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滇池在南方,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c,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雨量適中,植被茂盛,素有“春城”之稱。每年五四三八年六月至次年三月,數萬只紅嘴鷗,為躲避北方海域的寒風,從萬裏之外的遠方飛來,定居昆明。
昆明總面積約21115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142平方公裏。2000年總人口為580萬。全省26個民族都居住在昆明,少數民族有70多萬人口。
昆明也是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聚集地。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也是壹個發展中的國際旅遊城市。目前已形成以世博會為中心,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壹體的多功能旅遊景區。
昆明,地處滇中戰略要沖,是雲南省最大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是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昆明機場是中國五大國際機場之壹,有仰光、曼谷、新加坡、首爾、東京等國際航班9個,香港地區航班1個,國內大中城市航班約40個,省內航班12個。昆明至成都、貴陽、河口鐵路幹線、支線12,省內還有昆明至南寧、昆明至內江、昆明至大理、昆明至玉溪等鐵路。昆明的公路四通八達,有5000多公裏的公路通往省內各地和鄰近省份。
昆明境內礦產資源、地熱資源、花卉資源豐富,磷礦儲量居全國七大磷礦之首,食鹽儲量居全國內陸鹽礦第二位。全市有溫泉50多處,花卉400多種,尤其是山茶花,已被定為昆明市市花。
昆明以其由許多民族創造的多元歷史和文化而聞名。1982年被中國政府公布為中國第壹批歷史文化名城,與Xi安、南京、北京等世界著名的歷史古都齊名。
昆明也因其美麗的風景而聞名於世。著名景點有滇池、西山、大觀樓、翠湖、黑龍潭、金典、朱七寺、金剛塔、真清寺、譚華寺、童淵、石林、世博園等公園,還有海埂民族文化村、安寧溫泉、宜良九鄉等。城市中保存下來的溫明街歷史文化區是昆明老城區的商業、住宅和辦公場所所在地,是老昆明獨特城市文化的縮影。
昆明物產豐富,著名的土特產有:曲煥章白藥、雲煙、斑銅、熊貓望遠鏡、滇池金魚、火腿月餅、貢品“朱寶梨”、玫瑰大頭菜、“十裏香”茶、宜良洪堡茶、烤鴨、香米、石林乳扇、鹵腐、刺繡、祿勸薩巴豬、山藥、羊皮。
昆明滇池風景區
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腳下,是滇中高原的壹個斷陷湖,水源來自盤龍江等20多條河流。
昆明滇池風景區是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海拔1882米以上,面積約300平方公裏。西山是滇中名山,素有“睡美人”之稱。爬山越湖,令人心曠神怡,“五百裏滇池入眼”。滇池南北兩岸有金馬、筆架山兩座山,煙波浩渺,帆點點,素有“高原翡翠”之稱。明代著名學者楊勝安在《雲南海曲》詩中稱贊:“蘋果洗發水暖雲,漁舟唱水濱歌。”天氣經常像二月和三月,花總是在春天。“滇池周邊有很多景點,比如元代的華亭,太華西的佛寺建築群,嵌在懸崖上的三清閣建築群。西岸有壹些重點景點,如城西北的大觀樓、於海、西苑、曹溪寺、朱倩寺等,刻有清代孫髯翁的180字。東海岸地區是滇文化的發源地,包括呈貢龍潭山舊石器時代遺址、石寨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戰國田字廟“滇墓”和金城古鎮。
昆明滇池1988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西山
魏然亭矗立在雲南省昆明市滇池西岸,原名碧雞山。山脈綿延40多公裏,海拔2506米。從昆明市區眺望西山,它看起來像壹個美麗的女孩躺在湖上的形象,她的頭發在波浪中漂浮。人們用贊美的口吻稱西山為“睡美人”。據說在古代,壹個年輕女子因為丈夫的緣故,被壹個酋長帶到壹個偏僻的地方當奴隸。日日思念她,夜夜淚積滇池。最後,她仰面倒下,變成了西山。當時壹只鳳凰前來憑吊,人們誤以為是筆架山。自古被稱為西山,是滇中第壹美景。
西山是叢林密布的森林公園,除了亂石嶙峋的羅漢崖。其余都是密林覆蓋,古寺眾多,氣勢磅礴。庭院內外,古樹參天。寺廟建築莊嚴肅穆。在金銀的映襯下,鐘聲在梵天鳴響,莊嚴肅穆。山上的曲徑深林,竹林叢生。風景迷人。名勝古跡分布在山林重疊的山澗中,主要有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聶耳墓等。
華亭寺,位於西山腹地,是登山的第壹站。它的前身是宋代大理國侯高智晟的別墅。始建於顏淵七年(1320),原名圓覺寺。幾經修繕後,它被毀壞了。1923年,僧人徐雲對其進行了修繕,故又稱“雲起寺”。
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樓、雨花臺。打鐘樓,放生池等。,寺廟雄偉壯麗。大雄寶殿內有三尊金佛像,兩側墻壁上有五百尊羅漢,精雕細琢,神態各異。寺外花木繁茂,山茶、牡丹、杜鵑花格外妖嬈,景色極其優美。
太華寺位於西山太華山腳下。始建於元代,原名佛巖寺。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重修。解放後,對其進行了大規模修繕,仍保留了原有的寺廟建築特色。
太華寺的布局具有園林風格。大殿金碧輝煌,景色情色幽靜,高聳的樓臺飛掠,隱於參天綠樹的深處。大殿有山門,有大雄寶殿,有建在摩崖石上的空靈樓,依地勢層層上升,仿佛置身於紫雲碧雲之中。大雄寶殿前的兩組大理石浮雕欄桿,蒼勁活潑。寺內花木繁茂,可觀賞山茶、朱砂、玉蘭、淩霄等名花異草。
三清閣,位於西山羅漢崖上,是壹組9層的宏偉建築,有12廳,1石作坊。在元代,它是王曦梁的頤和園,後來它被改造成徐靈館和黃愚館。明代改為海崖寺,又名羅漢寺,後改名為今。現存建築建於元、明、清三代。拾級而上,共有9層,每層相隔30米,字重疊,富有民族建築特色。遊陵宮、玉皇閣、三清閣、呂祖殿、峰塔、小牛泉、雲華洞、石室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最高處是老君殿。都是建在陡峭的懸崖上,感覺像空中樓閣。這些宏偉的古寺就像壹串玉石。
顏色鮮艷的寶石鑲嵌在蒼白的墻壁上,若隱若現,蔚為壯觀。
在西山太華寺和三清閣之間的山坡上,還有出生在昆明的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墓。陵園背負青山,俯瞰滇池,蒼松翠柏環繞,環境清朗。綠湖公園
昆明市中心有壹個著名的翠湖公園,它原本是滇池東部延伸到市區的壹個湖灣,後來被明朝開國將軍慕英家族占據,並在裏面建了壹座‘國公府’。明末,這裏成為西征大將軍劉文秀的“蜀宮”。吳三桂進雲南時,把他的“平西宮”從五華山壹直延伸到此地,把原來的湖填了壹半,建了壹個花園。清朝道光年間,雲南巡撫阮元孝、蘇東坡在西湖自南向北築堤,三座橋,形成了今天翠湖的雛形。民國初年改建成城市公園,正式命名為翠湖。由海心閣、水月軒、觀魚樓等亭臺樓閣和壹個大湖組成。花園裏花木繁茂,柳樹成蔭。每年10月至3月,成千上萬只來自西伯利亞的紅嘴鷗進入昆明。他們每天早上都會來到翠湖上空和遊客玩耍。有時數千只紅嘴鷗壹起從湖中飛出,繞湖飛行,頗為壯觀。在這裏妳可以體驗到人與自然的完美統壹。
童淵公園
位於城市東北角的童淵山上,它被稱為童淵公園。童淵山被稱為羅峰山,因為它的山郁郁蔥蔥和巨大的石頭。作為昆明八景之壹的“翠峰螺髻”壹直是登高賞景的好去處。
昆明山中動物園始建於1959,占地23公頃,是壹座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科研、動物展覽、表演、文化娛樂為壹體的大型綜合性公園。公園裏有200種動物和1000多種動物。除了西雙版納的野牛、葉猴、黑尾蟒、孔雀、蒙回拉虎等動物外,還有很多生活在中國的世界珍稀動物,如美洲獅、非洲獅、非洲斑馬等。山北有數百株海棠和櫻花,幾十年來精心培育。
每年春暖三月,春城人民和外地遊客徜徉在數千平方米的花叢中。因為人美在花,花奔放活潑,所以過去有“童淵花潮”的說法。
大觀大廈
大觀樓是昆明的重要景點之壹,位於城市西南2公裏的滇池岸邊,原名花圃附近。民國初年,大觀樓被辟為公園,唐撥款修繕,並在遺址中央豎立銅像。1940,樓前池中豎立三座白石墩,仿西湖“三潭映月”之景。
根據大觀園的地形,可分為三部分:花圃和大觀樓附近,樓樓和鹿苑外,豫園,華園,百園。
大觀園因清代著名學者孫髯翁所寫的180字大觀樓而得名。這副對聯,思想內容深刻,藝術形式完美,是我國豐富的對聯寶庫中壹顆耀眼的明珠。對聯的全文是:
五百裏滇池,奔湧至眼底。我對廣闊無垠的太空感到高興!東方看神,西方看靈,北方看絡,南方看喪。壹個韻腳大師,為何不選擇贏局,而蟹島螺洲,梳裹上風霧鬢;更是美不勝收,點綴著壹些翡翠羽毛和丹霞。別寂寞有香米,清沙,九月芙蓉,三月柳。
幾千年前,記在心裏。誰是英雄?我想學中國船,唐標鐵柱,宋朝玉斧,元朝皮包。魏烈立大功,盡力移山,以珠畫樓,不如暮雨。然後我把殘骸打碎,全部交給了蒼白的煙霧。只贏了幾分鐘,半條河釣魚,兩排秋雁,壹枕清霜。
每逢節日,這裏經常舉行遊園會,載歌載舞,人山人海。有時會舉辦傳統的元宵節,每晚都有數萬遊客。中秋之夜,俯瞰大觀樓前的水面,可以領略到杭州西湖“三潭映月”的魅力。當地人叫它“長聯映月”,是賞月遊湖的好去處。
【滇池】又稱昆明湖、昆明池,
古代叫南澤。它在昆明的西南部,在昆明壩子的中部。
東岸是呈貢縣,南岸是晉寧縣,西邊近。
西山區,東北岸有官渡區,是斷層斷裂塌陷淡水。
湖泊。在古代燕山地殼運動中,雲南的土地
該層隆起、起皺和斷裂,形成山脈和盆地。
經過幾千年的夷平和古老的構造運動。
隨著機芯的復活,地殼強烈彎曲和折疊。上新世
未來(相當於654.38+20萬年前)雲南高原強盛。
強烈隆起,伴有斷裂、褶皺出現和長期流動
水侵蝕沈積,逐漸演變成比現在的滇池還要大的湖岸線。
古滇池,高100多米,面積大4到5倍。
經過漫長的地質演化,古老的滇池已經萎縮成
對於今天的滇池。兩千多年前(從公元前286年到公元前286年)
公元280年,楚國的莊稼漢率軍來到滇池地區
當地土著民族(古史記載為“普”和“滇普”)融合。
共同形成了滇國部落,建立了滇國。滇族是壹個屬。
“滇”作為古羌人的壹個部落,是壹個“滇”部落。
有影響的部落首領也姓強2。
常見姓氏。所以會第壹個住在滇池周邊的部門。
羅部落因“滇”而得名,其所在的湖就叫“滇”。
滇池。關於滇池的來源和含義,還有另外三種說法。
法,首先是解釋地理形態,即“雲南”是
倒置的意思,也就是河水倒流的意思。第二種類型
用滇池的位置來解釋,認為“滇”意為高。
思維是指池水在山頂,“雲南”是“頂”的變化
形式。第三種觀點認為“典”是易的“典”與“玄”
翻譯過來就是大壩的意思。湖區是
298平方公裏,湖岸線長163.2公裏,長度為南北走向。
39公裏,東西寬9公裏至12.5公裏。
這個湖有點像肚子。湖面的平均高度
L 886.5,平均深度4.4m,最深點10.3。
北部草海平均深度超過1米。湖底是淤泥。
1969“填海造地”等原因,1938和
與下午的1983相比,滇池湖面減少了13.3平方米。
公裏,減少水面對昆明氣候的調節。
氣候在壹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1958後受工業生影響。
受廢水等的影響,水質受到汙染。
盤龍河、寶象河、柴河、白沙河、馬裏奧河和海原。
註入河合等20余條河流,庫容654.38+0.289億立方米。
平方米,年排放量超過5億立方米。
出水口“海口”流出,向北流經塘朗川、普渡河。
流入金沙江。這是壹個很好的天然湖泊,被稱為雲南。
高原上的壹顆明珠,對農業、漁業、法規的發展意義重大
氣候起了很大的作用。周圍土地肥沃,風景優美。
美,有西山,觀音山,大觀樓,海埂,正和宮。
園等十余處景點(點),可通航昆明、上海等地。
口、昆陽、嶺等地。
彜族
雲南省是彜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省份。據1996統計,全省有彜族423.04萬人,占彜族總人口的61.7%以上。雲南的彜族也分布廣泛。除瀾滄江以西地區外,85%的縣有彜族,魏初和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是彜族聚居區。
彜族崇拜自然、動植物、祖先等。,並認為天、地、日、月、山、河、石等都有神。在眾多神中,歌子神被認為是最大的,山神次之。但彜族的壹些支系有不敬的神(不是格子神),經常發生人神大戰。諸神放下各種災難,想要毀滅人類,都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更多的彜族人相信上帝是萬物之主,人類的生死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特別註重向上帝獻祭。彜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有六種方言。彜語是表意文字,有人認為是表音文字。彜語產生於何時,起源於何時,目前尚無定論。
它的傳統節日有老虎節、插花節、穿衣節。飲食包括鍋巴油粉、蕎麥粑粑、脫脫肉等。
彜族服飾造型多樣,色彩豐富,尤其是女裝。夾克分為有領和無領,都配有領飾、袖飾和胸飾。彜族的百褶裙特別好看,各種花紋,錯落有致。男人都穿著綠布,原來包頭的習俗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白族
白族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人口1.482萬,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素有“文學名邦”之稱。4000多年前,白族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洱海文化。唐朝的南詔國和宋朝的大理國都在這裏建都,延續了500多年,壹度成為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跡。
白族節日包括三月街和三個幽靈。它的飲食包括奶扇拌沙、凍白豆腐魚、三道茶、水煮活魚、壹掌雪、泥鰍和豆腐等。
白族是雲南的壹個土著民族,服飾仍然是白色的。男人通常穿白色雙排扣衣服,黑色夾克和白色或藍色褲子。包白色和黑色的包子。女裝多種多樣,通常是白色的外套,紅色的背心,或者淺藍色的外套,加上黑色或紫色的天鵝絨領子和白色或黑色的寬褲。腰間系著五顏六色刺繡飄帶的短圍裙,滿滿壹雙白鞋。未婚女子單獨編頭發,卻用紅線和白流蘇壹起套在頭上。
傣族
傣族是雲南的壹個土著民族,其世系至少有2300年的歷史,是古越人的後裔。傣族是壹個跨境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人口約654.38+0.08萬。傣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傣語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視孔雀和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喜歡依水而居,愛幹凈,經常洗澡,婦女喜歡洗頭,因此有“水民族”的美譽。
傣族有許多全國性的節日,如潑水節、閉幕日和閉幕日。它的飲食也很豐富,比如葉蒸豬肉、牛排、檸檬草烤魚、菠蘿紫米、竹筒飯、炒青苔、南秘等等。
傣族有許多支系,它們廣泛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壹般來說,男性主要穿白色上衣和米色褲襠褲,女性主要穿右手緊身衣和裙子。鞍發,輔以頭飾。
哈尼族
哈尼族是雲南的土著民族,主要生活在紅河和瀾滄江流域的中部,以紅河州最為集中,人口約1.28萬。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彜語支。哈尼族沒有繁體字,1957制定的拉丁字母拼寫方案是目前通用的文字。哈尼族以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崇拜和文化英雄崇拜為信仰中心,這三種信仰緊緊圍繞稻作農業展開。
哈尼族節日包括紮賚特節、苗族艾納節、苦雜節和日麻節。飲食有竹筒烤肉、五香芭蕉花、血旺、竹筒湯、竹筒雞等。
哈尼族的衣服還是黑色的,包著頭,領子豎著。上衣多以彩色條紋圖案裝飾,如翻領、袖子,加上腰身和流蘇,並常配以大串銀鏈飾品和手鐲。女性下半身以裙子為主,男性穿褲子。
瓦祖
彜族是雲南的壹個土著民族,歷史悠久,是古代彜族和羌族的後裔。主要集中在怒江州。有的散居在麗江、迪慶、大理、保山,人口55.7萬。彜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是壹個相對統壹的民族,內部沒有分支,方言也很少,各方言的語法差別不大,詞匯也基本相同。彜族主要信仰基督教,部分信仰天主教。此外,彜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以殺祭祀,以備疾病和災難。
祭祀活動作為其主要形式存在於佤族地區。
彜族節日包括刀桿節、澡堂聚會等。彜族的男人比較樸素,以白色為基調,頭裹黑色,腰間系彩色腰帶,腿上系綁腿。女裝有很多種,有彩色條紋裹頭的,有右手無領的,前面有大花紋的,有彩色長袖衣服襯裏的,有從袖口到肘部的條形袖子的。穿著長裙,裙擺和裙擺有幾何寬條紋。
佤族
佤族的服飾存在地域差異。錫盟男子壹般穿黑色、青色無領短衫,黑色或青色大襠寬褲,剪頭發,用黑、藍、白、紅布蒙頭。他們喜歡戴銀手鐲和竹飾,出門時肩上背著長刀和包。婦女通常穿著緊身無袖上衣,直頭V領,下面有紅黑橫條的筒裙,佩戴銀、竹、藤制成的飾物。他們喜歡用竹子或藤條制成的圓形裝飾品來裝飾脖子、腰、胳膊和腿。男女老少都喜歡佩戴具有民族特色的佤族包,青年男女也以此作為定情信物。服裝的原料多為自制的棉麻布料,染成紅、黃、藍、黑、棕,配以各種顏色的線條,編織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拉祜族
拉祜族是雲南的壹個土著民族,我國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思茅、臨滄、西雙版納。人口45萬。雲南拉祜族還是黑色的,傳統服飾以黑色和藍色為主。男人穿雙排扣上衣,黑布褲子,黑布帽或黑頭巾。女性穿黑色開衩長裙,比較長。袖口和開叉處鑲嵌銀泡,縫上各種花邊。他們穿著黑褲子,頭上纏著長長的黑頭布。頭布兩端飾以彩色長釘,裹以綁腿。拉祜族的配飾很別致。女人們耳朵上戴著銀戒指,胸前戴著“普巴”。男人戴著葫蘆和火槍。
納西族
納西族,雲南本土民族,主要分布在麗江和迪慶,總人口約35萬。納西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由象形文字、東巴經典、東巴樂舞組成的納西東巴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壹朵奇葩,獨樹壹幟。信仰喇嘛教和東巴教的民族。麗江的納西古鎮已經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納西族的東巴文被認為是世界上唯壹現存的象形文字。它有很強的畫面和文字特征,用壹個字像壹個物體、壹個事件或壹個意義。這種文字大約有1000年的歷史了。
納西族有三個節日,白水臺歌會等等。飲食有糯米血腸、酸鯉魚湯、水煮酸筍配河泥鰍等。
納西族的服飾文化很有特色。男女服飾以長袍為主。男裝的色彩以青色、黑色和白色為基調,飾以簡單的條紋。納西族的女裝顏色比較多,有頭飾和腰飾。納西族婦女的披肩很特別,穿戴月很精致。