的構件。
(4)檐口:是固定檐椽和飛椽的連接橫木。屋檐椽被稱為“小屋檐”,壹般有壹個扁平的方形截面。連接椽子的叫“大連檐”,多為直三角形截面。見圖1.69(a)。
/forum/attachment/Day _ 060526/74 _ 79211 _ e7b 15f 737377580 . jpg
(5)檐口:大連屋檐上安裝的支撐檐口瓦的構件。根據所用板瓦或管瓦的不同,做成不同的弧面。
參考資料:
/forum/view.asp?id=1105
淺析宋遼金時期的建築特色
/zgjzs/blog/item/58715606 b 7693 e7a 03088113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